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問美國最近這段時間給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麼,自然是黑人男子佛洛依德在被警員制服後遭壓頸死亡的事件引發的騷亂熱潮。
隨著聲援非裔的活動愈演愈烈,一些疑似「涉黑」的產品也開始被人聲討,其中就包含我們熟悉的「黑人牙膏」和「黑名單」。
01
高露潔公司在當地時間6月18日,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
公司正在重新全面評估審查旗下的中國市場牙膏品牌「黑人牙膏」。未來,公司將對品牌的各個方面進行評估審查和進一步完善,包括品牌名稱。
這裡先介紹一下黑人牙膏的歷史。
黑人牙膏品牌,最早可以追溯到1933年,由嚴氏兄弟在上海創立。在那個群眾對外來事物充滿好奇的年代,嚴氏兄弟巧妙地利用了人們對黑人皮膚黝黑而牙齒雪白的印象,將牙膏品牌命名為「黑人」,黑人牙膏從此一炮而紅。
不過,大概是因為當時的資訊和翻譯水平不夠高,在英文名稱上,選用了具有歧視意味的「Darkie」一詞。但反正黑人牙膏也是中國人在刷,也沒有多少人留意到英文名稱上面的問題,黑人牙膏的名稱和包裝就這樣一直沿用下來了。
直到1985年被高露潔收購之後,黑人牙膏才收到來自歐美客戶鋪天蓋地的投訴,還一度上了禁止出口名單。無奈之下,公司將英文名「Darkie」改為「Darlie」,後來還將上面的黑人頭像換成了去種族化的頭像,風波才得以平息了下來。
直到如今,黑人牙膏早已是家喻戶曉的日用品牌了,沒想到,最近一個BLM風波,又將黑人牙膏推上風口浪尖。
和它有相同命運的,還有「黑名單」。近期谷歌Chrome團隊認為「黑名單」和「白名單」可能引發種族主義聯想,所以決定將google瀏覽器中的blacklist 改成blocklist,白名單white list改成allowlist。
用了這麼久的名字突然被改,讓人不禁想問,這是不是矯枉過正了?
02
美國的種族問題太過嚴重,這點想必大家都清楚。能有多嚴重?就是你送一個西瓜給非裔美國人=你歧視黑人。
當年NBA的韋德和妻子有一次到中國工作,期間應邀去KTV玩,而中國的KTV包廂的果盤,都有大量的西瓜。一行將近10個黑人進入包廂後立刻傻眼,經過解釋後才消除了誤會,她還在艾倫秀上講過這件事情。
為什麼在美國送西瓜就是歧視黑人?
因為在美國還是黑人奴隸制度時,他們被迫幫奴隸主種植西瓜,並且報酬也是西瓜,雖然最後奴隸制度已經被廢除,但還是有不少的美國人依賴西瓜來維持生活,後來經過段時間後,「黑人愛吃西瓜」這一句話就變成了南方奴隸嘲笑黑奴的原因,同時白人也認為黑人的價值就是一個西瓜,感覺用一塊西瓜就可以把他們打發走了,因此每當他們收到西瓜就覺得是對自己的歧視和侮辱。
所以,如果你有機會和非裔美國人打交道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主動提及西瓜等這類有可能會引發誤會的物品。
03
之前網上有一個冷知識,說的是黑人牙膏是中國的品牌,而中華牙膏卻是國外的。一個中國的品牌,在設立之初,僅僅只是蹭了「黑人顯牙齒白」的熱度,將「黑人牙膏」這個品牌暢銷到了世界,一直相安無事。結果在多年之後,卻因為這個名字疑似歧視黑人,卻又被迫改名,著實好笑。
黑人牙膏在經過包裝改良之後,在logo和英文名字上都不會讓外國人覺得冒犯了,唯一糾結的,就是中文名。
如果是一位懂中文的外國人,看到「黑人」之後感到冒犯,只能說他對中文和中國文化的了解還沒到家,他要做的不是要求黑人牙膏改名,而是多讀點書,理解中國和外國的文化差異。
美國怎麼弄,我們不管,但請尊重中國人說「黑人」的權利。黑人在中國,並不是一個帶有歧視色彩的詞語,它只是中國人對於黑膚色人種的一個稱呼,如果這都和歧視黑人能扯上關係,那我想說,世上因為這原因需要改名的還有很多,像黑洞,這樣的科學詞彙豈不也得需要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