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封親筆書信,了解不一樣的弘一法師

2022-01-28 大菩文化

弘一法師一生在藝術和佛學上都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是一位遺世獨立的天才。相信你已經很熟悉弘一法師才華橫溢、卓然不群的形象,但是你還知道法師在初入佛門時也有許多困惑和心得,也會向摯友訴說委屈、分享思考,相互交換書籍、禮物嗎?
在日常生活中,法師的真實一面究竟是什麼樣子的?今天,大菩文化選出共計十一篇弘一法師初入佛門時與摯友的書信,來接近這位法師的真實生活。

質平仁弟:

兩次託上海家人匯上之款,計已收入。致日本人信已改就,望察收。去年由運送店寄來之物,尚未收到,便乞催詢。

不佞近耽空寂,厭棄人事。早在今夏,遲在明年,將入山剃度為沙彌。刻已漸漸準備一切(所有之物皆贈人),音樂書籍及洋服,擬贈足下。甚盼足下暑假時能返國一晤也。

三月初九  李嬰

正月十五日,已皈依三寶,法名演音,字弘一。

劉質平,音樂藝術家 ,中國現代著名音樂教育家。民國初年就讀於浙江第一師範學校,受教師李叔同賞識,著意培養,並資助他東渡日本,入東京音樂學校深造。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於虎跑寺皈依退居老和尚了悟為在家弟子,取名演音,號弘一。是年七月十三日正式剃度於杭州虎跑寺,九月於靈隱寺受戒。
關於李叔同出家的因由,在之前與劉質平的書信中已有端倪,如信中有言:「自知世壽不永,又從無始以來,罪業至深,故不得不發心修行」。另外,李叔同受馬一浮影響頗深,自雲受馬一浮大士之薰陶而漸有所悟。
雖然決意出家修行,但李叔同並未忘記自己在浙江一師的學生劉質平的留學之事,出家人不事產業,再無工資薪水,李叔同便設法借錢供劉質平畢業。並在劉質平回國後,將其介紹至上海城東女校執教。

02.

出家不久,致信楊白民:邀請他來聽範古農居士講經會;每日功課忙碌但不敢鬆懈。

白民居士文席:

頃誦惠書,歡慰無似。範大師定於舊曆正月初旬,來杭講經(日期未定,俟定後再通知,大約在初二、三、四,約勾留三日左右)。仁者能於是時來杭最好,既可聞法,又可與故人晤談也。如新年無暇,或年前亦可。演音寓城內銀洞橋銀洞巷四號接引庵內,是庵舊稱虎跑下院,現由了悟大師住持。演音暫寓是間,至明春元宵後,或移居玉泉。

近來日課甚忙,每日禮佛、念佛、拜經、閱經、誦經,誦咒等,綜計餘暇,每日不足一小時。出家人生死事大,未敢放逸安居也。敬祝。

道福!

演音合十

乞告夢非,油畫像如是辦法,甚佳。

楊白民,近代藝術教育家,楊白民很早就對教育事業情有獨鍾,認為中國近代之所以衰敗,就是因為教育落後。他自費赴日本考察教育,次年,他回到上海,在自己的家裡闢出一地充作學校創辦城東女子學校,自任校長。他嗜愛繪畫,於校中特開設國畫專修科,聘名師分門授課,其中便有李叔同。其實,李叔同剛從天津遷到上海居住的時候,就結識了楊白民。1911年,李叔同從東京美術學校畢業後回國。他回國後不久就應楊白民之請,一邊在《太平洋報》作編輯,一邊就在城東女學任教國文。而後當李叔同出家的消息傳到上海後,楊白民曾為之流了一夜的淚。此後,兩人仍然保持著長期的書信往來,這篇書信便是邀請摯友楊白民前來聽範古農居士的講經會。

03.

掩入關前,致信楊白民:將一心念佛,精進修持,謝絕人事。

白民居士:


在滬歡聚,為慰。音不久將入新城貝山掩關,一心念佛。向承仁者及諸舊友竭力維持,辦道所需,已可足用。自今以後,若非精進修持,不惟上負佛恩,亦負君等之厚德。故擬謝絕人事,一意求生西方,當來回入娑婆,示現塵勞,方便利生,不廢俗事。今非其時,願仁者晤舊友時,希為善達此意也。


演音

04.

