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蘋果不像華為那樣成立一個子品牌?

2020-12-21 騰訊網

數碼愛好者們都對「子品牌」這個概念非常熟悉,國內大多數手機廠商都有自己的子品牌:比如小米有Redmi,華為有榮耀(特殊因素,現已獨立),OPPO 旗下有realme,vivo有iQOO。就連二線品牌中興都有努比亞子品牌。

於是有的網友就有疑問,為什麼像蘋果這樣的大品牌就沒有子品牌呢?這個問題蠻有意思的,我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子品牌戰略

「子品牌」是有獨立品牌、獨立團隊、獨立運營。但它的規劃和發展卻受母品牌制約,榮耀之前就是走年輕化,性價比、中低端和網際網路路線。這正好彌補了「母品牌」華為手機的空缺。榮耀手機新機的上市時間受制於華為手機:比如最新的麒麟晶片都會首發於華為手機,等到發布一段時間之後才會下放給榮耀使用。

雖然子品牌發展受制於母品牌,但同樣也受到母品牌的「恩澤」。比如可以享用母品牌的供應鏈和研發成果。之前榮耀手機上大部分的技術都來自華為的「下放」。有了母品牌的支持,這些子品牌在自己的市場中可謂「勢如破竹」。往往一出生就可以橫掃市場中的一眾二線品牌。

就拿大家熟悉的二線品牌魅族、聯想、堅果來說,面對榮耀、Redmi、iQOO、realme這些子品牌顯得毫無「還手之力」。而「華米OV」幾大一線大廠大有「本人不便出手,派個小弟就能把你幹翻」的意思。

二、子品牌的由來

雖然如今市場的子品牌非常多,但仔細觀察你就會發現。小米的Redmi、OPPO的realme和vivo的iQOO。其實都是19年以後才陸續成立的子品牌。在這之前這些一線品牌也並沒有自己的子品牌。只有榮耀是成立於2013年,算是「大齡子品牌」了。

那么子品牌從哪裡來的呢?你可能意想不到,據我查到的資料。在國內智慧型手機業界中,第一個作出子品牌的是目前存在感很弱的中興。

2012年10月31日,中興旗下子品牌努比亞創立。這是智慧型手機時代,國內廠商的第一個子品牌。

之後2013年12月16日華為創立榮耀品牌,可算是步了中興努比亞的後塵。

2015年5月28日 聯想手機的子品牌 ZUK誕生。

了解歷史的小夥伴可能看出來了。在「華米OV」之前,國內智慧型手機一線大廠是「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而這四家企業起初的銷售模式是與運營商合作方式銷售機器。

而當時智慧型手機的零售市場也開始興起。而零售市場運營方式與運營商銷售模式大相逕庭,因此四家企業就紛紛創立了線下的「子品牌」。主旨區別於運營商市場,迅速搭建起自己的零售機市場。

之後的事情大家就比較了解了,中興、酷派和聯想在市場激烈競爭中敗下陣來。唯有華為與榮耀兩個品牌配合,在之後的智慧型手機大戰中佔儘先機。而後的小米、vivo和OPPO也紛紛效仿華為,創立子品牌來配合自己的整體戰略。於是便發展成了如今智慧型手機的格局。

三、蘋果為什麼沒有自己的子品牌

2007年至今,蘋果旗下只有iPhone 一個品牌的智慧型手機品牌。並沒有出現其他子品牌。

從銷售渠道來看,蘋果既有通過各國運營商捆綁銷售的合約機,也有在線和門店銷售的零售版。從價格區間來看,目前蘋果既有iPhone SE 2這樣的三千檔機型,也有iPhone 12 Pro Max這樣售價過萬的機型。還有去年和前年的旗艦機降價銷售,來補充各個價位。

那麼蘋果為何不學華為那樣,去創立子品牌多元化經營深挖市場呢:

蘋果不需要。Counterpint Research的最新估算,2019年全球智慧型手機行業總利潤為1000億美元左右,而iPhone 佔據了66%。 而這個比例在之前數年中曾高達80%以上。

