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市場前景值得期待——三位臺灣青年的戰「疫」感悟

2020-12-13 新華社

新華社福州2月25日電(記者許雪毅)從「70後」到「90後」,從製造業到服務業,在閩各行各業臺灣青年向記者講述了他們獨特的戰「疫」故事。他們說,疫情的影響是暫時的,大陸市場前景值得期待。

(小標題)「70後」陳岱明:香草的新契機

每年3月舉行「植樹贈苗」活動,是臺資廈門美格農藝有限公司10多年來的傳統。公司常務董事陳岱明告訴記者,作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公司每年植樹節期間都會免費贈送逾6000株樹苗,接待學生、市民上萬人次。

「今年受疫情影響,我們打算利用社區服務贈送。」陳岱明說,福建疫情控制情況良好,感覺生產生活都在逐步有序恢復。

美格農藝成立於1993年,是廈門最早專業從事臺灣優良種苗以及精品花卉引進的企業之一。作為臺商二代,生於1976年的陳岱明在廈門大學讀完本科,又到福建農林大學進修,並在七八年前加入父親創辦的公司。

2月上旬,陳岱明從臺灣趕回廈門。10日,公司正式復工。他說,公司做園藝景觀工程、室內外植株零售和租賃等,經營在疫情中受到一些衝擊。「本來需要我們定期上門給客戶做維護,現在暫時沒法做了。不過,在我們自己的園區裡,澆花、施肥、殺菌,一切都在照常進行。」

此次疫情讓陳岱明發現了新商機。「疫情過後大家會更注意養生,大陸市場這麼大,我很鼓勵臺灣青年帶著大健康等相關產業到大陸尋找機會。未來公司也打算和臺灣營養師合作,更多引進藥用性的香草類植物。」

(小標題)「80後」韓文浩:空氣壓縮機的貢獻

「疫情期間,很多口罩廠擴產,需要更多空氣壓縮機,我們正月初三就開始給他們供貨了。」臺資廈門東亞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韓文浩說,能為抗擊疫情做一些事情,感到非常欣慰。

韓文浩發現,自己認識的很多製造業臺商,都是早早從臺灣趕回大陸。「大家都想儘快讓企業運轉起來。」他說。

1988年出生於臺灣桃園的韓文浩,1997年隨父親到廈門定居,後來在上海交通大學讀了本科,又到美國念碩士。他說,今年剛好是公司成立三十周年,2012年自己進入公司就深刻感受到大陸製造業的實力。「公司九成產品銷到大陸各地,正是有了大陸市場的培育,我們才有今天的成績。」

韓文浩說,疫情給公司帶來一些損失,「本來年初是旺季,大家開工要買新設備,但錯過了旺季,公司的資金、人員管理都受到一定影響。」

儘管如此,韓文浩依然樂觀。他預計下半年經濟情況會反彈,已通知公司人事部門抓緊招聘員工。「可以線上面試新員工,讓他們早日上班。我們要在市場需求增加前做好準備。」

(小標題)「90後」簡以信:大陸真的大有天地

從福建師範大學畢業後,「90後」臺灣桃園小夥兒簡以信就成立了貿易公司,開始做紅酒進出口生意。往年春節期間,公司營業額都有兩倍以上增長,今年受疫情影響減少了,但他仍然有信心。「面對一個未知的病毒,大陸防控措施已經做得很好了。未來經濟肯定會恢復,畢竟大陸消費能力在這裡。」

除了紅酒貿易,簡以信還從事文創設計。他說,自己的文創團隊受疫情影響不大。去年底,他接受山西一家景區委託,幫助開發衣服、文具等旅遊文創產品。「我們一個季度見面談一次,平時都是遠程辦公,影響不大。」

簡以信聘請了三位在大陸讀書的臺灣青年,一起開發文創產品。他很希望臺灣青年來大陸讀書或就業、創業。

生於1992年的簡以信,7歲就跟著爸爸到了廣東東莞。「在我成長的過程中大陸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現在我很多朋友都是大陸的。兩岸青年的生活已經密不可分。」他說,「臺灣青年必須花一些時間來大陸走走看看,這裡真的大有天地。」(完)

