中國喜迎「芯」突破!又一知名企業發力,成功掌握關鍵技術

2020-12-21 家樂說世界

「文|家樂(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

旅遊不在乎終點,而是在意途中的人和事還有那些美好的記憶和景色。

國產晶片一直以來都是我們難以攻克的一大難題,本著「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僥倖心理,一直以來我們在晶片上也是沒有投入太多。在晶片製造的領域,全世界多年來其實都在沿著同樣的道路前進,因為美國掌握著相關的技術,但現在中國成功利用新的工藝製作了新的晶片,加工工藝另闢蹊徑,這意味著如果中國未來的技術達到了可以生產更高製程晶片的程度。

由於我國在半導體晶片領域的發展起步較晚,基礎較為薄弱,再加上國外技術的封鎖,所以我們遲遲都沒能自主生產出先進的晶片來,而國產科技企業生產所需的晶片也幾乎都是依賴於從國外進口而來,這就造成國產科技企業的發展很容易被人卡脖子,像華為公司被打壓以後,就給我我們敲響了警鐘,國產科技企業的發展要想不受制於人,就必須要自主研發和生產晶片才行!

華為目前已經擁有了全球最頂尖的晶片設計公司海思半導體,阿里巴巴也成立了平頭哥半導體公司,所以其實中國公司一直在晶片領域努力著,不僅如此,華為目前已經開始將研發力量往晶片製造領域傾斜,甚至也在嘗試通過其他途徑來迂迴跳過光刻機的晶片製造瓶頸。近日根據媒體報導騰訊科技有多項專利信息被曝光,其中有一條非常讓人遐想,那就是量子晶片、量子處理器以及量子計算機!

不僅華為開始發力,而且中國科學院院長也宣布,中國晶片製造領域最關鍵的設備光刻機將被納入下一個科學研究計劃清單,這表明中國已經開始注重國家科研力量來突破晶片製造的瓶頸。在美國的強大壓力下,激發出了中國芯的自研夢想。對於美國強加的晶片壓力,微軟的創始人比爾·蓋茨說,美國目前正在迫使中國完成晶片的自主研究,一旦中國真正實現晶片自給後,將完全不會懼怕美國。

同時,中國聯通不斷創新,強化營銷能力,建立新直播體系,提升端到端技術、大數據解決能力以及自主定製創新能力,拉通終端資源,快速實現終端商業化規模化落地。中國聯通與紫光展銳戰略合作,共享5G晶片平臺,共建5G新品生態,聯合創新研發,攜手推出了首款千元5G CPE VN007和首款支持完整3GPP標準化網絡切片的eSIM類終端5G CPE VN007+,助力千行百業加速邁入萬物互聯的智能社會。

儘管和國外水平有差距,但落後的功課我們已經在補上,不但能補上功課,華為遇上的問題或將迎來轉機,紫光國芯這次帶來的晶片突破,可以作用於華為電腦顯卡領域。了解的人都知道,華為電腦臺式機採用的晶片平臺是自研的鯤鵬920S晶片,紫光的這次技術突破,將會對國內市場目前基於PC端產品的生產線起到極大的推進作用,在PC端的顯存領域也要跟上步伐,我們堅信只要一直努力下去。

風雲莫測的市場帶給時代的波動太大,實際上這樣的風浪有多大,我們乘風破浪的決心就有多高,不是嗎?這真的是一個充滿刺激的時代,與強敵戰鬥,與自己戰鬥,才是人生意義所在。

