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一的「禪意」行書對聯,每一個字,都像看破紅塵一樣

2020-12-18 沐石陪您學書法

書法,需要技法嗎?當然需要。如果沒有嫻熟的技法作為支撐,那我們還天天臨帖幹什麼。如果沒有用筆方法的傳承,書法藝術又如何能健康且有序地發展幾千年呢?

有了技法,就足夠了嗎?當然沒那麼簡單。

如果誰的動手能力強,誰的書法水平就高的話,那麼,書法就不能算是一門藝術了,頂多算是一項比較精密的手工活。如果真是那樣的話,提筆寫字,也就太無趣了。

什麼樣的書法才是好的?除了技法層面之外,還需要什麼?關於這個問題,真的很難說得那麼清楚。咱們可以借用清代劉熙載的一句話:「筆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為本。是則理性情者,書之首務也。」

什麼樣的字才算是真性情呢?今天,我們來欣賞一下弘一的「禪意」行書對聯,每一個字,都像是看破紅塵一樣。

弘一法師的書法好在哪?有誰能說明白嗎?這麼說吧,即使是非常推崇弘一的人,也只能用類似「空靈」、「回歸」、「淡然」這些比較朦朧的詞來形容。到底好在哪?如果有人能說得清楚,他就沒那麼好了。

看不懂弘一行書的朋友可能會說,這些字,如果不是弘一的落款,可能就沒人誇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換做別人,能寫出如此的味道嗎?當今書法高手那麼多,刻意模仿取法弘一的人也是大有人在,有幾個能寫出這點畫背後的深意呢?

越是看著簡單的,有時候反而是最難的。

光是看圖片,咱們還體會不到弘一的妙處。大家想一下,如果將這些字放在自己的書房裡,每天看著它,會有什麼樣的感受?美不美先不說,至少能讓我們感受到一種踏實和安定。這也許就是弘一的魅力吧。

