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會認「謄、勵、篇」等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知道父母分別是怎樣評價「我」的詩的,「我」對父母評價的認識前後有怎樣的變化。
3.研讀重點句子,正確理解「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的含義,體會父母表達愛的方式的不同。
4.學會正確對待批評和表揚。
l 重點
體會父母愛自己孩子的不同表達方式:母愛寬容、和藹、鼓勵;父愛理性、深沉、嚴格。
l 難點
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理解「糟糕透了」的評價也是一種愛。
1.字詞教學。
本課要求會認7個生字,其中「謄、勵、篇」特別容易讀錯,要重點進行強調和指導。另外,五年級的學生識字能力比較強了,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想辦法識字,如查字典、詢問他人,學會根據漢字的結構特點大膽猜讀、跳讀。
學習字詞時,要做到自主學習與教師指導相結合,集中學習與隨文學習相結合。
2.閱讀理解。
課文主要寫作者在八九歲的時候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媽媽對此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極了」的鼓勵中和「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握人生的方向,成長為一名著名的作家,揭示了父母對自己的兩種極端的斷言,其實是兩種不同的表達愛的方式。
文章前一部分文字淺顯生動,後一部分的個別語句含義較深,具有啟發性,給學生提供了多維的思考感悟空間。所以在教學時,要堅持以生為本,以讀為本,把「讀」貫穿於整個課堂教學。通過有聲有色地朗讀,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在文本語境中同人物進行心靈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通過不同形式的讀,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悟到文章的表達方法。
本課的內容與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感體驗十分接近,應該更多地啟發學生聯繫生活實際,去感受父愛與母愛的不同。
3.表達運用。
在生活中,同學們每天都感受著來自父母的愛,父母的愛本質是一樣的,但表現形式是有區別的。通過學習課文和聯繫生活實際,同學們對兩種愛的方式要有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學生要學會用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學會感恩。
1.預習提綱
(1)自讀課文,認識生字詞,有不理解的詞語查字典或使用其他工具書解決。
(2)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試著用簡要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初步感受父母之愛的不同。
(3)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旁做批註。
2.多媒體課件
l 教學課時
1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課件出示兩幅圖畫:一幅是孩子跌倒了,抬頭看著媽媽,喊道:「媽媽,快來……」另一幅是子跌倒了,抬頭看著爸爸,喊道:「爸爸,快來……」
學生看圖,理解兩幅圖的內容,思考:兩幅圖的不同之處是什麼呢?爸爸、媽媽面對跌倒的孩子,採取的態度和方式會有什麼不同嗎?
學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師:在教育孩子這個問題上,爸爸和媽媽採取的方式和態度往往是不一樣的。為了進一步加深對這一現象的理解,下面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教師板書課題)
這樣導入新課的方式,新穎、直觀、生動,能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使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狀態。
二、初讀課文,掃除文字障礙。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詞可以查字典或詢問他人,然後多拼讀兩遍。把課文讀通、讀順。
2.匯報交流自讀情況,解決生字詞。
(1)學生交流預習成果。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課件:(指名讀、開火車讀、帶拼音讀、去掉拼音讀、組詞讀。)教師適時強調讀音,如「謄」易讀錯成「yù」,「歧」易讀錯成「qǐ」等。
(3)檢查學生讀課文的情況,可以抽查、輪讀,也可以分角色朗讀。學生之間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好的同學要及時給予表揚,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準確地指出他的不足之處,然後加以鼓勵。
三、再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文中講了作者成長過程中的哪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分別講了什麼事?
交流:(1)八九歲時→幾年後→現在。
(2)八九歲時「我」寫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詩,母親的評價是「精彩極了」,父親的評價卻是「糟糕透了」,「我」難過得哭了。幾年後,「我」在母親的鼓勵下繼續寫作,父親依然對「我」的作品作出如實的評價。現在,「我」已經成了一名作家,真正理解了「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都是愛,人生離不開這兩種愛。(教師適時板書:「精彩極了」「糟糕透了」)
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體現由淺入深的學習進程, 初步感知文章內容,梳理本文所寫的場景,為下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以問促讀,深入學文。
1.課件出示問題。
媽媽讀了「我」的詩後,她的心情是怎樣的?從哪裡可以看出來?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評價呢?
