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學子說·畢業季
編者按
畢業的季節,本期「理工學子說」,小編採訪了香港理工大學深圳2016級畢業生周芳逸,聽她訴說大學四年中的成長與收穫,並與我們分享自己在本碩聯合培養項目中的求學經驗。
周芳逸
2016級理工學院、逸夫書院學生
統計科學專業
在校期間獲得:院長嘉許獎
將赴南洋理工大學大學攻讀分析學碩士學位
Q1.在大學的四年裡,你對學校哪些地方有什麼特別的回憶嗎?
其實回想起來,校園裡給我留下特別回憶的地方有許多:伴我在靜謐月夜複習考試的圖書館、與教授老師不期而遇的潘多拉食堂、揮灑汗水的體育館和健身房、以及充滿與友人笑語歡聲的一甌茶和會飲……
最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大概是每年聖誕將近時逸夫書院舉辦的主題聖誕派對,那是緊張的Final(期末)季裡最美的放鬆。猶記得大一那會兒在逸夫書院樓下舉辦的BBQ(燒烤)主題派對。印象裡那天寒風凜凜,但即便如此也無法消減同學們參加派對的熱情。好友們齊聚一隅,喝著冰可樂吃著烤翅,暖洋洋的聖誕旋律甚至讓人有些微醺。流光溢彩的聖誕樹下,我們在明信片上寫下了對未來的期許,也將桃李年華的希冀定格在了時光裡。
Q2. 在你所選的課程中,有沒有哪些課程讓你獲益匪淺、印象深刻呢?
若說專業課發掘了我職業發展的無限可能,那麼通識課則啟發了我對待人生的一種態度。
有一門叫做「Good and Evil (善與惡)」的GED課程,這門課之所以讓我印象深刻,是因為它啟發我以不同的視角看待社會倫理問題,也讓我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漸漸地發生了變化。這門課的主要內容是西方倫理學,閱讀材料大多是篇幅較長的純英文哲學經典,但是幽默風趣的Jin Lee老師總能通過一些貼近生活的事例,淺顯易懂地將深奧的理論解釋給我們聽,引導學生去獨立思考、多角度地剖析問題。這門課會讓你找到心中的「intrinsic good」(內在善良),令你重新思考每日奔忙的目的;也會顛覆你對於virtues(美德)的認識,讓你了解到人們所推崇的virtues背後的含義。
通過這門課的學習,我認識到,那些看似約定俗成的觀念,也曾在歷史長河中經歷著被爭議被推翻被確立的輪迴;同時我也學會去辯證地看待生活中那些不可置否的理念,去站在不同立場來了解那些爭議不斷的問題。非常感謝這門GED課程給我帶來的如此不同尋常的體驗,也推薦學弟學妹去感受一下。
Q3.有關本專業的學習,對學弟學妹有什麼建議嗎?
其實數理統計作為一個側重於理論的基礎學科專業,學習它的關鍵在於正確地把握住和深刻地理解有關的統計思想和概念——唯有透徹的理解了才能繼而靈活地將學科所學運用到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上。
我的建議是,課上認真聽講,課下多思考多練習,留出時間通讀課本,理解教材中的例子,完成相關的習題,有意識地去嘗試復現解決問題的思路,多與教授和同學討論學習上遇到的難題。遇到一時難以完全理解的統計模型也不要著急,統計學習是一個螺旋式推進的過程,哪怕側重不同的專業課上也會多多少少有些教學內容上的重疊,部分知識在不同課上會被反覆講解,慢慢地那些艱深晦澀的統計原理也能漸漸變得容易理解和接受。
NUS校園
Q4.為什麼會選擇參加學校的NUS(新加坡國立大學)聯合培養項目?申請的過程中有什麼心得、經驗分享嗎?
首先是因為NUS是亞洲頂尖名校(最新排名全亞洲第一,全球前十二),來這邊讀書可以了解頂級學府的教學模式和食宿文化。其次是因為NUS坐落於素來有「花園城市」之稱的新加坡,街道乾淨,環境優美,華人比例高,飲食習慣與中國相近,治安也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來這邊念書父母會比較放心。
再者,因為我個人比較希望未來在新加坡讀碩士,學校的聯合培養項目可以讓我提前一年來新加坡適應當地的校園生活,英語的社會環境也能幫助我更快地提高英文水平考出研究生申請中所需的GRE,同時這段求學經歷也會成為我申研簡歷上的亮點,可謂是性價比非常高的一個聯合培養項目。
關於這個項目的申請其實並不複雜,只需及時查看學校郵箱按照學校的指引完成即可。學校會在開放申請前舉辦大概兩場宣講會,項目信息、申請流程和準備工作會介紹得非常詳細,學校也會有專門的老師通過微信群或者郵箱對同學的疑問作出耐心的解答。比較需要注意的是參加此項目需要在大三結束前修讀完全部的通識課程,最好也能把專業必修課都修完,這樣在參加項目時才不會有延遲畢業的風險。
NUS宿舍
Q5. 在NUS學習與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在港中大(深圳)的學習經歷有無幫助?
