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減肥藥到網紅代餐,女孩的減肥需求又成就一門好生意

2020-12-15 全現在

代餐流行,也許並不是健康膳食的最好選擇,卻是白領女孩的一種健康生活方式的安慰劑。

全現在版權所有,轉載請聯繫授權並註明出處

字數 4602

閱讀約10分鐘

「怎麼又給我推這個廣告——是不是只有胖子才能看到?」

「代餐奶昔品牌Wonderlab的微信廣告,留言太多了。」

「這是我在朋友圈看過最活躍的廣告,半個朋友圈都在留言,聲討這種新出現的『智商稅』。」一位中年碼農對全現在說,仿佛他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東西。

實際上,最近一年,隨著多個網紅代餐品牌的興起,代餐越來越多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以及許多人的餐桌上。

「為什麼有代餐出現?最初是因為有人沒條件好好吃飯。比如病人、戶外運動者。」健身膳食博主Stella雅璐說,一年前她對市場上出現的代餐產品抱有很深的成見。「現在怎麼變成了都市白領女孩吃代餐呢?好好吃飯不香嗎?」

雅璐經營的「咕嚕健身美食」在B站擁有35萬粉絲,是影響力TOP 20的健身類博主,與Zoey等最熱門的主打運動的博主不同,她從3年多前開始用Vlog的形式,推薦各類健身食譜。雅璐說,自己之前並不覺得代餐有什麼推薦價值,「十多塊錢一瓶的代餐奶昔,和1元錢可以買到的蘋果、燕麥片沒有區別。」

和一年前不同,現在雅璐開始謹慎地在私家小店鋪裡上架低脂的零食,視頻中也推薦了「丟糖」等主打無糖的品牌,還開發了自己的輕卡歐包項目。

過去一年中,代餐以更多元的形式湧現在公眾視野中,從最早的奶昔到代餐奶茶、蛋白棒、雞胸肉丸、全麥麵包、甚至控卡的米飯和麵條,吸引著白領不斷下單,有人甚至一次買幾箱囤在辦公室。

雅璐強調,這些五光十色的代餐都很難替代主餐,她稱之為減肥期間滿足口感的小竅門,「想開一點,這也是一種進步,至少不再信賴減肥藥了。」

《2017-2022 年網際網路 + 減肥產業行業運營模式及市場前景研究報告》調查顯示,目前中國肥胖、體重超重人數已達 3.25 億人。低脂飲食成為許多人的一種剛需。而代餐出現的合理性是,在忙碌生活與健康飲食之間提供一種「折中」選擇。

各類代餐推薦,圖源/小紅書

在資本的助推下,多家主打代餐的品牌快速成長,尤其在今年疫情之後,成為不多見的消費領域創業熱潮。

2020至今,代餐領域投融資事件近14起,僅7月就有6起融資。騰訊投資、IDG資本、源碼資本、君聯資本、真格基金、元璟資本等知名機構紛紛入局。主打代餐奶昔的Wonderlab、 HON Life好麥多、Smeal、王飽飽等品牌在各大電商平臺上都有很好的銷量。

代餐品牌融資情況 圖源/IT桔子

不過,這個領域的蓬勃現狀也讓入局者擔憂。

一位業內人士稱,代餐概念火了,產品卻參差不齊,供應鏈不完善,虛假營銷嚴重。他指出,特別是最近被爆的食品安全隱患,更是為剛剛起步的代餐產業蒙上一層陰影。

「資本應該更加審慎地看待每一個創業項目,尤其需要注重產品的供應鏈和研發上的投入。這樣,代餐才可以在減脂之外,向更大的健康飲食市場擴展。」元璟資本副總裁陳默默表示。

從減肥藥到健康零食

2019年之後,代餐市場湧現出諸多創業項目,隨著入局的玩家增多,代餐的品類也更加多元化。

「代餐賽道中,從士力架、奶茶,到麵包、蛋糕,再到跟我們理念一樣的無糖蛋白棒、能量棒、奶昔等都是競爭對手,能夠代替一頓正餐的,都可以叫做『代餐』。」ffit8創始人張光明認為,代餐能夠涵蓋的產品非常多。

大致來說,目前市場上能夠看到的產品有三類。一類是那些「橫空出世」的網紅代餐品牌,主打日常代餐的「大單品」,如王飽飽、Smeal、ffit8 等品牌,大多以麥片、奶昔、蛋白棒產品為切入點。

