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發售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發售

2020-05-02 16: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螞蟻攝影

螞 | 蟻 | 攝 | 影 |

批評若不自由 讚美就毫無意義

作者:巫鴻 編著

開本:16開

裝幀:精裝

頁碼:376頁

定價:398元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版次:2020年1月

團購價:288元/本(國內包郵)

請識別二維碼加好友聯繫購買

600幅照片全貌展現1976年開始的中國當代攝影史,回顧近200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經典作品,看盡中國當代攝影40餘年風雨歷程。

內容簡介:

1976年,一系列的歷史事件促成了中國當代攝影的開端,民間攝影團體與展覽開始崛起。隨後,攝影新潮逐漸流行。接下來,實驗攝影與觀念攝影走上舞臺,延續至今。本書作為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舉辦的「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展覽畫冊,是對中國當代攝影的一次整理與回顧,收錄近200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近600幅作品及藝術家個人簡介,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當代攝影歷史。

目錄

前言: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

民間攝影團體和展覽的浮起

攝影新潮

實驗攝影

實驗性攝影機構的發展

藝術家簡介

內頁欣賞

作者:巫鴻 編著

開本:16開

裝幀:精裝

頁碼:376頁

定價:398元

出版社:浙江攝影出版社

版次:2020年1月

團購價:288元/本(國內包郵)

