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史為鑑,以銅為鏡——讀《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有感

2020-12-22 是朵朵君呀

忘記歷史,會讓我們麻木不仁。沉迷於歷史,會讓我們裹足不前。只有以史為鑑,辯證客觀地去審視歷史,去解讀歷史才會讓我們不斷成長,讓思想逐漸開闊。最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四史一新課程學習活動,所以自己去閱讀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近現代史綱要》這本書,從而讓我對中國共產黨、對中國近代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以下是我對書中所提到問題的個人見解。

整本書涉及到了我國歷史上政治、國防、教育、地理與人物、道德精神等方面的內容。其中在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曲折前進這一章節中有提到新中國自成立以來在歷史的驚濤駭浪中經受了各種突發事件,並在多種重大事件的考驗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突發事件處理方法,不斷提升了中國共產黨的執政能力,鞏固了黨的歷史根基。

所謂突發事件是指嚴重危害社會安全,甚至威脅國家安定的事件。書中記載了1959年美英等國際反華勢力策動了西藏上層反動集團的武裝叛亂事件,此事發生於西藏;20世紀80年代境內外民族分裂勢力在新疆南部製造了騷亂事件;自進入20世紀90年代後,盡人皆知的「東突伊斯蘭運動」不斷利用非法宗教組織製造恐怖活動。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各種國際反華勢力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賊心不改,蓄意製造各種政治突發事件,使國內矛盾撲朔迷離、日益複雜。例如1955年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1971年引人心弦的「九·一三」事件等層出不窮,數見不鮮。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發展史來看,重大突發事件雖然複雜多變、難以預測,但是它們往往都與社會變遷聯繫緊密。如何應對和處理是對共產黨的考驗,也是黨在歷史發展長河中不可避免的考驗。如果處理得當,黨組織的規模和影響力無疑會得以更好發展,那麼中國的社會發展力、國民生活歸屬感與安全感也會得以保障。相反,如果處理不當,很可能會使社會陷於混亂之中,甚至使百姓流離失所。中國共產黨在今天無疑是最高執政黨,是我們所有黨員和群眾都支持和擁護的組織,這與中國共產黨在歷史重大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理上具有密切關係。

縱觀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共產黨在面對和處理各種突發性事件中,我們不難發現老一輩黨員同志們始終保持著清醒的頭腦,並運用機智善斷的策略成功化解了執政過程中的各種困難,並逐漸加強了黨的執政穩定性,排除或降低了外部風險。首先,在處理重大棘手事件上,黨組織把處理突發事件與培養黨員品質、大局意識和責任感聯繫在一起,並始終堅持人民群眾利益為首的原則,使重大事件的處理過程中黨員之間能夠合作良好,黨與人民群眾往來密切,從而提升了事件處理的有效性和及時性。其次,在實際任務的執行中,黨員同志始終衝鋒先前,身先士卒,為廣大人民作出了表率作用,也讓人民群眾在面對威脅和未知危險時能夠臨危不亂、沉著應對。由此再一次提升了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可見,中國共產黨在看待歷史突發事件時能夠運用辯證與發展的眼光,並善於抓住事件提供的歷史機遇,從而使黨在政治上能夠不斷成熟,不斷積累經驗,並形成了總攬全局、協調各方、以人為本的突發事件應對特徵。也正是因此,我黨在2020年的肺炎疫情防控上顯示出了較高的優越性,在疫情爆發的緊急時刻,中國共產黨沉著冷靜、從容不迫,並提出了堅定信心、協調各方、聯防聯控的應對策略,發揮了共產黨人不畏生死、衝鋒在前的優秀品質,從而使民心得以穩定,使疫情得以控制。如今從海外諸多國家上千萬的確診病例來看,中國共產黨決策的明智性值得我們每一個國人去點讚、去感激,這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防疫制度優越性的一種體現。

以人為鑑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站在21世紀新的歷史起點上,我黨要對歷史突發事件特點的總結和分析,並在借鑑歷史經驗、結合國情的基礎上努力做到未雨綢繆,努力準備好未來突發性事件的應對策略,從而使國家更強盛,使國民生活更安康,使黨組織建設更好更快發展。