Wonderlab與喜茶合作款 圖源/官網

另一大類,則是Keep、薄荷、超級零等主打的健身App推出的產品線,除了單品,大多會推出針對健身人群的長期食譜,如3 天、21 天低卡輕食盒子。

此外,傳統食品企業也紛紛入局,康師傅推出「陽光優纖」品牌,旺旺發布了旗下的健康零食品牌FixBody;主打粗糧衝調的五穀磨房也推出了新的代餐系列。

「國內的輕食代餐將會是一個巨大的市場,這不是中國特色,在國際上代餐一直是快消品的分支。」陳默默對這個領域做過詳細的研究。

歐美國家,可以代餐又能作為營養零食的能量棒,在超市、加油站、報刊亭、甚至是咖啡館的收銀臺上隨處可見。有數據顯示,歐美國家80%的能量棒消費都是來自沒有特定營養需求的大眾消費者。

雅璐在美國留學期間,也經常看到身邊的同學購買零食棒(snack bar)。僅這一種單品,2019年在美國市場規模就達到481億美元,佔全球市場近42%份額,其中頭部品牌大都來自快消品巨頭,包括綜合零食棒Clif Bar、瑪氏投資的堅果棒Kind Healthy Snacks、家樂氏收購的蛋白棒RXBAR。

減脂代餐棒 圖源/視覺中國

相比之下,國內的蛋白棒市場規模目前僅有4億,頭部品牌包括Fiit蛋白棒、野獸生活的生酮能量棒、原始廚房能量棒等,對比美國市場還有很大的增量空間,特別是穀物、堅果棒等新產品。

雖然大多數代餐的產品概念來源於國外,但國內行業也正在試圖「提升」代餐的產品體驗,以進入甚至改變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方式。

「中國人的口味和西方有所差別,大多數人還是希望能吃到主食和熱食,」超級零創始人王珂稱,因此級零聚焦在健康速食飯和速食麵產品,比如辣子雞丁飯、梅菜東坡肉飯和火雞面等等。

據雅璐觀察,新興的代餐品類中,最受歡迎的還是價格不高、口味多樣速食類產品。「不僅是代餐,速食、快消類食品一大類都這兩年越來越受歡迎,這和大家的生活節奏快有關。」

健康減脂的「剛需」?

大多數受訪者認為,代餐突然成為網紅,離不開新一代消費者對健康和減脂的極度關注。

「如果不吃一些低脂輕食,或者代餐,我會一直認為自己馬上就變胖了,有一種深深的罪惡感。」90後網際網路公司公關張雪說。儘管她的體重只有100斤出頭,但每天都擔心會長胖。

張雪自己也承認,她對體重的要求有些苛責。但她表示,身邊很多朋友,不論男女胖瘦,也和她一樣,都把低脂零食作為日常「淘寶」的必備。

都市白領對身材的敏感度,可以催生足夠大的消費風口。這是一個早就被盯上的市場。2017年前後,國內就興起了一波輕食熱潮。但到2018 底,輕食一度陷入冷凍期,經歷了一次市場大淘沙。

輕食代餐 圖源/視覺中國

輕食作為最初減脂、健康的主要產品,曾受到普遍質疑。一方面,是因為整個行業普遍 「 貴且難吃 」、「 同質化嚴重 」,且市場只停留在一二線城市,受眾難以擴展 ;另一方面,是因為產品本身營養也不全面,且醬汁熱量高、蛋白質含量少。曾紅火過一段時間的沙拉日記、甜心搖滾沙拉等多家企業相繼關停。

金剛是北京望京Fitness健身工作室是一名資深健身教練,他一直不推薦學員吃輕食外賣,「很多輕食只有菜葉子,明顯不滿足均衡營養的需求。如果沒有時間吃晚餐,我會建議他們到樓下便利店花幾塊錢買個香蕉、雞胸肉或者關東煮的雞蛋。」

輕食之風漸退,代餐成為新的熱點。

大多數代餐產品會主打兩個賣點,首先是可以提供足夠全面的營養,同時有飽腹感,可以替代正餐。第二則是包裝精美、口味豐富,區別於傳統單調難吃的減脂餐食。

以主打健身和健康膳食的薄荷健康為例,這款推薦健康膳食的App,其產品負責人王亮在採訪中表示,切入代餐市場的主要原因是很多用戶抱怨,減肥健身這個場景裡面缺乏真正營養、好吃的產品。

這正是超級零、Wonderlab等品牌迅速進入大眾視線的原因。

「代餐不是減肥產品,準確地來講,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陳默默對全現在表示。

在她看來,即便不購買代餐,越來越多的90後也在傾向於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比如自己做飯、堅持運動等等,本質上二者的意義是相通的。

