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做肚包雞,異常好吃且奶白濃湯,營養豐富!此湯濃中帶清,具有濃鬱的草藥味及胡椒香。烹飪方法也很講究:先喝豬肚包雞湯,然後將豬肚包雞肉切成小塊,倒入湯中繼續煲5~10分鐘,即可吃出豬肚和雞肉,豬肚爽口異常,雞肉鮮嫩可口,湯中添加了雞肉的香味;再倒入乾菜、冬瓜等,吸收肉味,湯味變得香醇;最後加入肉丸、鮮雞什、竹腸等肉類,如同火鍋,湯汁越加越香。上癮並且營養豐富!
這種湯有很好的補益,驅風,驅寒的作用,腎虧的人吃了減少夜夢的小便症狀;燥熱虛火多的人吃了夜夢多,可以調節夜間睡眠。
這道菜可以說是豬肚燉雞的硬菜,逢年過節的時候就可以上桌了,但是在乾燥的秋天,注重健康的人也可以做這道菜,因為豬肚燉雞之後,剩下的棗子枸杞湯是秋天養生的好材料。製作豬肚雞,最難的部分就是洗豬肚,因為要保持豬肚軟才能把雞包起來,所以市場上賣的那種已經煮過水的豬肚也沒有用。
家常便飯用豬肚包雞怎麼樣?以上已經提到過豬肚要新鮮,所以洗豬肚這個操作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我這裡做豬肚雞要分四步,即洗豬肚、處理雞肉、包豬肚、煮雞湯。
方法一:洗豬肚這一步需要耐心,一般新鮮的豬肚要買回家,首先是要把豬肚上的肥肉和一些淋巴給清除掉,這一步的存在既會影響口感,也會影響健康;其次是用鹽、番薯粉反覆揉洗豬肚,直到將豬肚清洗到無異味。
整理雞。將整隻雞除去雞頭、雞爪後,放入冷水鍋中焯水,煮沸後撇去,將半熟的雞肉撈出,用熱水洗去雞肉上的雜質,備用。有人說雞肉可以切小塊焯水,但我覺得已經不叫豬肚包雞了,而是叫豬肚包雞塊。
雞包豬肚。白椒粒放入紗布袋中,用擀麵杖碾碎,然後將紗布袋裝入雞腹,洗淨豬肚絲,將豬肚尖一端紮緊,然後順著大口將整隻雞塞入,再放少許薑片即可。這個煮製靚湯煮湯時要注意火候,一般大火煮沸後轉中火慢慢熬湯,時間控制在1-2小時即可;另外,煮湯時不要放鹽,等肚雞肉和靚湯一起盛到碗裡時再根據口味放鹽,這樣才能保證湯的口感。
方法二:家養豬肚包雞
配料:雞肉、豬肚、薑片、紅棗、枸杞、鹽、薯粉、白胡椒粒各1個,薑片1個;
新款豬肚洗去肥肉和淋巴,然後放入盆中,加入鹽、地瓜粉,反覆揉洗3-5次,直至豬肚除去大部分的異味;
整雞去掉雞頭、雞爪,放入冷水鍋中焯水,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半熟雞撈出放入熱水中,用洗碗布洗去上面粘著的一類油脂雜質,瀝乾備用;
白椒粒放入紗布袋中,封緊,再用擀麵杖碾碎,再將紗布袋放入雞肉袋中,這裡用的不是胡椒麵;
洗淨的雞塊放入洗淨的豬肚中,再放入幾片薑片,用絲絲封住,然後放入冷水鍋中,加入薑片、紅棗、枸杞,蓋上大火煮沸,轉中小火煮2小時;
把豬肚雞煮熟後撈出,將雞肉剁碎,豬肚切絲,再放入湯鍋中煮3分鐘,最後將所有配料一起盛入碗中,澆上清湯,撒上細鹽,家常便飯就做好了。
方法三:雞肉豬肚蹄750克
小肚雞肉是客家傳統菜餚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這是客家女子首次以月子為食,具有極佳的補益功效。
配料:豬肚一份,鮮雞一份(或半份),辣椒一份(30粒左右)(體冷者多放,體熱者少放。
配料:紅棗十五粒,黨參四支,玉竹一兩,枸杞子適量,八角幾粒,香葉兩片,肉桂一小塊,少許鹽、料酒、雞精、姜。
加入豬蹄,料酒,蔥。
洗肚皮。
首先自來水洗外肚,然後將內肚翻過來洗,洗內肚時要將內肚放在盆裡(不能放水),加麵粉三勺,用雙手猛抓豬肚,抓啊抓,再衝水,重複兩三次。
再加三小勺鹽,還是用雙手抓豬肚,抓呀抓,然後用自來水衝乾淨,重複這樣的步驟2-3次。
加入一些白醋,用雙手抓豬肚,抓啊抓,然後衝水,直到水變清,豬肚很乾淨 ok,再把它翻過來。
外層的洗法也一樣,麵粉和鹽的用量可以相對減少,比較容易清洗乾淨!洗淨,用醋,鹽,酒浸泡10分鐘。
熱鍋倒入油溫,待油燒熱時,將切好的蔥段。
釀肚皮翻炒均勻。
先將新鮮雞肉洗淨,再入水焯水,去浮沫,過冷水。
準備所有的成分。
先將胡椒略炒出香味,這樣效果更佳。
將十顆紅棗,適量的枸杞子和胡椒放入豬肚。
把雞也小心地塞進嘴裡。
用牙籤把開口封起來。
燉雞肚:
鍋中放水,放入釀好的雞肚,加幾片薑片,加少量料酒,先焯一下,去浮沫。
直到小肚膨脹,起泡泡,撈出,倒掉原來的水,再把小肚面片重新加水,放入其它材料,大火燒開,再倒入瓦鍋煮1.5小時。中至20分鐘時撈出香葉,香葉經久煮後有苦味。
等稍涼後,撈起豬蹄,帶上一次性手套,將骨頭全部取下,肉塊切下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