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連「克服拖延症」都拖延的重度拖延患者,是如何走向自律的?

2021-01-09 十點讀書作者團

我從小到大都有嚴重的拖延症。所有寒暑假作業都是臨開學最後一夜趕出來的。

剛放假,時間趕趟,再玩幾天,最後一個月肯定會搞定。

最後一個月到了,還有四個星期呢,沒關係。

只剩一個星期了,7天每天8小時,還有56 個小時呢,應該夠用。

直到……最後一夜。我每次都是邊哭邊寫的,因為沒功夫擦眼淚,作業本都被洇溼了。

後來長大了,拖拉的毛病一點沒改,卻改了個洋氣的名字——拖延症。

我對自己這個毛病也是深惡痛絕,並做了不少努力。不僅買了不少克服拖延症的書籍,比如《自控力》、《時間管理》等,還去看B站的拖延心理學視頻,刷遍知乎對這個問題的高贊回答。

但諷刺的是,「克服拖延症」這個努力本身也被我拖延了。

書翻了十多頁再沒看過,後來實在礙眼扎心,乾脆放進書架落灰。

B站的視頻看了一半,跳出鬼畜視頻的更新提醒忍不住點開,瀏覽記錄就永遠停在了53%。

知乎的高贊回答,滑著略看了幾眼,覺著有些乾貨,就遵照答主的指示,放進了收藏夾,結果就……沒有結果了。

不可否認,這些從心理學、管理學等各種角度克服拖延的方法,都有道理,也提供了很多實用的工具。

但無論是什麼方法,有效的前提都得是立刻照做。如果不照做,一切都無從談起。

其實,我去找這些克服拖延症的方法,本質上也是一種拖延,我在轉移立刻工作的注意力。

我總在想,等找到最好的方法,我就可以迅速完成工作了,然而單單找方法就浪費了不少時間。

我對自己的意志力越來越失望,看來拖延症的黑洞我是爬不出來了。直到我又一次在無比焦慮和痛苦中,趕在deadline前把工作文件上交。

當時,我鬆了一口氣,葛優式癱在了椅背上,身心都非常舒適,感嘆總算完成了啊。

一個念頭突然冒了上來:其實不管之前如何拖延,到最後也是會完成的,而且意想不到的高效。

既然結果不算太糟,那我們為什麼一定要克服拖延症呢?

01消極拖延

因為我們在這最後時刻,工作節奏是慌亂的,而且具有不可控性,這就叫消極拖延。這種拖延讓我們失去對目標、對任務的掌控感。

我們腦中會時刻想像完不成的後果。比如學生不寫作業,被老師當眾批評或罰站;

職員沒寫工作報告,在會議上被點名發言,語無倫次尬到社會性死亡;

撰稿人沒按時交稿,被編輯標上失信標籤不再約稿等等。

想像中的情景其實並未發生,但我們已經預支了恐懼和痛苦。如果在完成的過程中不順利,我們還會陷入無盡的焦慮和煩躁中。

所以,我們討厭拖延,其實是討厭「消極拖延」所帶來的痛苦感。

既然如此痛苦,那我們之前為什麼要拖延呢?

因為完成任務的過程是不快樂的。

當我們碰到一個比較棘手的任務,比如寫一篇幾千字的發言稿,或是備戰年終考核,因為任務本身枯燥無趣還完成困難,我們就會感受到精神上的痛苦。

這時,大腦為了緩解我們的痛苦,就會驅使我們將注意力轉向其他更容易的事,比如看看明星的八卦新聞,刷刷搞笑短視頻。這樣,我們就能獲得一種精神上的暫時愉悅。

其實,我們接受一個任務的同時,就面臨著兩種痛苦和兩種快樂。上面說的短暫愉悅只是其中一種。

02兩種痛苦和兩種快樂

下面我們要做一個小學數學題——請比較以下兩種痛苦程度的大小:

1、最後期限來臨前完成任務的痛苦。

2、正常完成任務的痛苦。

相信大家都會認為第一種大於第二種,因為第一種痛苦其實包含了第二種完成任務過程中的痛苦。

也就是說,無論是否拖延,我們都會經受完成任務的過程。拖延只會讓我們的痛苦更劇烈。

接著,讓我們來比較兩種快樂程度的大小:

