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研究生凌晨自殺,遺書曝光:「我是廢物」,究竟廢了多少人?

2021-02-10 實用商業心理學

☝ 點上方 實用商業心理學 , 回復"826"

獲取「超級實用人脈術:3分鐘找到你想找的任何人」

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讓人悲痛的新聞。

大連理工一名研三的學生,在實驗室上吊自殺了。

有人對此感到難過和遺憾,也有人覺得他太脆弱,受不住壓力……

我不太贊同後者的觀念,畢竟我們都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一切。

而且。在這個世界上,成年人的崩潰,往往也就是一瞬間的事情……

作者|乾坤一擲  來源|實用商業心理學
(ID:trade168)

前幾天,大連理工研三的一位男生上吊自殺了。

自殺前,他在微博發了一篇遺書,一度登上熱搜第一,無數網友關心著這個素不相識的年輕人。

然而,很遺憾,大連理工官博發布了通告:這名年輕人確認已經離世。

而在他的遺書中,其實寫著的大多是日常瑣事,語氣帶著點輕鬆和幽默。如果裡面不是提到「只是想來告個別,待會我就準備一掛解千愁了」,很難想像那是一篇「遺書」。

但也正是因為這位男生溫柔的字句,讓無數網友感同身受,感覺到他潛藏的無奈和絕望


遺書約有兩千字,揭露出他在讀研、實驗中遭到的壓力:課程的質量不高、實驗設備經常出問題、實驗結果一次次地被否定、擔心無法畢業……

各種瑣事加上壓力,漸漸將他壓垮,讓他開始否定自己

「肯定是你自己的問題。」

「是你笨、懶、沒用……這二十幾年家裡人養了一個廢物出來。」

「肯定要延畢了,真丟人,幾百萬研究生,不缺你這麼一個廢物,去死吧。」

……

諸如「我廢物」、「我沒用」之類的否定,在他腦子裡盤旋,最後都變成了壓垮駱駝的稻草。

有時候,摧毀一個人的未必是突如其來的不幸,而是日復一日的無望

其實,就像許多網友評論的那樣,如果男生再等等,他就能夠看到,世上還有許多人愛著他,他的人生並沒有那麼黑暗。

只可惜,一直以來,被「成功」綁架的人們,大多不曉得如何接受失敗和平庸。

曾經朝氣陽光的年輕人,最終跪倒在「失敗」面前。

卻不知,做一個健康快樂的人,比獲得「成功」,更加重要。

沒有一時衝動,只有蓄謀已久

在許多網友可惜男生的離世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對男生指指點點:這人心理素質怎麼這麼差?

甚至有人陰陽怪氣:「不堅強,不配活著。」


  

但是,根據網友找出的微博,幾年前,這個「轉世想做一隻貓」的男生,原本是一名會上貼吧問問題、對未來充滿憧憬的人。


許多事情,看似是一時衝動,實則蓄謀已久。

近年來,學生、職場人自殺的新聞常常上熱搜。

不久前,就有一名家境貧寒、學習優異,靠接受愛心人士捐助,一路讀到碩士畢業的29歲男子跳江自殺。

其父母在收拾遺物時發現他生前記下的18篇日記,提到了無法接受與女友分手的悲觀情緒,疑似為情所困

大批網友紛紛站在道德高地指責他:

作為全家唯一的希望,在前途大好時自殺,太不孝了,而且還浪費了愛心人士的錢,浪費了學校的栽培……

只是,沒有經歷過他所經歷的一切的人,又豈能了解他是不是真的是他抗壓能力太差?

貧困的家境、學習的壓力、失戀的痛苦……無數悲劇壓在他身上,生活的勇氣,往往就是被不斷積累的壓力,給消磨殆盡。

18篇日記,或許是他最後無助的吶喊和求救。

從小就不允許自己失敗的人,一旦失敗,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的心靈遭到多大的衝擊。

我們不應該隨意去評判一個人,正如我們不應一直告訴自己、告訴身邊的人「一定要成功」。

或者說,你可以成功,但更要容許失敗。

看《中國合伙人》時,很多人都被那句:「人掉進水裡不會淹死,呆在水裡才會淹死。你只有遊,不停往前遊。」給打了不少的「雞血」,將之奉為人生真理。

的確,在這個社會,只有不停往前遊,才能找到出頭之日。

可是,遊不動怎麼辦?能改天再遊嗎?

