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實說,現在褲腳是否翻邊更多是個人風格,也並沒有某條規則會去說明傳統的西褲是否會翻邊。
相比起正統與否的歸屬討論,更多是現代男士們對翻邊西褲的偏見,把翻邊標籤為粗魯和不體面的舉動,顯腿短或者老土。
這種趨勢在近年來日益明顯,加上 Tony 老師鍾情短緊小的「推波助瀾」,翻邊西褲更不受主流市場的待見。但相信我,只是個別現象迷惑了你的眼睛。
究竟這經典的西褲元素,為何在存在已久的情況下還能引起經典男裝愛好者的左右難為之?
——
何謂「翻邊」
一般來說,它是指褲腿末端處的摺疊邊緣,看起來像是法式襯衫袖的翻邊處理,被「移植」到褲腿上。
傳統上,cuff 的形成不是額外縫製到褲腿上,而是直接從褲腿末端將多餘的布料摺疊起來。
所以 cuff 存在的功能性之一,是留給調節褲長所需要的「餘地」,根據你需要的褲長狀態隨意切換,把 cuff 放出來,褲子的褲長就得到延伸。
只不過通常放出來後就沒有足夠的面料來重新翻邊了,主要看 cuff 本身的量,假如量是比較小,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另外縫上額外的假 cuff。
也就是說它並不是由褲子本身的同一張布料所做成,而是單獨從別的面料裁剪出來在進行縫製,以便應對放完 cuff 還不達不到理想褲長的尷尬境地。
對於定製的西褲來說,有時可能會出現有角度的斜 cuff,這種做法對師傅手藝的要求更高,而且一般是假的。
還是那句話,人的身體是立體的,有厚度的,可能一塊經均勻裁剪的布料缺口在偏平鋪時看上去會是平齊的,但做成褲子穿上後,臀部的大小、腰圍、大腿圍等身體情況都會影響褲子的線條走向,而 cuff 的角度也不例外。
angled cuff 的好處是,人穿上後從正面看去褲子是恰到好處的 half break,但與此同時褲腿的後方是幾乎到達的鞋跟處,不會半吊露出襪子。
實現理想的覆蓋狀態,避免出現踩到褲腳的情況之餘,還可以適當展露部分鞋身。
——
Turn-ups 的由來
cuff 最初的出現,只是一種對紳士們的「網開一面」:一般來說是不會翻折褲腳的,只有在下過雨、前往鄉間充滿泥濘的地方才會有這種舉動,來避免灰塵泥垢弄髒褲子。
直到 1890年,愛德華七世才將翻邊納入日常拿樣的範疇,這就意味著翻折褲腳不再需要視天氣情況而定,取而代之的是一種美感的考量。
在愛德華七世的倡導下,翻邊西褲成為了19世紀末到20世紀中期廣受青睞的褲裝,無論是 Business suits 還是鄉村裝束中也是標配的存在。
是後來二戰期間,由於面料的短缺人們奉行簡樸的著裝風格,cuff 的設定才被大家「拋棄」。畢竟大家希望儘可能地節省布料,來製作更多的衣服。
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戰後對翻邊長褲的需求已經回不到最流行的時期,但直到現在,它們仍然一直存在於男裝領域中,偶爾在主流市場露個臉。
順便說一句,英國人通常不會用 cuff 來描述西褲的翻邊,而是特指襯衫袖的袖口,取而代之的是「turn-up」。
在正式度來說,傳統上翻邊西褲也會比無翻邊的西褲更低一些。不過除搭配晨禮服、小禮服和燕尾服的正裝褲之外,現在的翻邊取向不會讓西褲有不體面的感覺。
——
翻邊西褲的選擇
通常意式風格的大多數西褲都會有 cuff,而在律師、會計等白領行業也很受歡迎。適當的 cuff 可以讓套裝的輪廓看起來更加幹練,特別是帶有直條紋圖案的西服,如 pin stripe 、rope stripe。
可能大家會在夏季用 cuff + 短襪的處理來解放腳踝處,但其實季節因素對 cuff 的選擇並沒有太大限制,就算在冬季你都可以在法蘭絨或粗花呢的成褲上找到 cuff 的存在。cuff 對鍾情傳統風格的男士們來說十分討喜。
除了套裝西褲之外,cuff 也常見於單褲或休閒褲,而且象徵性更為強烈一些。
而誇張的 cuff 量加上緊窄褲子的外觀,才會讓 cuff 成為備受年輕一代詬病的元素。
像開頭我所說的,翻不翻邊是個人風格的一種選擇。懂西服的人不會因為有沒有 cuff 來判斷一條褲子的好壞。
cuff 的一大優勢是在於,面料的翻疊或者額外縫製為褲子下沿增加了一定的重量,從而提高了褲裝的垂墜感,特別是帶褲褶的西褲(想極致一點弄個花活,還可以在 cuff 上加紐扣)。
另一方面,cuff 還能協調西服造型的視覺平衡,像雙排扣這種紐扣設定會在視覺上有橫向擴張的趨向,有一定的重量感,假如下身穿的是一條修身的西褲就會有不平衡的違和感,整體線條也不美觀。
再例如是直條紋的商務套裝,對於身形瘦削的男士們來說不太友好,而適當在褲腳加一定量的 cuff 能夠增添幾分重量感。
想要做一條傳統、有足夠餘量的寬褲子,加上 cuff 的復古味道更濃厚。但青睞現代剪裁的話最好放棄 cuff 的設定,這樣輪廓才會相對清晰。
有 cuff 的話選擇固然是會充裕一些,畢竟多餘的面料可以調節褲長,就算過後想一想還是不需要用到,也就是找個小區裁縫搗騰一下的事,無傷大雅。
另一方面,如果你從一開始就決定你的西褲是要有 cuff,但後來放出發現量不夠,而且面料太單薄太脆,那就很難再弄上一個 cuff 的量了。
首先,一個普通的 cuff 是需要在褲子被穿著後能達到平齊的狀態,之前解釋西褲與鞋的協調度(點擊回顧)中的一文已經提到過,我認為剛觸碰到鞋面系帶位置的 half break 不會出錯。
一般來說,cuff 會比任由冗長褲腳在鞋面堆積更為美觀,如果他們只到 half break 的長度就不會造成窘況(當配襯靴款而不是低幫皮鞋的時候,要確保西褲足夠長蓋過靴子的上半部分),也不會顯矮。
決定視覺高度的是腰線,除非你的cuff 到了7分褲的長度...那不單是矮的問題,而是根本不好看)。
因此,做一條翻邊西褲長度最好略短於自然長度即可,如果西褲同時有 cuff 和前褶,適當的 break 可以避免堆積的痕跡破壞褲線。
至於 cuff 的大小也沒有對錯之分,因為從歷史上看,從一英寸到一直到兩個半甚至三英寸都有,得體、好看才是重點。我就建議保持在3~4cm之間是較為保險的。
在定 cuff 量大小的時候,最好也留意西服上的其他元素,會不會有不協調的感覺,例如上衣的翻駁領比較寬大,就不建議配一個纖細的 cuff,看起來不成比例。
此外,還可以看看上衣後領的高度,並嘗試將其與 cuff 的大小相匹配。
原創不易,
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是對我們最大的支持!
紳裝愛好者聚集地
我們不追逐潮流、不喜歡浮誇
我們不只是關注怎麼穿
我們希望生活過得更精緻、更有品位
於是有了GentlemanFace
微信公眾號:GentlemanFace / INS: gentleman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