1、完成任務的輕鬆感。

2、未完成前纏夾著焦慮、負罪、壓力感的短暫爽快。

顯然,第一種的快樂要比第二種快樂強得多,也長久得多。

所以,先完成任務不拖延,痛苦更少,快樂更多。

要克服拖延,首先我們要記住第一種痛苦和快樂的感覺,並把它們和身體上的反應聯繫起來。

比如我在最後期限前,每次都緊張得肚子疼,完成任務後則感覺一股清風從頭頂貫入,非常舒爽。

我清晰地記住了這兩種感覺。每當我想拖延的時候,我就讓自己想起那種肚子疼的感覺。

我只要繼續執行工作,這種感覺就消失了。和肚子疼相比,刷新聞的愉悅實在微乎其微。實踐證明,痛苦比快樂更能讓我脫離拖延的狀態,回到工作中。

回想痛苦能讓你繼續工作,提純快樂則可以減輕痛苦。

03快樂提純

上面已經提到,第二種未完成前去玩的短暫快樂,的確能緩解工作的無聊,但由於其中摻雜著我們對最後期限的隱憂,這種快樂是不夠純粹的,遠遠比不上徹底完成後的快樂。

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我們小學時學過的一篇課文。講的是革命先驅李大釗的孩子寫作業也十分拖拉。玩一會兒寫幾個字,寫幾個字再玩一會兒。

李大釗倒沒有打罵孩子,正逢下雪,他就對孩子說如果他寫完了,就帶他出去玩。孩子一下子精神了,專心寫完了作業。李大釗履行承諾,帶著孩子去外面堆雪人、打雪仗。

事後對孩子說:「玩就要玩得痛快,學就要學得踏實。」

真正的快樂是心無掛礙、心無旁騖,這也就是佛家說的大自在。所以我們要學會把快樂提純。

你回想第一種痛苦後,不得不開始完成任務,但很快就會感到無聊和煩躁。那麼,你可以把任務拆分幾個部分。

每完成一個任務,就設置放鬆時間,這段時間幹什麼都行,就是不許再想工作。

時間結束,又要繼續工作了,你可以給自己鼓鼓勁,一會兒我又可以徹底放鬆去玩了,沒有一點負罪感和憂慮感,可以踏踏實實地享受快樂。

長此以往,你的精神適應了這種節奏,能夠迅速轉變緊張和放鬆的狀態,形成習慣。拖延症就只能灰溜溜地離你而去嘍。

和純粹的快樂相比,所有痛苦都顯得微不足道了。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克服拖延症,先要記住第一種痛苦的感覺,然後在有心拖延時回想它。