相關焦點

  • 在閩創業臺灣青年期待更多臺灣青年融入鄉村發展
    中新網福建新聞12月21日電 (記者 葉茂)「寧德很多村落的發展路徑與思路值得學習」,有感於福建省寧德市探索具有閩東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在福建省平潭綜合實驗區成功開發「石頭會唱歌」藝術聚落的臺灣青年林智遠20日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期待未來有更多的臺灣青年能融入大陸鄉村發展當中。圖為考察霞浦縣民宿業。
  • 臺灣青年浙江玉環「趕集」 稱到大陸創業正當時
    臺灣青年可以藉助此平臺參展、交流、售賣,包括各類文創作品、生活好物、臺灣特色農副產品、科技產品等。一位臺灣青年受訪時表示,目前大陸陸續推出了一系列扶持臺灣青年的創業政策,並建立了眾多專門針對臺灣青年的創業空間,加之大陸廣闊的市場前景,現在到大陸創業可謂正當其時。
  • 大陸青年眼中的寶島風光
    本期《臺灣青年看北京》就讓我們跟隨在京臺灣青年小簡的採訪去聆聽大陸年輕人去臺灣的經歷了解大陸同胞眼中的寶島臺灣戳視頻,看詳情一位生活在北京的臺灣青年簡廷軒,在本期《臺灣青年看北京》裡對身邊的大陸朋友進行了採訪,交流與了解了大陸朋友們第一次去臺灣的體驗和感受,以及一些不一樣的看法。
  • 臺灣青年在大陸築夢「鄉愁」
    在8日舉辦的「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論壇活動」上,來自臺灣的建築規劃師張欣頤說。作為2020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本次活動以「青春築夢 不負韶華——兩岸青年建築師攜手鄉建鄉創,助推鄉村振興」為主題,來自兩岸的青年企業家、建築設計師與福建多個部門代表齊聚廈門,共同解讀惠臺政策、分享經驗,共話閩臺深化鄉建鄉創交流合作的新機遇。
  • 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新聞—科學網
    「高舉團旗跟黨走,唱響抗疫青春歌!」「心有大愛,疫散花開!」「十年磨劍,初心不變!」高喊著口號,在「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 「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
  • 臺灣劇團演繹「搖滾京劇」版梁山故事 盼走進大陸市場
    《水滸108》取材自施耐庵《水滸傳》文本,結合導演吳興國、編劇張大春、音樂周華健三個不同領域的藝術家,將原著120回改編成《上梁山》《忠義堂》和《蕩寇志》三部曲,演繹蒼涼悲壯的梁山好漢故事。  《蕩寇志》號稱「京劇的霹靂變形」,此次將在臺北、臺中和高雄演出。在戲裡,吳興國飾演宋江,率領20多位年輕演員,將京劇文武場與搖滾樂團、時尚文化等相結合,為傳統創新尋找可能性。
  • 「80後」臺灣青年紮根大陸:「臺二代」不止步於接班
    臺灣青年黃元澤(右)向參訪者介紹他的文創作品。 張金川 攝中新網漳州12月25日電 (張金川 龔雯)「作為『臺二代』,接力家族傳統企業不只是守成,需要慢慢轉型成長;同時大陸機遇廣闊,可以朝外部很多相關行業發展。」加入紮根大陸的家族企業12年,黃元澤近日向中新網記者道出了自己的切身體會。
  • 特寫:把「心」帶來大陸的臺灣青年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記者陳舒、查文曄)20日的首都賓館錦雲廳內,來北京十年頭一回沒能回臺灣過年的陳文成,和本計劃帶父親在北京體驗大陸年味的楊品驊不期而遇,他們笑言兩人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雖「都沒能看到大陸的廟會」,但卻親身體會到「兩岸就是骨肉天親」「交流是割不斷的」。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戰「疫」青年講述初心故事
    「高舉團旗跟黨走,唱響抗疫青春歌!」「心有大愛,疫散花開!」「十年磨劍,初心不變!」在第71個「五四」青年節來臨之際,昨天「初心·傳承」戰「疫」青年故事會暨第九屆復旦大學十大醫務青年分享會在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舉行,近200名師生醫護人員代表共同線上參會互動,在線觀看直播人數13.3餘萬。
  • 廣州臺青:大陸四大一線城市平均工資是臺灣「六都」1.89倍
    2020年12月3日至11日,「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將在廣州、深圳、珠海等地精彩啟程。兩岸30多位網絡大V和新媒體記者,帶您走進大灣區重點建設項目、高新科技企業和臺胞在大陸求學工作生活,向您呈現深圳經濟特區嶄新風貌、廣東特色民俗文化等。
  • 大工青年為一線戰「疫」人員子女義務在線輔導