別看iPhone 每年銷量不過不到兩億部,但人家賣得大多數是高端機。利潤比整個安卓陣營加起來還要多。

蘋果做不到,建立子品牌就需要建立兩套設計、開發、庫存、售後體系。要調配好資源又要協調關係做到「子母品牌」之間不打架。其在溝通和協調上需要做相當多的工作,沒有一位像榮耀趙明和Redmi盧偉冰這樣的帥才坐鎮,基本不可能去完成。像蘋果跨國公司的體量,估計很難做到協調和駕馭好一個子品牌。

由於各種差異。三星和蘋果這類跨國公司並沒有做子品牌的經歷,也沒有用子品牌打開一塊市場的需求。所以它們也沒有創立子品牌的需求。

總結:子品牌是國產廠商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摸索出來的一種打法。在國內手機市場的銷售渠道和模式差別很大,為了避免在新市場中的機型與自有品牌衝突。所以乾脆就創立子品牌來「輕裝上陣」。

華為和榮耀兩大品牌的成功也讓其他廠商紛紛模仿。於是就有了國內獨特的「子品牌」林立的情況。

而蘋果這樣的跨國公司,並沒有深挖中國市場的需求。(就算庫克想深挖中國市場,他也很難打過國產廠商)所以也自然不會有什么子品牌出現。

相關焦點

  • 蘋果為何不像華為一樣成立一個中低端子品牌?
    蘋果為何不像華為一樣成立一個中低端子品牌?比如櫻桃、橘子、香蕉、火龍果來進一步下探中低端手機、電腦市場呢?蘋果有iPhone SE這樣的機型,但沒有成立中低端子品牌——因為蘋果不需要這麼幹。第四季度再加上iPhone 12系列的銷量,大頭還是蘋果。2019年,蘋果手機可以佔到全球手機總利潤的66%,且未來幾年還會是大頭。蘋果沒必要做中低端子品牌的。像iPhone SE這樣的機型,它的價位擺著,它並不是去搶佔中低端市場的,它是為了「抑制」一些安卓中高端機型而出現的。
  • 為什麼蘋果不像華為一樣成立一個中低端子品牌?
    如果蘋果早幾年這麼做,那也就沒有安卓手機什麼事情了,如果在2015年之前,蘋果就推出3K以下的iPhone,那安卓那邊除了三星也許可以突破一下外,國內廠家還會有機會突破高端嗎?可以說國內品牌的安卓手機基本上會被壓在3K以下,這樣子的話,廠家的利潤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進而影響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的進展,自然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了。既然如此蘋果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
  • 為了讓手機賣得更好,蘋果應該推出子品牌?
    ,以此來下探中低端市場,而像蘋果這樣的國際廠商,並沒有成立一個子品牌。 我們再來看個更為直觀的數據,財報顯示,蘋果在近幾年銷售額基本不變的情況下,毛利率大概維持在38%左右,淨利潤則超過了20%。從下方這張圖片可以看出,蘋果追求的是毛利率,而非銷售額。 上述數據完美詮釋了蘋果不成立子品牌的原因之一,因為沒有必要。
  • 為什麼中國禁售不了蘋果,而美國卻可以禁售華為?
    為什麼中國禁售不了蘋果,而美國卻可以禁售華為?看完你就懂了!但是有一個國家貌似並不歡迎華為,就是美國,美國雖然是世界大國但是在今年尤其受到疫情的影響,他們國家的發展並沒有像以往那麼快速,反而讓我國在科技的某方面反超,所以他們自然不甘心。
  • M國禁售華為,為什麼中國不禁售蘋果
