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理工研究生實驗室自殺身亡:沒被父母愛過的孩子,活得有多苦

2020-12-21 萌萌姐兒童早教

近些年來,大學生自殺問題受到公眾的關注。

這幾天大連理工煤化工專業研三學生實驗室自殺的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

或是因為寫畢業論文不順,導致心理壓力過大,也或者是因為其他瑣事導致崩潰,最後選擇在實驗室輕生。

在其遺書中,他敘述了研究生三年的心路歷程,覺得自己"沒用",來生想成為一隻貓,悲觀厭世情緒濃厚。

我看到大連理工研究生自殺事件,他寫的遺書裡有些話讓我心裡咯噔一下。

他說自己在做實驗設備和實驗數據時,腦補了這樣的對話:

這些話,都讓我看到,他或許從小就沒有得到過無條件的愛。

他的這些話,都在強調自己一定要達到某種標準,一定要配得上父母的期待,如果配不上,自己就是沒有價值的。所以,他在安排後事時,說到,

即使在安排生後事,都想要貢獻養分體現自己的價值。

這讓我覺得很痛心。

其實我們的父母在教育過程中,也常常會出現這樣的對話:

以上表述,都是有條件的愛——孩子只有滿足了父母的某些條件,才能贏得父母的愛;如果滿足不了,那麼父母的愛就會消失。

這些手段,對孩子來說太有效了,尤其是用威脅的手段。父母是孩子的天,當你說不要他了的時候,或者說只有他按照你說的做才能得到你的愛的時候,小時候他會完全聽你的。

可長大後,他會感受到:我只有做到一些事才有價值,才配被人愛;家人愛了我這麼多年,我一定要配得上父母的期望;如果我配不上,那我就不夠好,甚至不配活著。

他們的骨子裡,一直藏著一句話:「我一定要很好,當我不夠好的時候,我就不配別人愛我。」

有段時間因為那首著名的小詩《挑媽媽》。

我曾問兒子:「如果你可以自由挑選,你還會選我當媽媽嗎?」

兒子說:「當然啊!我愛媽媽呀。」

他突然反問我:「如果你可以選,會選我當寶寶嗎?我調皮、不聽話、不好好寫作業,總是惹你生氣。」

我頓時就愣住了。

突然想起了這樣一個故事:

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有時候,我們的面目就是這樣,愛孩子的後面,有長長的一串條件:可愛、聽話、成績好、認真寫作業……

父母給孩子有條件的愛是出於功利之心,是對父愛母愛的明碼標價,容易對年幼的孩子構成心理傷害,而且這種傷害影響深遠。

孩子以後的發展中,如果一帆風順,那還可以,但他未必能夠體驗到成功之後的愉悅。

如果遇到挫折,那孩子的原痛就被激發了:我是不行的,我是不值得愛的,我又失敗了,連我的父母都不愛我,所以我天生就是失敗者!

這樣的孩子自卑、退縮、敏感、自我約束過強,一生都會過得很累。

簡單地說,無條件的愛就是不功利的愛。

無條件的愛與孩子做了什麼無關,無論他成功與否,無論他是否乖巧,無論如何都毫無保留地愛他。

有條件的愛是「我愛你,因為你做了令我高興的事」。

無條件的愛是「我愛你,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

具體來說,無條件的愛有以下的3個顯著特點:

◆不索取。當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就會只在乎孩子是否快樂,並不在意是否能從這份愛裡得到什麼。但這並不阻止父母從無條件的愛裡獲得幸福,相反,正是這種不索取,讓父母和更能感受到幸福。

◆愛孩子本來的樣子。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是對自己孩子的親近感,是發自內心的,無關其他條件。這樣的父母不會只關注孩子的某些優點或缺點,也不會按照某種模式去培養孩子,更不會限制孩子的行為。

◆對差異的包容。父母無條件地愛孩子,意味著包容孩子不同於父母的人格特質、行為習慣、看待世界的態度。正是有了這些不同,孩子才成為獨一無二的人。無條件的愛讓父母認識到成長環境、生命經歷以及行為秉性對個人造成的影響,進而接納彼此的不同。也是這個意義上,無條件的愛讓父母變得更成熟。

