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名片 | 急診看病,為何沒有先來後到

2020-12-11 澎湃新聞

原創 健康中國 健康中國

被「晾」在急診的老李和小李

晚8點,小李終於等到了下班,想起這兩天感冒,白天上班沒時間,就去家附近的大醫院掛個急診開點藥吧。結果等了2個多小時都沒看上病,他還發現,不斷有比他晚到的病人先看上了。

小李怒氣衝衝闖入診室:「我就看個感冒,等了2個多小時!你們黑幕也太明顯了!他們幾個比我晚來那麼多,憑什麼都排在我前面,講不講先來後到啊?!」

到達急診不久的老李,彎著腰捂著肚子,一臉不高興地挪進診室幫腔道:「就是就是,我也來了快半個小時了,眼看就要到我了,結果這個人剛來就被叫進來看病,我這拉肚子一晚上了,疼得不行,耽誤了你負責麼?!」

診室氣氛頓時變得緊張起來。小李和老李話語中的那些一來急診就得到醫護重點關注、不用等候、即刻就診的人,到底什麼來頭呢?

當晚值班的張醫生一邊給患者做心電圖,一邊跟老李和小李解釋:「很抱歉讓兩位等很久。咱們都知道,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辦事情都講究一個輕重緩急,而不一定按照事情的先後順序。現在這個患者啊,來的時候血壓200多,還有劇烈的胸痛,得先看,先排查隨時有生命危險的危重疾病。」

正在這個時候,心電圖列印出來了,張醫生看到典型的心電圖表現,即刻診斷患者是急性心肌梗死,還是那種馬上有生命危險的類型,立馬把病人護送到搶救室,下達一系列指令(醫囑)。「這個患者要搶救,馬上監護,嚼服抗血小板藥物,聯繫導管室,按照綠色通道要求抽血檢查,建立靜脈通路給患者交代病情……」他同時「眼觀六路,嘴說八方」,回過頭又說:「各位診室的患者稍等啊,這裡有個搶救。您二位也稍安勿躁,一會有時間咱們再細說。」

老李看到這個病人滿頭大汗,面色蒼白,表情痛苦,再一看剛才按部就班工作的醫護人員,那步伐、那言語、那節奏,就像開了掛,立刻覺得自己的肚子似乎也沒那麼疼了,跟小李一起安靜地回到大廳,繼續等候。

允許插隊是為了搶救生命

終於,緊張的搶救告一段落,老李和小李也看完了病,趁著人少,張醫生就與他倆攀談起來,周圍沒有離開的患者和家屬也圍過來聽聽解釋,在急診排隊看病,為什麼不能講究先來後到?下邊就是張醫生與他們的談話。

「剛說過,大家的工作生活中,事情的輕重緩急決定了辦事的先後順序。急診看病也是這樣,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讓真正危重的病人能立即得到有效救治。就像前面那個病人,是很危險的急性心梗,隨時有猝死的可能,治療起來分秒必爭,不能等的,所以一來急診就要馬上看。別說這個病人與我沒有任何關係,這種病情與我有沒有關係都必須馬上接診處理。」聽了張醫生的話,大家頻頻點頭。

張醫生轉過身對老李說:「您的情況,血壓平穩,病情穩定,雖然本人感覺很難受,但是肚子痛且有拉肚子的病人只要沒有嚴重脫水,一般不會馬上有生命危險,所以需要等待。小李呢,感冒本身不需要看急診,您看您自己也是主動等到下班才來醫院,實際上自己也認可不是急病重病吧?真正急症的病人『插隊』到前面,幾分鐘的提前,就可能挽救一條生命。像小李這樣,就是開點感冒藥,完全可以不來急診,或者另選醫院。總之,在急診,輕重緩急就表現為病情為王,病重的患者就能先看,病情輕的患者可以等待,病情同級別的才按照先來後到順序就診。」

病得重不重 誰說了算

那怎麼判斷病情?誰來判斷?標準又是什麼呢?

