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風水習俗才是節日關鍵,這九大禁忌你不可不知

2020-12-13 內蒙古新聞網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重要節日之一,這個傳統節日從古代一直流傳到我們現在,期間經歷了很多的王朝,共計有2000多年的時間,那很多人可能很好奇,在古代的時候,那時的人們是怎麼過端午節的?又是什麼原因將這個節日延續下來的呢?

  其實端午節在古人的想法中認為「端午」是個犯禁忌的日子,因為此時五毒盡出,所以端午風俗多為驅邪避毒,比如如在門上懸掛菖蒲、艾葉等,故端午節也被稱為「菖蒲節」。

  根據文獻上的記載,以及歷代相傳流行下來的許多端午習俗,五月被視為「毒月」、「惡月」,五月初五是九毒之首,所以這一天便流傳了許多驅邪、消毒和避疫的特殊習俗如:插蒲子艾葉、喝雄黃酒、祭五瘟使者等。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做香角子、貼五毒、貼符、放黃煙子、吃十二紅。據說,吃粽子和賽龍舟,是為了紀念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的愛國詩人屈原,所以解放後曾把端午節,定名為「詩人節」,以紀念屈原。

  端午節在傳統文化中是個重要的日子,驅兇闢邪是個這個節日的重頭戲,在風水上,也是有很多考究的,在此提醒大家多注意以下事項,大家可以在這個一年中陽氣最盛的日子,用一些傳統的方法為家人去病消災。

  端午節怎樣闢邪、增福運

  1

  佩戴香包驅邪瘟傳愛意

  端午節佩戴香包,傳統認為有闢邪、驅瘟之效。實際上,香包裡面放入硃砂、艾葉、雄黃、香藥、石榴花,散發出清香怡人的香味,對蚊蟲而言就是剋星,所以,有闢邪驅瘟的作用。香包外包用絲布,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做成各種不同形狀和款式,美女們還可以用各種香味的香包送給意中人,來表達愛意。

  2

  戴五彩繩手鍊,祈求愛情,旺運勢

  五彩繩在古代叫「長命」,亦稱續縷命縷、續命絲、延年縷、長壽線,別稱又為「百索」、「闢兵紹」、「五彩縷」等,名稱不一,形制、功用大體相同。

  其俗在端午節以五色絲結而成索,或懸於門首,或戴小兒項頸,或系小兒手臂,或掛於床帳、搖籃等處,俗謂可避災除病、保佑安康、益壽延年。

  五彩繩的製作方式有5種:簡單的是以五色絲線合股成繩,繫於臂膀;在五彩繩上綴飾金錫飾物,掛於項頸;五彩繩折成方勝,掛在胸前;五彩繩結為人像戴之;以五彩絲線繡繪日月星辰烏獸等物,敬獻給長輩。

  這種習俗開始於漢代。東漢應劭《風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絲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長命縷,一名闢兵紹」。相沿成習,直至現代。

  老年人: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歡戴梅花、菊花、桃子、蘋果、荷花、娃娃騎魚、娃娃抱公雞、雙蓮並蒂等形狀的,象徵著鳥語花香,萬事如意,夫妻恩愛,家庭和睦。

  小孩:喜歡的是飛禽走獸類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竽、鬥雞趕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講究,如果是熱戀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女孩應該很早就要精心製作一二枚別致的香包,趕有節前送給自己的心愛的人,以增進雙方的情感姻緣。

  五色繩是最常用的開運物,具體的作用更有針對性。五色絲線,即綠色、紅色、白色、黑色、黃色五色,五色分別代表:金、水、木、火、土五行,以及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五色繩手鍊具有五色合歡的功效。想早日告別單身的男女可以把五色繩手鍊戴在手腕上或腳踝上,男生戴左手或左腳,女生戴右手或右腳,可以增旺八方人緣添喜氣,會對招來好姻緣有幫助,在十五、十六、十七的月光下照射後佩戴,效果更佳。

  3

  結伴出遊,祛病調心

  舊時,在端午節這天,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到山間田野遊玩一天後,晚上用煎蒲、艾等香草或者祛邪的香葉經水煮後洗澡,被稱為「遊百病」、「洗百病」,這樣做可以去除邪氣晦氣,一年平安健康。在現代,平時的學業、工作上的壓力,使大腦經常繃緊,端午節,可以選擇出遊,適當的放鬆,就是為了更好的發揮。到郊外遊玩,和品嘗一些特色美食,不僅能助你疾病消除,也令你心中感到愜意,身體的負能量減少,好運自然來。

  4

  端午節吃粽子好意頭,增旺氣場

  各地人民過端午節的習俗大同小異,而端午節吃粽子,古往今來,中國各地都一樣,端午節不吃粽子就好像少點什麼, 建議大家端午節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少了鴨蛋,無論是健康還是運勢方面都會對你有益處的。