需要澄清的是,無條件的愛並不是放縱孩子。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應該就事論事,糾正孩子的行為,但不能以不愛孩子想要挾,更不是對孩子全盤否定,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拘泥於字面理解,把「無條件的愛」理解為「無條件滿足」。

無條件的愛,是精神上的尊重、理解、支持,而不是物質上的給予和打破設置。

無條件的愛與無條件的滿足兩者是有區別的,如果客觀條件不允許,不能滿足孩子,那我們不能就打破這個設置,去給孩子買。

在《海洋奇緣》中看到莫阿娜駕船出海去尋找毛伊,奶奶的靈魂變成了一隻巨大的鰩魚,在海中發出耀眼的光芒,為她照亮了前方的路。那一刻,我溼了眼眶。

什麼是無條件的愛?這就是。

你想去探尋海洋,我支持你。

你不知何去何從,我帶你去山洞看先人們的輝煌,給你的夢想指引方向。

你想聽從爸爸的話,放棄出海的夢想,穩穩噹噹地繼任酋長,我尊重你的決定,微笑地看你離開。

你揚帆起航,我用靈魂的光芒為你照亮前路。

你遇到挫折,滿心沮喪,我陪在你身邊,輕聲告訴你:孩子,如果你想就此返回,沒有關係,我陪你回家,為你指路。

我啟迪你的夢想,陪伴你的成長,無論怎樣,我都會尊重你的決定。沒有指責和評判,沒有命令和控制,我只是讓你明白:無論何時,我的愛一直和你在一起。

奶奶給出的無條件的愛,穩穩地、暖暖地把莫阿娜承託了起來,成就了她的廣闊天地、勇往直前。

它是一種成熟的愛,是全然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給到他力量,引導他成為自己。但它絕不是無條件的滿足。無

