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肚裡能撐船」的宰相說的是誰?

2021-03-01 學國學網

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一個人能容忍多大的委屈,就能成就多大的事業。

能容人的人,必定為人所容,肚量大的人能承受更多常人所無法承受的事。

宋朝宰相王安石中年喪妻,後來續娶了一個妾叫姣娘。

姣娘年方十八,出身名門,長得閉月羞花,琴棋書畫無所不通。婚後,王安石身為宰相,整天忙於朝中之事,經常不回家。姣娘正值妙齡,獨居空房,便跟府裡的年輕僕人私下偷情。

這事傳到了王安石那兒,王安石使了一計,謊稱上朝,卻悄然藏在家中。入夜,他潛入臥室外竊聽,果然聽見姣娘與僕人床上調情。他氣得火冒三丈,舉拳就要砸門捉姦,但是就在這節骨眼上,忍字給他當頭一棒,讓他冷靜下來。他轉念一想,自己是堂堂當朝宰相,為自己的愛妾如此動怒實在犯不上。

他把這口氣咽了回去,轉身走了。不料,沒留神撞上了院中的大樹,一抬頭,見樹上有個老鴰(guā)窩。他靈機一動,隨手抄起一根竹竿,捅了老鴰窩幾下,老鴰驚叫而飛,屋裡的僕人聞聲慌忙跳後窗而逃。事後,王安石裝作若無其事。

一晃兒到了中秋節,王安石邀姣娘花前賞月。酒過三巡,王安石即席吟詩一首:日出東來還轉東,烏鴉不叫竹竿捅。鮮花摟著棉蠶睡,撇下乾薑門外聽。

姣娘是個才女,不用細講,已品出這首詩的寓意,知道自己跟僕人偷情的事被老爺知道了。想到這兒她頓感無地自容。

可她靈機一動,跪在王安石面前,也吟了一首詩:日出東來轉正南,你說這話夠一年,大人莫見小人怪,宰相肚裡能撐船。

王安石細細一想,自己年已花甲,姣娘正值弱冠年華,偷情之事不能全怪她,還是來個兩全其美吧。

過了中秋節,王安石贈給姣娘白銀千兩,讓她跟那個僕人成親,一起生活,遠離他鄉。

這事很快傳出去,人們對王安石的忍字當頭,寬宏大量,深感敬佩。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也就成了寬宏大量的代名詞。

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裡能撐船!

人處世的智慧之一就是寬容他人。寬容別人方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際關係,寬容他人的過錯,就會贏得朋友,贏得別人的佩服與尊敬。

