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人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啥意思?道出農村人的辛酸

2021-01-10 騰訊網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都非常寶貴,因為一生只有短短幾十年的光景,如果去掉兒童和老年的年齡,可供自己支配的時間也就三四十年。

誰也不能保證自己一輩子不生病,就算是普通的感冒也會讓人很痛苦,更何況是患上了不治之症。農村俗語「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就是一句道盡農村人心酸的至理名言。

生病之後不僅整個人的狀態非常差,而且還很容易影響幹農活。另外,生病之後就需要打針吃藥,這其實也是一不小的開銷,很多人都負擔不起農村人對此深有體會。

第一、小病靠扛,大病躺床

人吃五穀雜糧沒有不生病的道理,可是在很多農村地區,由於人們的生活條件比較差,再加上當地的醫療條件落後,所以導致很多人生病之後,都無錢可治或無藥可醫。

即使是在現代社會中,這樣的事情也屢見不鮮。還有就是很多農村人對疾病的重視程度不高,他們認為自己的身體比較強壯,所以遇到一些小病的時候,只要扛一下就能過去。

這樣就很容易導致小小病家中,最終因為延誤而變成了難以治療的大病。甚至在一些比較落後的偏遠山區,無論大人還是孩子生病之後,都沒有去醫院治療的意識。

自己找一些民間的偏方治療,這種做法很容易誤診或者吃錯藥,對生命的威脅非常大。更有甚者還會找一些所謂的巫醫看病,最終導致患者因為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而死亡。

這種「小病靠扛,大病躺床」的思想,也是一種無奈之舉。

第二,農村醫療保障水平低,不敢生病也看不起病

隨著國家各項建設和體制越來越完善,很多農村地區也開始普及醫保了。例如,大家比較熟悉的新農合,就是農村醫療保險的代表。

但由於很多農村人的思想比較固化,他們認為交了錢之後自己根本用不上,所以就是在白白的浪費錢。

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一大部分農村人都不願意交醫保。可是一旦遇到了大病之後,很多人因為沒有這項基本的醫療保障,所以最終因為看不起病而白白送死。

如果繳納了醫保,就會有相一定的報銷比例,這樣就會減輕患者的家庭壓力。

因為落後愚昧的思想而不去繳納醫保,一旦自己或家人患上了某些疾病,就必須要去大醫院看病。

一個簡單的心臟支架就要好幾萬,更不用說治療癌症疾病了,所以農村人才會有「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的說法。

第三,收入水平低,因病致貧屢見不鮮

從現在的大趨勢來看,農民的收入水平有了一定提升,而且他們的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很多人甚至搬到了城裡住上了樓房。

但從嚴格意義上來講,農村地區依然無法與城市相提並論,無論是生活條件還是經濟條件,都存在著很大一段差距。

在一些比較落後的農村,依然還有十分貧窮的現象,就更不用提所謂的存款了。依靠種地生活的農民只能賺出一家人一年的開銷,另外根本沒有任何盈餘。這樣的家庭一旦有人生病,簡直就像天塌下來一樣可怕。

因為但凡是比較嚴重的疾病,動輒就要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治療費,對於城市家庭而言,都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更何況是貧窮落後的農民家庭呢?

所以農村人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因為有的時候連生病都生不起。很多農村家庭經過自己的努力,終於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可是最後卻因為一場大病重新致貧。

這樣的例子絕對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普遍現象。所謂農民才會說:「三年不生病,好比行大運」。

所以只要生活在農村的人不生病,或者說有足夠的醫療保障,對於他們而言就是天大的幸運。在現實往往和理想有很大差距,由於農村人對醫保的認知存在誤區,所以依然有一部分人沒有繳納醫保,並抱有不會生病的僥倖心理。

結 語

改革開放之後各地經濟都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勢頭,成都農村地區也擺脫了貧困。但是很多農村人由於根本沒有積蓄,所以最怕的事情就是生病。