    我們都知道美國已經禁止銷售華為,包括華為在美國的57個工廠全部撤離美國。目前,俄羅斯已經禁止銷售蘋果、土耳其已經禁售蘋果。為什麼我們中國還在銷售的蘋果,並且在618電商節的前夕,蘋果手機一度佔據銷售榜排行第一,達到了5萬多臺,讓國產手機顏面盡失。其主要原因有兩方面。
  • 為什麼蘋果手機冬天不抗凍自動關機,而華為手機在南極也能開機?
    蘋果手機有一個問題,相信地球人都知道,那就是在寒冷的戶外,尤其是學姐的老家哈爾濱,這邊冬天很冷,學姐會發現蘋果手機的電池很不耐用,有時候還會極速掉電,一會兒就關機了。然後給手機拿到了暖和的屋子裡,慢慢的電就回來了,有時候學姐想在寒冷的冬天拍一些好玩的雪景都不能用蘋果手機,只能用華為手機拍攝,華為手機在天冷不怕凍。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蘋果手機冬天不抗凍自動關機呢?學姐和大家嘮嘮這個問題哈。
  • 蘋果在國內大賣,華為卻在美國被禁售,為什麼中國禁售不了蘋果?
    華為在美國還是有一定的市場,在許多的開放平臺都是能夠購買華為手機,華為只是沒能進入美國的運營商市場,可以看出的是華為在美國是經常受到制約,但是蘋果在國內就沒有存在禁售的情況,而且在無論在美國還是在中國的銷量都是不錯的。
  • 華為花費2.5億成立新公司,準備瞄準下一個萬億新項目,華為汽車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前不久剛剛註冊的一個子企業,叫做華為電動技術有限公司,註冊資本2.5億元人民幣,持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100%的股權。事實上,華為進軍汽車業並不算新鮮事,最早於2009年就有了自己的車體,最初有了車體控制模塊的開發設計,後來又成立了車聯網平臺市場部。但是通過做汽車的子公司,這真實地展示了對華為進軍汽車市場的信心,也說明華為已經超越了手機,看上了一條萬億元的新軌道。
  • 憑良心說,華為和蘋果相比,哪個手機品牌質量好?
    任何一個品牌都會有人不滿意,不過越是這種問題就得有人站在公平公正的角度來評價,正好這個華為和蘋果手機我都用過那麼我就來和大家說說到底哪個品牌質量好了。首先這裡關於質量看你從那個方面來看待,現在我發現一個怪像只要一提到蘋果大家都會清一色說蘋果系統好用,用多久都不會出現卡頓一提到華為大家都會想到安卓系統,一說到安卓大家就會和卡頓聯繫在一起,我覺得這樣對比好像真的沒什麼意義,我也仔細看了樓上樓下的回答幾乎所有人都會說蘋果流暢比華為的要好,但是麻煩大家看看清楚這個系統流暢和手機質量有多大關係
  • 手機品牌忠誠度排名:華為蘋果小米成前三甲,但華為才是真正贏家
    這其中,最知名的例如華為手機的花粉,蘋果手機的果粉,小米手機的米粉等等。那這些品牌中,哪個手機品牌忠誠度最高呢?最近就有相關調研報告出來了,品牌忠誠度幾乎直接和銷量掛鈎,而且不僅如此,還會發現更有意思的事情。
  • 不是被華為小米反超了嗎?為什麼蘋果市值還第一
    這也是網友爭議比較大的地方,要知道2020年Q2中蘋果的表現市場份額已經跌到個位數了。遠的就不提了,就拿眼前的來說吧,華為小米的出貨量都超過了蘋果,那蘋果為啥還那麼值錢?對啊,蘋果為啥還那麼值錢呢?明明出貨量那麼糟糕,卻還是全球第一,為啥呢?
  • 全球銷量前10名的手機,蘋果第一,為什麼沒有華為的影子?
    雖然有10款手機,但是他們僅僅來自三個品牌,分別是蘋果、三星和小米,而國內勢頭大好的華為卻沒有一款手機銷量排進全球前10。仔細來看這份排行榜,蘋果和小米均有3款手機入榜,而在國內幾乎見不到的三星入榜了4款。相信很多小夥伴會對這個排行榜感到困惑,為什麼小米和三星入榜的都是中端機,華為銷量這麼多的機型為什麼沒有入榜呢?讓我們好好分析一下。
