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一門手藝的背後
都有一段故事
我們一起助力中國手藝人
讓好手藝得以薪火相傳
▲吳耿禎(剪紙藝術家)
吳耿禎大學時期讀的是與剪紙完全不搭邊的建築專業。在某次作研究時,他選擇工作室的一大面落地窗戶作為空間載體,買了把剪布刀亂剪。當時對剪紙完全陌生,也不了解背後的文化淵源,但是看著整面落地窗的剪紙,他卻覺得這個東西好像是「我們文化的一部份」。
後來吳耿禎到了馬祖的西莒島做設計課的小區研究,再度遇到剪紙文化之地(以地域來說,靠近大陸沿海),於是他以剪紙作成窗戶與桌子,修繕一間廢棄的石頭屋古厝。畢業之前,他參加臺灣雲門舞集「流浪者計劃」甄選計劃,一個人去陝北,探究民間藝術與剪紙。
回臺灣後一段時間,吳耿禎申請到為期兩個月的朱銘美術館的駐館藝術家計劃,那之後就意外地成為專職創作者了。
畢業後的吳耿禎輾轉申請到朱銘美術館長達2個月的駐村計劃
進行一系列創作
每年,吳耿禎都會外出旅遊,就像陝北、歐洲等,都被他以各種形式剪了出來。每走一座城市,他都要帶著剪刀和紙去圖書館,在角落裡挑一本很冷門的書,然後根據書中的一段文字創作一張剪紙,夾在內頁裡。如今,他已在20多座城市的圖書館裡留下了剪紙作品。「可能到死都不會有人看到那些剪紙,但我會繼續做下去,因為我覺得這是我的作品與人相遇的最好方式。」
他已在20多座城市的圖書館裡留下了剪紙作品
陜北之行,令吳耿禎見識到當地手藝精湛老婆婆們古樸生動的紙藝,從平凡簡單的生活體驗,追尋到創作靈感。回臺後,他不僅在傳統紙藝的技術中精益求精,更靈活地詮釋出紙藝的現代感,時尚的線條、生動討喜的角色,讓「紅」色調,更加輕盈活潑。作品中運用一隻只紅色小紙飛機擔任領航角色,引領我們進入紅娃兒質真意純的陜北家鄉。
小花人與八駿馬 2013 紅絹布 54.5×39 cm
彩色剪花人-穿橘色虎頭鞋的夢 2014 木板丶皮革 120x90cm
彩色剪花-夏夜的生命樹 2014 木板丶皮革 100x120cm
2011年,吳耿禎入選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藝術徵件計劃,作品在路易威登藝文空間展覽。越來越廣的知名度使他還引起了奢侈品大牌掌門人的注意——愛馬仕第六代傳人,同時也是Petit h藝術總監Pascale Mussard。
愛馬仕櫥窗
2014春天,吳耿禎受邀至愛馬仕為於巴黎的petit h獨立夢工坊參觀,與Pascale Mussard一拍即合,後者提供了愛馬仕絲巾、皮革等現代材料,讓他與剪紙系列結合,打造出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作品。而當他的作品出來時,也不負眾望地驚豔了世界。吳耿禎成功地令奢飾品牌愛馬仕,這種連中國人自己都開始慢慢淡忘的技藝融入到自己的品牌中。
2015 「吳耿禎個展-一千零一夜九個海一片黃昏」,臺北
吳耿禎以臺北盆地為基礎,把綠地、河川等元素融入作品中,把民間最具活力的剪紙藝術與Petit h 的材料,轉譯為別具特色的作品;豐富的層次,充分地展現了時尚的氣息。他也表示,這系列作品最大的挑戰就是把絲巾、皮革、紙漿等材料,與破碎的剪紙特質結合,例如柔軟的絲巾、繽紛的花色如何與剪紙搭配起來,創造出簡潔利落的協調感。
剪花- Jam Cat_Black 2014 絲巾丶皮革 70x70cm
剪花- Jam Deer_White 2014 絲巾丶皮革 70x70cm
吳耿禎以傳統為元素,將作品轉化個人獨特語言,融合了當代的美感與意涵。他的「剪紙」作品將傳統的精髓融入現代的時尚,是文化餘存的氣息,是被感知到的靈魂深處的美。在他的作品中,總是見到滿盈的畫面,畫面中的元素串聯出一個可愛的故事,值得觀者深入閱讀與探索。
影像剪紙系列 – 極地碎拾 2012 宣影布輸出 100x180cm
影像剪紙系列─夜的敘事 2015 壓宣影布輸出 100×180cm
他說,成名後的他與以往有很大的不同,但是把時間再拉長,可能也沒什麼不同。他真正想要做的作品,多半都是比較不能發表的形式。比如之前說到的在某個城市的圖書館裡,剪一張剪紙夾在某本書中,也許很久很久後才會被人發現,他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定義它。應該說,他不覺得自己在做作品,可是在他的生命裡,都一直在做這些事,而恰巧藝術是一種表達方式。
作為一個大男孩,他的生活仿佛過得很精緻
連一條相機背帶都被他做成了藝術品
內容來源網絡,由後藝整理編排
(僅供學習和交流)
歡迎投稿合作
個人微信:ask6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