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書法界的朋友問我,學習書法一定得從楷書練起嗎?我工作了幾十年,都是以行書的方式記錄筆記或寫東西,沒有系統認真地學習過楷書,如果想學毛筆行書,跳過楷書直接學行書,可以嗎?……,提這類問題的人不少,意思大同小異。實際上就是說,我不想學楷書,就想直接練行書,行不?我個人的答案是:肯定行,練得好可以出類拔萃。事物的發展有時候具備逆操作的先決條件。這個先決條件就是有過體驗,然後進入一個自己喜歡的階段。下面,我就這些問題,談談我個人的見解,如果您覺得不對,可以不用關注。
第一、 現代人學毛筆行書比楷書更容易
社會發展到今天,印刷字體已經「統領」整個書刊版面,電腦打出來的正楷字,是我們日常用文字記錄文檔的主要書體。所以,楷書的字體,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即使您沒有很好去學過楷書的結體,筆畫應該不會陌生,因為我們在啟蒙讀書的時候,老師就開始手把手教我們寫字,而且寫的都是楷書,唯一與古人不一樣的是,新中國建立後,我們小學階段的主要練字書寫工具以鉛筆為主,實際算是硬筆書法工具之一,有條件的學習才開設毛筆書法課。所以,我們這些60、70後的這一代人經歷了從手寫到電腦打字過渡的階段。在電腦還沒有普及的年代,手寫稿件最能看出一個人的硬筆書法水平。而大多數書法水平突出的人,都是行書寫得好。從筆畫的書寫要領到結體的布局,都具備了毛筆書法的功底。也可以反過來說,實際上我國後來發展起來的硬筆行書,是在毛筆行書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只是用鋼筆代替了毛筆,書寫更流暢,寫字速度和效率更高,更符合現代辦公需要。
那麼,我們寫了半輩子的字,不管是行書還是行草書體,反正能寫給別人看的字跡,就算是代表自己的書法水平。當我們的生活節奏慢慢放緩,業餘的時候,也想學學毛筆書法,從何練起,還來得及嗎?會因為平時的書寫習慣而難以扭轉書寫的某些壞習慣嗎?答案是:只要按照書法練習規則和要求認真學習,完全可以學好毛筆書法。理由如下:
(一)硬筆書法的結體與毛筆書法的結體基本一致。可以這麼說,能把毛筆書法寫好的人,寫硬筆書法不會太差,但是硬筆書法寫好的人,寫毛筆書法不一定寫得出「書法韻味」。因為學毛筆書法的時候,用的是毛筆,書寫的筆鋒不同,所以,沒有系統練過毛筆的人,拿起筆來書寫字體,筆畫的粗細、長短、濃淡、輪廓是難以把握到位的。而學習過毛筆書法的人,一開始就已經系統學習了字體的筆畫書寫要領、字體的間架結構。所以,書法的取「勢」上已經佔據優勢。
(二)硬筆書法的書寫技巧,可以為毛筆書法的練習提供經驗參考。尤其是字體的筆畫長短、結體,與毛筆有異曲同工之妙。因此,能把硬筆書法的書寫技巧與毛筆的書寫技巧有機結合起來,辯證思考,取長補短,博採眾長,慢慢適應,肯定能把毛筆的筆畫寫好。
第二、 學行書的關鍵點是筆畫連接
行書與楷書的最大不同是書寫筆畫的「筆意」差別,何為「筆意」?就是書寫一個筆畫的時候,下一個筆畫如何順著連接的意識。也有些教材把行書的這種書寫技法稱之為「筆斷意連」。在書寫楷書的時候,我們往往寫完一筆,接著再寫下一筆,筆畫是不連接的,每一筆都單獨寫,書寫的法則更為嚴謹。而行書不同,寫行書的時候,為了順手和提高書寫速度,把一些筆畫做了一定的簡化連接,在書寫過程中一筆帶過,比如寫「土」字,行書起筆是先寫豎畫然後再寫上橫畫,再到下橫畫。見下圖。
如果硬筆行書寫得順手的話,學習毛筆行書也可以按照硬筆的筆畫書寫順序來處理。只是在書寫筆畫的筆法上不同,毛筆筆法更為深奧,也更難把握。
硬筆書法有一定基礎的人,在學習毛筆行書的過程中,結體完全可以借鑑硬筆的書法結體。但是筆畫就要多加練習,才能寫出「筆鋒」。建議多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和懷仁集《聖教序》拓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