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2020的上半年,湖北是求人者;2020的下半年,湖北成了幫人者。
求人和幫人,如此自如的轉換,讓我們看到疫情面前的溫暖。
現在,河北有難,很多省市「馳援」。
在疫情面前,我們沒有區域門戶之見。
很多人問,為什麼中國能把疫情控制住?
其實,答案很簡單,在疫情面前,我們沒有「自掃門前雪」,沒人會做「白眼狼」。
湖北受過恩惠,在別的省困難的時候,一定會回饋。
增廣賢文有句話,求人須求大丈夫,濟人須濟急時無。
意思是:請求人幫助應當去求真正的男子漢,接濟別人只需接濟那些急需接濟的人。
何謂真正的男子漢?
三國時期,諸葛亮被託孤,很多人不放心。
他們覺得,諸葛亮足智多謀,深得人心,若是沒有限制,也許會做謀朝篡位之舉。
連劉禪都覺得,諸葛亮比他更適合當蜀國的皇帝。
可劉備還是把江山社稷託付給了諸葛亮。
是對諸葛亮的信任,還是覺得無所謂?
其實,劉備很精明,他早已看出,諸葛亮是大丈夫,不會做什麼不仁不義之舉。
求人,託孤,自然需要找諸葛亮這樣的人。
後來,諸葛亮鞠躬盡瘁,一生都在徵戰,最後死在北伐的路上。
有人說,諸葛亮是愚忠。
其實,大丈夫受人所託,必會忠人之事。這是大丈夫應有的品格。
同樣是託孤大臣,司馬懿同諸葛亮一樣足智多謀,但並沒有鞠躬盡瘁,而是謀朝篡位。
為什麼?
因為,曹丕所託非人。
司馬懿此人,表面忠厚,內心深藏韜略,暗藏奸邪,待時而動。
這樣的人,不算大丈夫。
若是把江山託付給這樣的人,必然會不保。
求人,必然要求大丈夫,因為大丈夫仁義為懷,不會做不忠不義之事。
古人求人,義氣當先。
如荊軻這般,一往無前的去刺秦。
現代人求人,利字當頭。
若無利,則無人相幫。
若有利,則眾人爭搶。
人落入危難,總要求人。求人之時,先矮三分。
能幫助你的人,親疏遠近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品。
人品不好,即便再親近,也是大難臨頭各自飛。人品好,即便平時不往來,也會雪中送炭。
所以,我們求人,先要看人,若是大丈夫,好品格,則可求。若不是,則不要求,因為求也無用。
接濟別人只需接濟那些急需接濟的人。
《紅樓夢》中有一個人物,看似不起眼,實際上才是大智慧,這個人就是劉姥姥。
劉姥姥去賈府打秋風,遇到賈母高興,被留了兩三日。這兩三日,劉姥姥出盡醜相,被小姐們稱呼為「母蝗蟲」。
難道劉姥姥愚蠢,才會醜相盡出,讓人嘲笑?
當然不是。劉姥姥知道,自己這樣的窮親戚,賈府有一籮筐,接濟誰不接濟誰,端看賈母這個掌權者高不高興。
所以,她搜腸刮肚,不惜編故事也要討賈府眾人的歡心,卻不料遇到賈寶玉這個實心眼的,偏要尋根究底。在宴會上,她配合王熙鳳,用金筷子吃飯,笑癱了一大片。她配合小姐們插了滿頭花,故意摔跤惹人笑話,都是她做人的智慧。
要想有所得,必然有所舍。
後來,劉姥姥得到豐厚的接濟,可以說滿載而歸。
賈府為什麼這麼捨得接濟劉姥姥?
賈府的人不是善茬,都有一雙勢利眼,劉姥姥,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實際利益,可他們還是給予劉姥姥這個打秋風的豐厚的接濟。
是因為,劉姥姥的為人。
劉姥姥懂得知恩,有小聰明,也有厚道的心腸,她會知恩圖報。
後來,果不其然,賈府大廈將傾,是劉姥姥,伸出援手,庇護了巧姐,還了王熙鳳當年的人情。
一個人情,記了好多年,這就是劉姥姥的為人。
她會記得別人對她的好。
接濟別人,不要讓接濟的人怨恨,聽起來很滑稽,其實是很高的智慧。
我們經常看到,被救助的人一點不知恩,反而恩將仇報,宣揚救助人的壞話。
這就是接濟別人,反而讓別人怨恨。
很多人批判,他們沒有道德,沒有感恩的心。但是,接濟別人,並不是撒網打魚,並不是每一個人都需要接濟。
有一句話,救急不救窮。
為什麼不能救窮?
因為,救了急,別人會感激,會回報。但救了窮,就會一輩子賴上你。
就像《大江大河》的楊巡說的那樣,十幾歲的時候,家裡很窮,挑著扁擔賣饅頭,我沒想過讓人救助,這樣一步步,才有了現在的我。
窮人想變富,只有一個途徑。
那就是自力更生。
若想靠別人接濟,那一輩子是無法成功的。
做善事,是好事,但好事也能變成壞事。
這就需要我們看清楚,哪些人真的需要幫助,我們真正該幫助的,又是哪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