在它的逼迫下,你開始工作,並準備迎接休息時的快樂。習慣享受純粹快樂後,你就會慢慢不屑拖延的短暫愉悅了。

我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就是這麼從拖延症的黑洞裡走出來的。

作者:好書明心,為你品讀萬卷好書,明悟一顆真心。

相關焦點

  • 如何克服終結自己的拖延症?
    我們都有拖延症,只不過程度有重有輕,有研究表明有20%的人認為自己有著難以克服的拖延症。生活中,拖延症有哪些呢?比如有人周末想發憤圖強,想要完成一個報告,但是你碰到一些具體的問題,就是會被太多的事情,牽引你的注意力。
  • 告訴你拖延症的6點危害,2種克服拖延症的特殊方法
    你有拖延症嗎?很多人可能都覺得自己或多或少會有拖延症,原來打算要做的事情,由於自己內心抗拒的想法,拖著拖著最後什麼都沒有做。什麼是拖延症?再打個比方,你給自己制定了一個目標,我要在一周內看完一本書,但是當你拿起書的時候,你又覺得並不是很著急,反正還有時間,於是你放下手中的書,選擇看電影,一周時間到了,你發現這本書還是一動不動,這就是由於你的懶惰,導致你有了拖延症。那麼,我們該如何克服自己的拖延症,讓自己成為一個行動派呢?
  • 如何治癒拖延症?
    ,不知在看的你是否有拖延症的現象呢?有拖延症現象,就想要解決掉,我在網上搜索了關於拖延症的問題,有此現象的人那是相當多,拖延症是一種醫學名詞,它是這樣解釋的: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 拖延症是學習的「攔路虎」?這三個辦法,可以快速克服拖延症!
    「拖延症」是學習的「攔路虎」,是很多人都有的病,是指在我們自身明明清楚會造成不好的結果,但是還是會去把已經計劃好的事情往後推延,說白了,就是不夠自律,就是懶。下面就讓小編來告訴大家如何克服拖延症吧。一、 製作時間計劃表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往往要在同時期處理許多事情,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選擇做一個時間計劃表了。
  • 如何擺脫拖延症
    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拖延症,而且現在各種各樣的手機app,都在盡其所能地幫助用戶使用好碎片化時間,現在很多人已經到了只會使用碎片化時間,還經不住手機的誘惑,結果導致自己手上應該去做的事情一直往後推
  • 拖延症的應對策略④
    看清拖延行為是怎樣運作的,以及有效改變拖延思維(認知方法),幫你建立起你的忍耐力和持久性(情緒方法),取定你的方向,落實行動(行為方法)。(1)改變認識首先不要把自己稱為拖延症患者,自貼拖延症的標籤。我沒有拖延症,所以我現在要去解決這個問題,而不是說我有拖延症,所以這個問題我沒法解決。
  • 原來達文西也是個重度拖延症患者,根治拖延症,你要牢記這4招
    拖延。達文西是典型的拖延症患者,他因為習慣性拖延,最終傳世畫作不超過20幅,其中五六幅直到他去世,都沒能完成交給客戶。達文西沮喪地說:「告訴我,有哪些事情到底是完成了的?」你看,原來大咖犯起拖延症來,跟我們普通人沒有差別。
  • 我是如何從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走出來徹底改變的?
    我曾經是一個嚴重的拖延症患者。我的拖延症可以嚴重到做的一個計劃,比如說學車的計劃,我能從一個計劃確立到最後完成,花了三年的時間才拿到駕駛本。又或者我的一個考試計劃,當時設立的是兩年的時間,結果花了差不多有10年才把這個試給考下來。這兩件事成為我人生的一個汙點,我都不好意思跟別人說這兩件事情,因為我覺得太丟人了。
  • 拖延症、懶癌,如何戰勝這磨人的小妖精?
    拖延症、懶癌,如何戰勝這磨人的小妖精?請符合以上特點的親們,對號入座,這就是典型的拖延症了。不過,承認自己有拖延症並不丟人,因為,拖延症是人的本能。很多人都會熬一個通宵就能趕一個報告,或者臨時抱佛腳,為了獲得一個好成績。它的特點是時間花費少,但是獲益大。
  • 你的拖延症,已經讓你「病入膏肓」
    馬上到2021年了,回顧過去的2020年,發現自己是個徹頭徹尾的拖延症「晚期」患者。每個月應該完成的工作,因為拖延,全部累積到這個月了。計劃今年要看的書,因為拖延,只完成了一半。拖延症讓我們的生活變得雜亂無章,毫無計劃。
  • 一個重度拖延症患者自我療愈的故事
    作為一個曾經的嚴重拖延症患者,我一度以為自己沒救,但經過積極的自我療愈,結果讓我比較滿意。你想像不到屏幕那端坐在鍵盤旁邊碼字的我曾經覺得自己就是棵廢柴。但事實的確如此。我改變了自己的拖延症,經歷從嚴重拖延到不那麼嚴重,再到症狀基本消失。儘管這個過程非常痛苦,但我每進步一小點就會收穫成倍的快樂。我認為這是一個值得分享的過程。
