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全程由國內首批獲得美國心理學會
(APA) 認證遊戲治療師、督導師,
首個將遊戲治療引入國內近百所公立學校的
張欣華導師
進行個案督導與整體諮詢能力提升訓練
張老師擁有20餘年遊戲治療經驗
個案經驗超6500小時
為從業者督導經驗超1500小時
帶領的團隊已為350所學校開展心理服務
她將為你帶來強互動性、討論型的督導課
手把手帶你精進兒童青少年個案能力
本次的個案團體督導,有別於以往的形式,從以往的督導中,我們發現:
傳統團體督導的基本方式是督導者進行匯報,老師針對個案和匯報者進行督導,匯報個案的學員收穫最多。其他非匯報的學員通常僅在一旁聽課,互動性少,常無法代入個案,沒理解到老師的指導用意,並未能充分發揮團體督導的效用。
這次,我們的課程在關注個案匯報的同時十分注重團體的學習成長,著重加強全體的個案綜合能力訓練。即使不報個案也有強參與感與收穫感,在學習個案的過程中,高效提升諮詢能力,研討訓練什麼?怎麼做?過往,我們在學習遊戲療法時比較注重療法本身的技能訓練。
而要做好一個個案,絕不僅是技術本身。導師通過以往大量的督導經驗。總結了學員們在個案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基本功」問題,這些也是除了學習技術外,做好一個個案的一些關鍵點,需要具有更多綜合能力,這些問題如:
對於如何做兒童青少年個案的思路不夠清晰,甚至混亂
對於如何去制定正確的治療目標感到困難,又需要依據什麼調整治療目標;制定治療目標後,不清楚治療計劃該如何進行
實操過程中的技術應用並不符合目標和計劃需求(如,個案的內在需求是改善社交關係,而我們在技術應用中只做了簡單的行為追蹤,並未意識到我們沒有針對提升社交的目標在開展技術)
導師將在每節督導的過程中,針對這些普遍問題:在案例剖析的過程中,設置互動研討、互動訓練環節,啟發大家思考與逐步熟練各項個案環節,手把手系統增強兒童青少年個案諮詢能力。
訓練目標將緊緊圍繞:兒童青少年個案諮詢目標的制定—>諮詢計劃/方案的制定—>諮詢過程的技術使用或方向是否符合目標和計劃,技術應用的具體問題。
1. 訓練如何從背景、初始訪談、評估或者過程中制定符合個案需求的諮詢目標。
2. 如何在過程中反思諮詢目標
3. 訓練在諮詢目標下如何制定諮詢計劃
4. 如何正確地使用遊戲治療技術,使之符合諮詢計劃;如何配合更多兒童青少年適用療法開展諮詢(不限於CCPT遊戲治療)
督導課的學習過程是任何其他課程無法取代的,對於不了解督導作用的同學請了解:
任何的療法的學習與個案能力精進都脫離不了督導環節,督導是有針對性解惑諮詢師做個案的過程,解答難點,發現盲點,強化優點。
除匯報個案的成員外,其他參加成員通過真實案例,一步步釐清做個案思路、觀摩個案錄像、聆聽導師督導、開展針對性研討訓練,督導課是最貼近實操應用的學習過程,是高效整體地提升做個案能力的有效方式。
1.遊戲治療大咖直播督導
張欣華老師擁有20多年的本土遊戲治療經驗,對多類型遊戲治療個案均具有豐富的實操及督導經驗,能夠結合本土文化、國情開展督導指引。
2.對於提交個案督導的成員
通過觀摩個案督導,更加清晰兒童青少年個案的開展過程、注意事項共匯報9個個案,了解不同兒童青少年個案的治療方案與進程,解決各類具體問題的方式方向,進行舉一反三在督導過程中通過互動討論、導師指引完成本課的訓練目標(上文所述)課程共10節,每節約2小時;參加成員分為督導組(報個案)與學習組(不報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