致信丁福保:福保居士編纂之《佛學初階》極嘉,希望能夠整理更多經集流通出版;自己所徵集之《內法傳》十分重要,是否可以刊印?頃獲手書,並尊刻《佛學初階》,披帙諷誦,歡喜讚嘆。廣述因果報應而歸結於淨土,是為導俗最善之法。又藏中《經律異相》《法苑珠林》《諸經要集》三種(皆「纂集部」),皆可擇其合於時機者輯集刊行(古昆法師有《經律異相》節本,惜太略。杭州慧空(經房)刻本)。又《南海寄歸內法傳》(傳記部),亦可印單行本流通於世,俾後之學者由是獲見西竺之芳規。又《佛說無常經》(後附送亡儀,小乘經「宿」帙),為佛在世時諸大弟子吟諷第一之要典(吾輩修淨土者亦可奉是經為晚課,既可依循佛世芳規,又能警悟無常,堅其求生西方之願,未可以為小乘而忽之也。世之謗小乘者,宜請其誦《地藏菩薩十輪經》,當可猛省。徵諸律部及《內法傳》,歷歷可據(音曾手抄數則,皆律部中及他籍所載者。尊處若須,當寫奉。若刊刻時可以附入)。後附送亡儀,尤精要適用。如斯寶典,流入此土垂千數百年,殆無人道及之者。經文附錄共計不逾十葉,賢首願為刊行流通否?音將於下月廿日如新城北山掩關念佛,附以奉聞。漸熱,唯清涼自在。附白:吾國慣習,無論若律若禪若教,皆重祖輕佛,不獨禪宗為然也。竊謂欲重見正法住世,當自專崇佛說始,賢首以經釋經,不為無見,佩甚佩甚!尊刻《觀經》附圖,謂為宋朝人所繪,未識何所據而云然耶?丁福保:字仲祜,江蘇無錫人。本為數學家兼醫學家,中年學佛,著作等身,有《佛學大辭典》等。

05.

居溫州慶福寺掩關念佛,致書、信與王心湛,探討學佛者當依何經典入門

真如居士丈室:

書悉。讚詞別寫奉慧覽。曩既諄請湛翁潤色,若置而不用,於義有所未可。又原作固佳,改本尤精善也,故依改本書寫。朽人於華嚴,唯略習《清涼疏鈔》,未嘗卒業。尊說希就正湛翁何如?唐宋諸師皆先習論後習經(又受具足戒後必窮研小乘律),卓見極是。或習《俱舍》《唯識》《十二門》《起信》亦可。又楊仁山居士所定先習起信、唯識、楞嚴之法,亦甚允當。近時學者多宗此法。

但已上諸法,唯上根乃可用之。若中人之質,須先窮研《起信》一部(此亦楊居士說)。其次者唯習《佛教初學課本》等可耳。朽人現居慶福,掩關念佛。仁者獲此書後,乞勿復。天寒手僵,殊未宣悉。

十一月初六  曇昉疏答

彭二林《華嚴念佛三昧論》僅十五頁,義理極精。仁者已研尋否?習華嚴者,應先熟讀此論。

王心湛,即王心三,學佛後自號真如,浙江紹興人。章炳麟撰有《王心三二三事》,介紹王心湛於清末追隨徐錫麟從事革命事跡。其晚年學佛,時在上海壽聖庵講學。與馬一浮居士、弘一法師時有書信往來。彭二林,名紹升,宇允初,號尺木,又號二林居士,法名際清。江蘇蘇州人,乾隆時進士及第。學佛後,著有《居士傳》《善女人傳》《二林居集》等。

06.

