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

中新網台州12月12日電(範宇斌 莊向娟 謝心一)傳統手藝的生命力在於傳承與創新。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貼畫代表性傳承人張秀潔的巧手中,小小碎花布,通過剪、拼、貼等工序,能變幻出多種栩栩如生的布貼畫作品。

作為中國民間傳統工藝,布貼畫原為宮廷補繡,它用剪刀替代畫筆,用各色花布替代顏料,巧妙地裁剪,藝術性地粘貼,具有浮雕立體效果。

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

張秀潔1986年生於江蘇連雲港,從小跟奶奶學手工,做刺繡,也做過裝飾畫。此後,她進入美術專業學習,一直保持著和藝術的緣分。

2010年,張秀潔遇到了布貼畫。彼時,她驚覺這門手藝像是為她「量身定製」,精美的圖案讓她愛不釋手,從此便與布貼畫「定下終身」。

起初,張秀潔只是簡單地拿到材料包,幫別人做成成品。很快,她就學會了製作布貼畫的工藝。可她並不滿足,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2011年,張秀潔第一次拿起畫筆,勾勒、選布,開始創作屬於自己的布貼畫。她說,「我做的是一隻海豚,當時就覺得海豚可愛。」

那一次,張秀潔足足花了半個多月,但最後效果卻不太理想。因為海豚的身體呈現不規則的流線型,因此對剪刀口有一些特殊的要求,這一關鍵技術沒解決,就會出現褶皺以及包邊時不服帖等問題。

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

張秀潔並不氣餒,憑藉對手工的天賦和執著,她不斷地嘗試各種不同的開口和剪法,終於解決了這一難題。

日復一日,張秀潔掌握了製作布貼畫的各種關鍵技術,又開始了新的創作。次年,她完成了一幅長達兩米的布貼畫,取名為《琴棋書畫》。

張秀潔的布貼畫作品 莊向娟 攝

在她看來,「完成一幅作品時間是很難說的,如果拿藝術品的標準去衡量,也就永遠沒有完成的時候。只有不斷地打磨與改進,才能逐漸逼近完美的效果。」

張秀潔談道,她的一個老師曾經耗時6年,才完成了一幅包含56個民族形象的巨作《大中華》,足見完成一幅布貼畫作品是非常費時費力的。

爾後,張秀潔一邊開發各種材料包,一邊製作布貼畫工藝的衍生品,並在線上銷售。直到在一位客戶的點撥下,張秀潔茅塞頓開,走上了布貼畫技藝非遺傳承之路。

張秀潔的布貼畫作品 莊向娟 攝

於是,她主動嘗試把台州傳統文化與布貼畫技藝結合起來,創作出「和合二仙」為主題的台州和合文化布貼畫,後又設計開發了一系列布貼畫作品,將十二金釵、台州亂彈等傳統元素融入布貼畫。

「每個布貼畫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張秀潔說,每塊布料都是經過其精挑細選,又細細裁剪,縫製,貼合,努力呈現最佳效果。

如今,張秀潔熱衷於傳承這項非遺,她與教育機構合作,將布貼畫技藝帶進校園。她說,「為讓孩子們愛上這門傳統技藝,我設計了專門的圖案和材料包,從最簡單的步驟開始,帶著他們一起創作。」

張秀潔把台州和合文化元素融入布貼畫 莊向娟 攝

接下去,張秀潔打算和當地中學生們合作完成一個以築塘文化為主題的系列布貼畫。同時,她不斷探索手工扎染各種織物,引入全新觀感的面料,不斷創新布貼畫的衍生品,並通過直播教學,讓布貼畫這一方小世界交織出傳統與現代、手藝與科技的廣闊空間。(完)