  • 為什麼美國可以禁售華為,而中國卻禁售不了蘋果呢?原因很現實
    不過相對於華為公司,咱們更想知道,美國能全面禁止華為,為什麼我們中國卻全面禁止不了iPhone?大伙兒也都了解,華為公司儘管在國外銷售市場表現優異,但在美國銷售市場的表現卻特別不妙,由於谷歌GMS不兼容華為手機,華為手機在美國的交易量非常低,再加上「全面禁止」的因素,幾乎看不見美國在用華為手機。
  • 同樣是手寫筆,華為哪裡比不過蘋果?
    提到手寫筆,很多人第一時間就會想到蘋果。確實,作為數碼科技領域的引領者,蘋果在數碼配件上以做工精良、性能卓越著稱。其實縱觀當下數碼電子市場,不少品牌都推出了自家的手機筆,比如三星的S pen、微軟的Surface觸控筆以及華為的 M pencil。
  • 華為堅決不造車?蘋果:你以前也說過不造手機
    即使後來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成立,以及華為的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HI』(HUAWEI Intelligent Automotive Solution)問世,華為還是在眾人期待的目光下,由『BU』總裁王軍再次重申「華為只是幫助車企造好車。」 當同一段話被重複超過三次之後,事情就嚴重了。
  • 華為「最強對手」出現?小米5000萬成立新公司,緊挨華為大本營
    2019年,我國手機品牌出現了兩匹黑得不能再黑的黑馬,一個是全球出貨量第二的華為,一個是全球出貨量第四的小米。兩者的表現都十分亮眼,尤其是小米公司,以短短的九年時間就一舉成為「全球最年輕世界五百強」企業,不過小米也有被詬病之處,那就是一直被大眾戲稱為「組裝機」、「粗糧廠」、「碰瓷廠」。
  • 為什麼美國能禁售華為,而中國卻不能禁售蘋果?
    華為最近兩年的日子絕對算不上好過,在國內手機市場上華為可以說是順風順水,穩穩的銷量和份額第一,但是在海外歐美市場卻舉步維艱,甚至遭到了美國和英國兩個國家的針對。對於美國禁售華為這一事件大家都很不滿,於是有很多朋友都是自發的購買華為手機或者是在網絡上頂華為。
  • 拋開品牌只看產品,華為對比蘋果,差距不是一星半點
    憑藉著大量資金的投入以及創新技術的積累,華為已經完全可以與蘋果一較高下。不過,在高端手機市場,華為所佔市場份額僅有12%,遠不如蘋果的66%。而這主要是由於品牌溢價所導致。那麼,拋開品牌只看產品,華為對比蘋果差距究竟在哪呢?
  • 為什麼外國人更喜歡用華為,而不是蘋果,看看外國人怎麼說
    學姐記得前些年,很多年輕人努力奮鬥的,為了買一部蘋果手機,現在你會發現,高端手機不僅有蘋果手機,還有咱們的華為手機。曾經學姐在歐洲大街上做過一個調查,學姐發現歐洲人主要用三個手機的品牌,一個就是蘋果手機,第二個是華為手機,最後一個是三星手機。在這三個手機品牌裡,學姐發現用蘋果的人最多,用三星的最少,大家最喜歡的手機竟然是華為。她們都說華為手機性能好,非常好用,而且上手很快,很簡單,速度還特別快。
  • 為什麼越來越多的有錢人選擇華為,用蘋果的都是窮人?這是真的嗎
    蘋果手機剛剛興起的時候,不僅是潮流的象徵,更是身份的代表。當時的蘋果手機價格不菲,很多二三線城市甚至還沒有蘋果門店,那個時候電商購物也不像現在這麼發達,很多三四線城市甚至買不到蘋果手機。所以在當時形成了這樣一種印象:用蘋果的都是有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