回信李聖章:下定決心正式出家,發願掩關辦道,等學行有成後與家人團聚。二十年來,音問疏絕。昨獲長簡,環誦數四,歡慰何如。任杭教職六年,兼任南京高師顧問者二年,及門數千,遍及江浙。英才蔚出,足以承紹家業者,指不勝屈,私心大慰。弘揚文藝之事,至此已可作一結束。戊午二月,發願入山剃染,修習佛法,普利含識。以四閱月力料理公私諸事:凡油畫、美術、圖籍,寄贈北京美術學校(爾欲閱者可往探詢之),音樂書贈劉質平,一切雜書零物贈豐子愷(二子皆在上海專科師範,是校為吾門人輩創立)。布置既畢,乃於五月下旬入大慈山(學校夏季考試,提前為之),七月十三日剃髮出家,九月在靈隱受戒,始終安順,未值障緣,誠佛菩薩之慈力加被也。出家既竟,學行未充,不能利物,因發願掩關辦道,暫謝俗緣(由戊午十二月至庚申六月,住玉泉清漣寺時較多)。庚申七月,至新城貝山(距富陽六十裡)居月餘,值障緣,乃決意他適。於是流浪於衢、嚴二州者半載。辛酉正月,返杭居清漣。三月如溫州,忽忽年餘,諸事安適。倘無意外之阻障,將不它往。當來道業有成,或來北地與家人相聚也。音拙於辯才,說法之事,非其所長,行將以著述之業終其身耳。比年以來,此土佛法昌盛,有一日千裡之勢。各省相較,當以浙江為第一。附寫初學閱覽之佛書數種,可向臥佛寺佛經流通處請來,以備閱覽。拉雜寫復,不盡欲言。敬介紹俗家仲兄子李聖章參謁法座,希垂慈愍,時賜教誨,至為感謝。李聖章,名麟玉,為弘一法師俗侄。早年留學法國,專攻化學。歷任北京大學教授及中法大學校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全國政協委員。徐蔚如,名文爵,浙江海寧人,佛教居士。佛學造詣極深,曾刻佛典千餘卷,為國內佛徒所敬重。

07.

繇居士:

辱書省悉。近誦佛典,頗有入處,甚為歡慰。初學善本,略記數種如下,暇時可瀏覽焉。

上海靜安寺三九醫學書局:《佛學撮要》一冊,《南無阿彌陀佛解》一冊。

上海有正書局(蘇州瑪瑙經房或有之):金陵版《竹窗三筆》三冊,同《龍舒淨土文》一冊,北京版(《徑中徑又徑徵義》一冊,同《彌陀疏鈔擷要》一冊。

各埠商務書館:《印光法師文鈔》(先閱書札類較易了解)。

新年偶寫佛號數幅,以結善緣。今檢一幅寄仁者,筆墨久荒,書不求工,聊可為紀念耳,不次。

演音  正月初九

今居溫州南門外慶福寺,非虎跑下院也。附以奉聞。

08.

聖章居士丈室:

昨承來旨,委悉一一。荷施資致返蓮華,感謝無盡。四月初,衢州建普利道場,朽人入城隨喜。以居室不潔,感受潮穢之氣,因發寒熱(非是瘧疾),纏綿未已,延至五月初七八日乃愈。又其時並患咳嗽痰滯,迄今已將三月,雖頗輕減,仍未止息,想已轉成慢性痾疾。然決無大礙,希為釋懷。

朽人於四月十九日自衢州起行,廿五日達溫。比擬繼續掩室,一以從事修養,一以假此謝客養痾。朽人近年已來,神經衰弱至劇,肺胃心臟,並有微恙,故須節其勞瘁,息心靜養也。居此費用,周居士仍繼續布施(前居溫二年亦受其施),情不可卻。前承仁者允施者,今可不須。俟他日有別種須用時,再以奉聞。謹致謝意,不盡欲言。

曇昉疏答  六月廿一日

掩室已後,仁者及其他至友數處,仍可通信,惟希仁者勿向他人道及。以此次返溫,知之者希,欲免其酬應之勞也。

09.