決定咬緊牙關死撐的人,把所有壓力壓在心口上,但遲早會有撐不住的一天。

到時候,就是往自己的生命按下了「結束」鍵的時候。

全球每年有80萬人死於自殺

魯豫曾說:「無論是誰,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人生的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活在這個世界,男人難,女人也難,眾生皆苦。

有數據顯示,在中年人這個群體中,超過97%的人都覺得自己「累」,說「不累」的,還不到3%

在這些人中,可能有我們的朋友、同事、伴侶……甚至是我們自己。

以至於累了不想活的人,時不時就會冒出一個。

擁有自殺念頭,的確是很常見的問題。

有研究顯示,50%~70%的人這一生之中,曾誕生自殺的念頭;有12%的人, 在過去半年內就想過自殺。

據世衛在2019年的數據,全世界每年約有80萬人死於自殺。

而在中國,大約每兩分鐘,就有1個人死於自殺,有8人是自殺未遂。

這個讓人細思極恐的數據背後,隱藏著一個個痛苦而絕望的人。

或許有人會有疑問,活著不好嗎?為什麼要自殺?

而導致自殺的因素,大概有兩類:

有研究表明,約有30~50%的自殺有遺傳因素影響。

同時,抑制神經傳遞的血清素功能紊亂,也有誘發自殺的可能。

在生活中遇到的壓力、焦慮等負面情緒不斷堆積,引起痛苦。

其中精神障礙,比如抑鬱症的等精神疾病和人格障礙,有著較高的導致自殺的可能。

一個人為什麼會決定去自殺?

在成年人中,因為壓力而自殺的事情,也不少。

2017年12月,不到40歲的中興員工歐某,因日以繼夜地奮戰在工作前線,得到的卻是裁員通知,股權將被低價回收的不堪,選擇跳樓自殺。2018年1月30日,金盾股份55歲的董事長周建燦,也選擇了跳樓自殺。事後有人翻出該公司的債務,懷疑他是被近百億的債務總額壓垮,因承受過大的壓力而患上抑鬱症,最終崩潰。2018年6月5日,44歲女高管徐某給女兒和丈夫留下一句「對不起」後,跳樓自殺。原因疑似是她為公司付出了全部,連除夕也沒有陪家人,明明工作完成得漂亮,卻在會議上被批評,還打算撤她的職,從而崩潰。

為什麼屢屢有職場人自殺?

這些人和前頭那位寧波銀行經理很像,來自事業、家庭、生活等的沉重壓力,給他們帶來巨大的心理負擔。

有心理學家曾對自殺者進行研究,認為推動一個人產生自殺念頭、乃至開始行動,可能與「累贅感」和「未滿足的歸屬感」以及「執行自殺的能力」有關。

當一個人同時滿足「累贅感」和「未滿足的歸屬感」這兩種人際關係中的挫敗時,自殺念頭就會產生,並且逐漸高漲。

如果擁有「執行自殺的能力」,就會進行自殺行動。

瑞典有一部電影,叫《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

他本來是個衣食無憂、身體健康的人,一開始也沒想過自殺。

可後來她妻子因癌症去世,被工作了大半輩子的公司辭退,一個人孤零零地待在空蕩蕩的房子裡。

沒有其他親朋的他,平日只能在小區到處逛逛、和鄰居吵吵架,以此打發時間。

不被人需要,還被別人嘲笑……他沒有歸屬感,累贅感則高漲,於是漸漸對生活失去了希望和興趣,開始尋死。

幸運的是,電影中的男主自殺幾次,都被鄰居打斷,後來被鄰居當成家人,重新找到歸屬感,於是慢慢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所以,如果你身邊有想要自殺的人,

可以嘗試讓周圍的親朋好友多陪陪他,增加他的歸屬感;

