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著眼鏡,娃娃臉顯小,讓他看起來像一個鄰家小弟。
一開口,你才會發現他的沉穩、成熟,對工地上的事如數家珍,問一答十。
他就是天府農博主展館施工現場的項目經理餘清松,這個畢業於哈工大的理工男,十多年的工地管理經驗讓他既有專業知識,又有實踐經驗,說他是工地的「技術擔當」一點不假。
天府農博主展館是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因為以後這裡就是舉辦四川省農博會的主場館。按照計劃,項目要在2021年6月底竣工,才能趕得上2021年的四川省農博會。
剩下的時間已經不到12個月,此時,每個建設者的心頭都寫著「分秒必爭」四個字。
餘清松正是其中一員。作為業主——天府農博投公司駐紮在工地上的項目經理,餘清松以一個「理工男」的專業和嚴謹管理著工地,和其他建設者一起,將工期提前,再提前!
此時的項目現場,還是5個巨大的基坑。剛剛完成挖完地基後的第一道工程——抗浮錨杆的施工。
等一下,抗浮錨杆是個什麼東東?
看到小錦的疑問,餘清松馬上發揮「理工男」隨時準備科普的本能:「錨,是船停泊時所用的器具,把它拋到水底或岸邊,用來穩定船舶。而抗浮錨杆,跟錨有著相似功能。只不過,它是用來穩定地基的,用它們來對抗地下水的浮力,不讓地下水把地下室浮起來。」
what?地下水這麼厲害?是的,餘清松接著科普,天府農博主展館所在的新津興義,河流匯集,可稱得上水鄉,這裡的地下水可是很厲害的!
所以為了對抗地下水,施工人員在總共13萬多平方米的基坑內打下9000根抗浮錨杆。「5個基坑內,每根抗浮錨杆之間的距離在1.5-1.8米,像我們現在所在的G5坑,面積6597平米,打了錨杆1482根。」餘清松指著坑裡密密麻麻像釘子一樣的錨杆說。
(哇!這麼具體的數字張口就來,你的數學是張東升老師教的嗎?)
餘清松可不僅僅是數學好,他有多年工程施工的經驗,對於深化和完善設計圖紙,讓它們順利的從紙上變成現實,可是有兩把刷子。
項目監理方的總監告訴小錦,就是在抗浮錨杆的施工中,餘清松及時發現了設計圖紙不完善的地方,馬上跟設計方聯繫進行調整,才避免了施工中可能導致的走彎路,避免了耽誤時間和影響工程質量。
對於他人的稱讚,餘清松卻很謙虛,「即使我沒有發現,相信也會有其他同志在施工中提出這個問題。抗浮錨杆的工期之所以能從原定的45天提前到25天,是因為我們晝夜不停地施工才實現的。」餘清松說,那段時間,工地所有作業面同時鋪開,24臺機器同時開動,24小時不休,工人分白班、夜班兩班輪流施工,整個工地徹夜燈火通明,技術人員也在工地監守,各方合力,才把工期提前了20天。
總包方的技術負責人告訴小錦,「餘經理是個著急的人,現在剛把基礎做好,他已經催我們開始做幕牆、棚架這些專業工程的深化設計了。」
「我不是個著急的人,但工期緊迫,我們要把事情做在前面,提前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後面的工程爭取時間。」餘清松說。
【來源:成都日報錦觀】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