相關焦點

  • 2020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前密押卷及答案2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主要講述了中國橫跨三個世紀所經歷和發生的一些事情,作為每個中國人都應該了解並銘記。今天中國教育在線自考頻道小編為大家帶來了2020年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前密押卷及答案,大家可以收藏本頁以便刷題。
  • 2017年10月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考試真題
    全國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考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試題課程代碼:03708選擇題部分注意事項: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萬國公報》4.1904年至1905年,為爭奪侵略權益公然在中國東北進行戰爭的是 A.美國與俄國B.美國與英國C.英國與日本D.日本與俄國5.20世紀初,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傳播中發表《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的是 A.孫中山     B.鄒容
  •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
    古人以銅為鏡,鏡面平整瑩亮,鏡背則成為紋飾設計的勝場。隨著時代工藝及審美的演變,銅鏡成為體現各時代藝術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備受珍視。北宋時期(960-1127),朝野均極重視古文物,因而帶動了編修古器物圖譜的風潮。宋徽宗(1101-1126在位)整理宮廷所藏古銅器,將一一二面漢唐銅鏡收入《宣和博古圖》(1123),開銅鏡入古器圖譜先河。  清代宮廷的古鏡收藏甚豐。
  • 以銅為鏡—美如玉的黑漆古青銅鏡
    古人言:以銅為鏡,可正衣冠,用以端正自身言行;唐代詩人李賀也曾用詩「雙鸞開鏡似秋光,解鬟臨鏡立象床。」描繪女子對鏡梳妝的動人場景,銅鏡集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為一體,在唐代,銅鏡到達了其發展史上的第三個高峰,不僅樣式千變萬化,工藝也頻頻創新,頗受唐人喜愛。
  • 方建春:以史為鏡明德樹人
    今年秋季開學的第一堂課上,方建春講解中國近現代史時導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內容,並通過分析各國應對疫情採取的方法措施和取得的效果,讓學生們深刻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在面對這種國家大考驗中所體現出來的種種優勢
  • 「名家專欄」李裴:以史為鏡
    人鏡相對,總有一種好奇,鏡像的反觀是奧妙的。李白詩云:「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白居易道:「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透過鏡像感嘆歲月年華,寄寓喜怒哀愁;唐太宗感慨:「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一千多年前,唐太宗如是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更早些,三國時代中孫權也曾如此勸說大將呂蒙。讀史,作為現代人豐富知識的途徑,重要非常,但是史的枯燥,往往令大部分人望而卻步,真正能讀進去,體會到史的魅力的人寥寥無幾。但《人類群星閃耀時》這本書十分特殊。初讀時,茨威格的文字並沒能觸動我的內心,然而漸讀漸深,我才開始體會到這本書所擁有的意義。
  • 以銅為鑑 可正衣冠,以人為鑑 可知得失,以史為鑑 可知興替
    原文:以銅為鑑,可正衣冠;以古為鑑,可知興替;以人為鑑,可明得失。朕嘗保此三鑑,內防己過。今魏徵逝,一鑑亡矣。出自《宋·歐陽修、宋祁·新唐書·卷一一零·列傳第二十二魏徵》。這句話出自李世民:"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鑑,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這段話來自於唐太宗李世民與大臣魏徵的故事。唐初,其大臣魏徵,能很直率向唐太宗提意見,經常在朝廷上直抒己見,唐太宗也因為能聽取正確意見,所以在他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社會安定,唐朝出現了經濟繁榮,國力強盛的局面。
  • 202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大事件:國民黨一大召開
    202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大事件:國民黨一大召開由廣東研究生考試網備考資料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大事件,廣東研究生備考資料,廣東研究生備考資料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研究生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202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大事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202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大事件:政治協商會議召開由廣東研究生考試網備考資料欄目由提供,更多關於2021年考研政治中國近現代史大事件,廣東研究生備考資料,廣東研究生備考資料的內容,請關注廣東研究生考試頻道/廣東人事考試網!
  • 海市蜃樓 —— 讀《金色夜叉》有感
    —— 這是富山唯繼的出場,他是金錢的代表,那可世所罕見的鑽石金戒指仿似一顆魔戒,讓人看之忘不了,神魂為之所勾去,哪怕是女主角鴫澤宮。宮見過不少貴人之妻出身貧賤,也見過富人厭惡醜妻而親近豔妾。正如男人可以憑藉才華頂天立地,她相信女人也可以憑姿色而獲得富貴。而且她見過一些憑姿色換來富貴的女人,大多都不及自己的美貌。
  •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書香法苑 】讀《追風箏的人》有感 2020-12-18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暑假讀後感:讀《小房子》有感
    《小房子》是美國作家維吉尼亞·李·伯頓的作品,這本書於1943年,為他贏得了第一個凱迪克獎,而且是金獎。《小房子》問世已經六十多年了,每當人們提及這本書,談論最多的話題就是對現代文明快速發展的擔憂。猜你喜歡:讀後感:讀《海底兩萬裡》有感暑假讀後感:讀《花婆婆》有感讀後感:讀《失落的一角》有感
  • 讀《自在獨行》有感
    讀賈平凹《自在獨行》有感。 人過了三十歲,就開始不自覺的減少無意義的飯局,在某些時候不知不覺中喜歡上了一個人獨處的味道,其實絕不是我們厭倦了世界的紛擾,只是我們更加企盼內心的富足和安寧。 最近讀了賈平凹的《自在獨行》,在書中有一段話讓我感受頗深。
  • 以銅為鏡,以鑑古今
    二、品種稀少的,物以稀為貴嘛,最好還能見證一段歷史的,就比如唐代的打馬鏡,他就證明了足球是起源於中國的,所以他的價值一定也就比其他的普通的銅鏡的價值要高啦。三、藝術性比較高的那種,藝術性並不僅僅是它的紋飾精美,而且它的造型也要別致,就像反映古代高科技的如戰國鏤空鏡、漢唐鎦金、嵌螺鈿、銀殼、金殼、透腿等特種工藝鏡這樣的。四、它的紋飾清晰度,紋飾越清晰那麼它的收藏價值也就會越高。
  • 照亮美,更照亮藝術的古董手持銀鏡
    【賜骨·手作】新媒體已開通視頻號文藝豪士掃下面二維碼關注查看更多專屬小視頻一把手持銀鏡,也可以是貴族之間不容佔下風的攀比之物。以史為鑑,每一件上流社會的把玩之物都能在人類藝術史上留下深深的烙印,精美絕倫的手持銀鏡自然也有屬於自己的藝術讚歌。鏡子作為家用之物、裝飾物的歷史悠久,它種類多樣,有桌鏡、牆鏡、手持鏡等。
  • 劉豔萍 | 讀汪曾祺《車前子》有感
    劉豔萍 | 讀汪曾祺《車前子》有感 2020-12-15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一個讀民辦一個上哈佛
    「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李世民《舊唐書·魏徵傳》一直以來中國人都講究以史為鑑以人為鏡,我們善於從反思中汲取經驗教訓以使自己進步,王安石曾寫過一篇文章《傷仲永》,故事的主人公天賦異稟但因為荒廢學業重視名利逐漸淪為了普通人,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現代社會依然有著「方仲永」這樣的人,他就是當年因為一張照片走紅網絡的黃藝博,跟他一起受網友們關注的還有他的一位同學,那當初的「五道槓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