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減緩疫情傳播的速度,全球超過五分之一的人口正處於「封鎖」措施之下。不過,為了讓人們購買到必需品,仍有一批商店將繼續保持經營。各國政府也都為此感到糾結:到底哪些商品才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必需品」?
從法國的紅酒、比利時的薯條、德國的自行車到美國的槍枝,因為文化不同,各國政府認定的「必需品」也是五花八門。
重新定義「必需品」
據美聯社報導,疫情正在為全球定義什麼才是「必需品」。
目前,在已經實行封鎖措施的國家中,醫護人員、執法人員、公共設施工人、食品生產商和通信運營商普遍都不會受封鎖的影響。
不過,在各個國家的「豁免清單」中,還因為各國的文化差異,存在著不少「特例」。
據美聯社報導,在全球疫情當前的「震中」歐洲,義大利正在實行最嚴格的規定,只有食品店、藥店等必要的商業活動能夠繼續開放。不過,在其他歐洲國家,封鎖措施則會相對寬鬆。
在比利時,人們仍然可以從街邊標誌性的小攤上購買美味的油炸薯條。目前,比利時只是要求人們不要在排隊等待炸薯條時站得太近,也不要在拿到薯條後流連。
對此,《華盛頓郵報》認為,顯然關掉比利時的薯條攤也會關掉比利時的靈魂。比利時聯邦衛生部長布洛克也表示:「我們的目的不是讓人民挨餓。」
在法國,人們則依然可以購買到葡萄酒和羊角麵包。據報導,法國關閉了大部分商業場所,但政府發布了大約40種例外情況。其中,法國的葡萄酒店、麵包店、奶酪店、肉店、菸草店和高級雜貨店都可以繼續經營。
這項聲明也讓法國的葡萄酒商喜憂參半。一方面,他們很高興葡萄酒在法國文化中被優先考慮,但也有人認為在封鎖期間稍作休息可能更好。
法國獨立葡萄酒商協會負責人吉恩·吉薩德(Jean Guizard)在一份聲明中說,法國政府允許葡萄酒商店在封鎖期間保持營業是「充滿信心的標誌」。但他同時也強烈建議協會成員出於社會責任不要開店,「保護我們的同時,也保護其他人。」
在德國,自行車已經被不少州政府視為必需品,人們仍然可以購買和租賃自行車。德國聯邦衛生部部長延斯·施潘(Jens Spahn)也鼓勵德國人騎自行車出行,相比乘坐火車和巴士出行,騎自行車是一種保持社交距離的健康方式。
不過,在西班牙,情況則正好相反。西班牙當局已經建議民眾避免騎自行車,因為他們擔心自行車事故會讓已經瀕臨極限的醫療系統雪上加霜。
歐洲之外,英國也已一改此前的態度,下令關閉所有非必需的商業場所。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導,禁令之外的商業店鋪除了食品、藥品店外,還包括五金店、洗衣店和寵物店。此外,一開始,英國將酒類商品排除在允許營業的範圍之外,但很快就將啤酒、葡萄酒和烈性酒加回名單之中。
槍枝供應引發爭議
在一些地區,高爾夫球場、槍枝店等也在疫情中被列入必要的商業活動清單中,這在各地引發爭議。
在美國的一些州,高爾夫、槍枝和大麻都被認為在疫情中必不可少,這讓人瞠目結舌,對槍枝的供應更是引發憤怒。
康乃狄克州州長內德·拉蒙特(Ned Lamont)就將槍枝商店列入生活必需的商業店鋪中,這讓部分槍枝暴力受害者家庭感到震驚和沮喪。當地一個反槍枝暴力聯盟「紐敦行動聯盟」敦促州長重新進行考慮,並指出當地近來槍枝和彈藥的購買量激增,可能會引發槍擊案、兇殺和自殺事件。
不過,也有美國地方政府認為,槍枝在疫情期間確實是必需品。德克薩斯州副州長丹·派屈克(Dat Patrick)告訴電臺採訪員:「如果社會崩潰了,那麼我們自保的第一道防線就是我們自己,所以我認為擁有武器對於人身安全非常重要。」
無獨有偶,賓夕法尼亞州也已經悄悄允許槍枝店重新開放,但只有在客戶和員工遵守社會隔離和其他保護措施的情況下,人們才能在限定時間內預約購買。
在美國大麻合法的幾個州,比如加利福尼亞州和華盛頓州,也已規定大麻商店在疫情期間必不可少。不過,州政府指出,這些大麻主要是讓人們用作藥物治療。
在荷蘭,大麻也被宣布成為疫情中的優先事項。當地官員稱,由於擔心關閉店鋪會讓人們在街上交易,反而不安全,因此可以售賣大麻的咖啡店還開通了外賣服務。
令人驚訝的是,美國部分州還將高爾夫球場列入必要的商業場所中,這背後,一些遊說者「功不可沒」。
美聯社指出,一群遊說者試圖讓他們的客戶業務不受疫情影響。其中,製造業和高爾夫球場行業的遊說者特別活躍。
據悉,亞利桑那州州長道格·杜西就把高爾夫球場列入了可以開放的活動場所名單中。該州菲尼克斯市的官員已經鼓勵170萬居民前往高爾夫球場、公園和小徑鍛鍊身體。不過,亞利桑那州其他幾個城市的市長則表示反對,他們認為,打高爾夫球離「生活必需」的定義也太遠了。
(編輯郵箱:ylq@jfdai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