    這場全民戰「疫」行動中,大連理工大學的團員青年們也迅速行動、為愛集結。2月9日,大連理工大學通過團委微信平臺,發布了為防控疫情一線工作人員子女提供義務在線輔導的公告,在校內招募百餘名志願者,用實際行動助力戰「疫」。公告發布40分鐘後就招募完成。沒有入選的學生紛紛留言,期待加入未來第二期的志願服務活動。
  • 臺灣農業聯結大陸市場
    借鑑臺灣成功經驗農業文創是一種新興業態,有著十分廣闊的市場前景。相比大陸,臺灣農業文創產業發展比較成熟,已經有不少成功經驗,不過也面臨市場規模較小的發展瓶頸。「臺灣的富麗鄉村,走過從精緻農業、循環農業,到品牌農業、文創農業的發展過程,有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對於大陸來說都是可以借鑑和吸取的。」
  • 大陸有什麼好?它有臺灣青年未來的天空!
    臺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作家楊渡的評論文章指出,大陸有什麼好?它的整體經濟是向上的,未來的市場是可期的,講得直白一點,它有發展的可能,有未來的天空,而臺灣呢?臺灣年輕人的天空在哪裡?天天喊著「臺獨」口號卻不能給年輕人未來的執政者,能有什麼希望?
  • 成都、臺北、雲林三地創業青年「雲交流」:「來蓉創業恰逢其時」
    航空科技這種高新產業在成都的發展前景如何?」22日,在「成都—臺北—雲林『青創夢想』線上交流會」上,視頻另一端,臺灣雲林的創業青年不停發問。為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對兩岸交流的影響,推動成都與臺灣民眾特別是青年群體的交流,當日,成都海峽兩岸交流協會組織開展線上交流會,成都、臺北、雲林三地近50名青年「創客」相聚雲端,圍繞創新創業及就業開展互動交流。
  • 廣闊天地、大好前景——臺灣服裝業情定大陸
    廣闊天地、大好前景——臺灣服裝業情定大陸 2011-03-30 14:35     來源:新華網     編輯:胡珊珊  「進入大陸市場的臺商就像回歸母親懷抱的孩子,在祖國廣闊的胸襟裡得到最好的棲息和發展。」臺灣柏帝服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玉儀感慨道。
  • 大陸9位知名博客體驗臺灣深度個人遊
    5月6日電 (記者 劉舒凌 陳立宇)來自北京、濟南、廈門等大陸不同城市的9位知名旅行博客6日應邀來到臺灣,他們將在北中南各地分別體驗文化、時尚、浪漫等三主題下的深度個人遊。  2010年曾受邀任亞運大使,在大陸小有名氣的旅行達人阮永睿抵臺就受到臺灣媒體關注。  這位足跡遍及大陸各地及亞洲、歐洲、非洲鄉野的背包客還是第一次來到臺灣。第一次品嘗圓環魷魚羹、安平港蝨目魚丸湯、臺灣野菜盤等知名夜市小吃,讓他興致高昂,通過微博發送來臺短短幾個小時的種種發現。
  • 臺灣青年大陸創業熱情高 分享臺味冀交流合作
    【解說】午餐時間,來自臺灣桃園的創業青年遊平開始忙碌了起來,備菜、做飯、擺盤,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他一刻都沒停,臺味十足的便當一份一份地打包好給顧客送去。福建省漳州市臺商投資區是大陸臺資企業發展最為密集的區域之一,也吸引著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到此創業。遊平就是其中的一員。【解說】2015年,22歲的遊平決定從臺灣來到大陸創業,開始為自己和家人的未來打拼。
  • 臺灣青年聚落:夢想從一平方米展臺開始
    【解說】在一個名為臺灣設計師品牌專區的店鋪內,展示著眾多臺灣文創產品,其中不乏結合農民漆畫元素的帆布包、手機殼,臺灣少數民族手作飾品等,個個都包含著奇思妙想。這是記者日前在位於福州三坊七巷黃巷內的唯美客文創聚落見到一幕。這個品牌專區內,有近20個 「一平方米」的空間,展示著一個個臺灣青年文創項目。一平方米的空間能做什麼?在這裡有了答案。
  • 連勝文直言:臺灣青年創新創業大陸的環境更友善
    中新社昆明8月13日電 (記者 胡遠航)「大陸的市場更為廣闊,在創新創業融資方面的支持力度也更大,這對臺灣有志有技的年輕人而言,無疑是個契機。」13日,在昆明率團交流的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財團法人青年發展基金會董事長連勝文直言不諱,青年創新創業,大陸的環境更友善。
  • 溫國輝:歡迎更多臺灣有志青年共建共享廣州輝煌未來
    12月4日,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啟動並舉行開營儀式,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出席並致辭。(中國臺灣網 陳文韜 攝)  中國臺灣網12月5日訊 (記者 張亞靜)4日上午,第七屆臺灣青年嶺南行暨第二屆海峽兩岸網絡新媒體大陸行活動在廣州中山紀念堂啟動並舉行開營儀式,廣州市市長溫國輝出席開營儀式並致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