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狀態,健康飲食的意義之重

2020-12-21 澎湃新聞

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狀態,健康飲食的意義之重

2020-12-13 11: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文/陳根

當今社會,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和抑鬱症已經成為人們在精神健康方面的新的關涉,同時,焦慮和抑鬱往往也是最難查明的問題之一。

但已有研究證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焦慮和抑鬱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改善飲食習慣可以緩解疾病症狀,這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密切關係。

事實上,腸道龐大菌群和腸道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絡,早已讓腸道成為人體的另一大感覺器官。其中,腸道菌群能夠直接或間接產生的神經遞質和神經調節劑,且產生的這些神經遞質和神經調節劑與人體細胞產生的神經遞質和神經調節劑完全匹配,並在人體中得到廣泛應用。

在這樣的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的研究團隊開始探索是否有證據支持通過調節腸道菌群來改善焦慮症狀。他們共檢索到3334篇文章,其中包括21項研究,總共涉及1503個參與者。 

在這21項研究中,有14項研究選擇益生菌作為調節腸道菌群的幹預措施(IRIF),另外7項研究選擇非益生菌的方式,如調整日常飲食。其中,21項研究中的11項顯示通過調節腸道微生物群對焦慮症狀有積極的影響,這意味著超過一半(52%)的研究表明這種方法是有效的,儘管一些使用這種方法的研究發現它沒有效果。

在14項使用益生菌作為幹預手段的研究中,超過三分之一(36%)的研究發現益生菌對減輕焦慮症狀是有效的,而其餘7項使用非益生菌作為幹預手段的研究中,有6項發現這些幹預措施是有效的,有效率達到86%。

此外,一些研究既使用了IRIF幹預方法,也採用了常規治療。在5項使用常規治療和IRIF的研究中,只有採用非益生菌方法的研究取得了積極的效果,表明焦慮症狀有所減輕。在僅使用IRIF的研究中,80%的非益生菌幹預研究是有效的,而45%使用益生菌補充的研究對焦慮症狀有積極作用。

顯然,基於現有的研究,調節腸道菌群或將成為精神疾病的另一種治療思路。儘管科學已經證實腸道菌群對人體的大腦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但科學上仍然需要進行深入研究以了解微生物和大腦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具體應該如何調節腸道微生物群落以使其對人體有利。

同樣重要的是,儘管科學已證實微生物會影響人體的心理健康,但我們並不知道其影響程度。此外,心理狀態本身可以改變腸道細菌組成,因此其因果關係的確定也成為了研究腸道微生物與心理健康的又一障礙。