和他一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獲得成就感,儘可能打消他的念頭。

自殺,其實更像是一種對不如意的生活的逃避。

自殺者總覺得這世界太不友好,想要「離開」,但是或許只是逼自己太過。

正如朱德庸所說:

「我們碰上的,剛好是一個物質最豐碩而精神最貧瘠的時代,每個人長大以後,肩膀上都背負龐大的未來,都在為不可預見的『幸福』拼鬥著。

但所謂的幸福,卻早被商業稀釋單一化了。這是一個只有人教我們如何成功,卻沒有人教導我們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

如果成功太難,我們不妨試著放過自己。

靜一靜,停一停,邁不過的坎,不邁也行。

即使終其一生,我們只能做個平庸之人,但只要我們曾為目標努力過,奮鬥過,結果沒那麼重要。

做人,最重要的還是讓自己開心。

共勉。

- The End -

作者:乾坤一擲。來源:實用商業心理學(ID:trade168),一個有趣有愛有價值的商業職場公眾號。

任何時候,強大的表達力,都意味著強大的競爭力、幸福力、影響力。家裡鬧矛盾時:幾句話就讓老公孩子乖乖聽話,甜蜜幸福。開會發言時:每一次都能一語中的,成為公司裡說得上話的人;
公開說話時:總能讓人點讚、捧場,輕鬆吸引貴人相助;這一次,為你推薦馬丁老師,他將10年的表達經驗,融匯成這堂《27堂表達修煉課》,讓你成為大智慧、大格局、高情商、有魅力的人。「溝通+表達+演說」全方位提升,放大你的表達影響力。