今年,這些產品也通過年輕人熟悉的網絡渠道迅速傳播開來,特別是在今年長達幾個月的線上生活期間。 「因為疫情居家,健身房沒有開門,輕食店也暫停營業,我特別擔心自己長胖。有一次同事在薇婭直播間買了王飽飽麥片,分了我一包,很快就種草。」張雪表示。此後她做了多種嘗試,只要有新的代餐食品,不論是Wonderland奶昔,還是Fiit的蛋白棒,或是雞胸肉丸,她都會動手囤起來。

即使是注重體重管理的健身群體,也開始接受減脂低卡的代餐食品。

金剛最近看到學員吃低脂奶昔時,第一反應是可以幫助學員少喝一點奶茶,「如果大家選擇健康低脂的零食來滿足口腹之慾,不再去買薯片、巧克力、奶茶,也是有效果的。」

健身不能靠代餐

但雅璐認為,選擇代餐並不能和健身減肥劃等號。

「最耳熟能詳的「代餐」其實是高熱量壓縮餅乾。因為如果真正要『代替一餐』,起碼熱量可以滿足成年人一餐的熱量需求,最起碼300-500大卡左右,並且在蛋白質和微量營養素方面也都能滿足正常人日常需求。而減脂是在正常飲食的基礎上降低熱量攝入。」雅璐說。

金剛也不建議會員們為了減脂過多購買代餐。「吃飯是為了獲得營養,我反對沒有營養又貴的飲食。很難分辨其中的營養成分,是不是添加劑?能不能被人體吸收?」 在他看來,代餐中的魔芋類、粗糧食品僅僅是產生飽腹感,不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蛋白質、維生素等。另外,很多零食裡會加入代糖,雖然卡路裡低,但長時間食用會影響消化系統。

雜糧類代餐,圖源/視覺中國

他說日常只會推薦增肌必備的蛋白粉,「此外就是正常吃飯,少油、少言、少糖、多蛋白質。肉、白米飯、牛奶這些都可以正常攝入,便宜又健康。」

和健康達人相比,張雪認為自己生活在另一個世界。日常就喜歡奶茶、零食,沒有時間自己做飯,公司食堂和外賣是飲食的常態。同樣為了「減脂」,能夠選擇營養代餐,而非傷害身體的減肥藥,已經是一種進步。因此,她雖然了解代餐的種種問題,卻不認為代餐是智商稅產品。

「只能說大家沒時間做飯,吃外賣又覺得愧疚,就只能這樣。也許很難真正幫助減脂,至少可以控制體重。」雅璐說。

正如專業健身人士所擔心,代餐產業面臨著產品依舊參差不齊的問題,也存在安全隱患。打開微信、快手、抖音、小紅書,以及淘寶的諸多直播間,都可以看到不同的代餐推薦。除了大眾熟悉的產品,也不乏仿造款和「三無」品牌。

體重管理的噱頭也催生了許多急功近利的商業行為。

2020年8月,國家食藥監總局曾通報,食藥監部門發現有減肥代餐類產品添加違規藥物的違法行為。比如,有些不良商家在違規代餐產品內添加超量的高濃度兒茶酚,導致轉氨酶升高,在多起代餐飲旗肝衰竭的案例中,轉氨酶水平高達3000u/L,正常值應低於40u/L。

雅璐說挑選代餐必須十分謹慎。她曾經收到過一種自稱是全麥穀物麵包,打開包裝後,奶和糖精混合的香味一下子衝出來,讓她很疑惑,「這種產品根本沒辦法幫助控制熱量和糖分。」

爆款之外

儘管飽受爭議,但當下代餐卻是一門好生意。眾多創立不足一年的代餐品迅速破圈,打動無數追隨者。

和此前的網紅消費品一樣,代餐品牌也離不開精準的營銷策略,直播帶貨、社交廣告都能看到代餐的身影。王飽飽、超級零等產品,最早是在薇婭、李佳琦的直播間裡大賣,才迅速出圈。今年9月,Wonderlab代餐奶昔的微信朋友圈廣告投放,儘管引來無數吐槽,但也觸發了多次傳播。

Wonderlab的直播間投放 圖/知瓜數據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個行業實在發展得太快,打造差異化產品的過程中,比品牌更重要的供應鏈和研發,反而容易被忽視。

