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在文章《寶寶說話不清晰?這本繪本能夠幫助你》裡,推薦了繪本《噗~噗~噗》,幫助正在學習發音和說話不夠清晰的小朋友,今天再推薦四本同樣能夠幫助孩子提高口腔機能的繪本。
當然,對經常流口水的小朋友,同樣有幫助,因為,這幾本繪本裡重複出現的字的發音,如果在親子共讀時,用遊戲的方式反覆練習,能夠提高孩子的興趣,在玩耍中就完成了口周肌肉力量以及下頜控制能力的提升。這是《小熊寶寶繪本》系列中的第5本,指導小朋友懂得社交禮儀,當別人叫到自己的名字時,應該回答「哎」。
故事中,小老鼠、小企鵝、小兔子、小豬依次排隊,在小熊喊名字的時候,小動物們神態各異的大聲回答「哎」。
家長在和寶寶一起讀的時候,可以依託繪本和寶寶一起演情景劇,進行角色扮演。當然,如果家裡有玩偶充當一部分角色就更加生動了,媽媽在一次次喊小動物名字的時候,引導寶寶代替小動物一遍遍地大聲發出「哎」的音。媽媽可以先做示範,讓寶寶看著你張大嘴巴發音,然後再和寶寶一起發音,直到寶寶能夠熟練地獨立發音。記住哈,無論寶寶發出的聲音是否清晰、標準,都要像繪本裡的小熊一樣,及時地給予肯定、讚賞。小螞蟻從地裡鑽了出來,它想找小朋友一起玩,於是對著空曠的田野大聲喊:餵——正在飛舞的蝴蝶聽到了,大聲回應:哎——,接著蝴蝶也大聲喊:餵——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小青蛙不知從哪裡一蹦一跳地出來了,大聲答應:哎——,只見小青蛙也轉過身去,衝著遠處大聲喊:餵——結果把小兔子叫了出來,小兔子一邊蹦蹦跳跳,一邊大聲答應:哎——畫面感是不是很強?後來,小熊和小象也在"餵——哎——"的一喊一答中被叫了出來,六個好朋友一個緊挨著一個,對著綿延的大山,一起發出呼喊:餵——
這本繪本的神奇在於,讀的時候讓你根本坐不下來,忍不住要和寶寶一起動起來,把兩手在嘴邊做成小喇叭,模仿小動物一遍遍重複地發出「餵——哎——」,這氣氛太歡樂了,就和小寶寶在一遍遍的遊戲中,完成語言發展促進吧。當然,如果有機會帶寶寶一起去到大自然中去「喊山」,身臨其境地體會山的回應,那就不僅僅是語言發展的促進,同時也是很好的認知體驗。這是一本互動性很強的繪本,不僅可以讓小朋友在閱讀的過程中理解蹦的含義,並且
在發出「蹦」這個音的時候,先是雙唇緊閉,然後突然張開,讓氣流衝出,需要下頜的控制和口唇肌肉的收放協調配合才能完成,對於口周肌肉的鍛鍊、下頜控制能力的提升以及兩者的協調運用,都可以在一次次反覆發出「蹦」的聲音中得到充分練習。繪本通過青蛙、小貓、蝗蟲、蝸牛、小兔子、小狗等不同小動物的蹦,讓孩子在認識小動物的同時,也關注了小動物的習性特點,比如,蝸牛就蹦不起來。家長在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時,可以當作親子遊戲來進行,比如:1、爸爸把兩手放在寶寶兩側腋下,媽媽讀繪本,說到「蹦」的時候,爸爸同時舉高高。2、對於大運動發育比較好,能夠基本掌控自己身體的孩子,就可以一邊和寶寶一起蹦,一邊同時引導說出「蹦」的發音。3、如果寶寶還不會獨立行走,而又只是你一個人帶娃兒,那麼,可以在寶寶面前,手拿玩偶演示蹦的動作也是不錯的方法。
不過,首先要記得,自己的嘴巴要誇張一點兒發出"蹦"的音,演示給孩子觀察,不要僅僅歡樂了氣氛哦。青蛙突然看到蛇、老鼠突然看到貓咪、我突然看到蜘蛛、小狗突然看到老鼠……,情緒從平靜到吃驚的轉變時發出了「嗚」、「哇!」 的聲音,同時也有趣地表現了不同動物或者人在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時,肢體和表情上做出的不同反應。最後,媽媽在突然看到蟑螂也發出了「哇啊——」的聲音!
和孩子一起讀繪本時,除了引導孩子認識不同的小動物以及它們的顏色、特徵,觀察它們在平靜狀態和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時的表情和動作反應,尤其要注意引導孩子反覆的發出「嗚——哇」的聲音。
孩子在重複發出「嗚——哇」這兩個音時,口型從收攏到快速張開,提高了下頜的控制能力和靈活性,以及呼吸和發音的協調。
孩子會說話(語言表達),不僅需要有對語言的理解為前提,而且孩子的發音器官需要得到充分發育及相互協調。
發音器官包括呼吸器官、喉頭、聲帶、口腔、鼻腔及咽腔。
發音器官的發育以及功能的相互協調與家長的養育方式和行為有很大的相關性,比如,允許寶寶用口腔探索環境、用正確的方法添加輔食(食物轉換)、允許孩子用哭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和需求、用互動的方法與寶寶溝通等都能促進發音器官的發育和機能的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