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召開的江蘇省委十三屆八次全會提出,緊扣習近平總書記親自勾畫的「強富美高」新江蘇藍圖,圍繞美得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高起點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努力打造美麗中國的現實樣板。
8月3日,在揚州市委七屆十次全會上,「美麗揚州」有了自己的規劃圖、施工圖。「產業發展是美麗幸福的根基,生態宜居是美麗幸福的底色。」揚州市委書記夏心旻表示,宜居宜業就是「美麗揚州」的內核。
千百年來,「美麗」一直是歷史文化名城揚州的魅力名片,詩仙李白和詩聖杜甫寫下的千古名句,生動詮釋這個「形容詞」。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 「美麗」不是空想的詩與遠方,揚州人正在比學趕超中展現新作為,「幹好下半年,跑好後半程」。美麗這個「形容詞」裡飽含的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變成揚州真抓實幹的「動詞」。
「過去完成時」的動詞彌足珍貴:收穫由負轉正的「1.1」
又到年中關鍵時。7月22日,揚州統計調查部門發布上半年全市經濟發展形勢「成績單」。翻看這份「半年報」,揚州經濟社會發展持續向好的態勢令人振奮:
上半年,揚州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53.8億元,同比增長1.1%,增幅高於全國2.7個百分點,高於全省0.2個百分點。
由一季度同比下降5.6%轉為上半年實現正增長,揚州這「1.1」的取得,顯得尤為彌足珍貴。
經濟回暖的背後,是揚州緊緊圍繞奪取「雙勝利」、聚力「六穩」「六保」,始終緊扣發展高質量的喜人收穫。
「撕開」疫情的縫隙,才能看到「陽光」。上半年,揚州細化落實「一見底、兩徹底、三到位」防控舉措,堅持用好「大數據+網格化+鐵腳板」防控模式,持續抓好「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從2月17日起實現疑似病例「零新增」,到當月29日實現確診病例全出院,從武漢返蘇來蘇人員佔全省15%到確診病例僅佔全省3.6%,揚州防疫成效得到省委省政府和人民群眾高度認可。
「編筐編簍,全在收口」。疫情防控形勢基本好轉後,揚州首先以視頻會議的形式,召開6000多人參加、一直開到村和社區的全面加強基層基礎建設、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動員大會。
統一思想、夯實基層基礎後,揚州迅速組織春季產業項目視頻籤約,舉辦「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全面部署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攻堅行動,繪製產業招商圖譜,聘請千名「招商大使」。疫情期間創新開展「雲招商」,疫情穩定後赴上海、深圳等地招商,全市籤約項目211個、投資超2500億元。
一幅經濟復甦的「熱力圖」背後,是揚州突出保市場主體,精準制定落實服務企業「2號文件」和專項扶企穩企政策,建立完善重點企業政務服務專員制度,開展規模企業「戶戶到」和小微企業「點對點」行動,有力促進各類企業全面復工復產復市,穩住經濟增長基本盤。
衝寒已覺東風暖。揚州全力以「復」,全力以「福」。「半年成績單」公布短短數天後,夏心旻就主持召開市直部門負責人座談會,市直27個部門對照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指標體系和2020年度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體系,緊緊圍繞「美麗幸福揚州」建設重點項目,逐一匯報計劃在2-3年內推進實施的重點工作、重點項目。人人看不足,找辦法、拿方案,只談短板、問題和改進措施。
標兵疾行,追兵逼近。夏心旻要求,揚州各級各部門要以各自領域的國內先進城市和地區為標杆,比出幹勁、學出本領、趕出實效、超出預期。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謀劃「十四五」的關鍵之年。在當前變化變局加速演變的形勢下,如何抓住城市發展機遇,關係著揚州以什麼樣的姿態邁上基本現代化新徵程。
長江經濟帶建設、運河文化帶建設、2021年世園會、長三角一體化和寧鎮揚一體化……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決策部署,揚州匯全市之智舉全市之力答好「考卷」。機遇大家都有,關鍵看誰能抓得住、抓得好。
「產業興盛才能帶來就業興旺,激發創業熱情。要讓每一個年輕人都能在揚州找到稱心如意的工作。」
「抓緊啟動北沿江高鐵、寧揚城際、揚馬城際建設,加快推動產業要素、科教資源、年輕人才向揚州流動集聚。」
「加大公辦幼兒園建設力度,加快示範性頤養社區建設,讓年輕人無後顧之憂。」
吸引年輕人推進產業創新,成為揚州這個古城最迫切的願望。