條件的滿足本質上是自私的,只看到了自己,滿足了自己的需求,其實並沒有看到孩子真正的需求。

愛的意義,就在於它的無條件。有條件的愛,是利益的置換,並不是愛。多給你愛的人一些無條件的愛,或許會讓他更有樂觀生活的力量。

要做到無條件的愛孩子,真的很難,我自己也還在路上,把它作為一個目標,時時提醒自己,不要忘了養育孩子的初心。也用它時時校正自己的內心——只有自己的內心強大了,才能全然地接納孩子,才不會對孩子有那麼多的要求。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研二女生校內被撞身亡,肇事司機曾任大連工業大學校長
    連日來,大連理工大學(以下簡稱大連理工)的一名學生在校門附近被一名教師撞倒身亡一事,引發廣泛關注。↑情況通報昨日(1月1日),大連理工在其官方微博發布《情況通報》稱,「2020年12月30日14時左右,我校凌水主校區南門附近有朋路轉彎處,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造成一名學生身亡。學校對該同學的不幸身亡深感悲痛。
  • 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自殺 遺書讓網友越看越難過
    其中,有多名死者同學、好友發文悼念,稱他是一個善良溫柔的男生。紅星新聞記者了解到,死者在校期間,曾加入舞蹈團。一名與他跳過三年舞蹈的好友發文稱,「剛知道這個事,全身發抖,哭了兩個小時才緩過來……他是一個做事無比認真努力的人。
  • 北京交大一大三學生自殺,2020年怎麼啦?
    網曝北京交通大學一名大三學生自殺身亡,無獨有偶今年十月份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三學生在實驗室自殺身亡還有十月份江蘇大學一名大學生墜樓身亡!短短兩月三明可謂世人眼中的優秀人物都以自殺,這種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真令人痛惜,這一系列大學生自殺事件,對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是時候反思我們的教育了。社會對「優秀」的定義或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樣我們會深思其中的原因,一定會看看他們的遺書寫了什麼?這兩名大學生的自殺,有一個共同特點,對未來的迷茫!
  • 大連理工25歲研究生離世:好好活著,比什麼都重要
    前兩天看到大連理工25歲研究生實驗室自縊的消息,有種扎心的痛,正值青春年華,本該在這世上瀟瀟灑灑走上一遭,卻選擇了永遠遠離這個世界。作為即將畢業的研究生,依據相關報導:是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期畢業的壓力,選擇在實驗室結束生命,希望自己下輩子做一隻貓。
  • 碩士研究生因壓力自殺,這樣的事每40秒發生一次
    @紅燒土豆葉 微博截圖10月13日凌晨2:00,一名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碩士三年級學生在微博發布遺書。他因為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期畢業的壓力,選擇在實驗室結束生命。14日,大連理工大學在微博通報情況,確認該名學生已經身亡,排除他殺。
  • 大連理工大學女生被撞身亡事件,這可能是最真實的
    大連理工大學女生被撞身亡事件,這可能是最真實的最近,大連理工大學女生被撞身亡事件,學校輕描淡寫的一紙通報讓網民產生了聯想,進而發出來連篇累牘的追問。一、交通肇事情況2020年12月30日14時左右,該校凌水主校區南門附近有朋路轉彎處,發生一起嚴重交通事故,造成一名學生身亡。事發當日為雨雪天氣,道路上的確積雪結冰,但這些只是客觀原因,主觀原因是肇事者的超速駕駛。校門口限速不會超過20,但肇事車輛已經開上來路牙子,少說也有六七十邁。這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 為何現在自殺的人越來越多?是生活壓力太大還是心理太脆弱?
    最近看媒體報導,發現網上不時地曝出一些人自殺的消息,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也引起了眾多媒體的報導。看到這些消息,不少人心裡是比較沉重的。單單就在這兩天,媒體就報導了多起引起廣泛關注的自殺消息。比如說大連理工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裡自殺,目前官方已經證實這件事。
  • 研二女生校內被撞身亡,社交帳號曾寄語大連理工:永遠是您的孩子呀
    媒體證實,其現年66歲,曾為大連理工大學副校長,後任大連工業大學校長,再後來回到大連理工教書。逝者王某霖24歲,2019年曾以653.21分的綜合成績被大連理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的材料物理與化學專業錄取。不過,在社交媒體上,也有人說,身份並不重要,關鍵是事實,其中亦有人討論是否有超速等嫌疑。
  • 25歲大連理工碩士在實驗室自殺:最偉大的能力,就是讓自己快樂
    (圖片來源:攝圖網)作者|阿秀 來源|進擊的阿秀(zchxuexi)前兩天看了一條熱搜,大連理工大學有個 25 歲的研究生,在實驗室自殺了。我也發了條微博悼念這個同學,讓我沒想到的是這條微博很快到了五百多萬閱讀。更讓我沒想到的是底下的那些留言,原來好多人也過得那麼苦,光「我也很多次想過死」這句話我就看到了不下 50 次。
  • 大連理工大學研三學生凌晨留「遺書」實驗室自殺:餘生很貴,請好好愛自己!