當然,儘管對腸道微生物的研究和了解還處於早期階段,但不可否認,腸道微生物在免疫功能、適應性應激反應,以及在大腦功能和行為中的都具有基礎作用。這也意味著,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可能以獨特的行為途徑影響人類健康,而這如何保護腸道健康也對每個人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 >> 焦慮,健康,腸道微生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陳根: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狀態,健康飲食的意義之重
    但已有研究證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焦慮和抑鬱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改善飲食習慣可以緩解疾病症狀,這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腸道龐大菌群和腸道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絡,早已讓腸道成為人體的另一大感覺器官。
  • 高脂飲食對α-亞麻酸對改善動物多組織穩態和腸道菌群的相關性研究...
    高脂飲食對α-亞麻酸對改善動物多組織穩態和腸道菌群的相關性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 來源:科技日報時間:2020-12-09 10:35:05
  • 腸道菌群失衡危害大,身體出現什麼表現,說明腸道菌群失衡了?
    腸道對於人體的作用非常重要,可能很多人提到腸道,想到的就是排便,其實腸道的作用有很多,除了排便,它還有吸收營養、為人體提供營養、維持自愈力和免疫力等諸多的作用。而在我們的腸道中,有一個菌群,這個菌群是為腸道健康保駕護航的,因為菌群的存在,腸道才能夠保持健康的狀態,這樣身體才會健康。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
    根據相關研究,影響人類壽命的因素至少包括:遺傳因素如線粒體狀態、染色體穩定性、端粒長短、疾病、幹細胞活性;環境因素如腸道微生物、飲食、運動、空氣品質以及生活環境;其他因素如情緒壓力、社交愛情、目標成就、投入預防等等。
  • 「時而躁狂時而抑鬱」的雙相情感障礙也和腸道菌群有關?
    由於腸道菌群改變已經成為包括雙相情感障礙在內的許多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的潛在調節因素,因此人們對靶向腸道菌群的療法的熱情不斷高漲。人體腸道菌群狀態與炎症之間存在相互關聯,這可能影響大腦功能和行為,並受到飲食的影響。 精神類藥物對腸道菌群和胃腸道功能的影響我們知之甚少。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飲  食   除其他因素外,飲食對腸道微生物群有重要影響,這一點已在各種疾病和條件下得到研究。一項針對國際肝硬化人群的研究報告稱,咖啡、茶、蔬菜和酸奶的攝入都與微生物群落多樣性的增加和住院率的降低有關,這為調節腸道微生物群落以促進肝臟健康提供了前景廣闊的途徑。
  • 菌群:腸道裡的健康密碼
    中性菌具有雙重作用,如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在正常情況下對健康有益,一旦增殖失控,或從腸道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就可能引發許多問題。說到腸道菌群,要說下腸道微生態的概念,就是寄生於人體腸道內的細菌、真菌等微生物與人體之間相互作用,共同構成一個生態系統。離開了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人體無法單獨生成。
  • 高脂飲食影響腸道菌群,從而影響2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的負面情緒
    哈佛醫學院加斯林糖尿病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那些在高脂肪飲食下變肥胖的小鼠時發現,動物的焦慮、抑鬱和強迫症跡象相比於正常飲食組小鼠顯著加重。這項研究的通訊作者哈佛醫學院的C. Ronald Kahn教授說:「但如果使用抗生素改變這些因高脂肪飲食導致肥胖小鼠的腸道微生物後,它們的這些負面行為都會得到逆轉或改善。」
  • 改善腸道健康的10種方法
    腸道健康指的是生活在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的平衡。照顧腸道的健康和保持這些微生物的正確平衡對於身心健康、免疫等等都至關重要。 這些細菌、酵母菌和病毒--其中有 數萬億 -又稱「腸道微生物群」或「腸道菌群」。
  • 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
    無論疾病與否,規模宏大而複雜的細菌庫——腸道菌群都直接參與人體多種代 謝過程 。腸道菌群在人體內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微生態系統,與人類共同變化應對外界因素,人體代謝平衡狀況與腸道菌群的結構組成變化密不可分。研究腸道菌群與人體代謝的相關性,對於人類健康有重要意義 。
  • 腸道菌群是人類的重要「器官」
    腸道菌群的變化或不穩定以及多樣性改變是一系列腸道功能紊亂、代謝和免疫疾病的特徵。近年來,腸道微生物受到了各方,包括科研工作者及產業界的一致關注,腸道微生物研究領域的熱點、目的、方法和意義是什麼呢?腸道菌群改變後,IL-17+γδT細胞減少,調節性T細胞增加,有效地減輕了炎症反應,從而改善了卒中的預後。為了進一步驗證腸道菌群的作用,科學家將缺血範圍變小的小鼠腸道細菌移植到普通小鼠腸道中後,發現後者缺血損傷同樣得到緩解。腸道菌群可以影響腫瘤的發生。
  • 修正餐前伴侶,調節您的腸道菌群,為健康加持!
    隨著國民健康意識的提高,益生菌已然成為當下的「網紅產品」,便秘、睡眠質量差、食欲不振,我們都會考慮補充益生菌。但是,要想吃下去的益生菌能發揮作用,幫助平衡腸道菌群結構,還要滿足 3 個條件:1、數量足:相對於10萬個億的腸道細菌數目,補充少量益生菌根本無法發揮作用。
  • Nature comm:靈芝可調節腸道菌群改善肥胖
    2015年7月1日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臺灣長庚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學術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一項最新研究進展,他們通過動物實驗首次發現靈芝能夠調節小鼠腸道菌群生態,改善肥胖
  • 如何飲食可保持腸胃健康?腸道菌群若失調,可以這樣調理
    其實,筆者認為,健康人的腸胃內部,不應該出現腸道菌群失調。人是一個超級生物體,用腸道舉例,人體內的共生微生物,約95%生存在人體腸道中,其細胞數量甚至是人哺乳細胞數量的10倍之上!人體內養著一堆腸道菌落,那他們是幹什麼的?
  • 青少年和成人心理健康:腸道細菌在壓力、焦慮和抑鬱中的作用
    當我們感到壓力、焦慮或抑鬱時,大腦中的活動是非常相似的,因此它們經常被歸為應激相關障礙,這是青少年和成年人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偶爾低水平的壓力是無害的,但是長時間的過大壓力會導致一種慢性壓力狀態,進而導致焦慮障礙,比如驚恐障礙和各種恐懼症。持續的焦慮也會導致抑鬱。
  • Cell新研究發現:生酮飲食改變腸道菌群,減少腸道炎症細胞
    腸道菌群是近年來研究的熱門話題,但關於它的功能以及對飲食變化的影響,我們還有很多未知的地方。一些研究聲稱高脂飲食在有些方面會改變腸道菌群,但這些研究也存在某種缺陷,使得他們的結論不現實。最明顯的是,它們都沒有看清真正的低碳水、高脂肪飲食。
  • 糖尿病人怎麼改善腸道菌群?《自然》雜誌:可能需要補充維生素D
    很多研究證明糖尿病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糖尿病人普遍存在腸道菌群紊亂症狀,腸道菌群種類少,有害菌偏多,益生菌不足。這樣的腸道菌群問題可能引起腸道黏膜受損,同時分泌內毒素等有害物質,增加人體慢性炎症,影響血糖健康。同時,最近研究也發現,糖尿病大量存在維生素D缺乏情況。
  • 大便不成形是腸道菌群失調了,教你正確的調理方法還你健康腸道
    現代人工作多,生活壓力大,經常有熬夜加班、吃宵夜、飲食不規律等情況。大便不成型中醫上叫做脾腎陽虛溼氣重,屬於脾胃虛弱,實際原因是腸道菌群失調,腸道功能紊亂了,當腸道菌群失調發生時,反映出了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已經被破壞了。
  • 出現這6大症狀,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衡,不能放過任何症狀
    生活中多種壞習慣會影響腸道菌群,使得腸道菌群失衡,如濫用抗生素、不潔飲食以及暴飲暴食等。當腸道菌群失衡時會降低腸道抵抗力,誘發一系列疾病,那哪些症狀說明腸道菌群失衡了呢。
  • 維生素D與腸道菌群的互作|腸道菌群|維生素D|細胞|疾病|嬰兒|-健康界
    正如研究人員期待的那樣,口服合成防禦素分子能夠恢復腸道菌群平衡,降低血糖水平,並改善脂肪肝症狀。>更高的1,25(OH)2D水平與更健康的腸道菌群(更多的丁酸鹽產生菌)相關。維生素D 通過影響Th17/Treg細胞平衡調節自閉症腸道的菌群紊亂,進而通過腦腸軸作用改善神經系統的發育。這些研究提示,自閉症存在腸道微生物生態失衡,腸道微生物失衡的改善很有可能作為自閉症治療新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