相關焦點

  • 布貼畫傳承者張秀潔:拼剪出一個妙「布」可言的世界「組圖」
    在浙江省台州市路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布貼畫代表性傳承人張秀潔的巧手中,小小碎花布,通過剪、拼、貼等工序,能變幻出多種栩栩如生的布貼畫作品。張秀潔創作布貼畫 莊向娟 攝作為中國民間傳統工藝,布貼畫原為宮廷補繡,它用剪刀替代畫筆,用各色花布替代顏料,巧妙地裁剪,藝術性地粘貼,具有浮雕立體效果。
  • 妙「布」可言——內蒙古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之布貼畫
    關於內蒙古的畫還遠沒有結束,本期將為大家介紹一種來自呼和浩特用布製作貼畫的非遺技藝——布貼畫。——編者布貼畫進社區。 (資料圖)崔鎖蓮參加文化交流活動。(資料圖)從古至今,作畫的方式有很多種,代替筆墨的繪畫工具也是千奇百怪。對於布貼畫而言,布的質地、花色和紋理決定了畫的質感,裁剪與拼貼的巧思則賦予布貼畫以靈魂。
  • 妙「布」可言
    對於布貼畫而言,布的質地、花色和紋理決定了畫的質感,裁剪與拼貼的巧思賦予了布貼畫以靈魂。線條明朗不失柔美布貼畫有一個高大上的名字——宮廷補繡,擁有千年的歷史,又俗稱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是中國民間比較常見的手工藝術之一,相較於其他手工畫,更具有親和力。
  • 古稀非遺傳承人陳光瑩,「化腐朽為神奇」的布貼畫藝術
    已屆古稀之年的陳氏布貼畫非遺傳承人、山東省老年藝術家陳光瑩,東營市利津縣人,自幼家傳深厚,隨母親王瑞英學習宮廷補繡、刺繡、剪紙、染布,在當地有口皆碑,名揚十裡八鄉。參加工作後在單位成為多面手,畫、剪、縫、補繡樣樣皆通。
  • 循古闢新 以布為畫——布貼畫
    布貼畫原名宮廷補繡,俗稱布貼畫,又叫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還叫撥花。布貼畫是刺繡的一種形式。它利用做衣被剩下的邊角碎料,在底布上拼成各種圖案,先用漿糊貼牢,再用針線沿著圖案紋樣的邊鎖繡,將其固定,並進行細部的加工而成。其色彩豐富鮮豔,剪貼的邊線明朗整潔,富有木刻版畫的刀木特點,是我國民間常見的手工藝術。
  • 手動隨心,創意無限——河西區大營門街九江路社區舉辦手工布貼畫活動
    近日,九江路社區組織轄區青少年開展手工布貼畫活動。活動開始,「今日班長」協助手工課老師準備製作布貼畫所需工具並將工具物品發給同學們。手工課老師簡要教授了布貼畫製作技巧和注意事項後,小朋友們開動腦筋發揮想像力,用剪刀把布料剪出形態各異的圖案,用膠水把剪下來的圖案貼在底畫上,形成了一幅幅別具特色、形態各異、生動形象的布貼畫。
  • 非遺山西 陵川布貼畫
    本文共1227字,11圖,閱讀共需8分鐘陵川布貼畫在民間流傳已久,最早是一種刺繡技藝,後逐漸演變成由各種不同色彩、不同質地、不同形狀的布塊按一定的構圖拼接而成的,集民間剪紙、手工刺繡、工筆畫、水彩畫、卡通畫、抽象畫等綜合藝術為一體的民間美術。
  • 耕讀藝苑|慶陽布貼畫:絢爛多彩的布藝
    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中為豐富生活,創造出許多優秀的民間藝術,來耕讀藝苑,今日暢聊慶陽的布貼畫。藝苑君對家鄉布貼畫最初的記憶是小時候身上穿的帶有布貼畫的馬甲,背上有一個胖乎乎的娃娃,很是生動。那是藝苑君外婆做的,說那是剪紙上的抓髻娃娃,可以保護我。說來也怪,每次穿上它就感覺自己像是一個被哆啦A夢保護的大熊一樣,什麼都不怕了。
  • 剪剪貼貼話田徑 在雲課堂上學習布貼畫
    3月8日,南京市工藝美術大師、布貼畫非遺傳承人祁競老師來到第三期雲課堂,為南理工實驗小學的同學們講授如何用布貼畫製作2021南京世界田聯室內錦標賽吉祥物「雪松」。布貼畫與田徑相遇布貼畫,是以布作為原材料而創作出的畫作,利用布料自身的肌理及其獨特的紋理圖案作為創作元素,通過巧妙地剪、藝術性地粘貼,製作出一幅幅匠心獨運、風格獨特的藝術品。
  • 小小布貼畫,帶給你不一樣的驚喜!
    ▲點擊關注,生活變得更藝術布貼畫是一種古老的民間貼補工藝,歷史悠久,又叫布堆畫、布貼花、布摞花,
  • 女子用製衣餘料巧做布貼畫 臨摹張大千作品(圖)