    ——拾柒10月14日中午,看到「大連理工」登頂微博熱搜,當看到熱搜內容時,那一刻我很震驚↓↓↓該篇微博博主是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專業研三學生,在這篇「告別信」中,他透漏自己的畢業、試驗困境:「多去看文獻,看看別人怎麼做,不斷地努力得到的結果是實驗數據沒有意義、實驗設備總出問題、備考公務員…」,在無盡的自責和無力的嘗試後,他留下了「希望下輩子變成一隻貓」最後的心願。
  • 小學生留字條「活得太累」後跳樓,到底是什麼讓孩子活得這麼苦?
    我不得不說,我活得太累了。你們從小就希望我如同成人一般,現在又想我早已「遺失」的東西找回來。老師對我的失望、同學「開玩笑」般的話語,為你們我早已絕望。現在,我只希望能多睡一會兒……對了,忠山公園那幢樓的書房抽屜裡,有些東西要給你們看……
  • 當你後悔地說「孩子,媽媽愛你」的時候,孩子卻聽不到了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有這樣的虛榮心,仿佛子女的成就一定要超過父母,才算是教子有方。然而真正教子有方的父母都不這麼想。著名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就不這麼認為。她的女兒學習成績不是很好,因此走藝考這條道路。現在也只是大學裡一名普通的音樂老師。李玫瑾老師選擇快樂教育,尊重孩子的喜好,做孩子喜歡的職業,名聲不超過媽媽又有何妨。
  • 大連理工女生被撞身亡,肇事司機身份特殊,知情人爆料或成關鍵
    你們沒有孩子嗎?你們要幹什麼?」王某霖的母親在寒風中發洩著自己的憤怒。2020年12月30日,大連理工大學發生一起車禍,致該校學生王某霖死亡。1月3日,王某霖的生前社交平臺動態被曝光。事發當晚她的父母急忙趕到學校,面對女兒的不幸去世,王某霖的母親情緒崩潰,要求嚴懲肇事者。據了解,王某霖出生於1996年,去世時年僅24歲,本科就讀於大連理工大學,後以研究生第一名的成績,考入該校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是一名研二的學生。在她的同學眼中,她成績優異、性格開朗、愛好旅遊、有耐心、樂於助人。
  • 985研究生凌晨自殺,遺書曝光:「我是廢物」,究竟廢了多少人?
    大連理工一名研三的學生,在實驗室上吊自殺了。有人對此感到難過和遺憾,也有人覺得他太脆弱,受不住壓力……我不太贊同後者的觀念,畢竟我們都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一切。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成年人的崩潰,往往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作者|乾坤一擲  來源|實用商業心理學(ID:trade168)前幾天,大連理工研三的一位男生上吊自殺了。自殺前,他在微博發了一篇遺書,一度登上熱搜第一,無數網友關心著這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然而,很遺憾,大連理工官博發布了通告:這名年輕人確認已經離世。
  • 研究生自殺,遺書曝光:和自己和解!別和自己過不去!
    01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自殺的消息,是這兩天最讓人沉重的新聞。一個原本活潑、陽光、網名「紅燒土豆葉」的男生,在凌晨的實驗室裡,在微博上留下一封遺書後,結束了自己25歲的生命。做實驗各種不順利,他沒辦法按時畢業了。在自責自卑的情緒中,他選擇放棄:不是放棄實驗、放棄學業,而是放棄生命。很多成年人看到這則消息,第一反應是和以往一樣,覺得這個孩子心理太脆弱了。
  • 南郵一研究生實驗室身亡 曾替導師「幹私活兒」
    南京郵電大學2020年1月5日發布情況通報稱,2019年12月26日晨,學校發現材料學院一名2017級研究生意外死亡。有網友爆料稱,死者名為譚某,是在學校實驗室的一場火災中死亡。其被導師張某「謾罵壓榨、人格侮辱、不讓考六級、不給改論文,還被要求籤承諾書延期畢業」,因而選擇結束生命。
  • 又一個孩子跳樓身亡,四川1小學生留下遺言:我好累,想多休息一會
    又一個孩子跳樓身亡,四川1小學生留下遺言:我想多休息一會如今的生活壓力,讓很多人都感到身心疲憊,很多人在外工作累了以後,就會把外面的情緒帶回家,最終宣洩在子女身上,他們認為子女只是上學,不需要承擔太多生活上的壓力,可以無憂無慮的生活
  • 武漢理工研究生跳樓才2年,那個「叫爸爸」的導師,卻又招生了
    武漢理工研究生跳樓才2年,那個「叫爸爸」的導師,卻又招生了 每逢年末,又到了各大高校清退研究生的時刻。與此同時,也是各大高校新一輪的研究生招錄工作的開端,各地高校陸續公布研究生指導老師資格審核通過名單。
  • 兩個自殺孩子的遺書曝光:兇手不是作業,也不是抑鬱症
    每每碰到孩子自殺的新聞,只覺得他們自私——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怎麼可以說輕生就輕生。最近,我又接連看到兩個孩子選擇結束生命,了解細節後,再也不敢這麼貿然下結論了。
  • 26歲研究生墜亡:最怕別人說「研究生也不過如此」!
    博士、研究生是很多人嚮往的對象,是人生前程似錦的開始,是人生騰飛的起點,家裡有個研究生,父母很放心:「都研究生了,找個工作沒問題。」鄰居很羨慕:「你看人家,都研究生了,將來肯定飛黃騰達。」研究生是大家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聽話懂事,特愛學習,自制力強,不用父母操心,一路學習上到研究生。但是每一句鋪天蓋地的誇獎背後都是無法言語的心酸,因為優秀,所以父母覺得孩子不用管,仿佛孩子本來就是那個樣子,孩子自己也希望自己就是那個樣子,所以盡力去做,事事力爭完美,生活和學習中的各種問題都自己扛著,從來不顯露人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