以市場上最為常見的代餐粉、代餐麥片為例,紅豆薏米粉和燕麥魔芋粉或者燕麥片,其本質是廉價又低卡的粗糧,幾乎每一個代工廠都可以完成,入行門檻低,價格競爭激烈。

薄荷健康的產品負責人王亮認為,目前行業必須把拓展應用場景,「從減肥健身擴展到更大的家庭場景」。

「健康飲食的市場非常大, 遠非一兩個爆款可以涵蓋。從功能性到日常化,需要一步一步穩紮穩打。」陳默默表示。

相關焦點

  • 從減肥藥到網紅代餐,女孩的減肥需求又成就了一門好生意
    實際上,最近一年,隨著多個網紅代餐品牌的興起,代餐越來越多出現在公眾視線中,以及許多人的餐桌上。 「為什麼有代餐出現?最初是因為有人沒條件好好吃飯。比如病人、戶外運動者。」健身膳食博主Stella雅璐說,一年前她對市場上出現的代餐產品抱有很深的成見。「現在怎麼變成了都市白領女孩吃代餐呢?好好吃飯不香嗎?」
  • 網紅DC減肥藥涉毒,減肥藥居然是毒品?
    另外一部分「管不住嘴,邁不開腿」的人,就開始找各種不用付出汗水和胃口的「靈丹妙藥」.有需求就有供應,於是市場上就出現了代餐食品(低糖低脂)、減肥機和減肥藥等各種五花八門的減肥產品。因為服用方便,不用操作,也不必節食, 減肥藥一直是減肥產品市場上的主流產品。
  • 網紅減肥藥不得不說的事兒
    事實卻是有很多毒品披上各種形式的外衣,悄悄出現在我們身邊,網紅減肥藥就是其中之一。01網紅減肥藥涉毒?「吃了這個藥,感覺跟吸毒一樣。出現脫水、眼窩凹陷等症狀,而且人很沒有精神,一直打哈欠。」「一開始非常明顯地手抖,到後來滑鼠都拿不住了。」「特別不正常!
  • 吃1粒瘦8斤的減肥藥廠竟是茅坑,網紅代餐粉喝出病,大家的錢越來越好騙了...
    問到她做這個減肥藥的起源,竟然是自己吃了效果好,所以就拉幫結派發展下線。這種大媽,恐怕是一個「我,秦始皇,打錢」的簡訊,也能給她的富貴夢讓她傾家蕩產吧。順瓜摸藤,警方抓到了暗地裡生產減肥藥的人,一個失敗商人熊某。看到網上有人賣利尿劑,他就才思泉湧地到藥店買相應藥品開始了自己的偉業。
  • 「禁藥」如何變身「網紅減肥藥」?
    「禁藥」如何變身「網紅減肥藥」?       江蘇淮安市民朱女士在網上購買了一款「網紅減肥藥」,按要求每天服用3包,沒想到兩天後出現全身無力,頭暈、心慌、嘔吐等症狀,可體重一點沒減掉。
  • 央視曝光網紅減肥藥涉毒?這些減肥產品還要騙多少人?
    8月17日,人民日報報導了「網紅減肥藥涉毒」的新聞:網紅減肥藥涉毒誰都想變美,可為了變美如果把命搭上就太不值得了。本文開頭講的網紅減肥藥,主要原理也是通過抑制食慾來達到減重的效果,其中還加了氟西汀這種治抑鬱的藥來對抗可能產生的副作用。用治抑鬱的藥來對抗副作用,可想而知副作用有多強,更別說還加了管制的精神藥品成分。
  • 「網紅DC減肥藥涉毒「,你還以為減肥有捷徑嗎?
    ,把自己減到五十多斤的妹紙有、每天風雨無阻跑10km膝蓋壞了走也得走完、好幾年不吃米飯不吃晚飯的妹紙有、每天只吃黃瓜和雞蛋白度日的妹紙也有,刷爆信用卡花幾萬買減肥代餐的妹紙也有、為了維持體重暴食催吐好幾年……你們以為這些就夠了嗎?
  • 減肥靠吃網紅代餐?聽起來很靠譜,真相讓你哭……
    那麼讓減肥人士趨之若鶩的代餐類產品,究竟能不能減肥?食用代餐相當於變相節食「用代餐減肥,主要是通過降低熱量和營養需求來達到瘦身目的,使用量不當會影響健康。」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張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市場上宣傳的代餐並不能完全替代正常進餐。
  • 減肥靠吃網紅代餐?聽起來很靠譜,真相讓你哭...