發力推進新興科創名城建設,提升產業發展層次,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得到強勁發展;
聚焦「323+1」的先進位造業集群,推動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傳統產業迭代升級;
建強載體,打造高水平科創平臺,推動開發園區二次創業;
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一體化」,籤署南京江北地區至儀徵軌道交通研究合作協議;
激活企業活力,開展規模企業「戶戶到」和小微企業「點對點」服務,幫助企業打通產業鏈供應鏈資金鍊的堵點斷點痛點,打造開放包容、親誠友好的營商環境。
7月16-17日,揚州四套班子領導帶領各個市縣區主要負責人和相關部門負責人,對14項製造業重點項目觀摩過堂。如果說前一天半的觀摩,揚州各區縣主官感受到「學」的動力,17日下午的推進會則更多傳遞「比」的壓力。
會場上,打開各人面前的文件袋,當天《揚州日報》尤為醒目,頭版刊登的5張表格不僅對各區縣和功能區塊的製造業項目開工、竣工等情況進行公示,而且按高低進行排名,成績優劣一目了然。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源」和「根」,是揚州打造新興科創之城的根本所在。對衝和消解疫情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製造業項目起到關鍵性作用。
抓製造業發展,抓項目推進,說一千道一萬還是要幹起來。最近這段時間,揚州在重大項目服務推進、市領導掛鈎聯繫、考核等方面頻頻發力:
從涉企服務關聯度相對較高的38個市級機關部門中,遴選150名副處職以上幹部,擔任重點企業「全天候客服」,協助企業辦理相關行政許可、落實兌現政策性獎勵和優惠;
擴大揚州「小微惠貸」資金池規模至5億元,以此撬動銀行無抵押貸款50億元,對符合條件的企業發放優惠貸款,貸款利率參照同期LPR至少下浮25個基點,年內新投放「小微惠貸」貸款超30億元;
鼓勵和加快企業自主創新步伐,揚州先進位造業發展專項資金首次採取「事前」獎勵的專題發包方式,助力入圍研發項目早日開花結果。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揚州不斷完善制定權責清單,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加快建立「政府承諾+社會監督+失信問責」機制,堅決消除審批「灰色地帶」,加大「中梗阻」治理,踐行「馬上就辦」,營造開放包容、親誠友好、充滿活力的營商環境。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最近通報2019年全國公共服務質量監測結果,在31個省(區、市)160個監測城市中,揚州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以87.39分的成績居第二。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揚州是南水北調東線源頭城市,同時擁有長江與京杭大運河、長江與淮河兩個「交匯點」。長江環境問題整改、生態修復、沿江產業轉型升級、長江十年禁漁……在長江大保護這場為全局計、為子孫謀的硬仗中,揚州以壯士斷腕的決心、破釜沉舟的勇氣,堅持走綠色發展、生態優先之路。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如火如荼,中國大運河非遺文化園正按序時進度加快推進,運河大劇院預計今年底可正式投用……作為中國大運河的原點城市、大運河申遺牽頭城市,揚州全力打造反映大運河文化的標誌性工程,譜寫新時代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篇章。
產業創新、交通建設、長江大保護、信用城市建設……7月4日召開的寧鎮揚黨政聯席會議上,五項事關寧鎮揚未來發展的合作協議籤署,寧鎮揚一體化發展再次提速。揚州主動跨江融合,把工作放到長三角一體化這個「大三角」和寧鎮揚一體化這個「小三角」中去定位和謀劃,積極參與合作。「三市同城」的美好未來,正從「寫意畫」變成精細而清晰的「工筆畫」。
一件件大事實事的落實落地、一項項規劃工程可觀可感,美麗揚州正鮮活呈現。
最近一段時間,「323+1」在揚州成為高頻詞。「323」植根於揚州的汽車及零部件、高端裝備、新型電力裝備等8大先進位造業,而後面的「1」,是建設新興科創名城主航道上駛來的「一號艦」——航空產業集群。「323+1」是揚州高質量發展的基底,也是謀劃「十四五」,勇做「優等生」的主要抓手。
壯大產業、帶動就業。聚焦「323+1」先進位造業集群,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電網、節能環保、大健康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航空裝備、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數控工具機等先進位造業,不斷壯大科技服務、文化創意、旅遊康養、電子商務等現代服務業,力爭2022年工業開票銷售突破7000億元。以產業的興盛帶動就業的興旺。
