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愛玲與貝聿銘,香港,1988年 | 由盧愛玲及貝聿銘家族檔案提供
貝聿銘夫婦在紐約家中,約1970年代攝。攝影:Dennis Brack / Black Star。藝術品:© 2019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ADAGP, Paris; All Rights Reserved – The Estate of Jacques Lipchitz
貝聿銘夫婦育有三子一女,分別是貝定中、貝建中、貝禮中和貝蓮。在強調創意思維和個人探索的教育氛圍下,旅行、藝術和同藝術家交流成為貝家生活的重要一環。貝聿銘之女貝蓮表示:「父母的收藏就是他們生活的寫照。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我有不少與他們旅遊的美好回憶。無論到訪哪個國家,總會有朋友接待我們,當中不少是藝術家、建築師、畫廊主又或博物館館長。他們非常尊敬對方,關係親厚。記得我們每次到訪巴黎,都會拜訪我稱為『無極叔叔』的趙無極並欣賞他最新畫作。多年後,我記得有一次與安娜麗·紐曼(Annalee Newman)結伴遊覽威尼斯,我很喜歡她,她就像祖母一樣。她和巴內特·紐曼、還有安東尼·卡洛(Tony Caro)、野口勇和彼埃·馬蒂斯夫婦(Pierre and Tana Matisse)經常到我們家中作客。媽媽廚藝出眾、熱情好客,總會準備豐富美食招呼客人,爸爸則準備相配美酒。他們很重視這些朋友。即使這些朋友身在遠方,感覺依然親近,因為他們的作品每天也在我們身邊,就像他們從未離開。因此,我相信父母實在很幸福,因為他們總有好友相伴,並深受他們啟發。」尚·杜布菲(JEAN DUBUFFET)《手推車(La Brouette(The Wheelbarrow)》油彩畫布,35 x 45 吋,1964作,估價:歐元 350,000 – 550,000
《手推車(La Brouette(The Wheelbarrow)》(估價:歐元350,000–550,000)是杜布菲自1962年開始歷時12年才完成創作的【烏爾盧普(Hourloupe)】系列中的重點作品,在這段漫長的創作時期中,杜布菲利用日常物品及用具創作而成為其一大特色(最初為平面創作,其後轉為立體雕塑),對象包括煤氣焗爐、椅子、船、樓梯、咖啡機、茶壺和手推車。手推車也令人聯想起杜布菲對農務主題的興趣,從他早於1940年代的農耕主題作品,以至於1950年代創作的〔肌理學〕及〔物質學〕作品,均可見一斑。貝氏伉儷更委託好友杜布菲為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翼創作一件獨特作品,該館由貝聿銘設計並於1978年6月開幕。趙無極《27.3.70》油彩 畫布,52 x 77 ½ 吋,估價:港元38,000,000 – 48,000,000
趙無極(1920-2013)《27.3.70》,1970年作。將於11月23日在佳士得香港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 2019 Zao Wou-Ki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ProLitteris, Zurich;野口勇(1904-1988)《地上框架》,1962年構思,1974年鑄造。將於11月14日在佳士得紐約戰後及當代藝術日間拍賣呈獻 © 2019 Estate of Isamu Noguchi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趙無極的《14.06.50》及《27.3.70》是兩個不同時期的作品。生於北京的趙氏與妻子謝景蘭於1948年移居巴黎,並深受西方現代主義,以及印象主義和表現主義作品影響,畫風逐漸變得抽象。《14.06.50》是他初抵歐洲的早期作品,當時他深受到中國傳統繪畫以及保羅·克利(Paul Klee)作品的影響,以利落明確的筆觸,同時融合了抽象及具象,以嚴謹的畫風描繪了優雅的雀鳥和植物,作品呈現了這一時期趙氏作品中線條的重要性。他的作品在隨後的幾十年內變得更抽象,開始摒棄著重細節的風格,畫風更大膽和更有力量。《27.3.70》趙氏更重拾在祖國所學的水墨技法,利用明暗,正負反差形造富戲劇性的畫面。1952年趙無極在巴黎結識貝氏伉儷,自此他們成為畢生摯友。他們有著共同理念,希望能夠彌合東西美學傳統之間的鴻溝,從這兩幅由貝氏收藏且令人的讚嘆趙氏作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這個概念的實踐。李可染(1907-1989)為貝聿銘62歲壽辰而創作的《不老松》,1979年作。將於11月26日在佳士得香港中國近現代書畫拍賣呈獻
雅克·利普茲(1891-1973)《彈吉他的男人》,1925年作。© 2019 Jacques Lipchitz. All Rights Reserved - The Estate of Jacques Lipchitz. 將於11月12日在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日間拍賣呈獻
威廉‧德‧庫寧(1904-1997)《棕與白》,約1947年作。將於11月13日在佳士得紐約戰後及當代藝術晚間拍賣呈獻 © 2019 The Willem de Kooning Foundation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弗裡茨·沃特魯巴(1907-1975)《小型坐像》,1952至1953年作。將於11月12日在佳士得紐約印象派及現代藝術日間拍賣呈獻
↓↓↓↓↓友情推薦中視鑑寶小程序 點擊圖片預約老師團隊交流鑑寶↓↓↓↓↓
—END—
收藏投資 | 交易 | 鑑賞 | 教學 | 合作
歡迎全國各地藏友們在線交流文化鑑賞,座機號碼:020-31007239
廣告合作:136-5090-5800(微信)
微信聯繫:laotan2172
聲明:分享好文章,傳遞正能量。本著傳播收藏文化為宗旨,圖文、背景音樂選自網絡,我們尊重原創!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及時糾正刪除。本刊作整理,轉載註明來源
民藏聯盟,只為民間藏友謀福利!
加入我們,成為民藏會員!
關注訂閱號民藏聯盟,請掃一掃二維碼
了解精彩民藏動態!
▼
「閱讀原文」進入交流社區
支持民藏點亮下方小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