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法師:人和人不要靠得太近

2021-02-13 拾文化

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裡。

認識很多人後,發現一點,所有的恩怨,都是因為人和人太好引起的,靠得太近了,就起了麻煩。

然後就有恩恩怨怨了,一個家庭中,一個單位中,乃至朋友之中也是一樣的。好起來時可以兩人同穿一條褲子,分開後,可以死都不見面。

弘一大師在晚年時,寫了一首詩:「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

人和人的感情,淡淡的就好,這樣的關係,能夠維持的久。如果一直濃濃的,兩人濃如蜜,就是要分開的時候。老子說的,大曰逝,逝曰遠,遠曰返。如果一直感情升溫,一定會退溫的,這是宇宙的規律。

我一直以來都很少打電話給朋友,甚至朋友們的留言,我有時候也會忘記回。我覺得平平淡淡的就好了。雖然很久不見了,但是見面了,大家還是朋友。因為我們的印象,一直保存在過去的美好中。

對人且說三分話,人和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這個距離主要體現在說話上,少說話最好,話多了,都是廢話。不管是夫妻之間,還是家庭之中,都要適當地保持距離,有了距離,才有感情。

以前我認識一個師兄,因為彼此太好了。她跟我說啊, 你不要給我講佛法,你可以度化得了別人,但是度化不了我。我想想也是,太近了嘛。

後來她離開了廈門,然後她慢慢地想起了我的功德,想起我的話,慢慢地覺得我的話很有道理,也慢慢覺悟了很多。所以發現,還是保持一些距離更好。

我見過一句話,為什麼佛陀旁邊曾經出現了像善星比丘、提婆達多一樣的叛徒呢?

因為太近了,靠得太近了,就看不到對方的功德,觀察不到對方的法身。所以他們看不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卻看到佛陀的十四種醜態。

靠得太近了,就缺少一種恭敬心,看不到對方的功德了。感情好了,往往產生貪著心,而這種貪著心,就是將來我們恨對方的根源。沒有愛,也就不會有恨了。

靠得太近了,師父真的沒有辦法度化他們。

我現在常常想起傳喜師父的一句話,他說,你們要遠離我,看看我的開示,想想我就好了,不要去親近我。很多人一親近,往往看不到對方的功德,卻看到過失,這不是一種造業嗎?

人和人的關係,真的很有趣,沒有一種恭敬心,就很難維持下去。我們講要恩威並施,又要恩,又要有威德。這樣才能維持好。

就像我恩師,他一發起脾氣來,觀音寺誰都怕他的,但是好起來也不得了。他身上就有一種磁場,所以我們一想到他,都有一種加持力、有一種恭敬心。

記得萬行師父講過一句話,當你真的見到佛陀時,你連成佛的心都沒有了。因為佛陀是那麼的平實,那麼的普通。所以你見到了,我們覺得佛也不過如此。又如何能想著成佛呢。但是真正有功德的人,也是很平實的,我們沒有福報時,往往就看不到對方的功德。

人和人的相處,真的是一種藝術,或者是一生中很重要的學問。要學好這一點,很不容易。

我覺得有點很重要,首先要抱著一種無所求的心理,不要去求對方,無欲則剛嘛,不求於對方,然後多多為對方做事情,這樣子關係就慢慢地好了。很多人關係越搞越糟糕,是因為向對方所求的太多了。

君子之交,淡如水啊。讓我們平平淡淡地生活吧,不需要太多的好來好去。別人給我們任何東西,我們都要感恩,唯有感恩,關係才能持久。夫妻之間沒有感恩,兩人就是討債鬼,互相討債,兩個討債鬼在一起生活,能開心嗎?

見的人越多,我越相信命運了,越相信人和人的感情,真的是靠緣分在維持著,這個緣分說的好聽一點,叫做恩,說的難聽一點叫做債,互相有緣,互相還,互相報恩,或者互相還債,僅此而已。

我見過一個師兄,喜歡上一個男的,他已婚,但是兩人又同居。雖然男的經常打她。但是她想不通為什麼還喜歡他。我說,很簡單。你欠他情債,他欠你錢債,就這麼簡單。後來終於還完了,互相還完了。還完了,就解脫了。

所以人啊,別人對我們好的時候,要感恩。不知道感恩,不知道報恩,緣分是很短暫的。不然對方還完了,就結束了。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帶著一個或者幾個巨大的任務來的。任務完了,他就走了。人和人的緣分也是一個任務。僅此而已。如果淡淡地交往,下輩子還能很好地繼續。


