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中寨鎮:扶貧茶苗堪比黃金葉

2020-12-21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版面截圖

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縣中寨鎮,青山連綿、雲霧繚繞、四季分明、氣候溼潤的自然環境中,綠葉在樹枝上恣意生長,一望無際的茶園,散發出沁人心扉的清香,讓人不禁讚嘆大自然的美好。

2018年10月20日,自浙江輾轉千裡的茶苗,在凌晨4點運抵中寨鎮。志強村合作社負責人張勇心情非常激動,凌晨6點,他和黃杜村黨員劉煒一起冒雨種下了「白葉一號」扶貧苗。

張勇說:「剛剛聽到可能要種安吉白茶的的消息,說實話我有點心動,茶葉屬於長效產業,如果產業見實效,將會大大提升大夥的生活收入。」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張勇第一次在村裡種茶了。該村自然環境適合種植茶葉,村裡歷來就有制茶的傳統,至今還尚存些許老茶樹。以前他就有以土地流轉的方式辦茶山的想法,但因為資金問題,沒有辦起來。

早在2017年,該村十幾名村民以每人5000元入股,自發成立了沿河雲霧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

「但因為是群眾自己辦,不懂技術,平時也是隨便製作茶葉,周邊銷售,沒有做成什麼樣子,直到2018年我們村被選定為安吉白茶的種植點,我們才開始有意識地發展茶葉產業。」張勇接著說到。

2018年8月,張勇與縣裡其他同志一起前往安吉縣就白茶產業考察了一周,回來之後便開始著手準備種茶了。大夥熱情高漲,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將500畝土地整理出來。

第一批360萬株扶貧茶苗運抵20 天后,志強村和毗鄰的三會溪村、大宅村,在獲贈4 縣中率先完成了捐贈茶苗的栽種。

據了解,自獲贈扶貧茶苗以來,「白葉一號」所覆蓋的該鎮三個村1200畝茶園,共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81戶1582人直接參與茶園除草、整地、施肥等管護工作,僅務工一項,貧困群眾就得到了250多萬元的收入。

同時,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和浙茶集團在技術和銷售方面提供了支持。由於白茶的製作工藝非常講究,特別是炒制工藝最難掌握。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安吉元豐茶葉機械有限公司向沿河雲霧生態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捐贈了31臺套白茶成套機械炒制設備;浙茶集團在沿河成立了洲州茶有限公司,以進一步打造產銷全產業鏈,助推志強村由產業扶貧實現經濟「騰飛」。

隨著白茶產業的蓬勃發展,志強村如今已脫貧出列。

2019年來,在「白葉一號」示範帶動下,中寨鎮除在志強村、大宅村、三會溪村3個村增園擴建基礎上,還在其餘7個村新建茶園面積5000餘畝,受益農戶3016戶13172人,其中,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235戶5742人,務工收入達350萬元。

中寨鎮「白葉一號」茶產業發展情況報告顯示,白茶已成為該鎮主導產業,不僅實現了村民家門口就業,還吸引了外來客商。

「白葉一號」落地以來,為中寨發展帶來了空前的機遇。當地迅速形成了生態茶、生豬養殖、白山羊養殖等高效產業集群,確保貧困戶都能通過參與生態產業實現脫貧。

大宅村第一書記付剛說,其實剛開始聽說種茶,大夥還是有點牴觸。「過去村民只是小規模的種植過茶葉,經營茶園的經驗很少,擔心茶園是否真的能盈利。」

「黃杜村除了捐贈茶苗外,還為我們提供茶葉種植和經營方面的支持,茶葉產出後還包銷,後顧之憂都解決了。」他補充說到。

據付剛介紹,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39戶686人,截止2019年底,共減少貧困人口114戶586人。2020年尚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5戶100人,如今藉助白茶產業發展東風,已如期實現剩餘未脫貧人口全部「清零」。(記者 馬振寰 程月竹 楊軍 編譯 趙妍迪)