  • 克服「拖延症」的9個心理學方法
    這種被稱為「拖延症」的習慣,其實有很多心理內因。想要克服拖延的習慣,「重新掌控自己的感情與精神」才是對症下藥的做法。9個方法↓↓不妨試一試。 明明有必須要做的任務,卻總是不小心就打開微博微信,或去看書、刷電視劇。這種被稱為「拖延症」的習慣,其實有很多心理內因。想要克服拖延的習慣,「重新掌控自己的感情與精神」才是對症下藥的做法。9個方法↓↓不妨試一試。
  • 如何才能克服嚴重的拖延症?
    本文由以下部分組成:一、拖延症的表現二、拖延症的原因三、和拖延症共處的方法第一部分、 拖延症的表現看到這個知乎問題是在一周前,看到這個問題我想著我要把這個問題寫好拖延症患者的一大特徵是:明明知道自己在拖延,眼睜睜的看著時間流逝,並且會為自己的行為焦慮自責,可我就是不想幹啊,渾身難受,自己也不想這樣子,自己的身體和理想狀態作鬥爭,最後真的來不及了,只能硬著頭皮趕緊趕進程。
  • 為什麼我們總是拖延?三個簡單方法解決拖延症,是我用過最有效的
    反而你會覺得自己在無端浪費時間,後悔已經於事無補,而這是讓你犯拖延症的因素之一。手機上癮在今天已經屢見不鮮,怎麼克服已成大勢所趨。你是不是應該打破這種魔咒呢?想要戒掉空閒時就上網的壞習慣似乎很難!自律,能漸漸把「壞習慣」變成「好習慣」。自律的生活,每天都是元氣滿滿。學會斷舍離,生活才能清爽舒暢。曾經我也是一個拖延症的重度患者。
  • 職場拖延症有多可怕?這幾招讓你克服拖延難題
    小朱和小華一起進入公司,兩人都從事行政工作。小華在工作中得心應手,總是能夠較快地完成領導交代的任務,而小朱則喜歡把工作拖到最後時刻才草草做完,兩人的差距很快便顯現了出來。年底小華成為優秀員工,小朱則默默無聞,領導對她也不滿意。
  • 生活配方 | flag與拖延症
    或許你有拖延症,或許你也常常立flag卻沒有達成,但沒關係,這些網絡用語出現的意義正在於告訴你「並不是一個人」,不必過度掙扎於周圍人都在進步,只有自己止步不前的焦慮。也在於已經告訴我們問題都出在哪裡了,如果你想打破這些阻礙,就對症下藥去克服它們吧。當然,如果你對於自己並沒有那麼多的要求,當一個「佛系青年」,不也是可可愛愛的嗎?
  • 不甘平凡的你,如何科學地「終結」拖延症?
    一、你為什麼會有拖延症?根據調查研究顯示,全國有50%以上的人認為自己經常出現拖延的情況,有7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拖延症。其實,真正有拖延症的人,恰恰是那些極度渴望自律卻有難以自律的人。但如果只是這樣,還不足以讓我們成為「拖延症」患者,我們平凡卻不甘於平凡,我們不優秀,卻希望自己優秀,我們不自律,卻希望自己自律。而正是這種平凡中的不甘,將我們拖入了「拖延症」的深淵,一旦拖延了,就會出現強烈的負罪感和自責情緒,不斷地自我否定,從而陷入不斷拖延的惡性循環,於是每天都在痛苦並拖延著,每天都在痛苦與拖延中苦苦煎熬。
  • 《終結拖延症》:戰勝拖延症最好的方法,讓你不再為拖延而煩惱
    詹尼·沃爾夫博士對本書的名言是:「每一個以拖延戰鬥的人都可以從本書中發現新鮮的觀點,快速見效的技巧和強大有效的自助練習,為自己開啟一種卓有成效的快樂生活方式,開卷有益!」可能有的人有拖延的習慣自己也沒有意識到,什麼是拖延?拖延已經是一種問題的習慣了。
  • 我決定明天再勞動,因為我的拖延症……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全國199所高校的大學生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97.12%的學生認為自己有或偶爾有「拖延症」。就連吃晚飯這樣日常的事,有人都能拖到晚上9點。
  • 你有拖延症嗎?竟有75%的大學生有拖延症,教你如何擺脫拖延毛病
    有拖延症的人,通常表現為懶惰、專注力差、手忙腳亂等,拖延給很多人的生活帶來不利,如何戰勝拖延?給大家推薦以下幾個方法:方法一:改變環境拖延患者「老託歲月」裡,身邊應該少不了手機、沙發和身邊其他事物。方法二:給自己設一個截止時間帕金森定律告訴我們,留給自己的時間越多,做事情就會傾向于越慢地完成,只要還有時間,事情就會不斷擴展,直至用完所有的時間。多數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就是原定一個小時完成的任務,當只剩下最後幾分鐘的時候,這最後的幾分鐘是效率最高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