- END -


拾文化投稿郵箱開放中

後臺回復「投稿」查看詳情



【 廣告 】

新款上架  純羊毛格紋圍巾

大方優雅格子 永恆經典

100%羊毛 品質體現

淘寶價79元 

摶物館 MILMUMU2016秋冬新款純羊毛格紋圍巾男女春秋格子圍巾,使用¥羊毛格子圍巾¥搶先預覽(長按複製整段文案,打開手機淘寶即可進入活動內容) 

相關焦點

  • 人和人不能靠得太近,淡淡地來往,關係反而更長久
    弘一法師在晚年時,曾寫過:「君子之交,其淡如水。」《莊子·山木》中也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這邊講的關係,是除了最親近的人以外的關係。當人太親近時,看到的也會都是缺點,而忽略了優點。人們初識時,為什麼會特別客氣?因為不熟,反生恭敬之心。熟了以後,只覺距離近了,什麼玩笑、反話都敢說了,反而相處不舒服。因為熟了,要求也多了,我幫了你,你就要還我,關係也就生變。
  • 弘一法師一生的20個細節
    李叔同是書畫大師,他的書法具漢魏六朝氣息,他的西洋油畫,近看一塌糊塗,遠看栩栩如生。李叔同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組織成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李叔同還是第一個將西方繪畫、西方音樂引入中國的人,他是中國最早使用裸體模特進行美術教學的人,也是最早用五線譜作曲的人。38歲時,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削髮為僧,號弘一法師。
  • 弘一大師:度人度己,處處隨緣
    弘一法師對人和物,都有特別的慈悲之心,有一次,他到豐子愷家。豐子愷請他藤椅裡坐,他把藤椅輕輕搖動,然後慢慢坐下去。每必如此,多次之後,豐乃垂問。弘一答曰:「這椅子裡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 弘一法師遺書「悲欣交集」四字無人能模仿的背後:與這個原因有關
    因為弘一臨終時所留字太過於粗拙,甚至有人懷疑這幅字是有人代筆書之。要知道,弘一法師在近代史上,是一位公認的書畫集大成者啊。答案顯然沒有這麼簡單,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回到弘一大師的書法本身和他的人生軌跡中,方能找到最終答案。 人說「字如其人」,這個意思是說,人書寫的字,往往能反映人本身性格、為人、心境等。這是因為,字,不僅是人體生命的對應,還是書者志向的外化、心境的表白、情緒的流露和人品的寫真。所以,民間歷來有「見字如見人」的諺語。
  • 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
    他叫李叔同,也叫弘一法師。 許多人只知李叔同,卻不知弘一法師;了解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帶給我們的驚喜,卻不知他在佛學上的造詣與貢獻;只知他遁入空門苦修戒行,卻不知他前半生鮮衣怒馬。 李叔同的半生,光輝燦爛;弘一法師的餘生,終歸寂滅。
  • 十一封親筆書信,了解不一樣的弘一法師
    相信你已經很熟悉弘一法師才華橫溢、卓然不群的形象,但是你還知道法師在初入佛門時也有許多困惑和心得,也會向摯友訴說委屈、分享思考,相互交換書籍、禮物嗎?在日常生活中,法師的真實一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今天,大菩文化選出共計十一篇弘一法師初入佛門時與摯友的書信,來接近這位法師的真實生活。質平仁弟:兩次託上海家人匯上之款,計已收入。致日本人信已改就,望察收。
  •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7、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弘一法師《格言別錄》8、我們即使有十分福氣,也只好享受三分,所餘的可以留到以後去享受;諸位或者能發大心,願以我的福氣,布施一切眾生,共同享受,那更好了。
  • 書法弘一法師書法收藏趣聞
    蕊秋虔誠供奉,晨昏上香,先是初一十五茹素,近年漸漸戒了吃葷,六月她來香港見她清瘦了些,肌膚倒更見溫潤,眼睛尤其明淨。上月中旬她來電話說機緣湊泊,裡昂一位法國收藏家勻了明代永樂一尊鎏金觀世音菩薩坐像給她,一足跏趺,一足點地,面相華妍,衣帶流暢,手指恰是王世襄先生說的如蘭吐蕊,尺寸不大,金片斑駁,古穆端莊。「眼下只少了一幅弘一法師寫的南無阿彌陀佛,」她說,「願意賜我一幅小的嗎?」
  • 他念念三寶,念念懺罪——夢參長老談弘一老法師
