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蘋果早幾年這麼做,那也就沒有安卓手機什麼事情了,如果在2015年之前,蘋果就推出3K以下的iPhone,那安卓那邊除了三星也許可以突破一下外,國內廠家還會有機會突破高端嗎?可以說國內品牌的安卓手機基本上會被壓在3K以下,這樣子的話,廠家的利潤會受到很大的影響,進而影響研發市場推廣等方面的進展,自然也不會有很大的發展了。
既然如此蘋果為什麼沒有這麼做呢?反而還在iPhoneX的時候把價格提升的更高,給了安卓那邊一定的機會,這可能與蘋果比較封閉有關係,因為封閉,其iOS系統生態比安卓要優秀不少,進而有了自己的護城河,可以獲取高利潤,在這種情況下,蘋果也沒有動力去推中低端產品,一來影響自己的利潤,二來影響品牌格調,消費者可能不買帳,iPhone5C就是例子。
而且移動網際網路真正大爆發應該是2015年之後的事情,在此之前手機廠家也是覺得賣硬體賺錢就行了,蘋果其實也沒有脫離這個思路,後面蘋果發現利用系統生態,在軟體上面賺錢也是很不錯的,所以在iPhone11的時候,腦子轉過彎來了,開始重視軟體生態了,在當年的開發者大會上,蘋果明顯有往軟體服務上面走的跡象,而後續更新了iPhoneSE也算是一個表態吧。
不過就算如此,蘋果還是不願意去搞什么子品牌,搞什麼性價比,首先是時機已經過去了,其次蘋果的產品一貫就是如此,低價不是蘋果的風格,當然實際上蘋果的一些產品其實性價比還真的不錯,最後就是蘋果既然要做軟體方面的增值服務這些,那麼自然更關注高價值用戶,那麼蘋果如何篩選高價值用戶?通過手機價格其實是一個不錯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