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時間銷售從百億突破千億,兩年時間再度翻番達到兩千億——這是 「黑馬」旭輝地產在過去給房地產市場留下的最深印象。但在銷售達到一定的體量之後,增速放緩也就成為了常態。
今年,旭輝給自己定下了全年2300億元的銷售目標,截至10月時,累計完成1743.7億元,完成度75.81%。從項目儲備來看,依靠超過2800億元的可售資源,旭輝是有望達成目標的;但如果放在公司近期西南片區營銷崗位的劇烈人事變動下看,旭輝的整個銷售體系及指標制定的合理性可能遭到拷問。
西南區多個崗位離職
近日,有媒體發文稱,旭輝西南公司在最近一段時間內有多位高管先後離職,具體名單則包括了旭輝西南分管營銷的總裁助理季婷婷、旭輝重慶營銷總監汪斌、旭輝雲南營銷負責人楊麒麟、旭輝重慶策劃負責人袁陽、旭輝天空雲鏡及江山雲出項目負責人尹翔。
從分管總助到城市策劃負責人,再到具體項目的負責人,旭輝西南這一波的人事動蕩,讓整個片區的營銷骨幹「損失慘重」。而這一切,就發生在旭輝地產衝刺全年2300億元銷售目標的關鍵時刻。
一個人的離職是個人選擇,一群人的離職則有一定有環境的原因。
從大背景來看,今年的房產市場分化比較嚴重,各個區域房市冷熱不均。據克而瑞重慶機構數據顯示,今年前6月,重慶主城區商品房成交8.11萬套,成交面積876.03萬方,環比減少27%,同比減少37;供應面積773.42萬方,環比減少52%,同比減少35%。
而具體到小環境,則可能是一家企業的文化如何、以及定下的各種指標是否合理。
旭輝地產能夠成為「黑馬」,和其內部崇尚的文化脫離不開。但當這種嚴苛的管理文化遭遇到今年市場遇冷的實際狀況時,則可能會讓公司在管理上的問題暴露得更加明顯,從而造成大量的人員流失。
近年人事震蕩不斷
事實上,近幾年在保持著高速增長的同時,旭輝地產區域負責人的人事震蕩始終存在,且多是重要片區。在相同規模的房企中,顯得較為頻繁。
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旭輝重要戰略區域公司上海區域事業部總經理傅明磊離職加入華夏幸福,隨後媒體報導旭輝有包括總監、經理級別的多位管理人員集體離職。
2017年,旭輝集團營銷總監周琦嘉同樣出走,同年更早離開的還有接替傅明磊的集團副總裁蔣達強。更早之前,旭輝集團南京公司總經理、集團區域職能中心總經理、分管人力副總裁等各個高職級管理人員均出現變動。此外,據了解旭輝集團分管品牌條線的負責人是更替最為頻繁的崗位之一。
到了2018年時,旭輝再次出現重要片區領導崗位的人事變動。執掌旭輝北京公司長達5年之久、職位已至旭輝控股集團副總裁的孔鵬,被媒體曝出離職。而在此後不久,旭輝集團層面也出現了重要人事變動——公司發布公告稱,現任財務長遊思嘉將於次年3月30日改任高級顧問,執行董事、副總裁、財務中心總經理楊欣接任這一職位。
上半年增收不增利
西南地區人事震蕩的具體內因外界無從得知,但如果確實涉及到整個指標的設定問題,那對其他區域又是否會產生影響?為了盡力完成銷售目標,又是否會影響到公司其他業績指標?
事實上,從旭輝地產半年報中可以看出,公司今年上半年已經出現了 「增收不增利」的現象——前6個月實現收入230.2億元,同比增長11.3%;歸屬股東淨利潤36.68億元 同比增5.38%。
今年上半年,旭輝地產的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34.1%下滑到了28%;公司前10個月的合同銷售均價也從去年同期的1.69萬元每平米降至了1.51萬元每平米。
與此同時,今年上半年旭輝地產發生了約合人民幣2.74億元的匯兌損失,遠超去年同期的5380萬元。造成這一匯兌損失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不斷增長的美元債務——上年半,公司美元外債額度達370億元人民幣,較年初增長57億元。且在今年11月,公司再次發行了3.5億美元的優先票據。
文 | 飛魚資本市場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