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們發布了一篇《如何辨別真假口罩》的文章,大家最多的留言就是:
口罩不夠用怎麼辦
買不到口罩怎麼辦
口罩一罩難求,廣大網友也發明出各種「土方法」,包括口罩如何重複利用,如何自製口罩等等。
到底哪些有效呢?我們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
(文章最後我們還提供了口罩救急替代的實用性妙招,別急,慢慢看。)
口罩蒸鍋消毒?酒精噴表面?
這些方法全都不靠譜
Q:可以用蒸鍋蒸煮口罩嗎?
A:不行,會破壞口罩中間過濾層。
無論是 N95還是醫用外科口罩,其過濾材料都要經過「駐極處理」,使其攜帶少量電荷,從而可以有效吸附空氣中的微粒。
將口罩放入蒸鍋中蒸煮,水蒸氣滲入,口罩中間層的過濾效果就會被破壞。
蒸口罩的結果是,消毒不成,口罩可能也會化成一灘水……
Q:可以用烤箱給口罩加熱嗎?
A:不行,會破壞口罩結構,可能引起火災。
口罩經過高溫加熱,結構被破壞。病毒可能被消殺了,但這口罩也不能要了。
有些口罩含有金屬成分,用微波爐加熱,結果可想而知。
Q.可以用酒精噴灑口罩嗎?
A:不行,會破壞口罩結構疏水性。
雖然醫用酒精能夠有效滅活病毒,但噴灑酒精的消毒方式,會破壞口罩表層的疏水處理工藝,影響口罩的過濾效果。
帶一隻失去靈魂的口罩出門,無異於在病毒面前「裸奔」。
圖片來源:香港城市大學與香港科學院實驗
Q:口罩內墊紙巾可反覆使用?
A:不行,還會降低口罩防護效果。
口罩最重要的是貼合性,口罩內墊紙巾,影響口罩的氣密性,降低防護效果。
另外,內部紙巾不斷更換,讓你感覺很乾淨,但口罩外側還是會吸附病毒,循環使用不衛生。
買不到 N95、醫用口罩
這些產品也可以考慮
看到這裡大家又會說:各種方法都不行,難道只能用一次丟一次嗎?
其實在我們以前的文章裡,有跟大家提到如何延長口罩使用壽命:
N95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如果沒有被汙染是可以反覆使用,累計用到 4~5個小時都是 OK的,在潔淨乾燥的通風環境晾乾,或存放在清潔透氣的紙袋內就行。
除了 N95和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還有一些產品可以選擇。
1.用防毒面具代替口罩,但重點要看濾芯
上面棕色部分為濾毒盒,棕色外側的透明盒內為濾塵元件(由濾棉和濾棉蓋構成)
防毒面具可以代替醫用口罩和防護口罩,但一定要選合乎標準的防毒面具和濾棉。
濾棉應選擇 KN95或更高標準 (如 P100)字樣,不過 KN95級別完全可以滿足需求了。
注意要定期更換濾棉,按廠家建議定期清洗,清洗時不建議用手直接接觸面具表面。
疑似病例或確診患者不建議佩戴防毒面具。
2.國外的 FFP2、KF94口罩也可以
國內口罩如此緊缺,國外口罩是否可行?
只要看好標準,當然可以。
不同國家和地區有自己的標準,可以參考以下標準選擇:
KN95=N95≈KF94≈FFP2≈DS2
3. BFE和 PFE達標,同樣可以作為日常防護的次選
一些口罩包裝上寫著 BFE 99%或 95 %,BFE是指細菌過濾效率,PEE則是指顆粒過濾效率,如果看到經國標測試後能夠達到 BFE或 PEE 95%及以上的口罩,別猶豫,大膽地戴著出門吧。
實在沒有口罩
這樣自製口罩來救急
如果實在沒有口罩,又必須出門,這時候應該怎麼辦呢?
自製口罩也不失為一種無奈之舉。
網絡上各種各樣的自製口罩方法都有,我們請教了專家,從原材料的安全性、易得性、佩戴相對安全舒適的角度出發,選擇了香港大學深圳醫院發布的方法推薦給大家——廚房紙 +厚紙巾 +文件袋自製口罩。
必須強調的是,這種方法僅限於特殊時的救急使用,簡單防護也比在病毒面前裸奔好,常規情況下並不推薦。
如果要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場所,或醫院等染病高危地點,最好還是佩戴 N95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
這個方法包括口罩和面具兩部分,二者搭配使用才能有比較好的防護效果。
所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廚房紙、厚紙巾、透明文件袋。
文件夾:可實現面層防水的效果;
廚房紙巾:與外科口罩物料相仿,可實現中層過濾;
三或四層的面巾紙:吸水性強,適合內層吸水。
具體的自製方法,大家可以點擊下面的視頻查看。
注意:
製作及佩戴口罩前應該用洗手液或肥皂洗手;
使用自製口罩時,面巾紙一面貼向口鼻,廚房紙面向外;
使用一兩小時後,或口罩內面料已溼潤,應馬上更換,切勿重複使用;
用過的防護膠片面罩要消毒後方可使用,若防護膠片明顯受汙染,有汙垢或破裂,則不建議繼續使用。
最後再強調一下,重複使用、延長使用、自製口罩的方法都是在緊急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的。
除了帶口罩,更重要的還是儘量少出門、勤通風、多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