建強載體、促進創業。大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高質量發展培育行動,支持規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增加研發投入、加大技改力度。圍繞「政產學研金」創新要素的有效集聚和優化配置,強化與大院大所、知名高校的合作,加快招引、共建、提升一批高水平科創平臺,進一步提升科技綜合體建管用水平,服務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深度推進產業科創,不斷壯大科創產業,讓每一位科創人才都能在揚州充分激發創新創業激情,盡情釋放創造活力。
提升園區、加快開放。全力推動開發園區「二次創業」「二次振興」,加快開發園區創新轉型、高新園區提檔升級步伐,緊緊抓住產業項目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軟環境建設等關鍵,使園區真正成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主陣地。以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為支撐,以產業創新共建共享為動力,深度融入長三角一體化、寧鎮揚一體化,加大對世界500強、跨國公司的招引力度,拓展與大型國企、央企的合作廣度,抓緊啟動北沿江高鐵、寧揚城際、揚馬城際建設,開展沿328國道科創走廊規劃研究,加快推動產業要素、科教資源、年輕人才向揚州流動集聚。
優化環境、激發活力。進一步放大國家「雙創」城市示範品牌,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不斷提升涉企服務質量和效率,圍繞與市場主體密切相關的辦理建設許可、獲得信貸、用地保障、科研項目招投標等,著力簡化審批許可,持續提升投資建設便利度。健全常態化政企溝通聯繫和企業訴求受理機制,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商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依法保護企業家合法權益,千方百計保護好企業家的創業激情、創新活力,讓每一位企業家都能在揚州成就創業夢想,實現人生價值。
宜居對揚州來說不是一個新鮮的宣傳詞,此次揚州市委全會賦予這個詞更具體的內涵:「外在美與內在美相統一、城市美與鄉村美相協調。一體推進美麗宜居城市和美麗田園鄉村建設,協同推動長江大保護和江淮生態大走廊建設。」
聚焦新一輪宜居城市建設,揚州從最基礎、最迫切、老百姓反映最集中的問題入手,打好雨汙分流、黑臭水體治理、老舊小區改造等「六大硬仗」;在美麗田園鄉村建設開展「三大行動」,2022年全市將打造特色田園鄉村40個,美麗宜居村莊750個。同時,在群眾就業增收、社會保障體系、「養老養小「需求、公共服務質量上,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值得注意的是,建設「美麗「城市、激活揚州三張」金字招牌「,成為此次揚州市委全會熱議話題。
這些年,揚州陸續摘得「世界運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東亞文化之都」稱號,為城市「美得有形態、有韻味、有溫度、有質感」提供充足的原材料。5月底以來,揚州夜經濟日益火爆,瘦西湖夜遊和長春路夜市成為城市旅遊新熱點。揚州正在做和即將做的「品牌文章「遠不止這些:
精心打造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示範段,加快建成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範區。推動世界運河城市論壇升格為國家級論壇,用世界語言講好運河的揚州故事。
建設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館,提檔升級中國淮揚菜博物館,推出一批美食網紅店、「打卡地」,打造一批美食集聚街區和100家淮揚美食示範店。培育50家開票銷售5000萬元以上食品工業企業、30家營業額2000萬元以上餐飲龍頭企業。
加快推進明清古城整體創建5A級景區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精心打造中國大運河非遺文化產業園,規劃建設「東亞文化產業合作(揚州)園區」,持續加深與東亞文化名城的常態化交流。
如何放大「三都品牌」效應,把「金疙瘩」變成「真首飾」,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正在揚州陸續破題。
沒有等來的「美麗」,只有拼出來的精彩。站在新起點上,揚州努力把「形容詞」變「動詞」,把藍圖變成現實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