「不責人小過,不發人隱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亦可以遠害。」

寬容他人,需要自己有度量。何謂「度量」?度量,原本是計量長短和容積的標準,後來人們拿它比喻人的氣量胸襟。

一個人度量的大小,根本原因在於他是否志存高遠。有遠大抱負的人,是不會計較眼前的得失、個人的榮辱的,只有胸懷大志,才能胸襟開闊。

⊙聲明:圖片及文章均來源於網絡

※下拉屏幕參與文章留言

相關焦點

  • 宰相肚裡可撐船
    190.宰相肚裡能撐船誇人寬宏大量,人們喜歡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話,常用來請求對方原諒,或替人說情,讓對方放過誰誰。
  • 宰相肚裡能撐船
    從前,有個宰相,老伴死了以後,又娶了個小的。由於這小的和宰相說不到一塊兒去,暗中便和一個下人好上了。每天,等宰相五更天出門上朝後,那個下人就鑽進小媳婦的被窩裡去了。那時,沒鐘錶,宰相全靠牆根樹上的一窩老鴰掌握時間。老鴰一叫「刮、刮、刮——「天光了,起床吧,去的遲了皇上罵呀!」小媳婦一扶那老頭,老頭就揉揉眼,慢騰騰穿上套褲,拎出去夜壺,「咿呀——」推開大門。
  • 「宰相肚裡能撐船」怎麼來的?得知典故後,很多人都尷尬了
    俗語中,一般形容一個人大人有大量,大都會用「宰相肚裡能撐船」來形容某人。那麼,它是怎麼來的?其中的「宰相」指的是誰?其實,歷史上「宰相肚裡能撐船」主要有2個典故。第一個是說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宰相,娶了18歲的彩玉當媳婦。
  • 宰相肚裡能撐船,你也能做到!
    它的設計不管從觀感、實用性、環保性各方面可以說是接近於完美吧,所以說在2010年和2014年華山論劍西鳳酒的包裝,兩次獲得了「世界之星」包裝獎!中華文明自古就提倡做人大度,要有廣闊的胸懷,諺語「宰相肚裡能撐船」就表達了這一點,這句話放在酒瓶設計上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 度量夠大,能夠做到寬厚待人的星座,宰相肚裡能撐船,值得深交
    主筆:Miya都說人心難測,因此在生活中,我們偶爾可能也會遇到一些不懷好意的人,甚至因此受到一些傷害。但這幾個星座的人卻有足夠大的度量,能夠做到寬厚待人,宰相肚裡能撐船,值得深交。射手座這樣的性格和心態,其實還挺給自己的人品加分的,很少跟人發生矛盾,幾乎是能忍就忍了,更別說了爭吵了。永遠以一副寬容的樣子去對待每一個人,真是宰相肚裡能撐船,他們這樣的人值得深交。
  • 南懷瑾|「宰相肚子能撐船」國學大師的三段名句,要有大度的心量
    南懷瑾三段名句|知道「宰相肚子能撐船」和「唾面自乾」的故事嗎國學大師南懷瑾曾說:「人生的快慰往往源於不記恨。」大師是在告訴我們,要原諒那些傷害過你的人,記住別人曾經對你的好,那樣會給你帶來一種身心的平和。忘記那些微不足道的憤怒,你就能體會到生活中的平和之美。
  • 恩怨分明,睚眥必報:秦相範雎,說好的宰相肚裡能撐船呢?
    「宰相肚裡能撐船」是一句俗語,一般形容一個人寬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倡導為人處世要豁達大度,待人處事要仁慈。兩人見面,範雎沒有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而是聊起來,可以幫助須賈去見當朝宰相「張祿」。範雎在秦國改名換姓為張祿。見到範雎衣著單薄,須賈把自己的衣服給了一件範雎穿上。也許,就是這一個小小的舉動換來了須賈的性命。範雎帶須賈直入相府,去見「張祿」。等到範雎更衣出來之時,須賈頓悟,張祿就是範雎,範雎就是張祿,往事頓上心頭,趕緊跪拜,述說自己的罪行,請求責罰。
  • 宰相肚裡能撐船,為人和善,不僅僅計較,肚量大的星座
    宰相肚裡能撐船這句古語一直都被流傳,也被現在人形容肚量大的人,因此大家也能夠知道,這樣的人能夠容忍很多事情,從來不會把一點小事放在心中,也不會在意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這些人並不是膽小,而是不屑於和人計較,畢竟那樣既傷人,又傷己,何必能,能夠這樣的想法,當然也不是凡人,而這也會稱為他們的魅力,下面我們就來看都有安歇星座是這樣的吧。
  • 一個人的肚量能有多大?看了這位宰相就知道了
    宰相每天早朝,以烏鴉叫為準。每每離家上朝,花郎就趁機溜進少夫人屋內鬼混。這天,小花郎不到半夜,思念少夫人,翻來覆去睡不著,穿衣起床,躲在花叢中,等著宰相出門好進屋幽會。常言說:「心急有事嫌夜長」,等了好幾個時辰,仍不見烏鴉叫,小花郎急了,摸了根竹竿,來到樹下直捅烏鴉窩。烏鴉受驚,叫了起來。宰相一聽烏鴉叫,忙穿衣起床,匆匆上朝。宰相來到朝房,黑燈瞎火,冷冷清清。
  • 「丞相」和「宰相」有何區別?雖然是一字之差,意義卻截然不同
    相信很多朋友看電視的時候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在不同的古裝電視劇中,有的大臣被稱作「丞相」,有的大臣卻被叫作「宰相」呢?就拿諸葛亮來說,世人均稱他為「諸葛丞相」,而沒有人叫他「諸葛宰相」;反觀劉羅鍋,都說「宰相劉羅鍋」,卻沒有「丞相劉羅鍋」的說法。