生讀第1自然段,然後暢所欲言,交流匯報。
師小結:媽媽非常高興、驚訝。主要表現在她的神態( 「眼睛亮亮地,興奮地嚷著」 )、她的語言(「巴迪,真是你寫的嗎?多美的詩啊!精彩極了!」)和她的動作(「她摟住了我」「她高興得再次擁抱了我」)。媽媽作出這麼高的評價,不是因為「我」的詩寫得好,而是因為「我」在八九歲時就開始寫詩,她為此感到高興,她要鼓勵「我」。這是媽媽對「我」的愛和鼓勵。(教師適時板書:神態、 語言、動作)
2.聽了媽媽的評價,「我」有什麼表現?
生:「我」既靦腆又得意揚揚。
師:在這種既害羞又得意的心理狀態下,「我」產生了怎樣的期待呢?這種期待的程度怎樣?從哪裡可以看出來?
3.生讀第2~4自然段,然後暢所欲言,交流匯報。
教師引導,師生共同明確:
「我」產生的期待是:希望爸爸能讀「我」的詩,並給予較高的評價。此時,「我」的期待很急切、很強烈。
表現在:「我」迫不及待地問媽媽,爸爸什麼時候回來。在等待爸爸的時候,「我」把詩重新謄寫一遍,還做了裝飾,並滿懷信心地把詩放到顯眼的地方。這些語言、動作、心理上的描寫,說明了「我」很渴望得到爸爸的表揚。(教師適時板書:心理描寫)
過渡:可事實上,巴迪等來了爸爸的表揚嗎?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
4.學生朗讀第5~14自然段,思考:
(1)巴迪等來了爸爸的表揚嗎?當時的情形是怎樣的?
學生自由發言,教師適時引導、總結:沒有得到爸爸的表揚,反而受到了批評。當時,爸爸回來了,「我」緊張極了,他讀了「我」的詩,認為這首詩糟糕透了。(「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難道世界上糟糕的詩還不夠多嗎?」)(教師適時強調動作、語言描寫)
(2)聽了這樣的評價,媽媽和「我」的反應是怎樣的?
學生交流,教師點撥引導:媽媽和父親爭吵,希望父親能鼓勵「我」。「我」難過得跑到自己的臥室裡失聲痛哭起來。
5.幾年以後,情況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呢?
生讀第15自然段,思考並回答問題。
巴迪承認了自己當時的那首詩的確相當的糟糕,他已經認識到了父親的評價是對的。因為母親一如既往地鼓勵,巴迪還一直在寫作並把自己新的文章給父親看。
父親的態度也有了變化,雖然還帶著批評,但沒有全盤否定,而是在批評中帶著鼓勵,這在無形中給了作者勇氣,讓他有再寫下去的動力。
6.最終作者成功了,在他成名之後,他體會到了什麼?
(1)帶著這個問題請同學們默讀第16、17自然段, 然後回答問題。
(2)閱讀成果匯報:
我從心底裡知道,「精彩極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這兩個極端的斷言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7.「精彩極了」是一種怎樣的愛?
慈祥的母親一句鼓勵的話「精彩極了」,飽含著多少愛呀!正是這種愛,使「我」有了寫作的興趣,寫作的信心,寫作的靈感。這是一股多麼強大的力量呀!
長大後的巴迪有了巨大的成就,這個時候他體會到當初是多麼幸運!因為在自己的寫作過程中有母親那作為創作靈感和創作源泉的愛。
8.「糟糕透了」是一種怎樣的愛?
嚴厲的父親一句警告的話「糟糕透了」,又飽含著多少愛呀!正是這種愛,使「我」時時看到不足,使「我」戒驕戒躁,使「我」永遠向新的高度奮進,這是一股多麼沉重的力量呀!
母親讚美的愛給了他前進的力量,而父親批評的愛給了他思考和反省的空間。這兩種愛讓巴迪在面對讚美和批評的時候保持了一顆清醒的頭腦,最終他成功了。
9.正是這些讚美和批評使作者謹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風颳倒。同時他也體會到,這兩個極端的斷言都有一個共同的出發點——那就是愛
10.從巴迪的經歷中,你讀懂了什麼?
要謹慎地對待生活中的讚美和批評,同時也體會到父母用各自不同的愛在鼓舞著我們。母親讚美的愛,給了我們前進的動力,而父親的愛則是鞭策著我們做得更好,不要驕傲。因此我們要珍惜和感恩父母的愛。
五、教師小結,結束全文。
學了這篇課文,我們不僅要懂得用全面的眼光來看待父母的愛,也要懂得正確地對待生活中的讚美和批評。今天大家應該都是收穫滿滿,希望這堂課對今後的人生有所幫助。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業。
1.學習了本文後,你有什麼收穫和感受呢?
2.小練筆:文中巴迪認為愛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讚美的愛,一種是批評的愛。你在生活中有過類似的感受嗎?把你的感受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