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子
據日經中文網報導,花王集團計劃在2021年前將旗下約50個化妝品品牌削減40%,減至約30個。調整後,花王計劃將營銷投資集中於「SENSAI」和「KATE」等11個全球重點品牌,希望通過加強對高檔化妝品的投資,在2020年將化妝品業務的銷售額提升至超過3000億日元。
此前,5月份,花王就宣布為化妝品業務制定了「新的全球投資組合戰略」,新的全球品牌組合被劃分為11個全球戰略品牌「G11」以及8個區域性品牌「R8」,將重點推廣高端品牌 SENSAI 和中高端品牌KANEBO。具體來看,佳麗寶化妝品將加快促進「SENSAI」的全球化,2019年計劃在歐洲發售全球策略的該品牌系列產品;2019年秋季計劃在日本開設旗艦店;2020年計劃引入中國。
是的,你沒看錯,兩年後,SENSAI正式進中國。
SENSAI是誰?
花王旗下的佳麗寶(Kanebo)被稱為日本3大化妝品巨頭之一,創立至今已有百餘年之久,涉足化妝品也有60多年。SENSAI是佳麗寶旗下的一個超高端化妝品品牌,於1989年面世,擁有護膚、彩妝、個護等品類,主要走國際線,在歐洲各大機場有售。
SENSAI主打小石丸蠶絲成分的護膚品,核心產品是SENSAI CELLULAR
PERFORMANCE系列及SENSAI PREMIER系列,主推細胞、機能、DNA修復等抗衰老化妝品。在歐洲市場,SENSAI的目標人群從25歲到50歲不等,護膚品中心價位從三百多到一千多(不含稅)不等。
▍SENSAI CELLULAR PERFORMANCE系列產品
1979年,SENSAI作為Kanebo International下的高端系列出現在英國倫敦哈羅德百貨專櫃裡,並以此為開端進入歐洲市場;2005年,佳麗寶為「打造實力品牌」戰略,在歐美地區更新了SENSAI品牌,深化超高端市場;2012年,SENSAI進入羅馬尼亞,試圖以高級化妝品店為中心,進一步提高佳麗寶在歐洲市場的地位;2013年,SENSAI最高價護膚系列SENSAI ULTIMATE 投入市場,包含化妝水、乳液和面霜的三件套裝售價約為人民幣8629元。
▍圖片來自SENSAI官網
目前,SENSAI已覆蓋歐洲、中東等43個國家的機場以及高端化妝品店和主要百貨店。2012年的數據顯示,SENSAI佔佳麗寶海外業績的40%。
由於主要面向歐洲地區,SENSAI在國內主要是隨著微博、小紅書等社交平臺的發展才逐漸被消費者熟知。林子在小紅書上搜索發現,與「SENSAI」相關的筆記共有656篇,SENSAI粉底霜因「像奶油一樣的質感上臉絲滑又輕薄」成為被稱讚最多的產品,其中大部分消費者是在旅遊時通過機場專櫃了解和購買。
▍小紅書截圖
不重視還是太謹慎?
自1987年進入中國以來,佳麗寶深耕中國已長達三十年,但卻一直被貼有「專注大眾化妝品市場,對高端化妝品市場覆蓋不足」的標籤。尤其是在中國高端護膚市場增勢喜人的當下,當資生堂的CPB和SHISEID,高絲的黛珂,寶麗的POLA等品牌屢刷存在感時,佳麗寶卻一直缺位。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3年「杜鵑醇」事件後,佳麗寶銷售業績一落千丈,在中國市場的策略也作出了相應調整。2014年底,雖然中國正規渠道銷售的產品並未含有「杜鵑醇」成分,但佳麗寶仍然把在高端百貨並櫃銷售的兩大品牌impress印象之美護膚品和lunasol日月晶採高端彩妝打包撤出了中國市場,轉而重點經營其大眾品牌。
事實上,從2014年至今,佳麗寶在高端市場也並非一直悄無聲息。
2016年9月1日,佳麗寶正式發售高檔化妝品新品牌「KANEBO」,欲以新品牌重建消費者信任。官方時間表顯示,新品牌9月首先在日本國內銷售,11月開始在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越南、緬甸、菲律賓銷售,2017年於歐洲、俄羅斯進行銷售。令人疑惑的是,中國卻並未出現在該品牌的首發名單中。
同樣,此次「加快促進『SENSAI』的全球化」的舉措也將中國市場排在了較後的位置——「2019年計劃在歐洲發售全球策略的該品牌系列產品;2019年秋季計劃在日本開設旗艦店;2020年計劃引入中國」。
近日,日本花王株式會社執行社長村上由泰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我們所說的世界戰略,實質上就是重視中國的戰略」,同時還對佳麗寶旗下品牌在中國的成長給予了肯定,並表示「佳麗寶正在考慮積極擴大在華業務,將旗下更多的品牌導入中國,把只限在歐洲銷售良好的主力產品,如SENSAI等產品也投放到中國市場」。
兩年後還有機會嗎?
或許,在佳麗寶看來,將中國作為後發市場,是因為重視而產生的謹慎。只是市場會不會等待兩年?
歐睿國際報告顯示,2015年高端化妝品以6%的增長率,首次超過了大眾品牌的增速,銷售額接近6744億元。數據還顯示,2007-2016年,高端化妝品複合年均增長率10.6%,大眾化妝品複合年均增長率5.8%;同期,高端化妝品佔比由10%提升至21%。
另一方面,2015-2017年間,愛茉莉太平洋、LG生活健康、歐萊雅、雅詩蘭黛、寶潔和資生堂等10個國際知名化妝品企業的23個品牌進軍中國市場,其中75%為高端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韓妝雖受「薩德」事件影響,整體銷售額大幅下降,但推高端化妝品的熱情卻不減。LG生活健康繼「後」、SUM37°、歐蕙之後,又在去年10月將旗下高端品牌VDL、必麗膚推向中國市場。
作為佳麗寶母公司花王的頭號對手,資生堂集團公布的2017年業績顯示,資生堂在2017年總銷售額約為584.9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了18.2%;營業利潤達到46.7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18.7%。其中,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高於集團整體業績,且「SHISEIDO」、「CPB」、「IPSA」等高端化妝品的快速發展是拉動業績的主要因素。
相比之下,由於缺乏在中國高端化妝品領域的布局,花王化妝品業務盈利能力顯得偏低。2017財年,花王集團化妝品業務銷售額約為144.22億元人民幣,佔集團銷售總額的16%;化妝品業務的營業利潤率僅為2.1%,大幅低於集團整體13.7%的合併營業利潤率。
▍圖片來自環球網
令人玩味的是,作為SENSAI對標的品牌CPB,2001年就進入中國了,在坐了十幾年的冷板凳之後終於趕上了消費升級的熱潮,吃上了肉。反觀近兩年才在中國扭虧為盈的花王化妝品業務,2020年進中國的SENSAI很可能連粥都喝不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