掛念書作,回信丐因居士:《四分律表記》、《地藏經》書法作品已付印,擬將贈送,並乞示知《回向品》印刷情況。

丏因居士丈室:

頃誦惠書,欣悉一一。拙述《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今已石印流布。是書都百餘大頁,費五年之力編輯,並自書寫細楷。是屬出家比丘之戒律,在家人不宜閱覽。但亦擬贈仁者及李居士各一冊,以志紀念。開卷之時,不須研味其文義,唯賞玩其書法,則無過矣。

又拙書《地藏菩薩本願經見聞利益品》,書法較《回向品》為遜,今亦付石印以結善緣。尊宗禹澤居士,未審今居杭何處?希示知。擬以《四分律表記》二冊及《華嚴疏鈔》四冊,送存彼處,俾便他日面奉仁者(《表記》冊太大,不便郵寄。

若《地藏經》早日印就,亦並交去,否則他日另寄)。尊印《回向品》共若干冊,並乞示知。

《四分律表記》共印千冊(由穆居士以七百金左右獨力印成)。以五百冊存上海功德林佛經流通處,以三百二十冊存天津佛經流通處,皆系贈送。如有僧眾願研求比丘律者,若居士等願將此以為紀念者,皆可託人向上海功德林就近領取。

《地藏經》共印多少,如何分法,今尚未悉。朽人不久將往他方,今移居杭州城內銀洞巷六號虎跑下院暫住,料理未了諸事。惠復乞寄上海江灣鎮立達學園豐子愷居士轉交,恐朽人不久或去杭也。承詢所需,俟後有需,當以奉聞。敬謝厚意。此未宣具。

勝臂疏答  八月廿五日

10.

將欲雲遊,致信申父居士:已寄出書法及佛經,乞書一冊相借。

申父居士:

惠書,欣悉一一。馬居士久無消息。令書佛號二葉,小橫幅十八葉,並佛書二冊,別掛號郵奉,乞受收。天寒手僵,草草不工,聊為紀念可耳。不久將雲遊遠方,乞暫勿惠復。明歲或至杭州,再當晤談。承詢所需,至用感謝。現在旅資已具,可以無慮。謹答,不宣。

演音疏  十一月廿日

數年前將出家時,曾以陰鷙印章文圖二冊(其書名已忘記,系費小樓畫,刻板甚精),奉贈仁者。倘此書現在仍存尊處,乞暫假一冊,寄上海狄思威路永興裡底第一號李圓淨居士收,能掛號尤妥。因上海諸居士願石印此書,廣為流布也。附白。

堵申甫,號屹山,別號冷庵,浙江紹興人。早年與弘一法師李叔同共事於杭州浙江第一師範,與弘一法師是同事兼摯友,也是弘一法師早期出家時護法。

11.

