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藝術家的剪紙人生

2021-01-09 手機鳳凰網

國際在線消息:剪紙在中國民間流傳極廣,歷史也很悠久。新疆曾出土了距今一千五百餘年的剪紙作品。很早以前,中國就出現了專業民間剪紙藝人。民間剪紙往往通過諧音、象徵、寓意等手法提煉、概括自然形態,構成美麗的圖案。

前不久,在福州海峽文人剪紙邀請展上,海峽兩岸的剪紙藝術家匯聚福建省博物館,在展廳現場,一幅題為《大地回春》的作品引來了眾多參觀者駐足,這幅作品與眾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背景是一幅國畫,而剪紙的部分色彩也特別鮮豔,它的創作者是來自臺北的陳輝先生。他說:「我這個作品是創新的,我這個剪紙不一定是(傳統的)對稱、不對稱或局部對稱的,我是用創新的方法來體現,綜合水墨畫,加上剪紙,用簡單的方法,來表現『春滿人間』,春天已經來了,整個大地充滿活力。」

陳輝先生介紹說,他作品的紙張和顏色都比較豐富,因為材料是從廢棄的包裝紙中選擇的:

《大地回春》是用黃色的包裝紙剪出農家的房子、牛、羊,再貼在綠意盎然的國畫背景之上做成的,通過國畫和剪紙藝術的完美結合,這幅作品向大家描繪了一幅鄉村美景——牛羊在田間慢悠悠地閒逛,農民在家中準備著晚飯,炊煙嫋嫋,無限靜謐。

陳先生帶來的另一幅作品是《書味淡 菜根香》,畫面中有一本半開的書和大白菜、小辣椒,陳輝先生說:「《書味淡 菜根香》的靈感來源於中國古典文學,書香和菜香都是人生的養料,都要汲取!」

陳先生的作品融合了傳統國畫藝術的精華,透出淡淡的書卷氣,讓人回味無窮。陳輝笑著說:「有一個成語叫做『妙筆生花』,剪刀仿佛一支筆,作品便是藝術家的理念和內涵,剪紙不單是剪出來一個具體形象,更重要的要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融於其中。」

陳老先生的夫人陳碧芳是臺北松山小學退休美術教師,和先生一樣,她非常喜歡剪紙藝術,致力於把環保的理念跟剪紙藝術相結合,利用廣告紙來製作剪紙作品,這樣做出來的作品,既環保,又別致。陳老先生夫婦二人有了一個共同愛好——收集廢舊報刊、雜誌、廣告冊,依照原料的形狀,進行創作,既環保,又達到了創新的目的。陳先生這次參展的兩幅作品《春回大地》和《菜根香》就是用廣告紙來剪的。她說:「我們利用一些回收的紙、廣告的紙,製作環保剪紙。就是利用百貨公司的廣告,那些紙都很漂亮,利用那個紙來做成剪紙,蠻有意思的。傳統都是一種單色,但是廣告紙顏色多樣,色彩漂亮,利用它的色彩變化,剪起來更生動,更有創意。」

陳碧芳女士還因為致力推廣剪紙藝術而被評為2009年的臺北市傑出市民。陳女士告訴記者,剪紙已經成為她和先生生活的一部分,而與這麼美的東西相伴,是非常美好的一件事。同時,陳碧芳女士還致力於將剪紙藝術推廣到中小學生當中。

陳碧芳說:「我們每年都利用剪紙藝術課來做推廣,讓傳統藝術一直傳承下去。每年都會請高年級的小朋友參加。我們讓藝術在學校生根。我先生是在教育部推廣,請好多好多老師來,會訓練一些老師,所以我們的學生很多。大家都非常喜歡,為了讓藝術不要斷掉,我們在學校裡面就有這種的研習課程。」

在陳輝先生看來,剪刀仿佛一支筆,作品便是藝術家的理念和內涵,剪紙不單是剪出來一個具體形象,更重要的要把自己的人生經驗融於其中。陳先生說,近些年,剪紙在臺灣已經成為了老少皆宜的修身養性好方法,在臺灣的大街小巷,不論小店還是民居,高樓還是茶館,都可以看到剪紙的蹤影。壁掛、室內擺設、手機掛飾等生活細節上都能見到剪紙藝術,陳輝和她的夫人陳碧芳也為推廣剪紙藝術積極努力著。