  粽子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當時主要有兩種粽子,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到晉代,端午食粽子成為全國性風俗,「仲夏端午,烹鶩角黍」,這是西晉周處所作《風土記》一書中的明確記載。當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米外,還添加中藥材益智仁,稱「益智粽」。到了唐代,粽子已經成為端午節的必備食品。唐人姚合「渚鬧漁歌響,風和角粽香」的詩句,反映了當時食粽之普遍。

  端午節這天吃粽子有很多好的寓意,粽,同中,「中子」,即一矢中的,一索得男,求得貴子之意,也有「高中」之意,提升你的學業考運,所以,端午節這天好好的吃上一口粽子,也讓好運道與你相伴。

  5

  端午放生積德祈安康

  如果家中有病人,可以在端午節去放生,在端午節放生的開運效果相對平時的日子較為明顯。

  6

  端午節戴葫蘆,化煞催吉納福好運道

  葫蘆,喻「福祿」之意,有收納福氣的風水功效。葫蘆形狀貌似太極陰陽狀,可號令三界,所以,在風水上,也有化煞的作用。在端午節期間,家中若有一銅質的「天醫葫蘆」坐鎮,就會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好運道。

  7

  躲端 午

  躲端午是端午節習俗之一,這個習俗是指新嫁或已嫁的女人回家過端午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五」。俗以五月、五月五日為惡月、惡日,諸多事情多需避諱禁忌,因有接女歸家躲端午的習俗。這個習俗在宋代就就已經形成,陸遊《豐歲》詩中有「羊腔酒擔爭迎婦,遣鼓龍船共賽神」之句。《嘉靖隆慶志》亦記云:「已嫁之女召還過節」。又,《灤州志》:「女之新嫁者,於是月俱迎以歸,謂之『躲端午』」。由此可見,躲端午,在古代是很盛行的一種端午節習俗,就連現在有的地方還在遵循著這樣的習俗。

  8

  端午插艾好兆頭

  在民間風俗中,「清明插柳,端午插艾」。門上插艾草和菖蒲,製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佩戴身上用來以驅瘴、化煞。端午節在門口掛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它的原因。 通常人們會將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徵祛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感「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

  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病的藥草,插在門口,可使身體健康。在我國古代就一直是藥用植物,針灸裡面的灸法,就是用艾草作為主要成分,放在穴道上進行灼燒來治病。有關艾草可以驅邪的傳說已經流傳很久,主要是它具備醫藥的功能而來,像宗懍的《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曰「雞未鳴時,採艾似人形者,攬而取之,收以灸病,甚驗。是日採艾為人形,懸於戶上,可禳毒氣。」一般人也有在房屋前後栽種艾草,求吉祥的習俗。

  在湘南地區沿古俗,於在在夏日來臨之時的「五月初五」,在門上掛艾葉,用艾葉洗澡驅蚊的一個洗禮。人們認為經過洗禮,可以驅走瘧疾,能夠安全的渡過這個夏日多蚊的季節。也有吃五毒餅這一習俗,象徵可以防小人,健康好運的好兆頭。

  9

  端午日懸鐘馗像:

  端午節此日在風水上講,是避邪的重要日子,鍾馗捉鬼就是端午節習俗之一。在江淮地區,家家都懸鐘馗像,用以鎮宅驅邪。唐明皇開元,自驪山講武回宮,瘧疾大發,夢見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紅無襠褲,偷楊貴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繞殿而跑。大鬼則穿藍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問,大鬼奏曰:臣姓鍾馗,即武舉不第,願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後,瘧疾痊癒,於是令畫工吳道子,照夢中所見畫成鍾馗捉鬼之畫像,通令天下於端午時,一律貼此,以驅邪魔。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惡日,在民間信仰中這個思想一直傳了下來,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化解災異的習俗。其實,這是由於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這才形成了這些習慣。種種節俗,如採藥,以雄黃酒灑牆壁門窗,飲蒲酒等,看似迷信,但又是有益於身體健康的衛生活動。端午實在可算是傳統的醫藥衛生節,是人們與疾病、毒蟲做鬥爭的節日。直至今天這些衛生習俗仍然是應該多發展,並應弘揚傳承出去。

  端午節是我國的一個重要傳統節日,其中「端」字有「初始」之含意,所以民間便有這樣一種說法,那就是午月(農曆5月)好不好,要看端午過得好不好。因此,在端午節這天,就有了上面說的吃粽子、掛艾草等諸多風俗習慣,同時也寓意著避災除病、保佑安康。

  當然除了這些風俗習慣,我們還要記住關於端午節的風水問題,你也一定不能忽視,就像門前要插艾草的風水習慣,不去陰氣太盛的地方,在家中安放銅質的「天醫葫蘆」來化解邪煞和增旺運勢等方式,目的都是讓自己和家人在這一天闢邪旺運,好使一年吉祥如意、身健安康,如果自己和家人能夠平安、健康的享受富足的生活,這真的是一件難能可貴的幸福生活!