相關焦點

  • 關鍵時刻華為喜迎強援,多家企業攜手共進退
    隨著美國釋放的壓力不斷擴大,導致我國一些企業的發展遇到了阻礙,其中華為就是之一。如今,為了打破美國的技術壟斷,華為也在艱苦奮鬥者,但在這關鍵時刻華為喜迎強援,多家企業攜手共進退,更是讓美國如坐針氈!中國取得巨大成就在早期的時候,西方國家由於快速突破技術,所以他們利用這一點,也限制了一些國家的發展,而我國就是之一。
  • 掌握髮展主動權,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12月4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單位宣布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它的出現標誌著我國在量子計算機領域取得可與美國比肩的重大突破;12月6日,攜帶月球樣本的「嫦娥五號」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對接成功後,又成功分離,準備擇機返回地球。
  • 終於突破了,中國芯傳來好消息,製造高端晶片的兩大難點被解決!
    終於突破了,中國芯傳來好消息,高端晶片的兩大難點被解決! 截至2019年,我國晶片自給率僅有30%。 這意味著,國內超過70%的晶片,都是通過進口渠道獲得,這是一個相當可怕的數據。70%的晶片都需要進口,這揭示出兩個讓人無奈的事實。
  • 打破歐美企業核心技術壟斷 萬州造「中國芯」即將投產
    近日,隨著萬州首顆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3D感測VCSEL晶片在威科賽樂公司正式下線,成功打破了歐美企業核心技術壟斷。目前,該晶片生產線已全面進入工藝優化階段,預計下半年進行小批量投產。「以前,VCSEL晶片核心技術掌握在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手中,該晶片的下線,意味著威科賽樂成功擠入了全球為數不多可以自主研發VCSEL晶片的企業陣營。」
  • 「中國芯」正式結束中國的無芯歷史
    一、卷首 世紀之交,20世紀90年代末到21世紀初,是第一批「中國芯」企業紛紛誕生的高光時刻,也是讓國人振奮和驕傲的歷史瞬間。在1999年-2004年這短短的六年間裡,相繼有多顆自主研發的「中國芯」橫空出世,正式結束了中國的無芯歷史。
  • 中國晶片再傳好消息!華為麒麟710A之後,中芯國際再次突破
    但是由於華為擅長的只是晶片設計,並未掌握最為關鍵的晶片製造技術,所以美國為此制定了新的規則,讓華為的晶片失去了供應。該規則之所以能制約華為,就是因為華為的晶片供應鏈中含有美國的技術,而那些供應商也無法忽視美國的態度。再加上國內的晶片製造實力有限,所以才導致了華為晶片短缺的局面,連餘承東都無奈地表示,麒麟晶片可能會絕版!
  • 中芯國際等企業列入實體清單,標誌著中國高科技企業群體性湧現
    可謂針鋒相對,但相比川普中美企業」雙殺模式「的最後瘋狂,中國的對策顯然更具持久力,中國高科技企業正在批量湧現。此前一日,路透社當報導,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將在周五,也就是今天,將80家中國企業列入貿易黑名單,其中包括中國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截止目前,已經有數十家中國企業,包括高校和研究所等高科技單位被川普政府列入清單。一批又一批中國高科技企業出現在清單,恰恰說明中國高科技的突破性湧現,中國應該更加支持這些企業的發展,促成進一步的發展。
  • 再傳捷報,中國企業突破蒸鍍機技術瓶頸,打破日本企業的市場壟斷
    以智慧型手機為例子,即便當前國產手機在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但是核心零部件包括晶片,OLED面板依舊需要強烈依賴於進口,直到近兩年來,中國面板巨頭京東方的崛起才使得這一核心部件打破了技術封鎖,同時在技術上的不斷積累後,京東方更是成為了中國面板的代表。
  • 晶片關鍵技術重大突破!股票全名單出爐
    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線寬小於28納米(含),且經營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或項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徵企業所得稅。晶片一直是中國進口金額最大的商品。根據海關公開數據,2019年中國晶片進口額為3040億美元,超過原油、鐵礦砂、糧食總和3016億美元。美國限制晶片出口的行動,一定程度上激起了自主研發晶片的決心和力量。
  • 3納米晶片關鍵技術取得突破,國產晶片迎來先驅者
    就在我們因為晶片代工服務而煩惱的時候,全球半導體領域陷入了摩爾定律的物理極限碳基晶元的生產不過好在三星,臺積電以及ASML等等團隊都已經正在從新的角度去研發,將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晶片製造業,其中用新材料取代貴就是一個思路,目前我們已經掌握了這方面的領先全球的頂尖的技術,並且已經實現了碳基晶元的生產
  • 【藍圖】吉林:加快核心光電子器件和高端晶片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
