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一個成熟的人嗎?
是?不是?又或者不全是?
生活中,你一定遇到過以下類似的情況:
工作出了岔子,上司會因為犯錯質疑你的工作能力不夠成熟;
和戀人吵架了,對方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你能不能成熟一點!」;
惹父母生氣後,時常會收到一句「你怎麼這麼不成熟」的責怪..
蒼天啊,為什麼大家動怒的時候都喜歡拿「不成熟」說事呢?
所以,什麼是成熟,成熟的人都具備哪些特質呢?
第一個特質:包容
對各行各業的人,葆有內心的尊敬和包容。
大學畢業之前,小橙子曾認為行業有高低之分,做科研、做金融、做IT的人一定比送外賣、洗盤子、掃馬路的人更受人尊重,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未來的前景在選專業那會就決定好了,而感到沮喪。
直到有次去餐廳吃飯,有個西裝筆挺四十歲上下的男人因為上菜慢,很暴躁地對一旁年輕的服務員發火。那一幕顛覆了我那錯誤的認知,也讓我為過去不成熟的自己感到羞愧。
成熟的人,不會因為你是服務員,就覺得你低人一等;不會因為片刻的遲到,就隨便給外賣小哥甩臉色。
他們明白,這個社會給予各行各業的人不同的使命和分工,學會尊重他們,是一種教養,也是成熟的表現。
對親近的人更包容,給予自己的好脾氣。
我們時常都會犯一種錯誤,就是對陌生人不好意思發脾氣,卻把最糟糕的情緒留給身邊最親近的人。
有一次,我和母親因為對一件小事意見不一而爭吵起來,冷戰之前對她發了很大的脾氣。發完脾氣的當下其實就後悔不已,覺得說出了傷人的話,但又不好意思去道歉。
後來,還是母親大人親自來說,剛剛那些話傷害到她了,不該這樣子,並對情緒失控的自己,先向我道歉。
她說,這個世界上有60億人口,但和我們有關係的人不多,和我們關係緊密的人更是寥寥無幾。這些真心在乎的人,本該是珍惜對待的,為什麼要計較一時的上風而惡言相向呢?
順著她給的臺階,我也真誠地道歉,並讓出了事情的決定權。
私以為成熟是明白了,很多事情,在親近的人面前,不再計較孰是孰非,而是多多關懷他們的心理感受。
第二個特質:客觀
尊重事實,獨立思考,客觀評估
成熟的領導者,不會因為自己的團隊創造一個億的業績,就認為自己到哪都能橫著走,而是更多地尊重客觀事實,理解好成績的取得來源於團隊的共同努力。
成熟的人,不會因為一時的讚美而喪失對自我的判斷,也不會因為他人的惡意評價亂了自己的行動步調。
知名主持人蔡康永在一段採訪中被問及「怎樣面對讚美和攻擊?」
他說,如果相信他人對我的稱讚,我接下來就會相信他們對我的攻擊。
我訓練自己不要這樣。
只有不輕易地相信別人對你的讚美,你才有能力不輕易被別人攻擊。
這可以說是名人保護自己不受流言蜚語所擾的方式,但也不是那麼容易做到的。只有對自我有著清晰認知並誠實對待自己的人,才有對讚美和攻擊一笑置之的能力。
不再站在道德制高點去評判別人,也不隨意給他人貼標籤。
小時候我們接受到的教育通常是要做有道德的好公民,比如哪些行為不道德,應堅決抵制。
成年以後,才發現「道德」這個詞,從來不是用來評價別人的,而是用來約束自己的。
月初時和關係較好的前同事一起吃飯,她談到自己和公司A同事產生了工作上的矛盾,抱怨A不通情達理。
後來無意間聽到A在電話裡和家人爭吵,便給A貼了標籤:沒想到A看起來弱不禁風,卻是個脾氣很大的人。
我笑著說,你這評價夾雜了私人情緒了吧,其實A挺不容易的。
朋友一臉詫異,我接著說,自己在沒離職前就聽到過A在電話裡操心家裡的事情。
她作為家中長女,要擔負起照顧年邁父母和叛逆期弟弟的職責,家中很多決定都是她在做,再加上自己從小縣城到上海打拼,壓力肯定大,小小的身軀其實有大大的能量。
朋友聽後說,原來是這樣,看來之後得重新認識一下了。
成熟的人懂得,在不了解全部的事實前,都不要妄下論斷,那樣會讓我們離真相越來越遠。
第三個特質:內省
不再企圖改變他人,而是從內尋找突破和改變。
很多人失戀後想不通原因,找人諮詢,都會收到一句慣用的回答,就是:TA不夠愛你。
好像不管出自什麼原因,都能歸咎於這一點。而且,聽的人心裡也覺得舒服,因為潛意識告訴他「反正是對方的錯,不是我的問題」。
但,這真的是一個負責任的回答嗎?
大多數人失戀其實都能找到一個根本原因,比如不重視溝通,強行改變對方,或者出現了本可以調和的矛盾與衝突。
沒有一段長久的關係是不需要經營的,兩顆緊靠的心如果因為本能夠解決的問題而疏離,是十分可惜的。
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最重要的就是內省,在懸崖勒馬前就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並主動有效地解決。
更多地關注內在,而不是外在。
讀書的時候,我們總會關注世界今天發生了什麼新鮮事,誰誰誰的打扮最靚麗,誰誰誰的成績多少多少,誰誰誰又和誰誰誰在一起了.
好像課餘的談資都是圍繞世界怎樣、別人怎樣而展開的,很少去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成長。
年紀漸長,越發懂得這個世界的狀態其實是主觀的,是自己與外界的交互方式決定了你如何認識這個世界。一個成熟的人,更關注自己內心的世界,向內求索生命的寬度和廣度。
成熟的企業也如是,比起老牌獵企,Simple雖然創立的時間不算很久,但卻在創始之初,就以關注小夥伴的成長和感受為出發點,努力打造橙色文化,讓每一個Simple成員都能感受到工作的樂趣和自我的價值。
比起薪酬的多少,現在的年輕人更在乎自己的價值和光芒是否被看見和挖掘,更注重自己的使命是否與所服務的公司相匹配,目標和理想能否在公司中實現;
他們在挑選上司時,並不只是會看上司的能力和魄力,更在乎自己的相處舒適度,還有是否能夠幫助自己成長,學習到精英思維和工作模式。
我們深知於此,也穩步踐行著。
最後,小橙子想說的是,「真正的成熟」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成熟並不存在真正的標準,人們會隨著外在閱歷的提升和內在意識的甦醒,越發成熟。
成熟和成長一樣,是時間醞釀的產物,只有比較級,沒有目的地。
本文為Simple原創,如需轉載,請後臺回復「轉載」獲取白名單。文中圖片、封面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因版權等有疑問,請於本文刊發30日內聯繫Simple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