陳碧芳說:「我每天都在作畫,每天都在教畫、作畫,每天最少要剪一幅畫。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現在在臺灣的圖書館裡面教剪紙,都是民俗作品。我們有責任來發揚光大祖先的遺產。我們多年來一直在推廣剪紙。在幼稚園、小學中學大學都有剪紙的課程。使這個剪紙能夠真正深入民間,深入生活,變成表現情感的一種方法。」

談到大陸剪紙和臺灣剪紙的異同時,陳先生說,不管大陸還是臺灣,要把傳統藝術傳承下去,重要的是創新:他認為,兩岸剪紙藝術 有相同,有不同,相同的是都把中國傳統文化發揚,不同的是,臺灣現在不斷地在創新,把固有的東西,不斷地進行新的創作,讓好的作品不斷地產生出來。比如說,用中國水墨畫加入剪紙,使剪紙更豐富、更有韻味、更吸引人。陳先生說:「通過剪紙,很多人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每一個栩栩如生的動物、每一名勞動中的人物都是有故事的。」

陳輝說,每件作品都凝聚著作者的思想,每件作品都靜靜訴說著一個故事,我們想通過剪紙傳遞給大眾是我們正在做的。

相關焦點

  • 庫克點讚的Apple門店外的巨幅剪紙裝,來自臺灣藝術家楊士毅
    2017年7月1日,臺灣首家Apple直營店進駐臺北101。都專門在自己的推特上po了這幅「有閒來坐」的剪紙作品:這幅驚豔的剪紙,能受到Apple公司和Tim Cook的青睞,背後的作者,是臺灣藝術家楊士毅:按楊士毅本人的話來說,那時的他還不是很有名,更不能稱為大神。
  • 「海峽兩岸民俗風情剪紙展」在臺灣舉辦
    (北京臺聯 周多多 攝)  中國臺灣網9月4日臺北消息 9月2日,由北京市臺聯、東城區臺辦、嘉義縣文化觀光局、臺灣頂新公益基金會等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民俗風情剪紙藝術展」在臺灣嘉義縣梅嶺美術館開幕。市臺聯副會長鄭大出席開幕儀式,長榮航空集團公司、鴻運中樺文化交流公司等協辦單位嘉賓、嘉義縣本地嘉賓等60餘人一同出席。
  • 傾聽齊魯——剪紙藝術家盧雪
    近年來,盧雪教授不但開始涉足各種形式的文化主題設計,而且也逐漸把剪紙藝術延伸到了城市景觀設計、工藝品設計、服裝設計、動畫設計和特色教育之中。她說:「剪紙並非只有鄉土的一面,它也可以做出充滿創造力與時代感的作品。」
  • 四川剪紙大師現身臺灣,一分鐘剪出一幅人影令人驚嘆
    封面新聞記者 席秦嶺 臺灣南投縣報導    穿上工裝,他是一家公司負責壓力容器安全的管理員;脫下工裝,他拿起剪刀成為一名剪紙藝術家。    他,就是非遺小莊剪紙傳承人莊叢燦。這次,他到臺灣南投縣參加「歡樂春節」熊貓故裡·錦繡四川——第八屆海峽兩岸春節民俗廟會,帶上了好幾件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中,有一件不規則線條組成的「大衛」頭像是他剪了一年半的作品。    剪紙藝術,拉起來是一張網,放下去就是一幅畫。
  • 以畫入剪紙以字入撕紙 關於紙的玩法,中外藝術家給出無「紙」境的...
    即日起,《紙·無止境》特展亮相上海市徐匯區楓林路街道林曦明現代剪紙藝術館,匯集中外藝術家佳作,為大家開啟一段關於「紙」的創生、再造和無限的旅程。平平無奇的紙有著什麼樣的底蘊?橫穿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商品不是絲綢,而是紙和中國造紙術。