通常在急診的顯著位置設有分診臺,患者在這裡可測量血壓、心率、血氧飽和度、呼吸頻率(酌情測血糖),每個患者就診前都要在分診臺測量這些指標。在專用的分診系統裡輸入指標和就診症狀等信息,電腦自動根據一系列客觀標準判斷患者病情分級。

負責判斷病情的人叫分診護士,她們都是經過急診專業培訓的高年資護士,對於危重症患者有著敏銳的觀察力,除了電腦系統中的客觀指標,遇到拿不準的情況或者可能會發生病情惡化的患者,還會請急診醫生來即刻評估。

分診的標準是經過多年實踐總結而來。

1級患者是最重的,病情瀕危、隨時可能危及生命,需要即刻進入復甦室或搶救室進行搶救,如心跳呼吸驟停、休克、明確的心肌梗死等,甚至都不需要掛號,這些手續隨後再補。

2級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惡化、存在生命危險,也要短時間內進入搶救室進行救治,如嚴重呼吸困難、昏睡、急性腦卒中等。

3級患者病情急,存在潛在的生命威脅,先於4級非急症患者優先診治,如急性哮喘、吸入異物、持續嘔吐、胸腹痛、輕中度外傷等。

4級患者不屬於急症,病情程度一般,如輕微疼痛、不需要縫合的小擦傷、穩定恢復期患者複診、僅開具醫療證明等。輕症患者根據指引順序就診,這也意味著,非急症患者到急診就診的話,等候時間會較長。前面提到的小李就屬於典型的這種情況。

把急診資源留給真正需要的人

上述這些標準可靠麼?萬一患者剛來的時候「好好的」,等著等著加重了怎麼辦?

標準是經過多年實踐總結而成,能夠識別大多數危重症患者,而且本著「寧錯勿漏」的原則,重症的分診標準也比較「松」,一旦有所懷疑,能分為1級的患者就不會分診為2級,不會漏掉重症患者,先按照重症處理,排查危險疾病,這也是急診的工作特點——降階梯思維。患者分診後也會動態評估病情,並不是一成不變,如果病情出現變化可再次評估分級,及時處理。

張醫生最後說:「急診應該是危重症患者的最後一條堅固的防線,是他們的救命稻草。但是多種原因導致急診資源被非急診患者佔用,非急診疾病就診於急診的情況相當常見,希望大家把急診資源留給真正有需要的急症患者。」小李聽完,不好意思地撓撓頭,表示以後不會再隨便看急診了。