請識別二維碼加好友聯繫購買

原標題:《《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發售》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絕美中國攝影40年
    而中國攝影作為一門單獨的藝術門類,更是要等到上個世紀70年代中期才被逐漸重視。在中國攝影這四十多年的發展中,一代代中國藝術家不斷犯錯,創新,探索著攝影作為一種新的媒介帶來藝術表現的可能。今天,小印就帶大家梳理一下中國攝影坎坎坷坷的幾十年發展,其中的一些實驗性影像,即使在今天看來也從未過時。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美] 巫鴻著,浙江攝影出版社,2020年1月版,376頁,398.00元另一部關於中國當代攝影的歷史回顧的著作可以讓我們在中國語境中延伸上述思考。藝術史家和策展人巫鴻編著的《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浙江攝影出版社,2020年1月)是2017年三影堂同名展覽的攝影圖冊,該展覽是對中國當代攝影的一次整理與回顧,圖冊收錄近兩百位中國當代攝影藝術家近六百幅作品及藝術家個人簡介,全景式地展現了中國當代攝影歷史。
  • OCAT展覽: 中國當代攝影四十年(1976-2018)
    「當代攝影」是一個國際通用但不具備共同定義的概念。有的西方美術館以歷史事件(如二戰結束)作為「當代」的時間底線以建立收藏和策劃展覽,有些研究者則以攝影技術和攝影觀念的發展為基礎思考這門藝術的當代性。所有這些成文和不成文的定義都基於特定地區的攝影實踐、學術研究和展覽機構的歷史經驗和現狀。
  • 攝影好書|《中國當代攝影圖庫-王攀》:尋找故鄉的陌生人
    疫情期間,攝影藝術家劉錚主編,浙江攝影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當代攝影圖庫》第五輯出版面世。《中國當代攝影圖錄》叢書由當代重要的攝影藝術家劉錚主編,呈現了眾多的個體攝影創作案例,描繪出一幅中國當代攝影創作的全景畫卷。目前累計最新的第五輯10種,本叢書已出版50種。
  • 中國攝影從1934年說起
    簡要內容:2008年3月7日開始到4月20日落幕的第12屆休斯敦攝影節,設定「中國:轉型」為主題,有意反潮流,把觀察中國攝影的時間跨度大幅拉開,把中國攝影事項從1934年說起,而且給出70多年的時間來詳加展現。
  • 藝術節|TOP20 2019 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作品選
    「TOP20 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走到了第5屆。自2019年6月14日開始徵稿,至當年11月17日展覽結束,「TOP20 2019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經歷了期待、關注和討論。一年之後,我們選取了20組入圍作品中的8組進行回顧、呈現。 從2011年到2020年,九年,五屆,一百多個閃亮的名字被鐫刻在「TOP20 中國當代攝影新銳展」的入展名單上。
  • 德國當代攝影藝術家約瑟夫•舒爾茨新作「中國城市」亮相成都
    德國當代攝影藝術家約瑟夫•舒爾茨新作「中國城市」亮相成都 To view this video 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and consider upgrading to a web browser that
  • 王翰林:當代攝影創作中的個人視角
    在這次講座我還會介紹我近幾年創作的幾組比較有代表性的作品,像《青匆》(2013-2015年)這組作品特意為了此次講座,首次對外展示;《城市博物館》(2015-2016年)這組作品是圍繞著那幾年我生活過的城市所拍攝的;再到因追尋個人歷史而創作的《尋覓魯博》(2016-2017年)、《刻骨銘心》(2017年)等作品;《尋找愛情》(2018年)則是關於我把握日常經驗的一組作品;
  • 謝館為你呈現中國當代攝影的兩個動作及其實踐
    5月30日,為期三個月的《分層與合成:中國當代攝影的兩個動作及其實踐》展覽在謝子龍影像藝術館正式開幕,展覽共展出18位(組)藝術家,120餘組作品,集中呈現了2000年以後開放的攝影實踐之中的影像創作。
  • 2018WEGO 當代攝影面對面/李偉訪談&作品點映/呼和浩特
    中國當代攝影的學術體系和發展脈絡也還未能得到系統的梳理,攝影者的創作也經常被各類觀點模糊及混亂的獎項所影響。《中國當代攝影圖錄》是藝術家劉錚在2016年啟動的一個以較為完整地呈現當代攝影家代表作品樣貌的方式,梳理近30年來中國當代攝影的大型攝影圖錄。這套圖錄以它區別於主流評價標準、國際化樣式以及對圖書品質的極端追求成為2016年中國攝影重要事件之一。
  • 當代攝影創作課 | 編號223:如何釋放日常生活裡Snapshot攝影的自由...
    三影堂攝影藝術中心當代攝影創作課程我們將線上課程劃分為當代攝影創作課、當代攝影精品課、當代攝影分享課三個核心模塊。
  • 中國戲曲文化,豫劇當代進程,及四十年的發展概況
    我們把中國建立後豫劇發展的四十年分為幾個階段,小編幫大家具體分析:第一階段通過大張旗鼓的戲劇改革,使豫劇迅速地走向了繁榮,是豫劇團體與藝人地位大提高。這一時期的第二個變化是,「三改」帶來了藝術生產質量的提高,河南的戲改開始較早,還在解放戰爭階段,解放區已經開始,並取得了成績。
  • 李俊毅:當代攝影手札(下)|KONGBAI
    當代攝影如果追訴一個歷史編撰學的閥值,那麼1980年代至今,被稱為「超現代」的時代,將是一個可能被選擇的時間點。一組數據說明藝術品市場化和商品化的程度,2008年7月,昆斯的氣球花(洋紅)在倫敦佳士拍賣行創造了2570萬美元的紀錄。截止到2008年6月,昆斯以8130萬歐元(合1.172億美元) 拍賣總額成為了年度最暢銷藝術家。當代攝影紮根於超現代世界,這將意味著它是現代攝影的某種延伸、對現代性和後現代性視覺經驗、倫理學和知識論的反思、重整和批評,對「反現代性」的重新評價。
  • 用攝影的方式表現中國,他的作品被稱為「鏡頭下的當代中國畫卷」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位我非常喜歡的中國當代攝影師——張克純張克純出生於1980年,現居於四川成都,其代表作品《山水之間》、《北流活活》曾獲2008年美國國家地理攝影獎、2014阿爾勒攝影節發現獎等大獎,也在國內外眾多著名藝術機構舉辦過攝影展
  • 「物象」 中國當代物派影像研究展開幕
    由年代美術館主辦,連州國際攝影年展、《上海攝影》學術支持,年代美術館館長羅靜方策展,「物象——中國當代物派影像研究展(第二回)」於2020年12月26日在溫州年代美術館開幕。,展出作品以當代攝影與影像為主要載體,通過記錄表達日常生活、自然風物、歷史命運、社會現象等多元的「物象」,將人們習以為常的視覺瞬間放置於全新的當代藝術語境中,帶領觀眾感受和省察超脫於「物」的情緒和哲思。
  • 東流不作西歸⽔ 13位當代攝影師的中國河流攝影展
    展覽「東流不作西歸⽔」 與坐落在塞納河畔的瑞⽶耶⽇修道院相呼應,此次展覽「東流不作⻄歸⽔」* 聚焦於中國河流,展示了13位當代攝影師對中國河流的視覺觀察。從中國傳統國畫的傳承,⾄那些桃源鄉般的景⾊在時間的⻓河中浮沉反覆到現今加速現代化的過程及其對⾃然和環境的影響,視覺上的敘事喚起我們對江河⼤川的記憶。
  • 祝錚鳴:一期一會的精神之遇|在場者的榮光1979-2019中國當代藝術四十年個案樣本
    1979 年 10 月出生於浙江,先後就讀於中國美術學院附中、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本科)、中央美術學院壁畫系(研究生)。現居北京。,中國婦女兒童博物館, 北京「世間」中國當代藝術展,阿德萊德藝術中心 / 雪梨中國文化中心,阿德萊德 / 雪梨中國當代水墨年鑑展2015—2016 ,今日美術館 ,北京「水墨新語」新水墨聯展,藝·凱旋畫廊,北京「與造物遊 —— 壁畫與造像對中國當代水墨的影響」展,上海玉衡藝術中心,上海「圖像·畫意」當代工筆畫學術邀請展,中國美術館,北京「言 —— 東方美學的再發現」水墨展,言午畫廊,
  • 2020中國當代優秀藝術家——袁匡任
    (1988 年)香港大學人文法律學院易經建築學教授(1988 年—2010 年),(1988 年)入道香港青松觀,道號羅峰(1999 年)獲廣東博羅,羅浮山千年九天觀,名譽主持證書,(2007 年)北京大學工商研究易經地理環境學教授,(2010 年)香港嶺南大學廣州國立郵電學院中國電訊中心教授,(2016 年 10
  • 託馬斯·魯夫:「萬花筒」式的當代攝影藝術家
    熱衷當代藝術的人士都會把魯夫和他的大尺寸肖像作品、他的老師貝歇夫婦以及貝歇夫婦所創立的德國杜塞道夫攝影學派聯繫在一起。他對攝影和圖像媒介的參與性和滲透性幾乎是"萬花筒式"的。Thomas Ruff,ma.r.s.中學時代的魯夫熱愛攝影和天文學,曾帶著自己的尼康相機出國旅行,拍攝觀光客常會拍的風景照片。
  • 杜塞道夫學派和當代攝影_湃客_澎湃新聞-The Paper
    杜塞道夫學派誕生於上世紀70年代,繼承了奧古斯特·桑德所代表的新客觀主義,並發展出獨立成熟的語言,攝影「類型學」。某種程度說,杜塞道夫是當代攝影的一個重要起點,與在美國大陸興起的「新地形」和「新彩色」一道,成為後來幾乎所有當代攝影師無法繞開的藝術高峰,繼承亦或顛覆,它提供了重要坐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