因為現在的醫療費實在是太高了,根本不是一個普通農村家庭能夠承受的,所以他們才認為三年不生病就是走好運,道出農村人的心酸。

相關焦點

  •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
    農村俗語:「光棍院裡炊煙少」啥意思?下半句也道出了人情冷暖。在廣大農村地區流傳著很多俗語,涉及到方方面面,可以說是包羅萬象。其中還有一些是關於農村生活的俗語,雖然是一言半語卻飽含了很多人生活的無奈,活靈活現地展現了這些人的困窘狀態。
  • 農村老俗話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
    在這類生活的俗話中,有一句說「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我們冷不丁聽到這句話時,會覺得說出這樣話的孩子們也太不孝順了,怎麼能這樣說父母呢?沒有父母,哪裡會有年輕的你?到父母老了,你怎麼能說出這樣的話?其實我們對這句話的理解有點誤會,那麼這句話怎麼就被人誤會了?我們先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然後說一下有沒有道理。
  •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農村老人常說「雞不三年,犬不六載」,究竟是什麼意思呢?過去農村家家戶戶都會養些牲畜,雞鴨貓狗之類的,養雞養鴨主要是為了吃蛋,而養狗主要是為了看門護院,可能是因為養雞養狗的多了,農村的老人們還總結出來一些關於它們的農村俗語,「雞不三年,犬不六載」還有「貓來窮,狗來富」等等,在我們當地倒是沒有雞三狗四的說法,而是說「雞不六載,狗無八年」。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
    導讀: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啥意思?農村老人:在理農村這幾年也開始逐漸的納入城鄉規劃範疇,過去的農村很多都是老宅基,不但面積很大,房屋的坐落、走向也都是根據地勢而建,這也導致了一些農村的整天規劃很難做到整齊、一致。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這句話是啥意思
    在幹什麼事情的時候,都要找對方法,如果方法不對往往會事倍功半,比如農村有句俗語叫做:「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下面就來看看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趕豬三年成疲漢或許很多人都不知道怎麼趕豬,在以前的農村,特別是靠近大山的村莊,人們總會把小豬趕到山上或者河邊去放養,如果摸不對豬的特性,豬群就會滿地亂跑。有些人只知道用樹枝追趕豬群,但豬卻不知道主人的意圖,只能四處亂撞了。
  • 俗語「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啥意思,有道理嗎?聽聽老農咋說
    而農村老人養老跟人口外流又緊密相關,因為正是大量年輕人外出打工,將老人留在農村老家,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過去農村家庭結構,形成了留守老人群體。雖然現在大部分老人溫飽問題可以得到保障,但是精神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孤獨卻無法改變,也沒有辦法得到滿足。與此同時,農村裡面還流行的這樣一句俗語,叫做「人老招人嫌,死了欠三年」。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到底有沒有道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
  • 農村人喜歡說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這個早當家是啥意思?其實不光榮
    農村生活過的人,甚至是城市生活著的人,一定都聽過這句話「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雖然很多人說這句話,但能聽懂的孩子其實並沒有多少。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裡的這個「早當家」讓人迷惑,有的人不能理解這個「當家」的意思是啥,甚至有人會理解成早當家就是早早的輟學。這當然是不對的,黑嫂一直生活在農村,對於這句話也聽說得很早,打我記事兒起,奶奶就已經開始跟我說這句話,小時候不在意,長大後也並沒有用人教,就明白了這句話的意思。咱們就來說一下這句話的意思和道理。
  • 農村老人說;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
    今天為大家分享的話題是「農村老人說得好;人到中年、要做到「三不碰」,啥意思?有道理嗎」在農村,有時候和老人們聊天,他們總喜歡用一些老話來告誡我們如何去為人處世,雖然說老人們說的老話聽起來很粗糙,但細細品讀的話,還是能悟出其中的道理。
  • 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啥意思?「穿靴戴帽」指的啥?
    文/惜談農村俗語:「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啥意思?「穿靴戴帽」指的啥?有過農村生活的人都知道,說農村人生活講究吧,他們好像過日子也沒有那麼細緻。說農村人生活不講究吧,老一輩口中又常說著許多農村俗語,不斷的向晚輩們傳輸著、告誡著。
  • 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啥意思?
    ,短而精的文化精華被農村人廣為流傳後就會變得非常有內涵,所以對於農村人來說,學習俗語就是在學習人生,這也是為什麼農村俗語能夠流傳千年的主要原因。今天筆者就帶大家學習一個農村俗語,「趕豬三年成疲漢,當家三年狗也嫌」,相信很多人也是第一次聽說這個俗語,其實這個俗語所蘊含的道理是非常值得我們去學習的,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下。