    在一天裡,早上老法師開了門,進去打整打整,或者想談些問題,有什麼話,老法師不得不跟你說話,寫個條子給你,你就照著條子辦。你要是有什麼問題,寫個條子在老法師的門邊遞著,他把門開開才跟你說。 我請老法師到青島湛山寺,因為傳貫法師是福建人,誰也不通,必須得增加我一個侍者,只準我能到他的屋,能跟他說話,才只能這樣做。
  • 弘一法師:最高級的吃相只有五個字
    變著法兒地虐待動物以換取驚羨和味蕾,我覺得是對「人」字的羞辱,對文明的踐踏!貳不敢看,不敢聽,更別說淺嘗。偏偏有人樂此不疲,無非追求感官刺激,嘚瑟獵奇心,標榜身份特殊。好似站在食物鏈頂尖是一場耀武揚威的宣告,一次恃強凌弱的體驗,一道無所畏懼的跨越。
  • 「瘋癲濟公」:得罪領導被封殺20年,剃度出家,再演弘一法師
    因為「演不了」,甚至有些人等了很久、再三勸說,遊本昌老師還是一句「演不了」。  不過,可不是遊本昌老師耍大牌,而是真演不了。事後,遊本昌老師解釋說過「我的原則不高,及格作就行,只要演出來不挨罵就行」。遊本昌老師的認真和敬業自然沒話說,演濟公時候,諸如「津津有味」吃起已經發臭的雞腿這樣的事件不在少數。
  • 弘一法師:三分書法,七分章法,寫字要抓主要矛盾!
    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中國話劇開拓者之一——弘一法師曾說:「寫字最重要的是章法,章法七分,書法三分,合成十分,然後可名學書。」弘一法師的這個說法,不僅強調了章法的重要性,更為書法愛好者們提供了一種方法論——書法創作要先抓主要矛盾——章法,因為章法在一篇作品的成功因素當中佔有七成分量。
  • 和異性相處得再好,在談戀愛的時候,也不要靠得太近
    你們在談戀愛的時候,你的另一半會介意你和別的異性靠得太近嗎?假如是你,你會在意自己的另一半和別的異性單獨出去玩嗎?小編在談戀愛的時候會要求自己的對象不要和別的異性靠得太近,但是可以和異性交朋友。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聊一下有關於戀愛時和異性關係的話題。
  • 弘一法師: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
    人生沒什麼不可放下。 人褊急,我受之以寬容;人險仄,我待之以坦蕩。 人最強大的時候,不是堅持的時候,而是放下的時候。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臨事須替別人想,論人先將自己思。
  • 相處是一門學問,有些人和人之間走得太近,感情也會慢慢消失
    認識的人越多,越發現一條永恆不變真理,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人和人之間的交惡,不是因為關係離得太遠,而是因為兩個人走得太近。我們常常錯誤地認為,兩個人的關係走得越近,就代表彼此的關係越親密,感情也就越好。但事實上卻是,離得越近,羈絆越多,慢慢地,摩擦和矛盾也會越來越多。不管是和愛人、還是和親戚朋友、或者同事之間,如果不懂怎麼去保持彼此間的距離,那麼感情肯定也是不會長久的。所以,人和人之間,還是不要走得太近了。
  • 弘一法師李叔同,親歷21天辟穀養生法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號息霜。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弘一法師講辟穀的必要性
  • 弘一法師開示!佛教裡的10種善惡因果
    深信因果(資料圖) 選自《弘一大師文集——法義》,弘一法師著述 今復舉惡業、善業別述如下: 惡業有十種。譬如農夫,欲得米谷,而不種田,人皆知其為愚也。 故吾人慾諸事順遂,身心安樂者,須努力培植善因。將來或遲或早,必得良好之果報。古人云:『禍福無不自己求之者』,即是此意也。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這時瑞今法師和廣洽法師正在南普陀後山的兜率陀院,親近弘祖學律。弘祖主張學院要從頭辦起,取《易經》「蒙以養正」之義,建議創辦佛教養正院,親自草擬章程和書寫院額,並請常惺法師聘瑞今法師為養正院主任,廣洽法師為監學,高文顯居士等為講師,招僧上課,與閩南佛學院同時教學。兩相比較,結果養正院規矩嚴肅,院謄日隆,學僧多為較年青的閩南人,也造就了不少佛教僧才。
  • 從弘一大師的論書名言,引申來看佛教、禪宗對中國書法的影響
    不思量分別的意思就是:不要去分別,不要去思量。想練好書法要多練習,多讀碑帖,就自然可以寫得好,這個道理人們都懂。但這只是普通的方法,如果想在書法或其它藝術上取得更高的成就,達到更高的境界,那需要怎麼做呢?李叔同用佛教思想作了回答,那就是:「不要去分別,不要去思量。一心湛然,闃爾無寄,一心不亂,妙法自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