  • 不用剪刀的黑色剪紙,風格寫實,藝術家:我在塑造陰影
    紙作為四大發明的產物之一,自出現以來,從來就不是書寫或者繪畫的專屬,紙傘、紙鳶(風箏)、摺紙、剪紙、衛生紙,這些可都是在唐代以前就有的東西,而剪紙,以紙作為媒介剪切出花紋的手工技藝,更是源遠流長。印象中的剪紙,剪刀配紅紙,大多是喜氣洋洋的風格,實際上除了用剪刀,剪紙工具還經常會用到雕刻刀。
  • 大慶剪紙藝術家葛濤用香頭創造出一個「新世界」
    「原來,剪紙並不局限於用剪刀,還可以用香燙啊!」「這種創新太好了,一定要堅持下去」……大慶市剪紙藝術家葛濤用香頭「剪」出逼真的大樹、小鳥和鳥巢,表現只有國家繁榮安定才能有小家其樂融融的寓意。該作品《有國才有家》獲得此次展覽的金獎。日前,記者來到葛濤的工作室,先睹為快。關東民俗系列燙紙之《有國才有家》。
  • 孫氏剪紙第二代傳人馬桃女
    回國後並進駐了北京市王府井大街東安市場手工藝專櫃,為四面八方的遊客表演講述中國剪紙文化藝術;2008年,舉世矚目的29屆世界奧運會、帕運會在北京召開。孫二林和來自全國各地的藝術家應邀駐進了奧運村的中華民族手工藝術製作展示區,為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健兒們現場表演中國藝術絕技。
  • 剪影人生 陳伏清和他的剪紙藝術
    紅網沅江市分站9月16日訊(記者 鄔昊霖 吳行 通訊員 李劍志)放下剪刀,他是一位光榮的人民教師;拿起剪刀,他是一名獲獎無數的民間剪紙藝術家。他就是結緣剪紙藝術的剪紙大師——-陳伏清老師。此時陳伏清正在工作檯上給自己的剪紙學徒們耐心上課,對於這些剪紙萌孩們,陳伏清總是耐心無比,不厭其煩地回答著她們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手把手地教她們怎麼摺紙、怎麼拿剪刀、勾線定位。剪紙藝術已經早就不是單色單調的剪紙了講起剪紙,陳老師眼眸裡便會閃現出別樣的色彩。
  • 他受邀為「愛馬仕」品牌剪紙
    ↓↑每一門手藝的背後都有一段故事我們一起助力中國手藝人讓好手藝得以薪火相傳▲吳耿禎(剪紙藝術家回臺灣後一段時間,吳耿禎申請到為期兩個月的朱銘美術館的駐館藝術家計劃,那之後就意外地成為專職創作者了。每走一座城市,他都要帶著剪刀和紙去圖書館,在角落裡挑一本很冷門的書,然後根據書中的一段文字創作一張剪紙,夾在內頁裡。如今,他已在20多座城市的圖書館裡留下了剪紙作品。「可能到死都不會有人看到那些剪紙,但我會繼續做下去,因為我覺得這是我的作品與人相遇的最好方式。」
  • 【剪紙經典】流變中的吐故納新——高鳳蓮剪紙的時代自覺 / 朱亮
    這也是高鳳蓮能夠從不識字的鄉村婦女變身為剪紙「藝術家」的重要原因。並且,她對圖像、圖式的個性發展依然能夠體現出一種古老文明的最初意義和表現法則。高鳳蓮剪紙極具感染力的「藝術性」首先來自於作品中強烈的個性呈現,這跟她跌宕的人生有關。她出生「好門第」,高家曾是那一帶的名門大戶。但自她出生的那一年起,富裕的高家在不斷的社會動蕩中開始淪落,以至不得不依靠變賣家什維持生計。
  • 品讀·原創|紙張的故事被剪刀發現了,就變成剪紙
    安徒生是一個剪紙藝術家,他的童話從剪紙開始,邊鉸邊講,再寫出來。三聯出版社曾出過他的作品集《安徒生剪影》。挪威的凱倫·碧特·維勒是剪紙藝術家,挪威是個多雪的國家,維勒是愛織毛衣的女孩。她喜歡用剪刀把她看到的不同的雪花和北歐織毛衣的圖案組合剪出,藏在床底下。
  • 東北農婦自學成為藝術家,剪紙比油畫還逼真,遭人懷疑20年!