  • 農村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所居住的房屋有關係,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大房門前小破屋,三年一場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
    農村俗語:「笑貧不笑娼,救急不救窮」啥意思,值得讓人深思!俗語是一種比較口語化的語言,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運用到。它是勞動人民通過長期的摸索不斷總結出來的,通俗易懂很容易被大家記住。俗語常常被大家稱為常言,俗話。
  • 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
    做為一個70後,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很長時間,驢、牛、馬、騾子這些牲口我都接觸過,而且這些肉都吃過。在農村,老人常說「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啥意思?老人說「馬肉臭」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很少養馬來做為肉食用的。一般都是以前家裡用來幹活的馬,因為老了或者生病了,無法再勝任家裡地裡的活,所以都賣給做滷肉的。想一想養了這麼多年的老馬,它們的肉質是可想而知的,不好吃是肯定的。
  • 農村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方」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在農村中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俗語是和我們的生活有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人窮不求娘家忙,富貴不住東南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自古以來,蓋房子就是農村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因為要蓋一座房子往往需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精力和心血,房子還是庇護一家人的場所,所以人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看的格外重要。在農村中關於蓋房子的俗語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兩高夾一低,一世被人欺」,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老話說:「寧勸賭,莫勸嫖,勸嫖兩不交」是啥意思?
    農村很多老話,放到現在,都可以當作是至理箴言,放之四海而皆準。它不僅道出了我們做人應有的情商和基本的人情世故,同時也告訴我們,在面對一些特殊的事情時,應該拿出什麼樣的態度。比如下面這句「寧勸賭,莫勸嫖,勸嫖兩不交」,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啥意思?有啥道理?
    又到了一年農閒時,由於天氣越來越冷,農村中的農活基本上已經告一段落,農民沒有了繁瑣的農活,所以很多人都會趁此走親訪友。在走親訪友時,一桌豐盛的酒席在所難免,不過作為禮儀之邦的國家,酒席上的講究也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桌上不擺三盤菜,六人莫坐烏龜席」,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農村俗語:「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你知道是啥意思嗎?
    但是我們都知道,農村養的豬吃肉都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還是為了保障一年做飯的用油。因為在以前農村很少有清油,每家每戶做飯用的都是豬油,用豬油不但可以讓飯有香味,更主要的它還有保健作用,俗話說「一勺豬油,勝過十副藥」說的就是這個意思,那麼這句話到底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呢?
  •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
    農村俗語: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呢?農村俗語是經過農民朋友長期的生活經驗的積累而成,通過形象生動活潑有趣的語言表達出來,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用樸素的語言講述深刻的科學道理,便於老百姓理解和記憶,大多數的俗語跟農村生活息息相關。像男怕柿子女怕梨,母豬最怕西瓜皮,是啥意思?前半句用柿子和犁來形象說明男人和女人為人處事的觀點,後半句跟農村的養殖有關。
  • 農村老人常說「睡覺不要腳朝西」,有道理嗎?農村人睡覺有啥講究
    導語:農村老人常說「睡覺不能腳朝西」,這句話暗含什麼意思呢?有沒有道理呢?睡覺有啥講究?西方是往生地,如果一個人睡覺時,腳朝西,那麼是說已經一腳踏入往生了。而頭朝西,則是想去往往生地,這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說,都是比較忌諱的事, 這最主要是,他們發現了東西方向睡的老人身體都不如南北方向睡的老人,但是,農村人很多都不了解地球磁場的事,就把這種事說到了往生淨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