原文見7月21日中國日報15版轉18版 英文連結: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07/21/WS5f162cfba31083481725addc.html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沿河情愫丨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駐村幹部...
    2020年農曆新年放假前夕,單位領導打來電話告訴我,因為工作安排臨時有變,單位商議後決定派我替換同事前去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夾石鎮開展駐村督戰工作。我剛新婚不久,擔心妻子有意見,但轉念一想,妻子是一名優秀的共產黨員,絕不會不贊同我去,就這樣我答應了下來。新年剛過,我便到了沿河自治縣夾石鎮堰田村開始了我的第三次沿河駐村幫扶工作。
  • ...在扶貧一線丨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脫貧攻堅指揮部扶貧娘子軍
    2020年,有8名女幹部組成的我扶貧娘子軍,8朵金花主動請纓,出徵在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我扶貧娘子軍由崔燕紅任指揮長、杜典仙任副指揮長,其他金花為戰士。我們活躍在麻竹溪村的每個角落,竭力搞人居環境整治,拆除破舊危房18棟,鏟掉爛牛棚、破豬圈12間,硬化通組路9條、入戶路11家和房前屋後145戶,修建堡坎6處,種植辣椒57畝等;組織吃「連心飯」183人次、小組會31次、院壩會23次、群眾會44場;扶貧政策宣傳220回……今年年初,趙興組貧困戶田世釵爛牛欄拆除時,我娘子軍戰士黃麗莉
  • 明日劇透|別具一格「雨山茶」李家灣村「黃金葉」
    農林衛視農村大市場 今天別具一格「雨山茶」 李家灣村「黃金葉」陝西省商洛市商南縣依秦嶺東南而居,沿丹江潤澤而興。翠峰疊嶂,山水相依,這裡被譽為大秦嶺的封面。李家灣村所在的十裡坪鎮是深度貧困鎮,13個村全部是貧困村,其中9個是深度貧困村,貧困人口基本佔到全鎮人口的一半,脫貧攻堅任務十分艱巨。為了讓山區群眾增收,拔掉「窮根」,當地政府因地制宜,發展了茶葉、蔬菜、食用菌、土蜂蜜等產業。在李家灣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雨山茶葉合作社、三合豐畜禽養殖專業合作成為發展產業、帶動群眾增收的「火車頭」。
  • 「送茶機」「包銷售」 浙江安吉護送2200萬株茶苗「精準扶貧」
    記者獲悉,截至目前,浙江安吉已累計捐獻扶貧茶苗2200萬株,直接覆蓋受益貧困人口2064戶6661人。安吉白茶園。 施紫楠 攝據了解,目前,在安吉,白茶的標準茶園面積已達17萬畝,品牌價值已達41.6億元。白茶每年可為該縣農民人均增收7400餘元,從事白茶生產的農民年均收入在5萬元以上。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 真心換真情|施秉縣牛大場鎮山口村網格...
    我叫胡宇,是一名中共黨員,現任施秉縣牛大場鎮派出所所長。2018年4月,我加入了扶貧幹部隊伍,擔任山口村楊家嶺上寨、下寨、對門坡三個村民組的網格工作人員。我印象最深的是下寨組村民陳某平不配合我們所有的工作。為此我專門到他家與他交流,在路邊遇到也會閒聊,因為站在他的立場來想問題,最終他很支持我的工作。同時,對於我結對幫扶貧困戶,每次的走訪,除了查看他們的生活起居情況,隔三差五的我都帶點小點心、水果外,也解決他們生活難題。
  • 「我的扶貧故事」我幫村民建新房美家鄉丨沿河自治縣淇灘鎮水銀洞...