相關焦點

  • 端午節那些不為人知的民間禁忌,你知道幾個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龍舟節、龍日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端午節,起源於中國,原本是上古先民擇「龍升天」吉日祭祀龍祖的節日。因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羅江自盡,後來人們亦將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吳越先民的龍圖騰祭祀 ,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最後形成如今端午節文化內涵。
  • 端午節都有哪些禁忌習俗?民間有何破解禁忌的方法
    端午節驅兇闢邪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主要有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等。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  一、端午節禁忌習俗的由來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端午節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
  • 不瞞你說:端午節都有哪些禁忌習俗?民間有何破解禁忌的方法
    端午節驅兇闢邪是這個節日的重頭戲,主要有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等。並且人們還避「端五」忌諱,稱之為「端午」。一、端午節禁忌習俗的由來         端午時值仲夏,是皮膚病多發季節,古人五月採摘蘭草盛行以蘭草湯沐浴、除毒之俗,端午節亦是「祛病防疫"的節日。
  •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時間:2020-09-02 13:46   來源:521經驗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中元節是鬼節,風俗及禁忌你不可不知 說到中元節,不少地區都稱之為鬼節,因為帶有鬼字,所以有著一些讓人覺得恐怖的色彩,傳統的中元節習俗主要是祭祀,祭奠已故的親人,所以有些禁忌是不能做的,那麼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每年的農曆七   原標題:中元節不能做什麼事?
  • 日本人也過「端午節」?有哪些你不知道的特色習俗?
    五月仲夏之時,國內迎來了五月初五端午節,在這裡小編先祝大家端午節安康!端午節是我們華人吃粽子、賽龍舟的傳統節日,進入農曆五月,人們會紛紛在門前掛上菖蒲、艾葉,以此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提到五月初五,很多人會想到,日本公曆五月五日也有一個節日,但有人會說這不是「端午節」,而是「兒童節」。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兩個節日有什麼聯繫?日本是否有端午節呢?其實,日本最開始同我國一樣,會在農曆的五月五日過端午節,吃粽子、掛菖蒲、喝雄黃酒。
  • 又是一年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你還記得老家的哪些端午習俗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至正南中天,是龍飛天的日子,即如《易經·乾卦》第五爻的爻辭曰:「飛龍在天」。
  • 民間懷孕時的風水習俗禁忌
    因為懷孕後,有許多的習俗和禁忌需要謹記,否則,容易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下面,就給大家介紹一些,民間懷孕時的風水習俗禁忌。民間懷孕時的風水習俗禁忌1、懷孕期間不能隨便拆修孕婦的房間這個禁忌主要是與動到胎神有關係。相傳隨便在孕婦所住房屋動土,會觸動胎神。「胎神」是專管胎兒的神靈。胎神,是按一定的時間,有規律地出現在孕婦周圍的一些固定的方位,或者附著於某些物體上。人們不得觸犯、傷害到它。否則,便等於傷害到了胎兒,嚴重的會導致孕婦流產,或者胎死腹中。
  • 韓國百科裡的「端午」與習俗
    1.韓國的端午端午是韓國的節日之一,日期為每年的陰曆5月5日。這是韓國繼「春節」和「中秋」之後的第三大節日(與中國的略有差異),也被稱為天中節或五月節,不過「端午」這個名字更加常用。端午,作為播種之後祈求豐收的一種祭祀,在我國是很重要的節日,有很多習俗和活動。有用菖蒲水洗頭、採摘艾草和益母草、向棗樹樹枝間放小而圓的石頭、將菖蒲根剪作髮簪等習俗;活動有蕩鞦韆、射箭、摔跤等。據說端午的起源是為了防止災厄,祈求豐饒和穩定。古人認為五月多雨,是病魔肆虐的時節,推測古人可能希望藉此節日驅逐災病。
  • 屈原也過端午節?韓國人搶端午節?關於端午節需要了解的知識點
    古時端午節就已實現了文化輸出,成功跨出國門傳入了如朝鮮、日本等國家,這也才有了後來所謂的「韓國人搶端午節」的事情。當然,端午節是中華民族重要民俗文化,韓國人並沒有「搶走」,但與其在這裡聲討韓國搶「中國節」,不如多了解些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
  • 「我們的節日」市教育體育局開展「我們的節日·端午節」主題活動
