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請專業人士為茶友答疑解惑。我們的原則是:不忽悠,不賣弄,不惡意攻擊,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觀、中立地回答您的問題。即使是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我們也會儘量做到客觀。
茶友「CC陳小茶」問小懂:我這款茶說是30年的熟普,麻煩老師幫我看看怎麼樣,幹茶上有一點一點白色的是金花嗎?泡開之後,湯色很紅濃。但是倉味好重,像是老房子的味道,這個味道是好的嗎?口感也很濃厚,有一點回甘。1.8萬元一餅貴嗎?葉底是深褐色,偏黑的。茶湯濃的是第一泡,淡的是第七泡,都是快速出湯的。(按照慣例,我們看圖說話↓↓)
▲茶友「CC陳小茶」的普洱幹茶、茶湯(上下分別為第1泡和第7泡)和葉底
1.8萬元一餅,又是一款價值不菲的普洱啊!小懂可不敢怠慢,趕快就茶友「CC陳小茶」的問題請教了雲南製做、研究普洱茶16年的資深人士鄧愛軍老師。
鄧老師說:這款茶肯定是熟茶的!但要說是30年的熟茶,那說明這位茶友的學費還得繼續交啊。真要是有30年,而且是熟茶,存世量只能用鳳毛麟角來形容啊。雖然葉底看起來很黑,也比較一致,但這是由於它發酵的原因,幹茶上的黃白色的小點,很可能是黃麴黴菌,應該是溼倉導致的。因為這款茶的餅面很晦暗,沒有光澤和油性。很多溼倉嚴重的茶都會比較渾濁。溼倉茶尤其是退倉過的茶,茶湯顏色要比幹倉的顏色更深,也更好看。
最關鍵的是,這款茶的包裝也像近10年左右的,原來的老包裝不是這種棉質的,是質地更厚一些的土製綿紙。
30年的老茶餅,從包裝的紙質上來看就直接被否定了。看來了解好普洱茶的包裝,對於判斷一款普洱茶的年份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小懂搜集了相關普洱茶包裝紙的紙質變化歷史,以供大家參考判斷普洱茶的大概年份。
普洱茶的制茶包裝紙的紙質演變,大體可分為5個歷史時期:
▲「號字茶」包裝
「號字茶」時期:普洱茶包裝用紙,通常使用民間手工自製的草板、條紋紙、松皮紙、綿紙、土紙等,紙質有厚、薄之分,茶品用紙多為薄紙。
▲「印字茶」包裝
「印字茶」時期:中茶公司成立後,1938年成立勐海茶廠的前身佛海茶廠,並開始生產普洱圓茶。所有的「印級茶」外包紙一律採用手工紙,沿用傳統土製手工綿紙,並慢慢開始採用機製紙。
▲「文革茶磚」包裝
「七子茶」時期:也就是文化大革命時期。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普洱茶的包裝混亂。除了沿用傳統土製手工綿紙包裝的「七子茶」,那時候流行的「文革茶磚」,包裝用紙多為手工牛皮紙。
改革開放時期:主要也是傳統手工土製綿紙,質地較厚。由於當時外貿出口的要求,一些出口的茶品除了外包裝還加了硬紙盒包裝。除了綿紙,當時的普洱茶包裝開始使用一些現代材料,比如最為流行的硬紙外包裝。
▲茶友「CC小陳茶」的普洱包裝
現代茶時期:現當代的普洱茶包裝,仍保持著傳統手工綿紙的餅紙包裝,只不過相對於之前的土製綿紙,現代茶時期的綿紙質地會更薄一些。
▲製作普洱餅紙包裝的原材料「馬三」
雲南西雙版納特有的一種植物,當地人稱之為「馬三」。使用過程中,得先把外面的皮剝淨,只留中間的一層曬乾,然後經2-3小時沸水煮,再用榔頭把煮好的樹皮搗碎,做成紙漿。再經過加工,印上各大品牌的印章、標誌後,就成為我們包茶葉的餅紙了。
原創聲明:本文由「懂茶帝」獨家原創,如需轉載,不得刪減,並請註明出處。
相關閱讀:(點擊藍色標題可查看原文)
1、普洱茶的這些年代,你搞清了嗎?收藏必看!
2、你被這樣「高顏值」的普洱茶迷惑過嗎?
3、普洱新茶、老茶怎麼劃分?
4、從餅紙能看出普洱茶的年代?!懂茶帝,請最懂茶的人為您答疑,您可以通過兩種方式諮詢:
1、直接通過「懂茶帝」公眾號留言,小懂會儘快回復您。
2、加小懂個人微信(hyn361),可即時溝通。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實用文章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