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春天來了
又到了……
好吃的漫山遍野的季節了
春風十裡,不如野菜二斤
綠油油的 野 菜
瞬間喚醒了沉睡的食慾
這個春天,來嘗嘗鮮~
別稱 | 鼠麴草、毛耳朵、白毛草
軟芡粑可以說是英山春季最誘人的小食了,而軟芡草是不可缺少的原料之一。因為軟芡的葉面有一層白色的小絨毛,容易粘上「雜質」,清洗的時候要格外仔細。將洗淨的軟芡切碎,用溫水和入糯米粉和粘米粉製成灰綠色的麵團。軟芡粑可甜可鹹,愛吃甜可將芝麻炒熟、碾碎,拌上紅糖做糖餡,愛吃鹹可將臘肉丁炒醃菜做菜餡。最後可下鍋蒸熟、油煎,也可土灶內烤熟。咬一口,唇齒間都是悠長的青草香氣,久久不能忘懷……
別稱| 螞蟻菜、馬莧、五行草、馬齒菜
作為英山人,一定都對「安樂菜」不陌生吧。沒錯,它就是大家所說的馬齒莧!不論是傳統的英山做法——採集幼嫩的馬齒莧,製作曬乾留著慢慢吃,還是趁新鮮「鮮」著吃,都別有滋味。涼拌馬齒莧,或者用馬齒莧配上或蘿蔔、金針菇、豆腐皮等炒個什錦素菜,都是爽口又開胃~還有那馬齒莧燒肉啊,令人魂牽夢繞!
別稱 | 香椿芽、香椿頭
「今天做個香椿頭炒蛋吃!」我們吃的香椿頭就是香椿樹的嫩葉尖,不僅美味,營養價值也高。每到初春,香椿就開始冒出了嫩芽,穀雨前後是品嘗這個「樹上蔬菜」的最佳時間。香椿的吃法那可就多了。可以各種拌!將焯水後的香椿切碎,然後拌豆腐!拌香乾!拌……請轉動你聰明的腦瓜,發揮想像力~可以做餅吃!可以切碎了炒蛋吃!吃著香椿頭炒蛋,簡直想大喊一句:給我一碗白米飯!
別稱 | 紅梗菜、雞兒菜
馬蘭頭應該是我中華大地上「知名度」最高的野菜之一了。最好吃的馬蘭頭在每年的清明前。脆嫩脆嫩的馬蘭頭常常被用來做前菜和開胃小食,清新又充滿春天的氣息。將剁碎的馬蘭頭和香乾和在一起,澆上香油或麻油,或者拌上春筍,淋上醋,簡簡單單,清新又解膩。馬蘭頭呀,炒豆腐,豆腐粘上野菜的鮮,馬蘭頭混著混著豆腐的清香,家常的溫馨就是如此吧。
別稱 | 地菜、野薺、護生草
薺菜一入口,滿滿的春天味道。中國人吃薺菜,可謂歷史悠久。誰謂荼苦,其甘如薺。早在《詩經》的年代,老祖宗們就已經在愉快地吃薺菜了。薺菜最流行的吃法當屬薺菜餃子了。新鮮的薺菜焯水剁碎,或者可以加入豬肉攪拌均勻,這就是春季特色餡料啦。飽滿的餃子皮裡,透出點點翠綠,咬下一口,薺菜獨特的鮮味瀰漫開來……
別稱 | 洋槐花
陽光明媚的時候,除了可以賞花,還可以吃花!比如,槐花。(聽到這裡,滿樹的槐花緊張得瑟瑟發抖)我們吃的槐花,是刺槐(洋槐)的花朵,別吃錯了!想來一份帶著淡淡花香的槐花飯嗎?採擷將開未開的洋槐花苞,洗淨,撒上白面,蒸熟,起鍋拌上白糖,就是一份香甜的槐花飯。除此之外,還可以做槐花餅、槐花肉包、槐花餃子等等,共同點是自帶花香!
別稱 | 拳頭菜、貓爪、龍頭菜
一直覺得蕨菜是野菜裡最有「山的味道」的一種。蕨菜和其他野菜有點不同,除了帶有「野味」,還有其他野菜沒有的一股子韌性。打著卷的嫩苗口感極佳,帶著嚼勁。最經典的當屬涼拌蕨菜,醬油鹹香、香醋提味,再加上蒜泥和辣椒油,把蕨菜的鮮味烘託得剛剛好。還有蕨菜炒肉,那個味道久久不忘。
別稱 | 婆婆丁、黃花苗、黃花地丁
你對蒲公英的印象是否還停留在,隨風飄飛的潔白?告訴你!蒲公英的葉子可以吃!可以吃!關於蒲公英的吃法,操作十分強大!有小夥伴親身體驗,洗乾淨的蒲公英葉直接蘸醬「賊好吃」!蒲公英是不是要進軍沙拉界了?此外,焯水拌上調料做成小菜也很爽口~還有人把它曬乾了泡水喝,不知道會不會有「自由飛翔」的味道,哈哈哈。
走,品嘗春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