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薯條、葡萄酒、高爾夫?疫情期間,各國重新定義「必需品」

2020-12-23 騰訊網

為了減緩疫情傳播的速度,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正處於「封鎖」措施之下。不過,為了讓人們購買到必需品,仍有一批商店將繼續保持經營。各國政府也都為此感到糾結:到底哪些商品才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必需品」?

從法國的紅酒、比利時的薯條、德國的自行車到美國的槍枝,因為文化不同,各國政府認定的「必需品」也是五花八門。

重新定義「必需品」

據美聯社報導,疫情正在為全球定義什麼才是「必需品」。

目前,在已經實行封鎖措施的國家中,醫護人員、執法人員、公共設施工人、食品生產商和通信運營商普遍都不會受封鎖的影響。

不過,在各個國家的「豁免清單」中,還因為各國的文化差異,存在著不少「特例」。

據美聯社報導,在全球疫情當前的「震中」歐洲,義大利正在實行最嚴格的規定,只有食品店、藥店等必要的商業活動能夠繼續開放。不過,在其他歐洲國家,封鎖措施則會相對寬鬆。

在比利時,人們仍然可以從街邊標誌性的小攤上購買美味的油炸薯條。目前,比利時只是要求人們不要在排隊等待炸薯條時站得太近,也不要在拿到薯條後流連。

對此,《華盛頓郵報》認為,顯然關掉比利時的薯條攤也會關掉比利時的靈魂。比利時聯邦衛生部長布洛克也表示:「我們的目的不是讓人民挨餓。」

在法國,人們則依然可以購買到葡萄酒和羊角麵包。據報導,法國關閉了大部分商業場所,但政府發布了大約40種例外情況。其中,法國的葡萄酒店、麵包店、奶酪店、肉店、菸草店和高級雜貨店都可以繼續經營。

這項聲明也讓法國的葡萄酒商喜憂參半。一方面,他們很高興葡萄酒在法國文化中被優先考慮,但也有人認為在封鎖期間稍作休息可能更好。

法國獨立葡萄酒商協會負責人吉恩·吉薩德(Jean Guizard)在一份聲明中說,法國政府允許葡萄酒商店在封鎖期間保持營業是「充滿信心的標誌」。但他同時也強烈建議協會成員出於社會責任不要開店,「保護我們的同時,也保護其他人。」

在德國,自行車已經被不少州政府視為必需品,人們仍然可以購買和租賃自行車。德國聯邦衛生部部長延斯·施潘(Jens Spahn)也鼓勵德國人騎自行車出行,相比乘坐火車和巴士出行,騎自行車是一種保持社交距離的健康方式。

不過,在西班牙,情況則正好相反。西班牙當局已經建議民眾避免騎自行車,因為他們擔心自行車事故會讓已經瀕臨極限的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歐洲之外,英國也已一改此前的態度,下令關閉所有非必需的商業場所。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禁令之外的商業店鋪除了食品、藥品店外,還包括五金店、洗衣店和寵物店。此外,一開始,英國將酒類商品排除在允許營業的範圍之外,但很快就將啤酒、葡萄酒和烈性酒加回名單之中。

槍枝供應引發爭議

在一些地區,高爾夫球場、槍枝店等也在疫情中被列入必要的商業活動清單中,這在各地引發爭議。

在美國的一些州,高爾夫、槍枝和大麻都被認為在疫情中必不可少,這讓人瞠目結舌,對槍枝的供應更是引發憤怒。

康乃狄克州州長內德·拉蒙特(Ned Lamont)就將槍枝商店列入生活必需的商業店鋪中,這讓部分槍枝暴力受害者家庭感到震驚和沮喪。當地一個反槍枝暴力聯盟「紐敦行動聯盟」敦促州長重新進行考慮,並指出當地近來槍枝和彈藥的購買量激增,可能會引發槍擊案、兇殺和自殺事件。