    1、【十四五芯藍圖】吉林:加快核心光電子器件和高端晶片領域關鍵核心技術突破2、昂瑞微張書遷:無線連接時代,藍牙低功耗市場持續爆發3、元禾璞華祁耀亮:謹慎、理性的半導體投資才能真正促進半導體產業良性發展4、景嘉微:JM7200已完成與國內主要CPU廠商適配 與多家公司籤訂合作協議5、總投資98.2億元!
  • 中國再次傳來喜訊:成功破美封鎖掌握技術,俄國願拿「重器」交換
    中國目前就再次傳來而來喜訊:成功突破美國封鎖,掌握了關鍵技術,而俄羅斯方面也願意拿出國之"重器"進行交換,由此可見,我國這次確實掌握了不小的主動權。03中國再次傳來喜訊值得一提的是航天領域是各國技術發展的一種象徵,而核心技術微電子元器件也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
  • 華為前工程師:中國「芯」是山寨不成功的笑話
    中國「芯」的曙光又在哪裡?今年,國家制定了晶片國產化的大政方針,計劃在2025年實現70%的晶片國產替代方案,華為也正在抓緊時間招兵買馬,準備自造晶片,一切看似欣欣向榮,仿佛我們已經看到了中國「芯」那微弱卻又耀眼的曙光。但這個時候,卻有不同的聲音發出來,給中國「芯」當頭一棒。
  • 一周概念股:中芯國際成功登陸科創板上市,產業鏈企業業績預告一覽
    集微網消息,本周內,半導體行業最熱議的話題無疑是中芯國際回歸A股掛牌上市。作為中國內地技術最全面、配套最完善、規模最大、跨國經營的集成電路製造企業,中芯國際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意義不言而喻。與此同時,半導體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熱潮還在持續。
  • 助力新基建、開創芯動能!第四屆「芯動北京」中關村IC產業論壇成功...
    開幕式上依次隆重舉行了中關村新基建IC項目技術、產品新成果發布、「北京市工業晶片創新中心」揭牌儀式以及企業入駐儀式,相關領導與企業代表現場合影留念,一同開啟北京IC產業新篇章,留下中國「芯時刻」。以園區兆易創新、探境科技為代表的九家集成電路企業的新產品新技術在開幕式上進行發布,這不僅是中關村自主創新的重要成果展示,更體現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將在自主研發創新的道路上乘風而上,持續蓬勃發展,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工業應用作為集成電路的重要應用領域,是新工業革命和新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支撐,更是我國工業安全和工業網際網路推進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
  • 國產7納米晶片獲得突破 中芯國際實施N+2工藝戰略
    近日,我國晶片巨頭中芯國際傳來消息,中國7nm晶片正在和世界縮小差距,14nm的晶片工藝更是實現大步邁進式發展。  據了解,中芯國際正向掌握7 nm工藝的第三家中國代工廠商邁進,將會出現跟上工藝水平的晶片,與此同時,與全球知名晶片代工廠商臺積電的技術差距也將縮小。
  • 【中國IC風雲榜新銳公司候選12】憶芯科技:大數據應用的技術賦能者
    基於此,憶芯科技自主研發的高性能低功耗NVMe SSD主控已量產出貨,支持多個知名品牌廠商推出高性能NVMe固態硬碟。疫情之下,乘風破浪憶芯科技副總丁勝濤表示:「疫情之下,由於5G發展、數據中心的建設等發展,對於存儲產品的需求格外旺盛,存儲市場被長期看好,國產存儲企業迎來曙光,憶芯也抓住了今年這個發展的大時機,營收較去年實現了3倍的突破!」
  • 拿下兩個核心技術許可,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 美核...
    拿下兩個核心技術許可,成為全球第二家掌握相關技術的企業 美核電氣突破高端裝備技術瓶頸 2020-12-24 20: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又一「卡脖子」技術獲突破,中企成功生產30微米柔性可摺疊玻璃
    而超薄柔性玻璃所具備的超薄、耐磨、強度高、可彎折、回彈性好等特性,則被認為是柔性摺疊蓋板重要的新發展方向,目前國內外知名企業均在積極布局。 國務院國資委網站8月28日消息,8月25日,中國建材集團所屬凱盛科技成功生產出30微米柔性可摺疊玻璃。這是我國在玻璃新材料領域又一項「卡脖子」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進一步提升了我國在世界玻璃新材料領域的競爭力和話語權。
  • 「2020西安硬科技企業之星TOP30」重磅發布,聚焦關鍵核心技術
    在大會開幕式上,由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中科創星、億歐網聯合重磅發布「2020西安硬科技企業之星TOP30」榜單,紫光國芯、中天引控、博瑞集信、中科微精等30家硬科技企業榜上有名。全球變局 硬科技成突破關鍵當前,全球進入了發展新階段,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帶來一系列新機遇、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