在NUS學習最大的體驗是更需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CUHK-Shenzhen相比,NUS統計課的課業量並不算大,基本好幾周才有一個中規中矩的作業,但考試的內容都比較細節,比如有些教授會專門考那些只在課堂上提及到但講義上沒有的內容,而且和實際操作的結合度很高,這就需要學生學得靈活、理解得深入並在平時親自復現過課堂講解的理論知識。所以這邊大多數學生都不太會趕DDL(截止時間)完成課業任務,有門CS(計算機科學)課程上大家甚至爭著做以最短時間完成作業的人,課業任務解決後大家會用富餘時間去進行拓展練習,鞏固習得的知識。
CUHK-Shenzhen的全英文教學能讓我們更快地適應當地的學習生活,平時緊湊的教學也能讓我們能在NUS較為和緩的教學節奏下學得遊刃有餘,同時三年專業課的學習也給我們打下堅實的統計學基礎,在NUS學習高階統計課程也變得容易許多。
Q6.大學四年裡有沒有遇到哪些鼓勵啟發/影響你的師長?
在專業課的學習上,給我啟發最大的應該是陳天石教授。陳教授是我的學業導師,他每年都會組織大家進行一次茶話會,和每一位同學詳細深入地聊未來的人生發展道路,並給出他個人的指導和建議。每當我對未來感到迷茫的時候我都會最先尋求陳教授的幫助,他總是很熱心地和我溝通並為我推薦最適合我的發展方向。
回首大學四年,鼓勵過幫助過我的師長真的很多,包括陳懌教授、呂伯君博士、鄧揚舟博士等等,他們的學術之精深令我敬仰不已,言傳身教之中令我受益匪淺,也讓我感到既榮幸又幸運能在人生中遇到亦師亦友的他們。
周芳逸在UCLA交流時期
Q7. 回顧你的大學四年,你覺得在各個階段有什麼成長變化嗎?
大學四年最大的成長還是心態上變得更加成熟從容,更知如何取捨了吧。大學四年我時常與未知的挑戰不期而遇,無論成敗都能讓我一次次在短時間內飛快成長。從最初的手足無措到後來的處亂不驚,這些成長背後離不開大學良師益友的開導與幫助和校外前輩同儕的指點迷津。
大學四年的種種經歷,讓我對自我無論求學求職還是人際交往方面的上限和下限都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也對人生的下一段旅程要如何走有了更明確的規劃,明白了人生要為何拼搏,亦懂得了人生浮沉間所最應看重的是什麼。
NUS校園
Q8. 總的來說,你對學弟學妹們有什麼建議呢?
對畢業後的規劃最好從大一開始。大一結束時就要面臨選專業的問題,所以大一最好就能對未來的發展有一個大致的預想。
如果打算就業,可以通過學校的職業發展講座多去了解各行各業,也可以通過和師長校友溝通,以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如果有出國讀書的計劃,其實在大一大二就可以開始考慮目標院校和升學方向,可以提前去和留學中介了解一下申請所需做的準備。如果對未來的發展還是比較迷茫,那就儘量把GPA(成績)維持在一個較高水準,充分利用好學校提供的眾多可以豐富自己閱歷的機會:暑課項目、交流項目、學術研究項目、校外實習、科研峰會、志願者活動等等。
這些經歷既會增長你的閱歷、加速你的成長,也會讓你收穫難得的友誼和許多美好的回憶,更會為你的簡歷增添不少亮點,讓你能更順利地在畢業後步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
Q9. 最後,畢業在即,有什麼想對理工學院說的話嗎?
感謝理工學院四年相伴,為我的大學時光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這裡我收穫了最為渴求的知識,遇見了學識淵博的老師,結識了一見如故的好友,更發現了不一樣的自己。如果回到四年前填志願那天,我會告訴那時的自己,選擇理工學院將是一生都不會後悔的決定。
來源:香港理工大學深圳 文案&圖片由周芳逸同學提供
採訪&排版:Celia XIE, SSE 校對:Crystal WANG, S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