弘一自己曾經說過:「朽人之字所示者,平淡、恬靜、衝逸之志也。」

你能在他的字中讀出這些味道嗎?你能感受到這些作品想要表達的意蘊嗎?這種感覺,是需要精心品味的,有點近,又那麼遠。當你想要更深感受的時候,他可能就消失不見了。

好了,咱們也別老煽情,來點實際的。

弘一為什麼能寫出這種平淡?真的不需要技法支撐嗎?當然需要。這麼說吧,如果弘一沿著早年的路子走的話,他的技法水平應該不輸那些名家高手。

比如下面這些字,都是弘一還是李叔同時的作品。怎麼樣,這個大家應該能看明白吧,這個應該能體現出弘一的「真功夫」吧。

誰又能想到呢,若干年以後,李叔同把這些都「放下」了,給我們展現了另外一個截然不同的弘一。

幸運的是,弘一放下了技法,卻沒有放下書法。我們還能看到弘一的字,實在是比較幸運的。

相關焦點

  • 硬筆行書對聯: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1.0中性筆寫的
    大家好,我是三口書法的作者,今天我分享的內容是,硬筆行書手寫的一副對聯:泉清堪洗硯,山秀可藏書,希望大家喜歡。硬筆行書「泉」字的書寫:上下結構,上面三橫距離適當,上面收縮,下面伸展。硬筆行書「清」字的書寫:三點水,第二筆和第三筆連寫,三點水屬於外弓形。
  • 弘一大師書法,開當代醜書先河?嘲諷他功底,是沒見他17歲前的字
    有位著名書法家就說,「我的書法不掛任何人的字,即使是天下第一、二、三行書,也不會掛,但我會願意掛弘一法師的字」。確實,書法對弘一法師而言,實在是漫漫修行路上中的念珠,冰炭並置、苦樂雜陳、悲欣交集,藝道合一。早就不是要「寫好」那麼低級,或者純「技術」那麼簡單。
  • 弘一法師遺書「悲欣交集」四字無人能模仿的背後:與這個原因有關
    這是什麼概念,一個字200萬啊,這在古今書法藝術品裡也是非常難得的高價了。如此一位書畫領域的大成者,為何寫出如此「遺作」?然而,根據相關佐證,現傳世的「悲欣交集」四字,卻系弘一法師臨終所書。
  • 執著時是驚才絕豔的李叔同,放下後是弘一法師!
    民國初年,有一位風流才子,學富五車、才高八鬥,卻在中年時看破紅塵,出家為僧。 他叫李叔同,也叫弘一法師。 許多人只知李叔同,卻不知弘一法師;了解他在文學藝術方面帶給我們的驚喜,卻不知他在佛學上的造詣與貢獻;只知他遁入空門苦修戒行,卻不知他前半生鮮衣怒馬。
  • 上遊•文薈丨午讀丨8副流傳千年的養生對聯,每一個字都值得揣摩
    歷史上,有些「對聯」蘊藏著古人深刻的養生智慧,短短幾個字,卻讓人受益終生。《生命時報》整理了8副養生名聯,願你在2020年做一個健康、自律的人。對聯一1節制飲食長期吃過飽,肥胖、心腦血管疾病、胃腸不適等都將找上門。每餐七八分飽,不僅能控制身材,還是防病抗癌的重要手段。
  • 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好的內容方顯大氣磅礴之感
    對聯已成為書法家們書寫作品時的一個選項,一般選擇五言、七言的較多,因為字數少的對聯,會使作品顯得吸引眼球,方顯大氣磅礴之感。對聯書法的書寫講究墨色、大小、虛實、輕重等對比關係,通過墨色的對比,製造出輕和重的關係,一般是左右相對,也有前後相對,這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決定,也由字的難易、筆畫多少進行調整,沒有固定的規範,只是要體現書法中的總體要求即可。接下來欣賞幾幅當代書法家對聯書法作品。
  • 他念念三寶,念念懺罪——夢參長老談弘一老法師
    、倓虛老法師等諸位民國大德 (三)弘一老法師 我請老法師到青島湛山寺,因為傳貫法師是福建人,誰也不通,必須得增加我一個侍者,只準我能到他的屋,能跟他說話,才只能這樣做。 誰請老法師開示了,老法師總是這樣回答:「我還是學人,我還在學,我沒有開示你的。」弘一老法師有時候念念佛,有時候就寫寫。別的都撂了,書法他沒撂,因為他要寫經,盡寫的是華嚴偈頌,他也用書法來弘法。
  • 3個精彩絕倫的對聯,不是半桶水的搞笑對聯,值得細細品味
    對聯俗稱對對子,是傳統文化的瑰寶,得到很多朋友的喜愛。古往今來,眾多好對聯流傳在民間,得到了知音的賞識。在網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搞笑幽默的對聯。我承認,這些對聯確實蠻搞笑的。但是作為對聯來看,某些搞笑對聯就顯得只有半桶水,除了上下聯字數一樣,怎麼看也不像是對聯。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喜歡對聯的讀書人。
  • 弘一大師:臨終絕筆寫下「悲欣交集」四個字,什麼意思?
    如果每個人都能心中滿足 「我夠用了、我夠穿了、我夠吃了……」人間的物質看淡一點,什麼也不要掛在心上,那麼你的煩惱就不會多。心中無缺便是「富」。很多人解不開的「結」,弘一大師做到了,在家庭、事業的鼎盛時期,毅然放棄了身外之物,以一種坦蕩的胸懷,宏大的「愛」心投入到佛法的普及之中。
  • 用這種方法練習行書「之」字,寫一百個都不重樣
    行書富於變化之美,在同一幅作品中,相同的字往往要注意避免雷同。典型的代表範例就是王羲之的《蘭亭序》,其中共有20個「之」字,每一個「之」字姿態各異。近日在練習《蘭亭序》的「之」字時,總結出一種便捷的方法(「三點一橫」練習法),這下好了,就是寫再多的「之」字都不會出現雷同,現分享如下,供一些書法練習者參考。
  • 史上最貴的行書,作者是位「書法狂人」,價值100萬一個字!
    米芾《研山銘》行書長卷這件作品在當時就創下了中國書法史上的天價,時至今日,此作的價值恐怕遠遠不止於此,米芾的《研山銘》總計30餘字,折合下來,每一個字價值100萬,堪稱史上最值錢的行書了米芾《研山銘》行書長卷我們單純從這幅字來看,無論從用筆還是字的結字變化還是章法氣息都跟米芾出自一脈,其筆鋒變化之精巧,亦是旁人之所不及!
  • 為什麼說何紹基的行書是具有「篆隸遺意」的行書?
    因此此時期紹基的行書主要以《爭座位帖》筆意為主,雖「後漸於書律有進,乃知其誤也」,但正是這樣的經歷使其書法一生都帶有顏書氣韻,也為其日後的變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道光二十二年(1842)所書《贈篴舟行書四屏》,時年四十四歲。
  • 禪意書畫家郝國聖簡介
    姓名:郝國聖,字:邦德,法名:養聖,齋號:佛緣閣。祖籍:山東菏澤。現居住北京市朝陽區。郝國聖自幼喜愛書法,尤其酷愛行書和隸書,甲骨文,金文,篆書,漢簡都略有研究。2001年曾多次被恩師劉炳森指教,郝國聖自幼與佛教淵源甚深。
  • 清代太子太劉墉,11幅處世智慧對聯欣賞,字字遒勁句句珠璣,好字
    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練字與其說書法的學習過程,不如說是參悟書法精髓的過程。從學「技」慢慢到追「藝」。越來越會最終指向書法的「真髓」。
  • 林清玄的禪意:像風一樣自由
    本文精選了三篇林清玄優美的禪意散文,講述日常生活中的禪意之美。以精闢的禪詩為引子, 展現禪心帶來的清冽沉靜的力量,這力量讓人溫暖,也讓人放下執著,得到自在。▌世界如此廣闊蠅愛尋光紙上鑽,不能透處幾多難?忽然撞著來時路,始覺平生被眼瞞。
  • 有硬筆行書基礎能學好毛筆行書嗎
    我工作了幾十年,都是以行書的方式記錄筆記或寫東西,沒有系統認真地學習過楷書,如果想學毛筆行書,跳過楷書直接學行書,可以嗎?……,提這類問題的人不少,意思大同小異。實際上就是說,我不想學楷書,就想直接練行書,行不?我個人的答案是:肯定行,練得好可以出類拔萃。事物的發展有時候具備逆操作的先決條件。這個先決條件就是有過體驗,然後進入一個自己喜歡的階段。
  • 弘一法師一生的20個細節
    從此,滾滾紅塵裡少了一位翩翩公子,而佛門裡多了一位「弘一法師」。杭州,目睹了一個人是如何從「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20個細節,只為展現一個特殊生命途中一些普通的場景。李叔同生於1880年(光緒六年),祖上開錢莊,家資百萬。李叔同精通六國文字,包括古印度梵文。李叔同是教育家,他的弟子中名人輩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