相關焦點

  • 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自殺 遺書讓網友越看越難過
    10月13日凌晨2點,網友「紅燒土豆葉」在微博發布一篇約兩千字的遺書,稱自己為大連理工大學化學工程研三學生,在表達自己因課題實驗長期受挫可能面臨延畢後,準備結束自己的生命,並配圖疑似在實驗室自縊。大三的時候,他出去旅遊,給我們一起跳舞的好多人手寫了明信片寄回大工……畢業的時候,他也給我們準備了禮物,送給我了一本《白夜行》,我們也約定,我研究生畢業一定要去珠海找他玩。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人。我們跳舞的時候,他總會偷拍我們每個人的醜相,做成表情包,天知道他手機裡存了多少我們的醜照。」紅星新聞記者向其詢問相關情況時,該好友拒絕了記者的採訪。
  • 研究生自殺,遺書曝光:和自己和解!別和自己過不去!
    01大連理工大學研究生自殺的消息,是這兩天最讓人沉重的新聞。一個原本活潑、陽光、網名「紅燒土豆葉」的男生,在凌晨的實驗室裡,在微博上留下一封遺書後,結束了自己25歲的生命。「就這樣自殺了,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父母?」「這不僅僅是懦弱,也是自私!」道理是這個道理,這些話也都沒有錯。但很多人看完他的遺書後,心裡還是堵得慌。
  • 985研究生自殺:想變好的願望,是如何摧毀一個人的
    即使遺書最後,他也不忘記「希望家人朋友今後順順利利,祝願國家一直繁榮昌盛」。短短一句話,你或許就能感受到他的彬彬有禮和周到細緻。在他略顯輕鬆幽默的遺書中,描述的是無處不在的壓力。一如他說:「別走嘛,我不是來答辯的。
  • 內捲成常態,985廢物竟是我自己?不說了,我繼續卷了
    ·985學生的困境——「我要配得上周邊人對我的期待」 我覺得我的人生除了考試就是考試,高中的時候只覺得競賽加分遙不可及,於是匆匆忙忙選擇了最艱難也是最普通的一條路——高考。
  • 985研究生的離去,生活實苦,唯有自救
    前幾天,一封冷靜而自我懷疑的遺書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寫下這封遺書的,是大連理工大學的一名研三學生。在2020年10月13日,凌晨2點,他的人生永遠定格在了25歲,在實驗室。在他的「遺書」中,看不到任何情緒的怨聲載道和歇斯底裡。感覺就是朋友間的絮絮叨叨,甚至帶著一絲淡淡的自嘲與調侃。
  • 北京交大一大三學生自殺,2020年怎麼啦?
    網曝北京交通大學一名大三學生自殺身亡,無獨有偶今年十月份大連理工大學一研究生三學生在實驗室自殺身亡還有十月份江蘇大學一名大學生墜樓身亡!短短兩月三明可謂世人眼中的優秀人物都以自殺,這種方式結束自己年輕的生命,真令人痛惜,這一系列大學生自殺事件,對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是時候反思我們的教育了。社會對「優秀」的定義或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同樣我們會深思其中的原因,一定會看看他們的遺書寫了什麼?這兩名大學生的自殺,有一個共同特點,對未來的迷茫!
  • 兩個自殺孩子的遺書曝光:兇手不是作業,也不是抑鬱症
    每每碰到孩子自殺的新聞,只覺得他們自私——身體髮膚受之於父母,怎麼可以說輕生就輕生。最近,我又接連看到兩個孩子選擇結束生命,了解細節後,再也不敢這麼貿然下結論了。
  • 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高考前後,「小鎮做題家」這個詞實在太火,我特地去研究了一下。 這個詞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是一個「985」、「211」學校的「失敗學子」分享自己上大學,步入社會後失敗人生的小組。去年,深圳一所中學公布了一份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其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學歷,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後)。
  • 13 歲女孩留遺書跳河自殺:媽媽,你一定要幸福啊……
    那邊晚上有釣魚的人,(他們)把我女兒拉上來,勸她回去了。可是等釣魚的人走了之後,我女兒又跳了下去 …"02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一個 13 歲女孩執意尋短見?蔡女士自己也不知道答案" 我只有這一個孩子以前她跟我講話都很開開心心的我也沒有罵過她 "但是女孩自殺前給母親留下了一封遺書
  • 為何現在自殺的人越來越多?是生活壓力太大還是心理太脆弱?
    最近看媒體報導,發現網上不時地曝出一些人自殺的消息,引起了不少網友的關注,也引起了眾多媒體的報導。看到這些消息,不少人心裡是比較沉重的。單單就在這兩天,媒體就報導了多起引起廣泛關注的自殺消息。比如說大連理工一名研究生在實驗室裡自殺,目前官方已經證實這件事。