  • 「丞相」和「宰相」一樣嗎?只差1字卻大不相同,你會區分嗎?
    從古至今,各個時代的發展都離不開丞相或者宰相的扶持,因為有了他們的扶持,一個王朝才得以興盛。所以說從歷史的發展角度來看,丞相和宰相對王朝的興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官職也是處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他們廣泛接受大臣的意見,然後向皇上進諫,皇上也會非常重用他們並且信任他們。
  • 初唐宰相之後的大才子,是怎麼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的?
    歷史上曾有這樣一個人,祖上官至宰相,雖然到他這一代已經日落西山,但怎麼說也是名門之後。難得的是他才華橫溢,考試寫文章那是妙筆生花,他就是唐代著名詞人溫庭筠,祖上是唐初宰相文彥博。按說像這樣的出身才華兩開花的人,前途應該十分的光明,那隨便就能走上人生的巔峰,但他卻用實際行動向你解釋了什麼叫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一手好牌也能打出崩潰的氣質。溫庭筠年輕的時候,和當時大多數的讀書人目標一致,那就是要考中進士,然後當大官兒幹大事。但骨感的現實是,他一生都沒有考中進士,那我們來就聊聊這個悲催的故事。
  • 頭戴金箍,肚能撐船
    嚴於律己要求我們時刻提醒自己不能有絲毫的懈息思想和放縱行為;要求我們始終堅持原則,不迷失方向;要求我們有足夠的耐心,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嚴於律己是一種對自己嚴格要求的態度。在成長為優秀領導者的過程中,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提高,其間會經歷各種考驗,還可能面臨挫折和失敗。如果沒有一種嚴於律己的態度,很難想像他會取得成功,即使成功了也是暫時的。
  • 宰相太清廉不肯受賄,皇帝說:你可「奉旨貪汙」,宰相當場拒絕
    例如,我們常說的葉公,人們都知道他喜歡龍,什麼都有龍的痕跡,但有一天真龍來了,他反而嚇壞了,驚動了像他這樣的人,其中不乏帝王。唐朝的時候,德宗帝非常喜歡和名師打交道,在這些名師中,他最欣賞誰,可能就是當朝宰相陸贄。但是他喜歡和陸贄打交道的原因不是欣賞他的才能,也不是尊敬他的氣節,而是認為和像他這樣的人來往可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 史上最倒黴的宰相!誰能想到,他竟然因為一種天文現象而自殺!
    在現代,這是一種能讓天文學家和愛好者津津樂道很久的自然現象,但在科技落後的古代這種天文現象卻代表著大兇之兆。當時的古人將這種天象與自然災害、朝代更替和帝王生死相掛鈎,所以熒惑守心在漢成帝才中風不久的特殊時期裡,成了一個震動朝野的大事件。
  • 西漢五四十五位宰相簡介(西漢宰相最全合集)
    上文把漢高祖劉邦到漢宣帝劉詢時的33位宰相的簡介寫完了,本文將介紹從漢元帝到漢平帝在位期間的12位宰相,他們分別是:韋玄成、匡衡、王商、張禹、薛宣、翟方進、孔光、朱博、平當、王嘉、孔光(二次為相)、馬宮。
  • 楓亭籍宰相知多少
    宰相,是中國古代封建政制下,最高行政長官的泛稱。宰,主持之意;相,輔助之意。宰相即輔佐國君、總領國政的百官之長,亦即國君之「副官」。古詩文中「冢宰」、「宰廷」、「揆席」、「國鈞」、「元樞」「臺鉉」、「鼎席」等,均指宰相職位。不過,中國歷代王朝的行政首腦,並不以「宰相」為其正式官名,而是另有稱謂,且常有變化,名目甚多。
  • 《清平樂》的宰相為什麼有好幾個?宋朝官制套路多
    路sir看完後有一個迷惑點,就是咋有那麼多宰相啊?按我們大多數人的理解,宰相,丞相,那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除了在中國象棋裡,你在哪兒見過那麼多相啊?劉邦的宰相是蕭何,劉備的宰相是諸葛亮。怎麼到了宋仁宗,一會兒一個呂相,一會兒又出來一個王相,他們到底誰是二把手?王相和呂相每天吵吵嚷嚷,他們倆到底誰的官更大?
  • 公主看中宰相併請皇帝賜婚,宰相卻拒娶公主,說了句話成千古名言
    然而在歷史上的確有一些「不上道」的人,對於跟公主結婚卻採取婉拒的態度,比如東漢宰相宋弘便是其中的典型。宋弘在拒婚的同時,還說過一句流傳千古的名言,直到今天還為人所津津樂道。那麼,這究竟是怎樣一句話呢?宋弘是東漢初年的宰相宋弘生於西漢末年,早年間曾在西漢、新朝擔任侍中、共工等職務,等到王莽敗死、赤眉軍進入長安後,因躲避戰亂逃歸故裡。
  • 堂堂宰相怕老婆到不敢回家,皇帝大怒賜毒酒,宰相夫人一飲而盡
    經常聽人說現代男人無論在外有著多麼光鮮亮麗的工作、對待下屬怎樣的發號施令但只要一回到家裡幾乎都要被打回原形不得不對著自己的妻子「伏低做小,卑躬屈膝」然而縱觀歷史你就會發現怕老婆不只是現代男人的專屬,更可以說是古往今來大多數男人的通病,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宰相也不能免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