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以此文獻給疫情期間不能聚在一起的朋友們:我很想念你們。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這本書是《我是貓》,貓君我最愛的一本書。
算起來,讀過這本書已經五年有餘,但卻念念不忘。
閱讀的過程是輕鬆的,一如其它日本文學帶來的感覺一樣。
這本書的譯本與版本很多,有的將書名譯作「吾輩是貓」,或許是按日本人的語法來譯的,也許是先入為主吧,我更喜歡書名譯作「我是貓」。一來既然是譯文,還是符合咱們的語言習慣更好一點;二來讀過全書後,「我是貓」,感覺就真的像有隻貓在講故事一樣,調皮的樣子躍然紙上。
說一下書裡的故事。
書中的主人公是一隻貓。故事發生的年代是日俄戰爭期間,距離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還是略顯久遠。想像一下歷史書亦或是其它影視作品帶給我的關於那個時代的感覺,能聯想到的也只是積弱的清政府、列強的欺侮、人民生活得水深火熱的樣子,其它的便沒有了,總之是一個動亂的年代。然而書中描寫的日本人的生活卻令我大吃一驚,關於這點有機會再探討,因為和劇情無關。
「我是貓,還沒有名字。」
這隻沒有名字的貓出生在一個乾草堆裡,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另一個主人公中學英語教師「苦沙彌」的家中,雖然不願意收養,但苦於這種貓的賴皮,就這樣一起生活了下去。
貓每天無事可做,也不願捉老鼠,被苦沙彌一家整日嫌棄吃白食,不過倒是為讀者講述了苦沙彌一家的無聊故事。
主人公苦沙彌是一個英語教師,雖沒有什麼才華,卻人緣很好。他的朋友們都願意時不時地到他家來做客打法無聊的時間。他的這些朋友們也是都是從事文化事業的日本的精英階級,也許我這麼講不貼切的畢竟印象中的學者精英應該是非常富有,但在書中日本的這群人和我身邊的這些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一樣屌絲,呵呵。
介紹一下苦沙彌的朋友們:美學家「迷亭」、在讀博士的前苦沙彌的學生「水島寒月」、喜歡研究哲學的「獨仙」,都是十分接地氣的屌絲。他們各有各的風趣,各有各的性格特點,作者把他們描繪的就像我身邊的朋友們一樣,經常在苦沙彌家裡談笑風生,或者說是無聊扯犢子。通過他們的談話我們了解到了他們當時的生活:對自己的生活處境不滿而又好高騖遠,明明身上貧窮卻又不肯放下身段,還有暴發戶的低俗醜陋。
讀完之後貓君我發現,書中的這隻貓難道是我家的大萌(我養的貓)?苦沙彌完全就像貓君我,心裡總是想做一番大事業,然而卻眼高手低,懶散不肯吃苦。拉開距離深思自己,依然一副屌絲樣,頑固、卻又無可奈何。我也像苦沙彌不屑做生意的鈴木一樣,內心裡嫉妒他們的富有……
在書的結尾這隻貓掉到水缸裡淹死了,但描述的並不傷心痛苦。就像他完成了一個使命暫時告別我們去做了另一件事情一樣。
也許大家總是讚嘆於某些作品結尾的高潮與升華,就像畫龍點睛一樣。
但這樣的一本書有著這樣的一個結尾太合適不過了。書整體的感覺就是像在跟讀者拉家常,就像我們平日的生活一樣,平平淡淡的,卻享受其中。
無病呻吟也罷、裝模作樣也罷,其實我們都是普通人,每天都在過著重複的日子,雖然每天都在幻想不切實際的未來,但是平平淡淡才是真。
回到開篇:我是貓,還沒有名字。我們的一生在後世看來當然也是,一個人,沒有名字。
最後要說一下本書的作者,夏目漱石,一個令人讚嘆的作家,被日本人親切地稱為「國民大作家」。他筆下的文字樸實,不顯浮誇,卻寫進了時下每一個人的心,怎麼能不讓人喜愛。
此時需要表達一下我跨越時光與空間的崇敬。
我國民國時代的文學大師們看來都是受了他的影響,不過可能是上學時代背誦全篇帶給我的噩夢,他們的作品我目前讀得很少,這裡不說也罷。
《我是貓》,一本我很喜歡的書。
免責聲明: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作者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