    我叫田源,是沿河自治縣淇灘鎮水銀洞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3月,我來到脫貧攻堅的一線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紮根基層,用激情和真情奉獻青春。受組織重託,2020年我擔任水銀洞村脫貧攻堅指揮長、駐村第一書記,深知責任更重,時間更緊,多次召開村支兩委、村民代表會議,及時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並制定脫貧攻堅幫扶計劃。張銀堂危改前「今天我們又是來動員你做危房改造,這次按D級危房改造補助標準給你申報3.5萬元,你和你爸兩家可以一起搞,除開『同步三改』補助7萬元,你考慮得怎樣了?」  「沒錢,做不起!」
  • 寨前鎮:14個老人的好「閨女」
    這是同事們對桂東縣寨前鎮民政辦幹事李蘭的評價。2017年9月李蘭進入寨前鎮成為了鎮民政辦一名幹事,從此與敬老院14個老人結下了深厚的緣分。寨前鎮有2所敬老院,一所在中心村、一所在流源村,共住有14名老人,年齡最大的88歲,最小的55歲。他們或殘疾或身患疾病,有的脾氣溫和有的古怪,但他們的共同點都是孤獨,親人的陪伴對於他們來說更是奢求。
  • 「我的扶貧故事」軍魂不改 初心不變丨沿河自治縣石柱村攻堅隊隊長...
    我叫杜政雄,2017年從部隊轉業到銅仁市沿河自治縣國土資源局中界鎮國土資源所,當年被派駐到石柱村成為一名包村幹部。2019年起,我開始擔任該村黨支部書記、攻堅隊隊長。2020年3月,我開始擔任村脫貧攻堅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
  • 什麼是西湖龍井茶苗?
    在我國,茶葉的種類是非常多的,而幾乎最為人所熟知的,應當是我國的六大茶類了,這六大茶類分別是綠茶、紅茶、黃茶、黑茶、白茶以及烏龍茶,不同的茶葉其生產地是不一樣的,而不同的人,其口感和喜好也是不同的,因此,這六大茶類也可以說是深受不同民眾的喜愛,那麼今天小編就具體和大家說一下綠茶之西湖龍井,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西湖龍井茶苗
  • 「我的扶貧故事」許你一縷清香 伴我扶貧年華丨普安縣盤水街道大榜...
    大榜村是黔西南州民政局扶貧點,自2014年以來我們單位共派出4位第一書記到此參與扶貧,我是第5任。經過這幾年的扶貧,大榜村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發展,人民的生活條件也有了大幅提高。但是,村民的收入主要還以務工為主,在我來之前村裡沒有成型的產業,沒有農村集體經濟合作社。
  • 扶貧故事丨家鄉脫貧是我最大的心願
    了解到村裡群眾平時的吃穿住行,冷緒中的心裡不是滋味,這裡貧困程度難以想像,他一邊聽一邊記,一邊又在思考怎麼做能讓群眾的日子過好過一些,儘快摘掉貧窮的帽子。短短一個月的時間,冷緒中跑遍了新景鎮、黑水鎮、沙子街道、夾石鎮及長依村、梨園村、新景村、石界村等20多個鎮村,深入走訪慰問了21戶貧困戶,同鎮村的群眾們話家常、聊致富、談規劃,了解群眾的所需、所想和所急。
  • 沿河甘溪鎮:辛勤園丁戰「貧」別樣美
    天剛蒙蒙亮,薄霧籠罩的大山深處,一群身著迷彩工作服的迷人身影就穿梭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茶園村通村公路兩旁,他們有的手拿塑料桶,有的手拿大火鉗,正忙著在村組公路和田間地頭撿垃圾,成為淨化村莊的一道靚麗風景線。
  • 十月豐收季 山野菜搖身變成「黃金葉」
    十月豐收季 山野菜搖身變成「黃金葉」 2020-10-13 20: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把時間搶回來 把損失補回來」沿河甘溪鎮:辛勤園丁戰「貧」別樣美
