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3 0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中國自古就講究規矩意識,在這方面留下了許多經典論述。比如《管子》中提到,「規矩者,方圓之正也,雖有巧目利手,不如拙規矩之正方圓也。故巧者能生規矩,不能廢規矩而正方圓。雖聖人能生法,不能廢法而治國。」「法律政令者」,吏民規矩繩墨也。夫矩不正,不可以求方。繩不信,不可以求直。」意在強調法律政令等明文規定對國家治理的重要性。《呂氏春秋》中寫道: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人主欲自知,則必直士。」表達了外在約束對於矯正自我認識、自我言行的重要意義。《韓非子》提出:「規矩既設,三隅乃列。」意思是規矩法度一經制定,其他各個方面就可以妥善安置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無論時代怎麼變遷,有些老祖宗傳下來的規矩,是中華文明的精華,不能丟。今天就聽聽賀東傑的作品《用筷子的規矩》,誦讀張立軍。
用筷子的規矩
作者:賀東傑 誦讀:張立軍
筷子是咱中國人三餐不可離開之物,人人會用,還用你來說什麼規矩!話雖如此,可有人真還不懂一些規矩而和朋友發生了不愉快,引出來這篇小文。那天參加一個飯局,內中有兩位我不太熟悉,席間某甲高談闊論,還不時拿筷子指向某乙,兩三次後某乙臉色難看起來礙於情面並未做聲,當某甲再次拿筷子指向某乙時,某乙終於發作,怒責某甲輕蔑他人,眾人勸解某乙憤然離席,一桌飯不歡而散。有人不解,問我為何,我才覺得有必要說說這用筷子的規矩。
民以食為天,吃飯離不開筷子。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小小筷子也有大講究。筷子雅稱為箸,長為七寸六分,以喻七情六慾。筷子一頭方一頭圓,象徵天圓地方。一雙筷子有兩根,用時一根主動,一根從動,主動者為陽,從動者為陰,這是兩儀之象,陰陽相合,而兩根筷子可以互換,這就是陰陽轉換。拿筷子手指分為三部分,大拇指總攬全局,食中指掌握主動 ,小拇指掌握從動,這是天地人三才之象。總體上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華文化的具體表現。
正因為筷子有如此講究,千百年來筷子的使用形成了諸多規矩,主要有如下這些:
一、以箸上香。這是用筷子的第一忌諱,就是把筷子豎著插在飯碗裡,好像上香一樣。古代死囚犯吃最後一頓「斷頭飯」時筷子就是如此放置,給亡人上供時筷子也是如此,所以這樣用筷子是大忌諱。
二、三長兩短。指筷子長短不齊,材質不一,長的、短的、竹、木、金屬材質的混用。
三、顛倒乾坤。筷子一頭圓一頭方,象徵天圓地方,圓的是天,方的是地,只能圓頭放嘴裡,不能顛倒使用,民以食為天嘛。
四、關公巡城。指夾菜時滿桌子劃拉,不管菜離自己遠近到處伸手,好像關老爺提著刀巡視城池一樣。
五、淚箸遺珠。指夾菜時菜湯隨意滴落。
六、執箸刨墳。指夾菜時在盤子裡亂翻,夾菜時有「騎馬夾」、「抬轎夾」。「騎馬夾」是指從上往下輕輕夾取,「抬轎夾」是指從下往上把菜翻個底朝天。
七、品箸留聲。指的是吃菜時嘬筷子頭兒,邊嘬邊吧唧嘴,嘖嘖有聲。
八、定海神針。指拿筷子當叉子扎菜吃。
九、執箸尋珠。指拿筷子當牙籤,在嘴裡掏挖不止。
十、交叉十字。擺放筷子時交叉擺放,形似劃「叉」,古人認為這與判決書上的「叉」類似,不吉利。
十一、仙人指路。拿筷子指人,大不敬,如同豎中指,類似罵街一樣。
十二、敲擊盤碗。舊時只有要飯的才拿筷子敲碗,以引人注意。在飯館裡以筷敲碗是罵廚子,大師傅非跟你急眼不可。
十三、落地驚神。筷子落地會驚擾地下的列祖列宗,是為大不敬,應儘量避免,不慎掉落,要心中賠罪。這些老規矩都是為的讓人心存敬畏,講究禮儀,文明就餐。試想一桌人你拿筷子敲碗,他剔牙,一個嘬著筷子吧唧嘴,另一個滿桌子抄底夾菜,還灑落一桌菜湯,這飯還能吃下去嗎?時代在變,有些規矩不能變。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來源:張立軍
原標題:《【悅聽閱享】用筷子的規矩》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