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蚊蟲最多的季節,即使家裡的門窗裝有窗紗,也不免會有「漏網之蚊。」今天就和大家說說「最不靠譜」和「最靠譜」的驅蚊方法!
油性的東西都會產生油膜,相當於皮膚上產生了一層物理阻隔,蚊子不容易叮上。但時間一長,油膩感消失了,保護膜就會消失。所以,
香油本身不能驅蚊,而油膜驅蚊的效果非常有限。更何況,油性液體塗在身上很不舒服,得不償失。其實,蚊子偵測和定位目標主要是靠二氧化碳、熱量、揮發性化學物質等因素,
目前還沒有可靠的證據表明,不同血型對蚊子的吸引力有差異。蚊子尋找目標最重要的線索是二氧化碳,而且是二氧化碳的氣流。通過辨彆氣流方向,蚊子才能鎖定目標。所以,
喘氣較粗的胖人和愛運動的人容易招蚊子,平時要注意防蚊。 目前,市面出售的驅蚊草主要是一種學名叫做香葉天竺葵的植物。有科研人員檢測了驅蚊草等驅蚊植物的效果,結果發現,實驗區域內的蚊蟲對其無動於衷。事實上,這類植物中的香葉醇、香茅醇、檸檬醛等物質有一定的趨避昆蟲作用,
但僅靠葉片散發出來的氣味驅蚊遠遠不夠。這些物質只有在受到啃食等物理損傷時才會大量釋放。早在2005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研究者就發現,維生素B1對蚊子落在皮膚表面的次數不會有什麼影響。也就是說,維生素B1沒有驅蚊效果。據稱,雄蚊子會不斷發出求偶聲波,但已經受孕的雌蚊因為不想重複受孕,便會竭力迴避雄蚊。驅蚊軟體是利用這個原理,模擬雄蚊飛行時震動翅膀所發出的聲音達到驅蚊效果。但一方面,並非所有種類的雌蚊都會拒絕多次交配。另一方面,不同品種的蚊子,翅膀震動頻率和聲波頻率範圍有差異,
所以軟體模擬的聲音很難對所有蚊子都有效。有傳言說,改吃鹼性蔬菜,讓體質和血液變微鹼性,蚊子不愛叮。事實上,所謂的鹼性蔬菜和鹼性食物並不能改變身體和血液的酸鹼度。其實,
只要血液的酸鹼度出現微小變化,就會導致新陳代謝失調與紊亂,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這條傳言從根源上就是錯的。驅蚊劑的有效性的確有得到證實,但是,我們在購買時需要仔細挑選,使用時更有諸多安全注意事項。美國 FDA 與 CDC 推薦含有下述四種物質的驅蚊產品: 12 歲以下禁用避蚊胺成分濃度 30% 以上的驅蚊劑。 孕婦可以放心使用,這些成分並不會影響胎兒。一般而言,上述成分含量越高,驅蚊的效果就越好,驅蚊持續時間也越長——但也正如前文所述,過高的濃度可能對孩子健康不利。 所以,選購時一定要看清說明中的濃度描述。
噴 / 塗在哪裡:先噴在家長手上,然後抹在寶寶露出的腿、腳或者胳膊沒有傷口的部位;
不要噴 / 塗在哪裡:不要沾到眼睛、耳朵或者嘴巴附近,不要塗在手上,以免吃下去造成腦損害,不要塗在傷口附近或者傷口上;
多久噴一次合適:這需要根據相應產品的說明來,以避蚊胺濃度 23.8% 的產品為例,它的有效時間可以持續 5 小時,不要為了追求效果多噴、頻繁地噴,當心中毒。 有些驅蚊劑中含有「氯菊酯」成分,只能噴在衣服上,不能噴在皮膚上; 素材來源:中山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生命時報、丁香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