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君,最近我有一個困擾。就是我閨女都8個月了,從出生到現在頭髮一直都是細茸毛。而且自從剃過頭後,兩邊和後腦勺的頭髮乾脆不長了。
明明是個甜美可愛的小姑娘,現在硬生生被叔叔阿姨們認成了大小子。好苦惱啊,我家寶寶的頭髮到底是咋回事?做什麼能夠改善一下?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寶寶的頭髮又黑又濃又密,可結果往往事與願違。因為大部分寶寶出生後的頭髮,都是又黃又細又少,有的寶寶出生後頭髮濃而密,但過一段時間後還是逃不過脫髮的命運……
而且,因為寶寶頭髮稀少,粑粑麻麻們動不動就被「熱心群眾」diss:
■ 哎呦,孩子頭髮這麼黃是不是營養不良了?
■ 後腦勺咋沒頭髮啊?這是缺鈣,你得趕緊給孩子補上鈣!
■ 寶寶頭髮這麼稀,肯定是缺乏微量元素啊!有時間去醫院查查吧~
聽完熱心群眾的「診斷」後,是不是更加焦慮了?那麼,寶寶頭髮稀少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家長該如何應對?來,跟著小康君找答案吧~
(圖片來源:網絡)
可拉倒吧!各位粑粑麻麻別再為寶寶頭髮稀少而焦慮了。
因為寶寶頭髮黃、少、細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兒了。寶寶的發質和諸多因素有關。比如:頭髮毛囊沒有發育完全、遺傳、環境、營養等。
一般來說,3歲以內的寶寶頭髮少而黃,大多是生理性現象,無需過多處理。如果3歲以上仍有上述情況,可以去兒保門診看看是否是營養不均衡、缺乏酪氨酸或微量元素等原因導致的。
因為寶寶掉頭髮而擔心的家長,純屬自己嚇自己。為啥這麼說呢?因為寶寶掉的可不是傳統意義的頭髮,而是胎毛。
胎毛的生長期很短,它會在合適的時間逐漸脫落,這也是生理性脫髮。而且,現在頭髮色澤和濃密程度不代表以後的頭髮。
對於嬰幼兒來說,發色、硬度、密度大部分還是因為遺傳和毛囊未發育完全所致。等到寶寶長大後,發質則會受到生活習慣、環境因素、飲食因素的影響而發生變化。
特別是那些正常餵養的寶寶,一般不會那麼容易缺鋅、缺鐵以及缺鈣。除非,平時存在厭食或者營養不均衡的時候才容易出現微量元素缺乏症。
所以,只要寶寶吃好、喝好、玩好,身高體重增長良好,家長就不用過於擔心了。
那麼,面對寶寶少的可憐的頭髮,家長該怎麼做呢?
等
頭發生長需要時間,等到寶寶毛囊徹底發育成熟後,胎毛才會變成真正意義的頭髮。
一般來說,嬰幼兒1歲左右毛囊開始迅速發育,到2~3歲毛囊基本就會長好。所以只要寶寶的頭髮不是大面積的脫髮,家長保證合理的營養供給,就根本無需過度擔憂。
總之,寶寶頭髮稀少不是病,而是頭發生長需要等待!
因為寶寶新陳代謝旺盛,頭脂分泌多,過多的汗液及油脂很容易阻塞毛囊引起感染,所以,平常要多幫寶寶洗頭。
多幫寶寶梳頭可以刺激頭皮,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寶寶的頭發生長哦~
把寶寶的頭髮剃光不僅不會促進頭發生長,反而很容易損傷毛囊,讓寶寶喪失一個保護頭部的「屏障」,使頭髮出現暫時不生長的現象。
所以,家長最好給寶寶剪頭髮,而不是剃光頭!可以用嬰兒推給男寶寶理成0.5-1.0釐米的小平頭,而女寶寶只用把頭髮剪短些就好。
頭髮也需要注意防曬,尤其是已經剃光頭髮的寶寶,過強的紫外線不僅會曬傷寶寶的頭皮,還會導致寶寶頭髮容易變幹、變枯。
建議在外出時戴上一頂小遮陽帽,不僅可以保護寶寶的小腦袋,還可以減少頭頂部熱量的吸收,起到防曬的作用。
有些家長會因為寶寶洗頭掉發的現象,減少或不給寶寶洗頭。其實,每根頭髮都有一個生命周期,即便你不洗頭,頭髮也會在睡覺、梳頭、運動中脫落。而且,長期不洗頭導致頭皮瘙癢,被抓破感染了,還會影響到寶寶新發的生長呢。所以,還是要經常給寶寶清潔頭髮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