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縣藍田鎮:「稻菜輪作」一田兩用雙受益

2020-12-22 瀟湘晨報

天柱縣藍田鎮活用巧用「產業八要素」,高度重視壩區產業發展,大力推進農業產業結構縱深調整,全面推行「稻菜輪作」的產業發展模式,不斷促進農業產業由粗放、低效,「零敲碎打」的傳統模式,向集約、高效,「集中連片」現代模式轉型升級,有效實現「貧困戶產業全覆蓋、土地零撂荒」,達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綠目的,探索出「一田兩用」的產業發展路子,撬動壩區經濟發展,積極盤活土地資源,充分發揮綜合效益,提高耕地綜合產出,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發展優勢。

因地制宜,抓好謀篇布局

藍田鎮結合鎮情實際,在對全鎮壩區25000畝(含田17000畝、土8000畝)的旱田、水田、爛泥田「三塊田」摸清情況基礎上,將稻田區地塊重點勾畫出來,實行掛圖作戰,構建起「指揮長+蹲點縣領導+黨政班子成員+駐村幹部+村組幹+經營主體」的責任鏈條,通過壓實包村領導、駐村幹部、村組幹責任,突出發揮村級黨組織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想方設法動員農戶在秋糧收割完畢後免費提供秋冬田土或按月收取土地流轉費用給政府進行連片式發展蔬菜產業。對於只在9月份之前由企業實施雜交水稻制種的農田,協調該企業免費暫時轉讓給其他主體種植秋冬蔬菜。形成了「上半年種水稻作『口糧』,下半年收租金鼓『腰包』」的「一田兩用」的良好局面。

2020年,經過超前謀劃,實現了全鎮「冬無閒田」底線任務和「藍-甕」線標準化農業示範帶建設。全鎮完成優質稻種植面積1.4萬餘畝,蔬菜5300畝、油菜7800畝,布局以優質蔬菜、羊肚菌為重點品種的示範基地2600畝。

多方協作,創新組織方式

生產組織方式需要順應產業革命的需要而調整、創新。藍田鎮堅持強龍頭、創品牌、帶農戶的思路,制定了「示範引領、以點帶面、捆綁發展、搭車致富」的工作方法,推進規模化生產、經營,把自然經濟狀態下的小農生產引入大市場。結合全鎮壩區及示範帶產業布局,該鎮積極引進實力雄厚、技術先進的龍頭企業以指導農民搞好種植結構調整,引導農民將土地流向從事優勢集中農業項目的新型經營主體。日前,藍田鎮已引進貴州發鑫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貴州鬆土龍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縉雲正大農牧有限公司等企業主體,通過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品牌農業,打造出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

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讓農戶搭車脫貧致富,企業流轉農戶土地,吸收已流轉土地的農戶進入企業務工,將農村勞動力轉變為產業工人,增加了農民資產性收入和務工收入,又讓農戶學到了先進的種植技術和管理經驗,補齊群眾無資金、無技術短板。公司向農戶下達蔬菜生產訂單,通過統一供應種子化肥農藥、提供生產技術服務、實行保護價收購等方式與群眾建立穩固的生產聯繫關係和利益聯結關係,實現農民增收和企業發展的互惠共贏。

截止目前,全鎮共引進蔬菜產業龍頭企業3家,雜交水稻種企業1家,創建合作社109家,培育致富帶頭人158人,解決15860人就地就業,人均增收2000元,利益聯結3826人,帶動脫貧致富2890人。

以銷定產,聚焦產銷對接

「稻+菜」輪作模式有沒有效益,關鍵看產銷對接這個環節做得好不好。在品種選擇上,堅持市場導向、以銷定產,努力實現綠色化、標準化、規模化、品牌化。藍田鎮依託「網際網路+」,藉助餘杭對口幫扶資源和網絡銷售平臺,建立線上銷售渠道,讓一批綠色優質農產品走出大山、風行天下。目前已成功開拓一體化運行電子商務平臺1家,連結網絡銷售平臺3家,建立銷售微信群8個,同時與廣東江南市場等大型農業市場和銷售團隊籤訂合作協議,按照「投資共同承擔、市場共同分享、技術共同使用、產品託底回購」原則,推行訂單直銷模式。同步建成冷庫3個,羊肚菌烘烤室1個及物流倉儲體系,避免可能出現的滯銷困境。保障了農特產品種得出、賣得掉、效益好。