近來身體欠佳,與李聖章表明決心,一意念佛,不勞瑣事。省書,所論甚是,斯事未果行。今歲初夏大病已來,血虧之症,較前彌劇(寒暑在五十度以下,即寒不可耐,幸是間氣候殊燠)。神經衰弱症,始自弱冠之歲,比年亦復增劇。俟此次撰述事訖(明正可了),即一意念佛,不復為勞心之業矣。承愛念,率復,不次。比年所撰文字十數首,小暇當寫以奉覽,聊志遺念。爾後將捐棄筆墨,無再浪費精神矣。書信是一個人的生活實錄。要知道一個人的思想情感、交遊愛好與待人接物的態度,最好是看他與人往來的書信。弘一法師遺留下來的書信,都是他的真情的流露。無論是長篇累牘,或是短札數語,都體現出法師真實的日常生活。讀著這些書信,依稀之間仿佛感覺到法師依然繫於人間煙火,從未走遠。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一生的20個細節
    眾人飢腸轆轆,相繼開吃,忽見弘一法師碗筷前端坐,絲毫不動。問之則曰:「我是奉律宗的,過午不食,各位居士自便。」主人請客,本為顯攀大師驕人,不料反成笑柄,鬱悶終身。有一天,豐子愷收到弘一法師的來信,要他幫忙買一些,信中特別說明:「此雖洋貨,但為宗教文化,不妨採用。」抗日戰爭期間,弘一法師寫了不少具愛國思想的對偈送人,其中著名的一句是「救國不忘念佛,念佛不忘救國」。
  • 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
    他叫李叔同,也叫弘一法師。 許多人只知李叔同,卻不知弘一法師;了解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帶給我們的驚喜,卻不知他在佛學上的造詣與貢獻;只知他遁入空門苦修戒行,卻不知他前半生鮮衣怒馬。 李叔同的半生,光輝燦爛;弘一法師的餘生,終歸寂滅。
  • 弘一法師遺書「悲欣交集」四字無人能模仿的背後:與這個原因有關
    最終,傷心欲絕的妻子只得帶著孩子重返日本,臨行前,妻子雪子才最後一次見到了出家的弘一。而這次會面,弘一也只留了一句:愛就是慈悲,便頭也不回地乘船離開了。 世人怎麼也想不明白,李叔同為何會突然出家,世人更想不明白的是,既然慈悲是愛,為何弘一對妻子孩子卻如此狠心殘忍?如此,慈悲和愛,又從何說起呢。
  • 他念念三寶,念念懺罪——夢參長老談弘一老法師
    弘一老法師,他很簡單,不收徒眾,他跟前只有一位傳貫法師,還是晚年來照料生活。 傳貫法師應該學得很多吧?不可能。傳貫跟弘老很少有談話的機會。
  • 弘一法師:最高級的吃相只有五個字
    貳不敢看,不敢聽,更別說淺嘗。偏偏有人樂此不疲,無非追求感官刺激,嘚瑟獵奇心,標榜身份特殊。好似站在食物鏈頂尖是一場耀武揚威的宣告,一次恃強凌弱的體驗,一道無所畏懼的跨越。讓我戰戰兢兢間聯想到古代酷刑,比如炮烙,凌遲,五馬分屍等等。以食果腹,生存之道。
  • 書法弘一法師書法收藏趣聞
    蕊秋虔誠供奉,晨昏上香,先是初一十五茹素,近年漸漸戒了吃葷,六月她來香港見她清瘦了些,肌膚倒更見溫潤,眼睛尤其明淨。上月中旬她來電話說機緣湊泊,裡昂一位法國收藏家勻了明代永樂一尊鎏金觀世音菩薩坐像給她,一足跏趺,一足點地,面相華妍,衣帶流暢,手指恰是王世襄先生說的如蘭吐蕊,尺寸不大,金片斑駁,古穆端莊。「眼下只少了一幅弘一法師寫的南無阿彌陀佛,」她說,「願意賜我一幅小的嗎?」
  • 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李叔同在虎跑斷食17天又有怎樣的心得體會?這一切的答案你都能夠在今日展出的《斷食日誌》原稿中找到答案。 本次展覽將持續一周的時間,展出的日誌萬字有餘,是李叔同在斷食期間,寫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的,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寫錯則塗去修改。
  •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事能知足心常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弘一法師《格言別錄》2、寡慾故靜,有主則虛。「寡慾」就是少欲,和佛家所講的「清心」是一個意思,但程度有所不同,「清心」有種超凡脫俗的意味,世俗人難以做到,「寡慾」卻是可以做到的。人心不靜,往往是因為欲望太多。
  • 「瘋癲濟公」:得罪領導被封殺20年,剃度出家,再演弘一法師
    因為「演不了」,甚至有些人等了很久、再三勸說,遊本昌老師還是一句「演不了」。  不過,可不是遊本昌老師耍大牌,而是真演不了。事後,遊本昌老師解釋說過「我的原則不高,及格作就行,只要演出來不挨罵就行」。遊本昌老師的認真和敬業自然沒話說,演濟公時候,諸如「津津有味」吃起已經發臭的雞腿這樣的事件不在少數。
  • 弘一法師李叔同,親歷21天辟穀養生法