不過,也有美國地方政府認為,槍枝在疫情期間確實是必需品。德克薩斯州副州長丹·派屈克(Dat Patrick)告訴電臺採訪員:「如果社會崩潰了,那麼我們自保的第一道防線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我認為擁有武器對於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無獨有偶,賓夕法尼亞州也已經悄悄允許槍枝店重新開放,但只有在客戶和員工遵守社會隔離和其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人們才能在限定時間內預約購買。

在美國大麻合法的幾個州,比如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也已規定大麻商店在疫情期間必不可少。不過,州政府指出,這些大麻主要是讓人們用作藥物治療。

在荷蘭,大麻也被宣布成為疫情中的優先事項。當地官員稱,由於擔心關閉店鋪會讓人們在街上交易,反而不安全,因此可以售賣大麻的咖啡店還開通了外賣服務。

令人驚訝的是,美國部分州還將高爾夫球場列入必要的商業場所中,這背後,一些遊說者「功不可沒」。

美聯社指出,一群遊說者試圖讓他們的客戶業務不受疫情影響。其中,製造業和高爾夫球場行業的遊說者特別活躍。

據悉,亞利桑那州州長道格·杜西就把高爾夫球場列入了可以開放的活動場所名單中。該州菲尼克斯市的官員已經鼓勵170萬居民前往高爾夫球場、公園和小徑鍛鍊身體。不過,亞利桑那州其他幾個城市的市長則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打高爾夫球離「生活必需」的定義也太遠了。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