    在端午節來臨之際,安寧市教育體育系統開展形式多樣、精彩紛呈的活動,豐富節日文化內涵,展現傳統節日新氣象,培育和增強廣大市民的家國情懷和愛國主義精神,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傳統美德。為進一步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發揚民族傳統美德,從6月22日開始,安寧市教育體育系統各基層學校紛紛舉辦了「2020年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安寧市14600多兒童在各校老師的指導幫助下,共迎端午節的到來。安寧市昆鋼第一小學的師生結合中華傳統節日——端午節,開展「濃情端午進社區,志願服務促文明」端午節學雷鋒志願服務活動。
  • 霹靂群俠端午節惡搞周邊 秦假仙造型粽子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佳節。在這個傳統的節日裡,作為一款傳承國粹文化的手遊,《霹靂群俠》又豈能不「表示」一下? 《霹靂群俠》小課堂:端午節的由來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鷹」。
  • 韓國人搶了中國的端午節?古今的端午究竟有哪些不同
    在大家還在糾結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時不知怎麼的,鹿鹿竟然開始反思端午節的歷史由來端午、汨羅江畔、粽子、屈原、龍舟……正是由這一個個關鍵詞,組成了鹿鹿對端午的基本認知但端午究竟是什麼,鹿鹿查了資料後還是有些蒙圈尤其是近年來韓國申遺「端午江陵祭」之後中國「端午」又發生了哪些變化?
  • 周末端午習俗談養生(四)_媒體_澎湃新聞-The Paper
    原創 正源 中國食品報融媒體中國食品報融媒體矩陣搭建服務平臺 促進食業發展周末端午習俗談養生(四)本 期 導 讀時光荏苒,轉眼又到五月初五端午節。關於端午節九毒日的說法端午日正是九毒日之首,也因此這一天漢族民俗中有許多喝雄黃酒、帶香囊、插艾草等避邪驅毒的儀式,其中都寓有古德智慧經驗的傳承。
  • 臥房風水禁忌!你不可不知!
    聰明女人要注意你是否犯了這些忌諱。1、主臥室不可太大,不可大於十坪。主臥室不宜太大,或大於客廳,或房中有房。因為臥室太大、太亮、窗戶太多,風水之氣容易淡散,陽氣不足,孤虛之陰氣則生,陰氣多,則夫妻感情易冷卻、不睦、爭執。反之,氣聚,則夫妻情濃恩愛。一般而言,主臥室的大小以床前的空間,以不超過一個床的長度為準。
  • 日本的端午節竟然是兒童節!
    國內的端午節年年都過,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了。明治維新之後,日本將原來中國的一些節日放在了新曆,這樣農曆的五月初五就被固定在每年的新曆五月五號,這一天也是日本的兒童節?!也就是男孩節,日語叫「子供之日」。所以5月5日既是日本國民的端午節,又是孩子們喜愛的「兒童節」(こどもの日)。
  • 如何用英文分享端午節習俗?幫你整理了端午節常見的單詞及故事啦
    端午節安康!祝各位朋友健康愉快!平安順遂!今天端午節,沒有了划龍舟的節目,但是還是可以開心地和家人朋友分享粽子的美味。當國外朋友問你端午節的由來,你是否能輕鬆地給他們分享呢?不擔心,今天我們就給大家整理了很端午節相關的常見單詞及故事,這樣你就能輕鬆地把我們的習俗分享給外國朋友啦!
  • 廚房風水擺設禁忌 你不得不知
    小編從昆明裝修網上了解到關於廚房風水的主要就是是指櫥櫃的擺放,風氣的流向,因為廚房裡面關乎了一家人的健康飲食,俗話說得好,「名以食為天」,可見廚房的好風水在家庭中的地位,那接下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什麼是出發風水擺放禁忌。廚房風水禁忌一:冰箱不要在火爐旁邊這一點其實也很容易理解。
  • 端午節竟是「惡月惡日」?喝口靈芝湯壓壓驚!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現在,更多人只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有吃粽子賽龍舟的習俗。
  • 【2020端午節祝福語】端午節祝福語簡短朋友圈文案一句話
    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夏五、重五等。端午節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掛蒿草、掛艾葉以及喝雄黃酒等習俗。端午節的由來,流傳最廣的說法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據說屈原悲痛投江後,人們將米糰丟到河裡餵魚,想把魚餵飽,以防止魚吃屈原的遺體,這就是後來「吃粽子」習俗的由來。 一起來看看端午節怎麼發祝福語吧。
  • 2020「端午節」的英語怎麼說?有關習俗以及祝福語用英語怎麼說?
    後天就是端午節了,很多人都知道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那麼端午節除了有賽龍舟還有哪些風俗習慣?「端午節」的英語怎麼說?有關習俗以及祝福語用英語怎麼說?今天來和大家一起來學習一下!10.願這一聲的祝福,化作一盞燈,照亮你下班回家的路,化成一束鮮花,帶給你你一份清香美麗。祝你端午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