【來源:黔東南文明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航拍:藕稻輪作忙 增收新畫卷
    7月8日,安徽省合肥市廬江縣廬城鎮棋盤村蓮藕種植合作社社員在拔秧苗,進行藕田輪作種水稻(無人機照片)。新華網發(王閩 攝)近年來,廬江縣大力發展藕稻輪作綠色產業,實施「一田兩用」規模化生產,實現「一水雙效」多元化增收。
  • 「我的扶貧故事」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丨天柱縣藍田...
    我叫潘軍,是黔東南州天柱縣藍田鎮東風村第一書記。2018年3月,我背起行囊正式入駐東風村。  剛到東風村,迎面而來的不是催人奮進的「東風」,而是讓人心裡犯難的陣陣「歪風」。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潘德玉 整理  編輯 劉娟 編審 田旻佳 施昱凌
  • 高考地理小專題——輪作
    在美國大豆主產區,北部多為玉米一大豆輪作,所產作物品質優良,中部多為大豆一小麥輪作,南部多為大豆一水稻輪作,或大豆一棉花輪作。下圖為美國大豆種植區分布示意圖(左圖)及密蘇裡州氣溫、降水資料圖(右圖)。(1)說明美國北部大豆種植區採用玉米一大豆輪作的優點。(2)指出一年內密蘇裡州大豆與小麥輪作的種植、收穫月份。
  • 稻香蝦肥一水雙收 桐鄉稻蝦種養開啟生態致富新模式
    眼下,一籠籠肥碩飽滿的龍蝦已經上市,緊跟著農戶們機械化插秧工作正在陸續展開。在這個處處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與播種的希望的時節,6月2日,全省稻蝦種養技術模式現場觀摩培訓活動召開,來自全省各市、縣(市、區)水產技術推廣站、農技(農作、糧油)站(中心)負責人和種養殖大戶齊聚桐鄉崇福,現場觀摩稻蝦種養桐鄉模式,探索稻蝦產業發展和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徑。什麼是稻蝦輪作模式?
  • 國家輪作補貼項目在江蘇運轉如何?江蘇省農技推廣總站組織專家進行...
    專家組對灌雲甘薯項目田塊現場測產揚子晚報網11月15日訊(記者 季宇軒)金秋時節,江蘇大地一片豐收景象。在雙溝鎮黃崗村,項目試點負責人湯樂俊介紹說道,麥後夏直播花生有效的解決了糧油爭地的矛盾,前後兩作無共生期,田間相互影響小,有利於前後兩茬雙高產,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經專家組田間現場測產,示範田塊花生折實產量336.68kg/畝,專家組一致認為在今年多雨災害年份取得這樣產量尤為不易。「種下碧根,拔掉『窮根』」。
  • 科普|合理輪作——「全能」食物馬鈴薯
    馬鈴薯田 | 攝影:張丹 /TNC改進措施:兼顧馬鈴薯輪作的生態和經濟效益馬鈴薯與不同作物輪作是解決馬鈴薯病害嚴重和可持續種植的有效方法之一。馬鈴薯輪作不僅可以有效增加馬鈴薯的品質與產量,而且可以很大程度地保護土壤健康。輪作輪作是指在同一田地上按一定順序連續種植不同作物的方法,這與高度集約化的單一連作模式相反。
  • 「我的扶貧故事」幫扶路上,我收穫了至真至純的快樂丨天柱縣竹林鎮...
    我叫潘繼炎,是天柱縣發改局的一名幹部,我講的故事是發生在天柱縣竹林鎮菜溪村春耕時的小故事。2018年5月29日,農忙時節,我組織縣發改局和濱江村聯合黨支部到菜溪村貧困戶彭澤青家巖崗磨的責任田栽秧。潘繼炎和其他幹部一起幫助群眾栽秧一幅忙碌的景像被主人的手機拍了下來,小半天的功夫,我們把他的田全部栽完。在主人的熱情招呼下,我們享受著午餐。
  • "雙A"牌照一牌兩用?
    網友拍攝的使用相同車牌的兩輛汽車正北方網熱線(記者 于濤)近日,正北方網99街社區網友爆料:「蒙A1506A一牌兩用。」不久前,呼和浩特市公安局交管支隊負責人曾表示,「雙A」號段車牌並無特權,交管部門對該號段車輛交通違法的處罰與其他號段的車牌一視同仁。是否有人同時使用相同的「雙A」號段的假車牌照?希望有關部門能徹底清查。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感恩的話語讓我很欣慰丨天柱縣坌處鎮相柳村...
    我叫楊奕鈺,2017年擔任天柱縣坌處鎮相柳村駐村幹部兼同步小康工作組成員,後來又擔任網格員,與村支書、第一書記、村主任、村助理共同擔上了一份責任,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為首要,我有責任和義務挑好這個擔子。
  • 天柱縣重晶石行業2019年度稅(費)收入實現1.17億元
