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運動巨頭Nike耐克,宣布全球總部的裁員計劃從500人擴大到700人。
目前耐克全球的店都在關門,只有大中華區還賣了67億美元,已經成了耐克的救星,但就這樣大中華區也要裁20%的人了。
Nike CEO(圖片來源:《俄勒岡人報》)
01
辭退700人
補償金高達17億
在耐克的裁員名單上,從500人擴大到700人。
一家公司從「裁員」到「擴大裁員」,背後原因無外乎兩個:
要麼,原有的裁員數量無法解決問題,所以要加大力度;
要麼,原有的裁員力度帶來積極效果,所以要擴大影響。
耐克此舉,可能更趨近於後者多一點。
因為前幾個月,耐克就曾因「季報巨虧53億而上熱搜」,那會正是疫情爆發以及裁員的關鍵時期,耐克削減線下勢頭,加強線上的進攻,於是很快,線上的收入就猛漲了80%,幫助耐克穩住了大局。
在這樣的對比下,耐克決定繼續減輕線下人員配置的負擔。
HR都知道,你辭退的人越多,則意味著你短期支出就會越大,因為公司想要在這個敏感問題上不出任何亂子,則必須要給到員工充足的安慰,說白了也就是補償金。短時間辭退更多人,那這一筆巨額的補償金也就越大。
據Nike的估算,最初裁掉的500人,就預計會產生14億-17億的員工離職費用,加上而後的200人,這項支出可能高達20多億!
雖然裁員了,但耐克的股價並沒有陷入頹勢,反而還創出新高。
耐克的創始人菲爾奈特財富值超過3400億人民幣,全球排19名。老爺子家裡都是豪車,飛機在家裡有很多個飛機庫,每個飛機庫都可以放超過三架飛機。
這個現象,再次告訴我們一個財務上的一本道理:賣資產是獲得正向現金流,裁員是截斷負向現金流。
02
耐克向高層動手
100多名副總裁失業
既然是裁員,那就有裁員的目標群體。
據耐克的官方消息稱,Nike本次的裁員員工包括公司領導團隊成員以及兒童保育中心的員工,同時削減了批發業務。
其實耐克的裁員計劃很早就開始了,據《俄勒岡人報》報導,耐克的裁員從去年夏天開始,當時有100多名副總經理被解僱;十月份,公司開始裁減高層管理副總裁等人員。
這可能是為數不多的裁員案例,因為很少有企業在裁員的時候會裁掉副總經理,副總裁這樣級別的高管陣營。而更多被首先被裁的對象,多是與業務和管理都很疏遠的後勤保障部門,或者是短期花錢、長期不見收益的研發部門,甚至像HR群體,也經常會被列入裁員名單中。
但耐克卻直接從自己的「頭上」動手了,這倒是讓人意外。
雖然意外,可也還是能夠揣摩出為何要這樣的原因所在。
耐克自身是全球運動巨頭品牌,在各洲各國都有著自己管理團隊和研發中心,這樣一來,無異於管理體系的擴大,同時也意味著高薪福利的支出擴大。
你要知道,越全球化的企業,就越有龐大的組織架構和管理系統,也同時就越容易「藏汙納垢」。
一些所謂的高管,可能整天沒有幹什麼實質意義上的事情,但卻拿著比那些成天加班的一線工人高十倍的工資,這太有問題了!耐克能陸陸續續辭退上百位副總裁,或許也從反面證實了,其實管理中很多人就是在「渾水摸魚」。
不管什麼職位,長時間待著不動,副總裁也是可以被替代的。
03
什麼樣的人
會成為優先被裁的人
耐克的大裁員,讓我想到這段時間,全球的裁員都非常厲害,我周圍也聽到很多的消息,尤其是有些朋友他是做管理層的,知道更多的內幕,所以有很多的真實案例,這些案例經常會引起反思:
究竟什麼樣的人,才會在大裁員中會更容易先被裁掉?