相關焦點

  • 封城之後,歐美各國都允許那些「生活必需品」商店營業?
    封鎖令下,各國政府紛紛限制只有在購買「必需品」時才能出門,沒想到各國政府最終端出的「必需品清單」上,卻意外出現許多你從未想過的「必需品」。圖為比利時全球知名的特產:「薯條」。COVID-19病毒來襲,各國的封鎖令下,一張張「必需品清單」卻意外反應出各地的文化、政治特色。
  • 美國疫情蔓延為啥高爾夫球場和槍店可以繼續營業?原來是這些人在起...
    為了遏制新冠病毒疫情的蔓延,各國相繼要求民眾待在家裡,許多地方的當局正在決定哪些商店和服務可以繼續營業。這讓許多人思考了一個事關生存的問題:到底什麼是我最需要的東西?無論是在亞洲、歐洲、非洲還是美國,都有一個普遍的共識:醫院、公共管理機構、食品生產和通信公司通常不會受到封鎖。
  • 英國人因外出買薯片、葡萄酒等被罰款 警察:屬於非必需品
    近日,英國人在社交媒體上稱他們因在疫情封鎖期間外出購買一些被認為「非必需」的物品(包括葡萄酒和零食)而被警方罰款。據英國《鏡報》9日報導,自3月23日英國實行封鎖以來,嚴格限制了人們外出,規定只能外出購買「基本必需品」,每天只能進行一次戶外體育鍛鍊。如有違反,警察有權利通過罰款和驅散聚會強制執行。但該規定似乎造成了一些困惑,因為沒有明確規定哪些物品屬於「基本必需品」 。
  • 疫情期間葡萄酒貨櫃海運量明顯增多
    疫情期間海運葡萄酒數量明顯增多 信德海事 蘇婉 SIA Flexitanks的執行長Damien McClean可以從內部人士的角度了解到,有多少散裝葡萄酒通過哪些航線在全球流動,他表示,疫情期間,人們喝得比以前多得多。
  • 殷立娟:疫情蔓延下,全球價值鏈應該重新本國化嗎?
    美國從歐巴馬時期就積極引導製造業回國投資,現任川普政府更是利用此次疫情對全球化產業鏈造成影響的機會,順勢推出補貼美國企業回國的政策。然而,全球價值鏈的重新國內化生產,真的如很多政府和專家所希望的那樣,是使各國免受流行病打擊的有效的策略嗎?本文從現有經濟研究和歷史經驗角度闡述這一問題。
  • 疫情對葡萄酒行業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不能聚會,反而更愛喝酒根據葡萄酒情報機構(Wine Intelligence)的調查報告顯示,60- 90 後在疫情期間的飲酒頻率增加了。葡萄酒情報機構的報告稱,中國的線上零售渠道佔據了零售行業的最大份額。有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疫情期間,他們通過線上購買葡萄酒的頻率最高。儘管,傳統的酒類消費一向與餐飲渠道連續更為緊密,在新冠疫情前,英美等發達國家的酒類線上銷售模式也一直處在萌芽時期。而疫情的出現,仿佛為酒類的線上銷售打了一針催化劑。
  • 法國封鎖期間新規:禁止超市銷售非必需品
    ,同時將勒令超市關閉非必需品專區。法國總理讓·卡斯泰11月1日進一步明確,封鎖期間關閉非必需品商店的決定不會改變,政府將額外斥資幫助被行政關閉的商店渡過難關。如果疫情狀況允許,政府將在15天內放寬對非必需品店的限制,但現在的首要任務是保護人民健康。讓·卡斯泰同時宣布,從3日開始,將禁止超市銷售非必需品,以免對非必需品店形成不公平競爭。他呼籲法國人遵守規定,「現在越遵守規定,我們就能越快地擺脫這些束縛。」
  • 葡萄酒分類及定義知識
    葡萄酒分類及定義知識葡萄酒的定義:根據國際葡萄與葡萄酒組織的規定(OIV,1996),葡萄酒只能是破碎或未破碎的新鮮葡萄果實或葡萄汁經完全或部分酒精發酵後獲得的飲料,其酒度不能低於8.5度。一般按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葡萄酒的分類:(一)按葡萄酒的顏色分類1. 紅葡萄酒:葡萄帶皮發酵而成,酒色分為紫紅,寶石紅,石榴紅等。2. 桃紅葡萄酒:近幾年來桃紅葡萄酒在國際市場上也頗流行,桃紅葡萄酒色澤介於紅葡萄酒和白葡萄酒之間。 3. 白葡萄酒:用白葡萄或紅葡萄榨汁後不帶皮發酵釀製,檸檬黃或金色,澄清透明,有獨特的典型性。(二)按糖分含量分類1.
  • 進口葡萄酒拉菲、張裕、奔富、赤霞珠、波爾多、美樂表現如何
    進口葡萄酒行業屬於餐飲業中的「飲」的一部分,知名度較高的品牌有不少,比如拉菲、張裕、奔富、赤霞珠、波爾多、美樂等。近幾年,葡萄酒行業呈現整體緩慢抬升態勢,那麼,此次疫情對進口葡萄酒影響如何呢?以下試從「消費者」、「經銷商」、「進口商」三個角度簡單敘述:消費者轉向電商購物首先,每年過年的聚餐和送禮,今年基本全部取消了,不少消費者於節前購買的葡萄酒禮品裝沒有送出去,疫情期間都關在家裡,生活必需品的購買都有難度,遑論有心情飲酒。
  • 醉享崇明,智利葡萄酒高爾夫球賽圓滿落幕
    10月30日,2020年首屆智利葡萄酒高爾夫球賽在上海攬海國際高爾夫俱樂部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智利葡萄酒協會主辦,與攬海高爾夫俱樂部合作,連結了眾多品牌、商家和參與者,在美麗的崇明島上度過了精彩的一天。