    石梅的布貼畫大都「臨摹」大師作品,靈動又雅致。  布貼畫是我國最古老的手工藝術之一。最近,網絡上一個名叫「沂蒙布貼畫」的網友,曬出了自己的布貼畫作品,她的布貼畫立體感強,獨有意味,吸引了不少網友點讚。她對記者說,做布貼畫是從小形成的愛好,希望能繼續做下去,弘揚這種古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 天天非遺丨寓意深刻的慶陽布貼畫
    慶陽民間布貼畫藝術是隴東地區廣大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中創造的,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鮮明的地域性的傳統民間藝術。華池布貼畫與棉布相伴而生,是中國原始勞動形態——男耕女織的產物,其雛型源於隴東農村婦女日常中的針線活。
  • 天然紋理和精湛工藝的巧妙結合——營口布貼
    時至今日,許多非遺與傳承者仍然在營口的土地上譜寫著動人的頌歌。每周二,跟著小編,穿過歷史走到文化遺產的背後,探尋這一門門精巧技藝背後的質樸與人物背後的溫度。第九期:營口布貼營口布貼是一種由古老民間補貼工藝發展起來的工藝品,傳承已有百年的歷史,它極具民族特色,蘊有國畫的內涵,又有工藝美術的裝璜特點,巧妙的運用布的天然紋理和色彩,表達筆墨難以表達的藝術效果。
  • 遺世承美|天然紋理和精湛工藝的巧妙結合——營口布貼
    時至今日,許多非遺與傳承者仍然在營口的土地上譜寫著動人的頌歌。每周二,跟著小編,穿過歷史走到文化遺產的背後,探尋這一門門精巧技藝背後的質樸與人物背後的溫度。自幼跟隨祖父學習裁剪和布貼畫,至今不輟。2003年在有關部門的支持與協助下成立了營口剪紙協會並布貼畫工作室,開始了更加系統的布貼畫創作。靳雪豔積極弘揚與傳承布貼畫技藝,開展了多期對婦女以及下崗職工的培訓;走進多所學校對學生進行民間傳統文化教育;走進多個社區向群眾做民間藝術表演和傳授。
  • 生動有趣的布貼畫:上坊小學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學生的奇思妙想在活動中綻放了光彩。
  • 小布頭貼出生活情趣|屠柳青|貼畫|手工藝|賈聰英
    繪製好布貼畫模板後,每個圖案都要剪下來分別製作。屠柳青將製作好的布貼畫部件拼貼在一起。幾塊小布頭,通過剪、裁、粘貼,一雙靈巧的雙手便賦予了它們鮮活的生命——年近古稀的河北省民協民間藝術家屠柳青,一位布貼畫達人,退休後偶然的機會迷上了這種古老的民間手工藝,沒想到就如痴如醉了十幾年。
  • 把拼貼畫玩出新高度!小小孩必學的藝術拼貼畫,素材其實哪裡都有!
    拼貼畫又名剪貼畫,它是以各種材料拼貼而成,被稱為最富有靈性和活力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
  • 扯布
    安慶的布店在人民路至吳樾街轉拐處,扯布的營業員叫花枝;東流的布店在縣政府斜對面,扯布的周老頭,用一桿竹尺量過,再用尖尖指甲掐出一道痕跡,用劉麻子剪刀,剪出一個豁口,雙臂展開,兩手麻利一撕,「呲啦」一聲,一塊布料到手了……(得煙樓收藏;2020.11.5上傳) 附錄:······過去,在供銷社的棉布柜上做營業員,「扯布
  • 用碎布剪了兩塊小圓布縫合,家居用品用不完!
    剪兩塊小圓布或心形布,或各種你喜歡的圖案,剪出兩塊,翻到背面縫合,留口,之後翻回正面塞上棉,最後把留口處縫合,便是一個強大的小組件了。把這些小組件,一個個拼起來,就能拼出地墊,坐墊,抱枕,各種家居用品。如果沒有碎布,也可以找一些舊衣服剪下來試試。
  • 用舊牛仔褲改造的一雙拼布烘焙手套的步驟圖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用舊牛仔褲布料為主料,配上印花布做一雙拼布烘焙手套。烘焙手套是廚房必備的工具,親手做一雙漂亮又耐用的牛仔拼布烘焙手套吧。烘焙手套圖紙:剪出需要的牛仔布和烘焙手套的裡布。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用舊牛仔褲布料為主料,配上印花布做一雙拼布烘焙手套。烘焙手套是廚房必備的工具,親手做一雙漂亮又耐用的牛仔拼布烘焙手套吧。烘焙手套圖紙:如圖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