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剪紙大師現身臺灣,一分鐘剪出一幅人影令人驚嘆

2021-01-09 華夏經緯網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臺灣南投縣報導

    穿上工裝,他是一家公司負責壓力容器安全的管理員;脫下工裝,他拿起剪刀成為一名剪紙藝術家。

    他,就是非遺小莊剪紙傳承人莊叢燦。這次,他到臺灣南投縣參加「歡樂春節」熊貓故裡·錦繡四川——第八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帶上了好幾件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有一件不規則線條組成的「大衛」頭像是他剪了一年半的作品。

    剪紙藝術,拉起來是一張網,放下去就是一幅畫。

    在會場,他的面前圍觀者眾多,臺灣民眾們喜歡與他互動,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一分鐘,一個栩栩如生的剪影就從莊叢燦的剪刀下誕生,那種感覺真是奇妙。

    莊叢燦是四川成都彭州人,他的啟蒙老師是他的母親。「我媽媽會做一些簡單的剪紙,我從小耳濡目染,五、六歲就拿起了剪刀。」莊叢燦說,小時候他只會剪最簡單的窗花,直到上初中時,一位美術老師的剪紙讓他開了眼界。

    他還記得,他樓下的鄰居是學校一位美術老師,有一天,他路過這位老師門口時,被一種新穎的剪紙驚呆了——那是一隻不對稱的大紅公雞,樣子有一隻成年雞大,非常立體,看上去不像是用剪刀剪出來的,而是用刀刻出來的。

    「我想去討教,但這位老師平常很嚴厲,我不敢去,只好請父親幫忙去問點秘方。」莊叢燦說,得到一兩處指點後,他就在家裡琢磨怎麼樣才能復原一隻樓下的「雞」。

    這件事讓他對剪紙產生了更大的興趣,並把從小學習的繪畫功底融入到了剪紙藝術中。現在,他的剪紙就融入了版畫和素描等功夫。

    觀眾看他剪紙動作是那麼的雲淡風輕,莊叢燦卻說,剪紙很苦很孤獨。他說,每一次藝術創作都要在腦海裡預演過很多次,直到心中有數,下刀才有神。他還記得,他帶過來參加交流的《大衛》頭像那幅剪紙,他足足剪了一年半。「剪著剪著,就剪不下去了,就只好停下來,繼續想,想好了再動刀。」他說,每思考一次,也只能剪出拳頭大小的面積,這樣的痛苦他經歷了很多,最終才創作成功。

    他認為,剪紙最大的痛苦在於,自己在創作過程中完全看不見成果,只有創作完畢了才能鋪展開來,給自己一點欣喜。「那瞬間是喜悅的,但等待的過程是漫長的、枯燥的,而且還可能會失敗。」

    莊叢燦喜歡隨心所欲地創作,風格自成一派。搞創作時,他的兒子、父親、包括自己都曾當過模特兒。

    他以兒子為原型創作的《守望·紅圍巾》,一個小朋友用圍巾包住頭和脖子,露出兩隻大大的眼睛,眼睛裡能看到了一種光。還有,他以自己的身材為原型,創作了《龍的傳人》。

    這次到臺灣,他帶上了好幾件自己的得意之作。他的展臺外,圍滿了觀眾,大家對他的手上功夫非常好奇,許多臺灣民眾自告奮勇當他的模特兒,站在那裡一動不動一分鐘後,一個栩栩如生的自已就從莊叢燦的剪刀下流出,很多參觀者都被他的巧手驚呆了。

    莊叢燦說,「能讓臺灣民眾認識和了解我們的非遺項目,這一趟很值。」

來源: 華西都市報(四川)

 