  • G20峰會期間又去打高爾夫?川普發推回應
    G20峰會期間又去打高爾夫?川普發推回應。針對有外媒報導稱,美國總統川普跳過G20峰會「疫情防範」討論環節,而去了他的一家高爾夫俱樂部。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川普隨後在上午10時前離開了白宮,前往其位於華盛頓特區外的一處高爾夫俱樂部。川普21日現身高爾夫球場據報導,在川普離開的這段時間裡,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韓國總統文在寅等其他國家領導人正在參加一場關於「疫情防範及應對」的討論。
  • 疫情期間各國奇葩行為大賞
    舊金山市宣布進入緊急狀態,更是讓槍店老闆笑得合不攏嘴,宣布緊急狀態的三天內,舊金山教堂區槍店Fightback247的槍枝銷售就增長了45%,彈藥銷售增長了130%,有的店被買到斷貨
  • 見證|潮金投資劉躍:外圍不止跌A股難企穩 低倉配必需品高分紅股
    但2020年這場暴跌則不同,疫情刺破美股泡沫,各國對疫情開始又放任不管導致疫情擴散,引發社會恐慌進一步蔓延至股市,引發新的恐慌。由於疫情導致各國不得不採取各種隔離措施,進一步傷害世界經濟穩定和導致消費端減少,再引發股市恐慌。甚至,不排除有些國家因為疫情防範不力,導致社會危機出現。所以,我認為這次危機不是那三場危機可比。至今,我沒看到海外股市有止跌跡象。
  • 疫情影響歐洲葡萄酒產區 或有更多酒商轉戰澳酒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疫情影響歐洲葡萄酒產區,或有更多酒商轉戰澳酒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歐洲蔓延,進口葡萄酒的市場走勢也引起業內關注。日前,法國、義大利、德國等主產區的主流葡萄酒展會相繼宣布延期舉行,德國葡萄酒協會董事總經理更是預計今年對華出口業務量將在前幾個月內顯著下降。
  • 疫情期間美國高爾夫球具大賣 銷量暴漲51%
    隨著高爾夫球場在美國全國各地的重新開放,大眾對高爾夫球具的需求激增。根據NPD Group的數據統計,與2019年相比,6月份美國高爾夫球具的銷售額增長了51%,5月份的銷量額增長22%。在新冠疫情期間,美國人認為打高爾夫能保持社交距離(social distancing),於是有越來越多的新玩家進入該市場。六月份,高爾夫球具套裝的銷售額增長了68%。與此同時,隨著居家隔離和遠程辦公政策的推進,練習輔助器材(尤其是高爾夫練習網、互動大屏以及揮桿和推桿墊)的銷售額也增長了78%。
  • 疫情期間哪些消費模式逆勢發展?生活必需品消費穩中有增
    商務部消費促進司負責人王斌:據國家統計局統計,疫情發生後,生活必需品消費穩中有增,1至2月份食品的銷售同比增長了9.7%。  無接觸配送、無人零售、直播零售等消費新模式、新方式快速發展,人工智慧、遠程辦公、網際網路+醫療+藥店等逆勢發展,信息消費等顯著增長。
  • 疫情動搖了國內葡萄酒消費根基
    而另一家山東綜合酒商盛明的情況也類似,前兩年葡萄酒熱,原本做白酒的他加大了生意中葡萄酒業務的比重,並取得了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的高級品酒師認證,但今年下半年,葡萄酒和白酒生意的反差,讓他又重新跑起了茅臺鎮,做起了醬香定製酒。
  • 疫情戳破國內葡萄酒消費繁榮的假象
    而另一家山東綜合酒商盛明的情況也類似,前兩年葡萄酒熱,原本做白酒的他加大了生意中葡萄酒業務的比重,並取得了英國葡萄酒與烈酒教育基金會的高級品酒師認證,但今年下半年,葡萄酒和白酒生意的反差,讓他又重新跑起了茅臺鎮,做起了醬香定製酒。
  • 香奈兒涼涼,疫情期間,奢侈品對於我們的需求意義是什麼
    隨著疫情打擊奢侈品行業「心臟」,向來以「Made in Paris」、「Made in Italy」為品質標杆的業界巨頭正陷入前所未有的窘境。作出同樣決定的還有Gucci、Versace、Prada、Giorgio Armani等奢侈品牌,這意味著上半年奢侈品行業所有業務或都處於半停滯狀態。
  • 張裕總經理增持自家股票 疫情期間玩轉「雲約酒」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張裕總經理增持自家股票 疫情期間玩轉「雲約酒」「宅在家裡堅決不出門」是人們與病毒隔離的最佳方式。在疫情防控期間嚴重影響酒水消費的市場環境下,除了總經理自掏腰包購買公司股票增強市場和投資者信心,企業更多還得靠因時因勢「自救」。當下,張裕公司就瞄準了花式宅家帶來的箇中商機。雖然國家倡導市民「少出門,不聚會」,但如何打發在家中的無聊時光?網上約酒成為一種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