我們每個人,儘量都不要成為最先被裁掉的那撥人。
首先,公司裁的不是人,而是職位。
公司首先對公司來說,肯定會裁掉對戰略來說,不是特別重要的職位。
比如說我以前有個朋友,他是專門做績效考核的,平時的工作就是讓業務部門按時提交業績評分表,然後自己合併表格,核對並計算考核分數,把正確的數據傳給做薪酬的小夥伴,然後每個月去部門強調一下考核的重要性。年底忙一些,因為要做年終考核。
然後市場環境不太好,他們公司覺得不需要這樣一個績效考核的HR職位,把這個職能直接合併到了做薪酬的HR身上,一位薪酬HR包攬了績效的工作內容,然後給薪酬的HR加薪2000,甩掉了原先6000工資的績效考核的HR。
公司要的是人效和產出,而並不只是一個人。
那麼我們怎樣去避免自己成為這樣一個被戰略上捨棄的人才呢,這就要求我們平時是要保持一個敏感度的,對公司內部的動向你要有一些消息,保持一個敏感度。
特別是HR一定要去參加業務的會議,要讓業務多看到你,儘量多去了解公司內部的信息,這樣你可能會更快的了解公司要發展的重點到底是什麼。
我們很多HR就是說每天都是做事情,他也很少去關心一些其他的事情,但是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你的前途考慮,大家還是儘量去關心一下公司組織上的一些事情,業務上的事情只要你留心去觀察,那麼如果你知道了風聲,你能夠轉崗的話,你儘量早點轉,比如說你覺得這個部門你沒前途了,儘量跟其他部門的人都聯繫一下,看一看別人那邊還有沒有空缺,能不能儘早轉過去,這樣你可以在裁員發生之前你就先轉掉。
其次,任何公司,都希望自己的團隊有超強的執行力。
如果你本身執行力不足,或者需要團隊花額外的成本來培養你本該擁有的基礎素質,那麼這樣的人,我們在管理上,把員工的這種行為叫做工作態度不端正。肯定會被最先幹掉。
這樣的人,可能是新人,也有可能是一個老油條,比如說在公司很多年了,覺得自己在公司內部一定是不可或缺的,然後長時間做混子,不學習,也不突破自己,靠著自己在組織中的熟悉,做組織的老油條。
這樣的老油條,往往會讓領導認為,指揮你幹一件事情太難了,而且這種人往往薪水還不低,極容易被幹掉。
大家都會討論到35歲就是要容易被開除這件事情,也是因為很多人年齡大了以後,他可能就會有一些優越感,覺得自己對公司懂的東西比較多,他可能就有點飄起來了。
在組織中,說句難聽的,你是一個員工肯定是要你去伺候老闆,不是讓老闆來伺候你,如果讓老闆來伺候你的話,就肯定是有問題的,所以就我們年齡越大就越應該謙虛低調、聽話乖巧,這是沒辦法的。
最後,容易被幹掉的人,就是幹活能力太差。
這個就不多說了,你平時肯定能感受到,辦的事情總是不妥帖,肯定容易被幹掉。
換句話說,如果你表現的你的工作態度特別好,你績效可能你的表現差一些,老闆也是可以給你一些機會,如果你的表現不好,你還態度很差的話,老闆肯定是想除之而後快,如果你雖然工作表現不怎麼樣,但你態度特別的端正,特別的努力,老闆可能還是會給你機會的,只不過有時候當裁員來的時候,老闆想來想去,我這個組總是要走掉幾個人,他有可能就會讓表現不怎麼樣的人走。
時代的洪流,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改變。
但是我們能做到最簡單的事情,是讓自己的工作表現配上自己的工資。
各位親愛讀者:由於微信公眾號推送機制的變化,後臺已經有不少讀者向我們反饋很久沒有及時看到我們的文章了。
這種情況,大家可以每次看完後點一下「在看」↓。你的一個舉手之勞,能讓小匯的原創文章不被系統淹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