相關焦點

  • 農婦剪紙40年,剪出「照片」效果,讓畫家汗顏
    就平面的視覺產物而言,恐怕照片是還原現實景象最為精確的了,如果有人可以用自己的手畫出接近照片的效果來,那這個人的繪畫能力一定是讓人驚嘆的。李寶鳳剪紙剪紙幾乎每個中國人都很熟悉,不就是一些諸如喜字之類的窗花圖案嗎?剪紙雖然也是一種平面視覺產物,但剪紙怎麼可能剪出「照片」的效果呢?
  • 品讀·原創|紙張的故事被剪刀發現了,就變成剪紙
    藏來藏去,剪來剪去,就成了剪紙藝術大師。中國的剪花娘子庫淑蘭是陝西的農婦,生過13個孩子,10個死於災荒疾病。她的作品是豐饒的母體,裡面萬物生長,顏色是大自然的各種顏色。她把各種顏色的紙剪成一個造型,貼成一幅畫,她的剪紙裡有複雜的儀式,有信仰。每幅作品的布局都是上為天,中間是人,下面是大地。
  • 臺灣藝術家的剪紙人生
    前不久,在福州海峽文人剪紙邀請展上,海峽兩岸的剪紙藝術家匯聚福建省博物館,在展廳現場,一幅題為《大地回春》的作品引來了眾多參觀者駐足,這幅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背景是一幅國畫,而剪紙的部分色彩也特別鮮豔,它的創作者是來自臺北的陳輝先生。
  • 剪紙藝術世界頂尖玩紙大師top10!
    點擊"剪紙團花圖案大全"免費訂閱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剪紙藝術家。作品材質多為中國宣紙,創作過程是數碼做圖和手工雕刻相結合。
  • 非遺剪紙慶元旦 • 一雙巧手迎新年
    非遺剪紙慶元旦 • 一雙巧手迎新年發布時間:2021-01-01   作者:任啟豔   來源: 本站原創   瀏覽次數: 內容提要:  「一剪之趣奪神功
  • 一雙巧手,剪出「花花世界」
    原標題:一雙巧手,剪出「花花世界」 9月20日上午,窗外飄著雨,王社平手握剪刀,在一張摺疊的紅紙上快速舞動著。幾分鐘後,一幅精美的剪紙作品誕生了。 54歲的王社平有兩個身份:一個是寶雞市陳倉區慕儀鎮洞坡村的普通農婦,一個是民間剪紙藝術家。 「小時候,我就常常跟著母親做手工,剪窗花、捏面花、做刺繡,樣樣都會一些。」
  • 東北農婦自學成為藝術家,剪紙比油畫還逼真,遭人懷疑20年!
    ,但是今天我們介紹的剪紙大師是一位農村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李寶鳳,李寶鳳1966年出生於吉林長春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對剪紙非常的感興趣,通過自學最後成為了剪紙藝術家,還被封為中國剪紙第一人。因此很多網友都是質疑這是油畫作品,但是確定這是一幅剪紙作品以後我們網友也想不通一個問題,為何李寶鳳能剪出這麼複雜的剪紙呢?難怪李寶鳳被稱為是中國剪紙第一人。再看上面的這幅剪紙作品,這也太漂亮了吧?
  • 東北農婦自學成為藝術家,剪紙作品比油畫還逼真,遭人懷疑20年!
    如果你這樣認為的話那就錯了,這是李寶鳳的剪紙作品,我們通過這幅剪紙作品看到了一位滿臉皺紋的老人,如果說這是一張剪紙作品你肯定也不敢相信吧?這麼複雜的細節是怎麼剪出來的呢?我們看到老人的頭髮絲、還有臉部的皺紋、包括手上戴著的白色珠子手串、還有銀色的手環,這些細節是如何剪出來的呢?因此很多網友都是質疑這是油畫作品,但是確定這是一幅剪紙作品以後我們網友也想不通一個問題,為何李寶鳳能剪出這麼複雜的剪紙呢?
  • 會寧剪紙:一把剪刀剪出錦繡乾坤
    剪紙藝術傳承剪紙走進剪紙認識剪紙剪紙藝術遺產我們習慣於將剪紙、刺繡技藝等與女性聯繫在一起,很少有人把這些和男人們聯繫起來,但是見到田俊堂剪紙時,記者被震撼到了。「姑娘上樓房,花剪響噹噹,這一個窗花呀……」「一剪上石榴花呀,二剪上牡丹花呀,三呀剪上那枝那呀麼那枝花……」田俊堂嘴裡哼著民歌小調,手中剪刀飛舞,三下兩下就能剪出一幅活靈活現的藝術品。
  • 剪紙達人:一把小剪刀剪出「疫情防控三步曲」
    剪紙達人:一把小剪刀剪出「疫情防控三步曲」——記開灤唐山礦業公司共產黨員鄭翠芝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就能剪出造型各異、栩栩如生的藝術作品。這門技藝被稱為剪紙。在開灤唐山礦業公司就有這樣一位剪紙藝人。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她用手中的一把剪刀,拿起紅紙,全心全力,用一整晚的時間創作出了《勤洗手》、《戴口罩》、《勤通風》防疫宣傳系列剪紙。她,就是共產黨員鄭翠芝。
  • 幼兒園簡單剪紙,用一張紙剪出一個桃子的方法
    剪紙是幼兒園孩子們喜歡的小手工,簡單的剪紙用的材料簡單,操作的方法也非常容易。剪出好看的圖形後,孩子們會很有成就感。所以簡單的剪紙非常適合孩子們當作手工課的內容。一張普通的紙,能剪出各種漂亮的圖案,適合孩子們的剪紙圖案都是輪廓清晰,形狀簡單,少用摳剪的圖案。前面我們剪過很多種適合孩子們剪的圖形,有各種花紋、很多種愛心形狀、很多種小動物、還有一些簡單的物品。下面我們再剪一個特別簡單易學的桃子。
  • 大師美術課丨馬蒂斯的剪紙藝術