  • 13歲單親女孩跳河自殺,死前遺言:我是個廢物,死亡就是解脫!
    一位江蘇南通的女孩13歲跳河輕生,當時在跳河的時候她也給母親留下了一封遺書:"媽,我不知道我怎麼了,什麼也不想做,變得好累,控制不住情緒……對不起,我好像就是個廢物,好沒用,活著註定拖累你還有別人,我真的就是個徹頭徹尾的廢物,死亡對我來說是種解脫啊。
  • 17歲少女帶10歲妹妹跳水庫自殺,遺書讓人心痛
    10月29日凌晨,她帶著10歲的小妹妹自殺溺亡。神鷹救援隊嵩縣救援隊隊長湯得朝介紹,自殺溺水的是姊妹兩個。「這個姐姐是17歲 ,和她12歲的弟弟發生了爭執。凌晨帶著10歲的妹妹跳河自盡了 。」在小郭的遺書中記者看到,和弟弟的爭執僅僅是自殺事件的一個導火索,「你們不要怪他(弟弟),根本不關他的事,這只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在遺書中,小郭講述了自己做這一決定的起因,「像我這種,自私又不合群的女孩,在社會也是無法立足的,所有的離開都是蓄謀已久,我承認,我這人太脆弱,經不起任何打擊。」
  • 「狂野港姐」劈腿狠飛前度釀成自殺悲劇?千字遺書曝光
    到場警員初步判斷死者從天台跳下,現場沒有找到遺書,但隨後Sam的妹妹將其在備忘錄裡留下的千字遺書曝光,而內容全部都跟廖慧儀有關。 我年紀亦不少,很多東西就算無論朋友家人怎樣開解、勸說,有些事情看不開就是看不開,或許在別人眼中是幼稚,不成熟的行為,只要一想到這個人永遠不會再回來,將來還有可能要看著她與別人在一起,結婚生兒育女,就已經痛苦不堪。
  • 「我活得太累了」瀘州一小學生留遺書跳樓自殺:我只希望多睡會兒
    而眼前的事實提醒每一個人,這的的確確是一樁悲劇留給世人的血淋淋證據——四川瀘州一名小學生在寫下這封遺書後,非常堅決的跳樓自殺了。「如果你看到了這封信,我大概率已經死了」寫下這句話的是一名原本無憂無慮的孩童,而如今,他卻如此決絕踏上了那條不歸路,他,還只是一名孩子啊,究竟是什麼讓他如此不堪重負呢?是什麼讓他如此感慨人生之累?
  • 小鎮做題家:考上了985/211,我依舊是個廢物嗎?
    這個詞起源於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小組,這是一個「985」、「211」學校的「失敗學子」分享自己上大學,步入社會後失敗人生的小組。 去年,深圳一所中學公布了一份擬招聘的35名教師名單,其中清華、北大的畢業生就有20人,還有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且35人均是研究生學歷,其中8人是博士(3名博士後)。
  • 21歲女孩跳崖自殺,遺書曝光:我不是脆弱,只是病了 請多關注抑鬱症群體
    女孩遺書曝光,真相讓人深思……峨眉山景區公安分局官方微博9月4日晚發布警情通報,稱9月4日12時07分樂山市公安分局峨眉山景區分局金頂派出所接群眾報警稱:在峨眉山景區金頂「瑞吉山石」處,一女子不顧他人勸阻跳崖。通報中稱,警方和醫務人員趕到現場時,跳崖女子已無生命體徵。經警方初步調查,跳崖女子為李某某,21歲,湖南省寧遠縣人。
  • 北大才女李雪琴:「生而為人,我就想當個廢物。」
    面對質疑,李雪琴本人也不太按常理出牌:「我北大畢業,就想當廢物。」學生時代的李雪琴,的確是一名學霸。高中讀的是遼寧最好的省重點,北大來遼寧自主招生時,她考了全省第一。李雪琴接受採訪說自己當時的自殺傾向特別嚴重大多數優秀的人,都特別擅長在一種隱忍中找到驅動力,他們常常自省,渴望成功。他們努力成為一個好學生、好丈夫、好妻子等等,但在這背後,他們的內心會有一個創傷和缺口,那是需要被修補的。
  • 北交大學生跳樓身亡遺書曝光:扛住人生的從來不是所謂的成績優秀
    近年來,高學歷人才自殺事件屢見不鮮。按說,作為天之驕子的「他們」,本有美好的未來,卻為何走上這條不歸路。這不,又有一個高材生自殺了,令筆者唏噓不已,感慨萬千。北交大學生跳樓身亡,遺書曝光揭隱情事發是在12月15日,北交大一大三學生疑似因「失去人生目標」,留下遺書後跳樓身亡,帶給父母無法挽回的遺憾。如今遺書曝光,揭秘更多隱情。
  • 23歲女孩整形失敗,留遺書自殺:不知道太陽長啥樣,更不敢照鏡子
    期間小賀曾發遺書給整形機構,4月16號被發現在賓館服藥自殺。家屬:整形是導火索 整形機構應當負責星美慈負責人:每個人對美的看法不同小賀的家屬認為,正是因為整形沒有達到預期,才導致小賀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創傷。
  • 竹內結子在衣櫃中上吊自殺,被疑與丈夫吵架,凌晨兩點才叫救護車
    隨後,日媒曝光竹內結子去世更多細節,據悉,竹內結子在9月26日晚與丈夫中林大樹外出就餐,回到家之後,竹內結子獨自回了房間,而等到晚上中林大樹進臥室時,卻發現妻子已在衣帽間上吊自殺。凌晨兩點,中林大樹叫了救護車,當時竹內結子的心肺就處於停止狀態了,但在現場並未發現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