    在全面執行國務院「減稅降費」政策(增值稅稅率由16%降至13%)的背景下,天柱縣重晶石行業稅費收入首次突破億元大關,增長幅度再創歷史新高,成為天柱縣所有行業中最大的納稅(費)戶之一。截止2019年12月31日,天柱縣重晶石累計實現過磅162萬噸,較去年增加47萬噸,同比增長40.87%;重晶石行業1-12月累計入庫稅費收入11748萬元,較去年增加3340萬元,同比增長39.72%,其中:稅收入庫10939萬元,同比增長35.73%,教育費附加入庫357萬元,同比增長42.23%,規費入庫452萬元,同比下降1.31%。  一是高位推動,確保重晶石行業高質量發展。
  • 天柱縣寨腳重晶石礦大精查項目通過野外驗收
    12月16日,省大精查辦組織野外驗收專家組,對天柱縣寨腳重晶石礦大精查項目開展野外驗收。此次驗收通過聽取匯報、現場提問、查看印證資料、實地察看野外施工現場的方式進行。當日上午,天柱縣寨腳重晶石礦大精查項目野外驗收總結會議在天柱縣東方國際大酒店三樓會議廳召開。會上,該項目副負責就項目工作質量評述、取得主要成果及認識、存在問題、下一步工作安排等方面向檢查專家組進行了匯報。項目組成員就項目礦區的3D建模情況、地質點鑽探變動情況以及項目完成度、人員組織、現有問題等方面作補充匯報。
  • 射洪市武安鎮召開輪作休耕工作推進會
    百姓生活網遂寧訊(張瑤 記者 鄧家華)射洪市武安鎮為加大實施耕地輪作休耕,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發展生態綠色循環農業,加快推進武安鎮農業可持續發展,近日,該鎮召開了2020年輪作休耕工作會議,鎮直相關部門負責人、15個村(社區)黨支部書記、文書40餘人參加會議。
  • 循化縣「兩減」行動試點項目輪作倒茬工作順利實施完成
    12月8日,循化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項目輪作倒茬種植基地負責人,歡天喜地的將一車車的種子運往基地,準備來年播種。良種補貼發放完成標誌著2020年循化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項目全面實施完成。2020年循化縣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試點項目輪作倒茬基地建設工作,任務面積1萬畝,建立工作檯帳,並對基地進行70元/畝的耕地深松機械作業補貼和80元/畝的良種補貼。早在春播時期農科局工作人員就對鄉鎮政府提供的種植大戶連片種植區進行了三方查驗,並對符合條件的基地進行了GPS定位、繪圖。
  • 「我的脫貧故事」板凳帶我闖富路|天柱縣遠口鎮黃田村村民蔣亮燕
    我叫蔣亮燕,是貴州黔東南州天柱縣遠口鎮黃田村村民。20年前,一場意外事故導致我左腿截肢,落為二級殘疾。此後,我用板凳代腳,種田、種地、做家務,硬將自己的人生綁在了一根板凳上,堅強地生活了20年,鄉鄰們親切稱我為「板凳姐」。
  • 扶貧錦旗分外紅——天柱縣渡馬鎮灣場村精準扶貧側記
    天柱縣渡馬鎮灣場村黨支部書記蒲曾軍受全村人民委託,定製「七面錦旗」送給縣發改局等相關幫扶單位,便是表達這樣一份百姓對扶貧幹部的濃濃深情。2019年2月,天柱縣發起決戰脫貧攻堅的衝刺,全縣幹部下沉一線加入扶貧戰役。縣發改局石平建、劉芳與5名鎮級幹部及3名村幹,組成灣場村脫貧攻堅指揮所,他們的入駐給灣場村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小麥田除草劑中的「安全哥」~氯氟吡氧乙酸
    今天咱們就一起分享學習氯氟吡氧乙酸在小麥田使用技術。因其對小麥的安全性很高,並且對後茬作物高度安全,所以我也戲稱其為小麥田除草劑中的「安全哥」。 常見劑型含量 18%、20%、22%、25%、29%氯氟吡氧乙酸乳油;50%可分散懸浮劑;21%可分散油懸浮劑等。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扶出一個「乾媽」來丨天柱縣竹林鎮慄木村...
    我叫伍宏仁,現為天柱縣市場監管局工作人員,2019年1月下派天柱縣竹林鎮慄木村任脫貧攻堅指揮所網格員。我在村裡有一戶80歲高齡的結對幫扶貧困戶潘某姬,背駝的很厲害,同時患有慢性病。她共有4個兒子,其中第三的兒子今年快40歲了至今還未婚。
  • 廣西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
    廣西花生—糯玉米—連州菜心周年輪作栽培技術基金項目 廣西賀州農業科技園區科技創新能力建設(桂科能 1598022-1-12)。於松漢在 農 業 生 產 中 ,實行 花 生 、糯 玉 米 及 連州菜 心周年輪作栽培模式,可產出花生 4 725 kg/hm2、糯玉米13 125 kg/hm2、連州菜心 37 500 kg/hm2,按市場價格計算,一年三造經濟產值可達 13.527 萬元/hm2,極大地提高了土地產出效益,經濟效益非常可觀。
  • 我市煙田冬耕備播啦
    我市煙田冬耕備播啦 2020-12-15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