    ,但是今天我們介紹的剪紙大師是一位農村的婦女,她的名字叫李寶鳳,李寶鳳1966年出生於吉林長春的一個農民家庭,從小就對剪紙非常的感興趣,通過自學最後成為了剪紙藝術家,還被封為中國剪紙第一人。既然能成為中國剪紙第一人那說明李寶鳳的剪紙技術非常的高超,李寶鳳因為有很高超的剪紙技術還引來了很多爭議,因為自己剪出來的作品比油畫還逼真,因此遭到了網友質疑20年,李寶鳳的剪紙技術太高超了,竟然能讓人誤以為是油畫,看到這裡以後相信很多網友也想欣賞一下李寶鳳的剪紙作品吧?
  • 馬蒂斯剪紙作品欣賞
    他與立體派畫家席哈克和畢卡索不同的是,馬蒂斯不注重圖畫的結構,而是更注重色彩,這成了他後來的藝術作品中決定性的因素。他把一切實體的東西都抽象地融進了色彩的層面上,形成鮮明對照的組合:紅色對綠色,藍色對橙色,黃色對紫色。一次看來,他的剪紙實際上是另一種手段的繪畫。晚年,馬蒂斯由於關節炎和其它疾病,已不能坐在畫架前繼續他心愛的工作。
  • 山西女子的剪紙夢:從藝40餘載「剪活」人生
    山西女子的剪紙夢:從藝40餘載「剪活」人生 2020-07-30 11:54:10 毛宏玉 攝   中新網太原7月30日電 題:山西女子的剪紙夢:從藝40餘載「剪活」人生 授藝上千人傳承文化  作者 袁吉連 劉小紅  「一把剪刀一張紙」,是山西呂梁柳林縣陳家灣鄉下寺頭村村民高翠珍人生的全部意義。從藝40餘年的高翠珍,她的作品精美而不失靈動、粗獷而不失細膩,極具黃土高原地域風情。
  • 剪紙藝術家陳耀六幅鼠年剪紙佳作迎新春
    龍虎網訊 在民俗剪紙中,中國人通過動物、植物、器物,運用比方、比喻、象徵、諧音、擬人等手法,來表達人們祈求幸福,希望萬事如意,吉祥安康的美好嚮往。鼠象徵多子,聰慧,豐收。
  • 東北農婦自學成為藝術家,剪紙作品比油畫還逼真,遭人懷疑20年!
    談到藝術大家會想到書法、繪畫等,今天小七給大家介紹另一種藝術那就是剪紙藝術,剪紙在我國也是很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如今還被列為了世界非物質遺產,說到剪紙藝術大家也會想到小時候過節的時候我們的窗戶上都會貼上老人們剪下的剪紙吧
  • 這樣的剪紙,實在太神奇了
    除了感受到藝術家對紙張驚人的掌握 這些作品更是讓人對剪紙藝術有了全新的認知 己亥年 今天分享的作品都是藝術家主要使用紙和剪刀完成的。除了感受到藝術家對紙張驚人的掌握,這些作品更是讓人對剪紙藝術有了全新的認知。 【1】 Pippa Dyrlaga
  • 馬蒂斯的剪紙作品
    它看上去或許並不那麼驚天動地,卻是踏實沉澱在每一天的創作中,是藝術家對自己良心誠實的交代。不信讓馬蒂斯的剪紙告訴你。▲英國倫敦泰特現代美術館舉辦的「馬蒂斯的剪紙藝術」大展現場圖如今的藝術圈好不熱鬧,割耳朵的、縫嘴唇的各路「拼命三郎」輪番登場,大有不博眼球不罷休的架勢。殊不知,真正的藝術不是一場「秀」,而是一場修行。
  • 【發現北京】雕漆剪紙景泰藍 傳統技藝震撼臺灣大學生
    [責任編輯:陳文韜]相關閱讀【發現北京】雕漆剪紙景泰藍 傳統技藝震撼臺灣大學生踏上粵文化 「銀鷹」展翅翔臺灣帥哥帶你逛北大交行「修煉手冊」臺灣大學生杭州實習:體驗城市發展速度 感知中華文化魅力臺灣大學生德陽實習:未來大陸發展空間很大江蘇首次為臺灣傳媒專業學生提供專業實習機會【臺灣青年看大陸】願在大陸擁抱未來陳建樺實習日誌我是來自朝陽科大學的陳建樺,從當時考試復試的三分鐘創意自我介紹一路過關斬將終於來到了湖南衛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