    藝術家用以對抗死亡的路徑有很多種,馬蒂斯的晚期剪紙肯定算格外特別的一個。創作過程決定了作品的潛質。馬蒂斯的剪紙其實更像「剪貼」:勾畫草稿、剪出「零件」,用大頭針在牆面上構圖(助手配合完成),修改也許歷時幾個月。
  • 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因為自小喜歡《紅樓夢》,她萌生了以《紅樓夢》內容做剪紙的想法。幾乎每天早上四點,都可以在工作室裡看到李寶鳳忙碌的身影,畫畫、剪剪、改改,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紅樓人物經她之手誕生。  「當時就用的普通的大紅紙,每個人物都反反覆覆剪了好多遍。」幾年積累下來,一幅長3米,高1.5米,包含了55位紅樓人物的剪紙作品《紅樓夢·大觀園》終於完成了。
  • 「剪出喜慶」 喜迎新春,手工剪紙學起來!
    「剪出喜慶」,喜迎新春!小e獲悉,天河南街社工站將於1月16日起開展「指尖上的春節——新春手工工作坊」,帶領街坊學手工剪紙,提前為新春預熱。剪紙是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該工作坊將邀請志願者現場教學,帶領街坊動手剪紙,體驗剪紙的樂趣。活動擬招募12名街坊參與(僅限12歲以上居民),本次工作坊「出爐」的作品,部分將用於社區新春探訪活動,別具意義。
  • 剪紙裡的中國(張思瞳)
    剪紙裡的中國(張思瞳)作者:張思瞳湖北學習平臺提到剪紙,大家一定不陌生。在千家萬戶的門窗上,在超市速凍食品的包裝袋上,在路邊公益宣傳欄的中國畫上,都可以看到這門傳統的藝術。我從小就喜歡剪紙,隨便幾張紙,一把剪刀,我就隨心所欲地剪出各種形狀。
  • 女子剪紙剪出3.7米古代嫁衣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窗花
    女子剪紙剪出3.7米古代嫁衣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窗花時間:2020-12-29 12:39   來源:八寶網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女子剪紙剪出3.7米古代嫁衣 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窗花 剪紙是很古老的一種技藝,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各種窗花了,不過最近廣東一女子剪紙剪出3.7米古代嫁衣,看上去十分的唯美逼真
  • 傾聽齊魯——剪紙藝術家盧雪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有個心靈手巧的媽媽,她會繡花、裁衣、剪紙,在十裡八鄉是數得著的巧媳婦。小盧雪突然看到了桌子上的一把小剪刀,旁邊放著媽媽剪的做鞋子的新花樣。她突然有一種衝動,很想剪點東西。這時候,家裡的大公雞突然啼叫了一聲,她靈機一動,就拿出一把小米,像平時餵食一樣,撒在地上。大公雞和一群小雞都歡快地啄起食來。小盧雪衝過去,一把抓過大公雞,用一根繩子把它綁在門前的大樹上。大公雞一開始驚慌失措,但是,當它看到小盧雪拿出紙筆在畫它時,居然很配合地挺起了腰杆,像極了一個大將軍。
  • 剪紙大師妙手賀新春,垃圾分類宣講迎新年
    楚天都市報1月19日訊「有名家書寫的春聯,有精妙絕倫的剪紙,有免費的健康診療,還有磨菜刀、套圈、畫糖人、轉盤抽獎等,到處都是年味兒,感覺格外喜慶。」新春佳節即將來臨,近日,萬科魅力之城社區開展一系列志願服務活動,劉女士在現場體驗了一圈,十分感慨,呼籲社區今後多組織這樣的活動。
  • 剪紙傳人馬麗婭:用剪紙藝術讓孩子們記住最美「逆行者」
    紅網時刻2月13日訊(記者 夏君香)寸寸彩紙,剪出抗「疫」現場的最美堅守。連日來,非遺剪紙藝術傳人馬麗婭帶領正在上大學的女兒胡依玲,創作了一系列抗「疫」剪紙作品,以特別的方式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這些剪紙作品中,既有與病毒直面交鋒的 「白衣天使」,也有為人民爭取更多時間的吹哨人李文亮,還有星夜馳援武漢的解放軍戰士…… 一幅幅、一件件,描述著一幕幕緊張有序的防控行動中不斷散發著的溫情,充盈著一份份捨生忘死、患難與共的精神和感動。馬麗婭是湖南省邵陽市新邵縣的一名美術教師,有著20多年的剪紙藝術積澱。
  • 剪影人生 陳伏清和他的剪紙藝術
    紅網沅江市分站9月16日訊(記者 鄔昊霖 吳行 通訊員 李劍志)放下剪刀,他是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拿起剪刀,他是一名獲獎無數的民間剪紙藝術家。他就是結緣剪紙藝術的剪紙大師——-陳伏清老師。每一幅作品開始前都需要精心構思提起剪紙,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一張紅紙一把剪刀咔嚓幾剪子下去,一朵花兒一個喜字就出來了。而如果你認識一位叫陳伏清老師的話,相信你會對剪紙的一切產生翻天覆地的改觀。親眼見到一幅好的剪紙作品十分的困難,但是找到陳伏清老師就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