    弘一法師(1880—1942),俗名李叔同,號息霜。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李莉娟:我眼中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
    今天我們有幸請到弘一大師的嫡孫女李莉娟居士,來到晉江五店市傳遞大師遺風,讓我們得以學習大師精神。李莉娟居士:尊敬的法師,各位朋友,很高興來到泉州,來到晉江五店市,跟大家分享我所了解的我的祖父李叔同,弘一大師。弘一大師跟泉州非常有緣,我本人也多次來到泉州,但是今天是第一次跟大家分享我的祖父的事跡和貢獻。
  • 弘一法師:三分書法,七分章法,寫字要抓主要矛盾!
    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中國話劇開拓者之一——弘一法師曾說:「寫字最重要的是章法,章法七分,書法三分,合成十分,然後可名學書。」弘一法師的這個說法,不僅強調了章法的重要性,更為書法愛好者們提供了一種方法論——書法創作要先抓主要矛盾——章法,因為章法在一篇作品的成功因素當中佔有七成分量。
  • 弘一的「禪意」行書對聯,每一個字,都像看破紅塵一樣
    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弘一的「禪意」行書對聯,每一個字,都像是看破紅塵一樣。弘一法師的書法好在哪?有誰能說明白嗎?這麼說吧,即使是非常推崇弘一的人,也只能用類似「空靈」、「回歸」、「淡然」這些比較朦朧的詞來形容。到底好在哪?如果有人能說得清楚,他就沒那麼好了。
  • 弘一法師開示!佛教裡的10種善惡因果
    深信因果(資料圖) 選自《弘一大師文集——法義》,弘一法師著述 今復舉惡業、善業別述如下: 惡業有十種。....心不知足、多欲無厭 九、嗔恚......常被他人求其長短、恆被於他之所惱害 十、邪見......生邪見家、其心諂曲 善業有十種。
  • 以忙為樂,則不苦!弘一法師4句話,助你走出內心的困境,收藏了
    但我覺得還有很多人可以作為我們的楷模,比如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他的人生主要分兩段。前半段是才子,後半段是高僧,但無論才子還是高僧,他都是一個追求極致之境的人。認真,精研,純粹,通透……,李叔同身上的這些品質都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
  • 弘一大師:度人度己,處處隨緣
    弘一法師對人和物,都有特別的慈悲之心,有一次,他到豐子愷家。豐子愷請他藤椅裡坐,他把藤椅輕輕搖動,然後慢慢坐下去。每必如此,多次之後,豐乃垂問。弘一答曰:「這椅子裡頭,兩根藤之間,也許有小蟲伏著……先搖動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讓它們走避。」
  • 弘一法師講辟穀的必要性
  • 弘一兩個字拍出471萬,褪去煙火氣的書法,是如此澄淨
    弘一法師:一個文化貴族,一個精神貴族。在弘一法師身上,博雅的知識教養,淡薄的人生態度,純粹的精神追求,嚴謹的生活儀軌,濃烈的社會情懷,獨立的精神取向,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對個體價值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也體現出傳統知識精英注重道德修養、注重社會責任的文化性格。弘一法師(1880-1942)堪稱20世紀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之一,是「二十文章驚海內」的大師。
  • 弘一大師自述「不堪回首」的人生 字字句句直指人心
    福建泉州清源山弘一法師坐像(圖片來源:鳳凰網佛教 攝影:曹立君)2020年10月20日, 農曆九月初四, 弘一法師圓寂紀念日。本文所述,是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弘一大師對佛教養正院全體師生所做的最後的講話。在講話中他嚴格地解剖了自己,使師生們思想上受到巨大的震動,令人終生難忘。時光回溯,今日重溫法師所言,字字句句,悲心切切。文/弘一大師啊!光陰很快,人生在世,自幼年至中年,自中年至老年,雖然經過幾十年之光景,實與一會兒差不多。
  • 李小龍親筆中文信首次現世!
    廣州日報報導,今年11月27日是「功夫皇帝」李小龍誕辰88周年,記者昨日前往佛山市博物館葉問堂,看到在為李小龍師傅葉問建立的紀念堂內,陳列了一系列李小龍生前的照片和他所編著的書籍等,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三封靜靜陳列在玻璃櫃中的李小龍親筆中文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