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COVID-19肆虐的冬天,你的口罩夠用嗎?
普通人如果買不到口罩,可以把用過的一次性口罩消毒後重新使用嗎?且看科學實驗給出的解答。
/低成本 最佳 方案:電吹風加熱/
研究者:復旦大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環境衛生學教研室
研究方法:把病毒的濃縮液(不過不是COVID-19,而是流感病毒,用來模擬冠狀病毒)噴灑在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上,分兩組處理,一組放進烤箱56℃幹烤30分鐘,一組裝進保鮮袋,用家用電吹風(1400W)吹30分鐘,對比兩者處理後口罩上殘餘病毒的滅活程度(接種到細胞)。
結果顯示電吹風吹過的口罩,病毒拷貝數降低至原來的1/1 000 000~1/10 000 000,但烘箱56℃幹烤30 分鐘的熱處理僅降低病毒拷貝數至原來的1/10~1/100。
看來,電吹風的熱風確實能有效殺滅病毒,比烤箱更有效。但是下一個問題是,處理過的口罩還能重複使用嗎?濾過功能有沒有被破壞?
研究者又將這樣處理的過的口罩綁在抽濾瓶上抽風,檢測濾過的PM2.5數值。結果顯示,無論是電吹風吹過還是烤箱烤過,對口罩的過濾功能都基本沒有影響。
總結而言:對普通家庭而言,用家家都有的電吹風吹半小時,口罩第二天又能用了,無需購置其他設備,簡便可操作性,這是目前比較合理的口罩荒應對措施。
優點:成本低,無需新購任何材料。
缺點:操作起來稍費力
/較高級方案:紫外燈照射/
研究者:臺灣勞動安全衛生研究所
2006年,臺灣研究者對比了五種口罩滅菌法:紫外線滅菌(長254nm、每平方釐米303 W作用30秒)、70℃的烘箱30分鐘、水蒸氣燻蒸15分鐘、高溫高壓滅菌(121℃、1 kg/cm2)15分鐘對N95和普通醫用口罩表面細菌(大腸桿菌)的消毒作用。結果顯示,雖然幾種方法都可以有效殺菌,但大多對口罩本身也有損傷。只有紫外線和烤箱乾熱滅菌照射較好地保存了口罩的濾過功能維持在95%以上。
結論:如果家庭配備紫外消毒設備,口罩消毒是方便。沒有口罩替換的時候,可以試一試。
優點:省時、省力
缺點:我家沒有紫外消毒機
/ 可考量方案:酒精噴霧 /
研究者:飛納電鏡
把口罩分別用幾種網傳的消毒方式處理:醫用酒精噴霧、沸水蒸、沸水煮,然後在電鏡下觀察口罩纖維結構。樣品放大到 2000 倍時,幾種消毒方式處理的口罩纖維的微觀結構都保持完好,纖維直徑分布,蓬鬆性等並未發生改變,未發現纖維斷裂,腐蝕。
人們對口罩濾過能力的擔憂還來自於過濾層 「靜電吸附」能力是否因酒精或沾水而損失。因為水洗和蒸煮確實會中和口罩內的靜電,但實驗證明,酒精噴灑口罩表面三次後,具有靜電吸附功能的口罩依然保留靜電吸附功能。
此外,並不是所有口罩都有靜電吸附功能,靜電中和並不代表口罩失效,因為口罩的過濾原理是靠靜電吸附、重力沉積、慣性沉積、擴散沉積效應和直接捕獲這五種方式共同作用來實現的。靜電吸附對1um以內的顆粒或氣溶膠有很好的過濾效果,而1um以上的過濾主要靠其他機理。所以,即使靜電被中和了,口罩也不會完全失效。
結論:醫用酒精噴霧消毒可作為家用可考量方案。
優點:簡便易操作
缺點:噴少了可能消毒不徹底
提醒:
1:以上研究旨在幫普通人應付 COVID-19疫情下口罩短缺,不建議醫務人員或抗疫一線專業人員如此炮製。
2:僅僅佩戴口罩不足以預防病毒傳播,因此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Sylvie Briand博士在答記者問時強調「病人必須戴口罩」是為防止傳染別人,而對普通人而言,除非你有一整套「防疫裝備 」,否則只戴口罩的防護意義不大, 千萬別以為戴口罩就有保命符了。
3. 還是隔離管用,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祝您宅家平安。
文案、編輯 | L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