作者: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急診科副主任 張向陽

文字整理:馬士程

審核專家: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外科主任/創傷救治中心副主任 王傳林

策劃:譚嘉

原標題:《醫者名片 | 急診看病,為何沒有先來後到》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急診看病,為何沒有先來後到
    急診看病,為何沒有先來後到 2020-12-09 16: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蔡若蔚:病人與同仁都稱頌的醫者!
    面對所有病人,他皆能做到溫文爾雅、言語如絲,這沒有一定的修為與境界是做不到的。  而泉州醫界說起蔡若蔚,他的醫術與醫德都值得稱道。用蔡若蔚自己的話說,行醫幾十年,「為病人著想,以病人的利益為重」這個主旨,一直指引著自己前行。何謂「醫者仁心」,這就是最好的例子,這就是最好的詮釋!
  • 「急診」不是夜間門診或方便門診!被佔用的資源,可能正是別人的生命
    我國急診的功能不僅僅是處理危急重症,它的「方便快捷」,深受國人喜愛。比如上班族,白天不能請假沒有時間就診,不管什麼病,只能夜間看病的情況,比如只是開藥、甚至夜間來開病假條等等。 我們從來都沒有搞清楚一個問題:急診的「急」是指患者的病情較急,而不是指病人或家屬的時間少!
  • 小分診 大舞臺——記綿竹市人民醫院急診分診的那些事
    也有人看到有些比自己後到的病人得到了醫生的優先診治而覺得不公,這是對急診的體系不夠了解的原因。急診科不是一個完全按照「先來後到」看病的地方,應該是「在同等級別病情的情況下按時間先後」進行診治。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緊急醫療」的理念,而這個理念的臨床起始點就是矛盾最為集中的「分診臺」。這就需要民眾對急診分診認識上的進一步提高和更新。
  • 醫者名片 | 衝馬桶前看一眼,異常提示早知道!
    ● 綠色便  腸炎、病毒感染可能會導致便便染上綠色,不過這些一般都伴隨明顯的腹瀉,甚至發熱、嘔吐等嚴重不適,所以不用醫生督促,病人自己也會夜奔急診的。● 黃色便  大家發現沒有,有時就只是吃了一頓牛油火鍋配香油底料,或是一頓內蒙羊肉大餐,或者就是脂肪攝入多了點,都可能「一瀉千裡」,並且還都是油膩的黃色。遇到這種情況,也不必太擔心,如果只是單純腹瀉,沒有其他不舒服,並且注意補水,一般情況下都沒事。
  • 醫者名片 | 水光針避坑,看過來
    因為水光針簡單、有效、副作用小、門檻低,所以很多求美者會選擇水光針作為其日常保養的措施。但因為各種醫美機構的宣傳五花八門,所以令很多求美者聽起來有些雲山霧罩之感。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水光針到底要怎麼打,才不至於掉坑裡。
  • 「我來給你們看病!」傷醫事件後,最閃光的還是醫者仁心
    朝陽醫院暴力傷醫事件引發全社會關注。當人們還沉浸在悲憤中,眼科門診已迅速恢復了正常秩序。更令人動容的是,受傷醫生陶勇的同事們正接替補位,力爭最大程度地醫治那些慕名而來的患者。此時此刻,醫生們堅守崗位,第一時間平復情緒,一句「我來給你們看病!」給了患者定心丸,展現了職業素養,更讓社會見證了醫者仁心。近些年,辱醫傷醫事件不時發生。近兩個月內,僅北京就發生了兩起暴力傷醫事件。要說醫生群體心中沒有委屈,那是不可能的。但在其價值天平中,患者的疾患遠重於自己的憤懣。某種意義上,醫生們表現得越是理性,越讓我們感到心痛。
  • 醫者名片|做飯燙個小泡,竟然得了破傷風!
    天津89歲老人被家養的3隻烈犬撕咬,頭面、四肢、軀幹等多處皮膚肌肉撕裂,前臂、小腿皮膚肌肉更是大片缺失,深及筋骨,泡在血中的大爺送到醫院時,已是血肉模糊……雖然醫務人員盡全力手術搶救,而且還注射了「破傷風針」,但是術後第二天患者仍然出現牙關緊閉,肌肉抽搐,確診破傷風,雙重致命讓老人命懸一線;重慶75歲老爺爺,被狗咬傷左小腿,沒有及時治療導致傷口潰爛
  • 濟醫附院急診科李治紅:急診急救一尖兵
    這一幕,是濟醫附院急診搶救的工作場景,這也是濟醫附院急診科、院前急救主任李治紅與急診急救人員每天重複著的工作,他和同事們幾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恪盡職守,守護者患者的生命健康,成為急診急救戰線的尖兵和先鋒。
  • 醫者名片|阿司匹林怎麼吃才好?早上還是晚上?餐前還是餐後?