    天剛蒙蒙亮,薄霧籠罩的大山深處,一群身著迷彩工作服的身影就穿梭在沿河自治縣甘溪鎮茶園村通村公路兩旁,他們有的手拿塑料桶,有的手拿大火鉗,正忙著在村組公路和田間地頭撿垃圾。沿河自治縣甘溪鎮老師和村級指揮部成員,幫著農戶拆除了破舊牛圈為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著力幫助群眾了解新政策、打造新環境、倡導新風尚,實現村容村貌從髒、亂、差向美、淨、靚的蛻變和提升,3月11日,該鎮教育系統選派40名教師,分成7個「一幫三宣」工作隊,深入裡戶村
  • 「我的扶貧故事」我願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一塊磚|貴州省銅仁市沿河...
    為了沿河的脫貧攻堅,我甘願做哪裡需要哪裡搬的一塊磚。我叫崔東,黑水完小教師,現為貴州省銅仁市沿河自治縣黑水鎮麻竹溪村指揮部一名脫貧攻堅戰士。自從到麻竹溪村搞精準扶貧以來,我就在村委會辦公室做資料。我向指揮部求援,利用國家扶貧政策申請了35000元的危改金,拆除重建了新樓房,從根本上解決了一大家老小的住房保障問題。其他5戶貧困戶,我也是傾盡心血,盡力而為,做到真幫實扶。麻竹溪村11個組,個個組都留下過我的足跡。全村每次拆除老舊危房、破牛欄,我都積極參加,從未缺席。
  • 青島萊西市夏格莊鎮鄒秀波,扶貧戰線上的「泥腿子」
    2015年初,鄒秀波踏上了扶貧崗位,負責夏格莊鎮的扶貧開發工作,在扶貧開發工作之初,夏格莊鎮的54個村莊中,山西頭村、金家疃村、程家莊村、溫家泊南村4個村莊被確定為經濟薄弱村,貧困戶涉及全鎮32個村127戶,貧困人口共計308人,脫貧任務艱巨。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盡顯軍人擔當丨沿河自治縣黃土鎮大元村...
    我叫呂可府,今年36歲,2018年12月從部隊轉業到沿河自治縣黃土鎮政府工作,放下槍桿子,2019年3月我被派駐黃土鎮大元村,轉戰脫貧攻堅戰場。大元村共10個村民小組,306戶1418人,其中貧困戶66戶323人,屬二類貧困村。
  • 扶貧故事丨「扶貧小白」的「四種身份」
    簡介:2017年,中冶建工派駐徐貽擔任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副縣長,以「四種身份」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掛職期間,徐貽多次走訪調研部分村鎮落後現狀,不斷優化農村布局,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2017年,中冶建工選派事業二部副總經理(現任中冶建工工程部副部長)徐貽前往貴州沿河土家族自治縣開展定點扶貧工作,擔任副縣長一職。「心中還是很忐忑,從一個建築施工企業到政府機關工作,自己會不會不適應,難免會有一絲擔憂。」談及這次掛職,徐貽如是說到。
  • 「扶貧結碩果 雙寨展新顏」扶志扶智從娃娃抓起 多方合力創美麗鄉村
    ,廣東南粵集團就將「扶志扶智」和「建設美麗鄉村」確定為定點幫扶的其中兩個重要扶貧工作思路。(記者李勝美 攝)雙寨小學校長曾祥瓦表示,在與扶貧工作隊的接觸中,他感受到南粵集團非常重視教育扶貧。「我們提出的困難,扶貧工作隊都會想辦法儘可能解決,小到學生怎麼過六一節,大到校舍修繕,他們(扶貧工作隊)可以說是鼎力資助我們的工作。」曾祥瓦說道。
  • 58同鎮信息扶貧服務中心啟動第五站 鄄城縣按下信息扶貧「快進鍵」
    7月10日,58同鎮信息扶貧第五站——鄄城縣信息扶貧服務中心正式落成,為當地脫貧致富按下「快進鍵」。  鄄城縣是58同鎮在山東開展扶貧公益活動重點縣之一,通過建立鄉村信息服務站點,58同鎮促進當地農產品交易、招工求職等,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能力。截止2019年底,58同鎮在山東省1500多個鄉鎮開設了信息站點,其中在鄄城縣提供招聘求職信息2600多條,訪問量近20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