    對於這個問題,《阿司匹林臨床應用中國專家共識》和其他幾份高血壓和冠心病的專家共識,對這個問題都沒有做出規定。2.早上吃還是晚上吃沒有什麼差別,關鍵在於長期堅持服用。2.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朋友都應該注意觀察有沒有胃腸道不適、出血或哮喘發作等不良反應。3.注意千萬不要掰開服用。
  • 醫者名片 | 這些事不知道,補鈣等於瞎忙活
    年輕人腰酸背痛腿抽筋,是不是缺鈣了?儘管鈣補充劑有著不同的劑型和成分,但並沒有針對特殊人群的鈣補充劑。不同人群對鈣的需求量不同,對鈣補充劑的口感和接受度也不同,比如孩子更喜歡水果味的液體鈣,忙碌的上班族更喜歡泡騰片。
  • 從臺灣長庚急診醫師集體辭職事件看「醫管分工合治」運作之內幕
    清華大學副秘書長王志華在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開幕式上介紹說,清華長庚醫院的「醫管分工合治」是借鑑臺灣長庚紀念醫院的管理模式,實行醫療專業人員與管理專業人員分工合治的雙輪驅動機制,有效地提升專業水平、改進管理效率。
  • 一課譯詞:先來後到
    [Photo/pexels]「先來後到」,漢語成語,按照來到的先後而確定次序,可以翻譯為「in order of arrival」。例句:該系統註冊完全依照先來後到的順序運作。The registration system was entirely first come, first served.
  • 醫者名片 | 冬季肌膚最容易遇到的「四個最」,對號入座,解決好了...
    原創 健康中國 健康中國 收錄於話題#醫者名片健康科普專欄41個作者:健康中國醫者名片項目入駐醫師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春紅審核專家: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專家空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教授 王剛策劃:譚嘉原標題:《醫者名片
  • 醫者當如神醫華佗
    華佗給老頭扎針、用藥都沒有效果,撬開老頭的嘴巴一看,原來是口痰卡在喉嚨裡了,華佗救人心切,就嘴對嘴將痰吸了出來,老頭咳嗽了一聲。就醒了過來。姓張的青年看到這一幕,只覺得十分噁心,忍不住乾嘔起來。華佗見他這副模樣,搖搖頭說道:「醫者救人性命,就不能怕髒怕累你這個樣子是學不成醫的,還是回去吧。"姓張的年輕人聽了,只好灰溜溜地離開了。
  • 電視劇《醫者仁心》分集劇情介紹
    《醫者仁心》是國內《醫者仁心》第一部全景式反映醫生職業生活的醫療劇,也是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轉制掛牌後《醫者仁心》第一部投資拍攝的精品力作。電視劇由金牌編劇徐萌執筆,由尤勇、謝君豪、潘虹、陳瑾、謝鋼等主演。
  • 醫者名片|你的眼睛塗「防曬霜」了嗎?
    我們的眼睛在沒有適當保護的情況下,如果長期暴露在陽光下會增加白內障等疾病的發病風險。因此,太陽鏡是真正的夏季必備品。哪些人不適合戴太陽鏡對於沒有眼部疾病的人來說,戴太陽鏡是一種積極的護眼方法。對於白內障、角膜炎、乾眼症患者來說,佩戴太陽鏡可以減少光線對眼睛的刺激,減緩畏光、流淚的現象。
  • 新氧攜手西南醫美標杆星榮開啟公益進行時 醫美行業龍頭效應凸顯
    在掛牌儀式現場,對於新氧公益救助基地為何落戶重慶,為何選擇星榮整形外科醫院等一系列外界好奇的問題,新氧科技會員服務中心及服務體驗中心副總裁張雲霄給出了答案:「重慶是一座美麗的城市。近幾年除了美食、美景、美女外,重慶正在打造美的第四極,也是重慶的第四張城市名片——美容。
  • 醫者名片 |天冷了,準備室內「爆汗」的你,請收好這份運動指南
    醫者名片 |天冷了,準備室內「爆汗」的你,請收好這份運動指南 2020-12-11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古代醫官一直都叫太醫嗎?給皇帝看病的又是什麼呢?
    早在夏、商、周時期,巫術和醫術不分,巫中通曉醫術者為巫醫,負責統治者的健康保障。 宋代, 翰林醫官院有正副院使、 直院、尚藥奉御、醫官、醫學及□候等百餘人。殿中省仍設尚藥局,掌皇帝醫藥。之後設御藥院,為服務宮廷的醫藥機關,隸內侍省,近似清代的內藥房。 遼代,北面官設太醫局,有使、副使、都林牙等職。南面官設翰林院,有提舉翰林醫官、翰林醫官等,都是為皇室服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