    那麼讓減肥人士趨之若鶩的代餐類產品,究竟能不能減肥?食用代餐相當於變相節食「用代餐減肥,主要是通過降低熱量和營養需求來達到瘦身目的,使用量不當會影響健康。」中國醫科大學航空總醫院臨床營養科營養師張田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市場上宣傳的代餐並不能完全替代正常進餐。
  • 「網紅代餐」真減肥,還是真要命?
    文 | 油醬 1 從吃葷到食素,從敬畏到自律,國人的飲食文化一直在改變。 當味蕾的需求不再唯一,精神追求便成了最好的踐行標準。
  • 減肥靠吃網紅代餐?
    目前,有一類聲稱「純天然、營養素全面,可以不用忍受飢餓而且見效神速」的減肥代餐食品從歐美傳入我國,迅速成為減肥網紅產品。這種減肥代餐食品真的可以減肥嗎?長期吃對身體有什麼影響呢?下面,山東省青島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管技師孫忠清來為我們解析這類減肥代餐食品減肥的真相。
  • 這些網紅減肥藥有「毒」!過量攝入可致死
    網紅減肥藥主要成分涉毒具有潛在成癮性上海市禁毒委員會披露,以泰國DC減肥藥為代表的一批網紅藥品中,含有國家管制精神藥品成分,如安非拉酮、芬特明、地西泮等,上述成分我國均已在2005年列入了《麻醉藥品及精神藥品品種目錄》。
  • 網紅代餐這麼管用 為什麼你依然瘦不下來?
    來源:中關村在線電商直播又掀起來一陣網紅代餐熱,各路主播紛紛來襲,旗號打著風靡全球的身體管理利器,含有30多種營養元素,飽腹5小時,有效減肥不反彈,口感好,比吃正餐都可口,一瓶可以節省2小時運動量……並且這類產品的效果還特別好。你信嗎?
  • 網紅代餐食品是減肥神器還是智商稅?聽聽營養師怎麼說!
    尤其在今年直播帶貨的熱潮下,各種主打「低卡、減肥、扛餓」的代餐食品層出不窮,從代餐粉、代餐棒、代餐奶昔到代餐餅乾,憑藉「美味+躺瘦」的營銷理念,代餐滿足了當下巨大的減肥市場需求。 對於日益增長的沒時間運動、沒空好好吃飯又「過勞肥」的白領人群,簡直是正中下懷。
  • 湛江公安提醒您:「網紅」減肥藥可能添加了這種成分!
    現場繳獲犯罪嫌疑人李某欣生產銷售的假減肥藥 以身試藥發現「商機」出生於1989年的蔣某蓮,嫁到湛江後以網上銷售護膚品、化妝品、衣服等為生。因生完小孩發胖想減肥,便到網絡上購買了幾粒減肥藥試用,使用兩周後就瘦了十幾斤。
  • 美女網紅直播賣出上億的減肥藥,不僅能減肥,還可能要命!
    美女網紅直播賣出上億的減肥藥,不僅能減肥,還可能要命!「網紅」直播間驚現有毒有害減肥食品今年9月份,台州市公安局路橋分局通過市場監管部門獲得線索:有人通過「網紅」直播帶貨平臺購買了某減肥食品,服用後產生不良反應。
  • 網紅直播賣出上億元有害減肥藥
    特效減肥藥號稱一粒減兩斤 警方發現都是偽劣產品 母女製販有毒減肥藥 非法獲利被抓 美女「網紅」直播帶貨,幾十盒包裝精美的「減肥食品」在網上瞬間被搶購一空……而讓你想不到的是,這齣盛況的背後竟然隱藏著一個生產、銷售有毒有害減肥食品的巨大產業鏈。
  • 「網紅減肥藥」騙局被曝光!已致26歲女生死亡
    央視今日說法曾有一期節目,叫《一個女孩的非正常死亡》,講的是一個愛美女孩吃減肥藥致死的案例。 圖源:央視《今日說法》 這位被減肥藥毒害的女孩叫小君,生前曾發過一條微博:「第一次感受死在夢裡的感覺,太恐怖了,直接倒地,我會不會死啊!
  • 泰國網紅減肥藥,竟是「新型毒品」
    本文重點向您介紹號稱「泰國進口DC減肥特效藥」,這款減肥「神藥」被微商、平臺博主瘋狂帶貨。而實際上,它竟然是披著減肥藥外衣的「新型毒品」!根據網絡上某減肥中心的介紹,他們的減肥藥不是一種藥物,而是由多種藥物搭配出來的,其分為主藥和輔藥,主藥用來減肥,而輔藥則用來增強減肥效果和緩解副作用。來源渠道是泰國的診所,據說會根據每個人體質不同,搭配不同的藥。個體化給藥的方式讓人感覺很高端,那麼,真相究竟如何?讓我們來看看這些藥都是什麼成分。
  • ...一斤」、「絕不反彈」,朋友圈裡那些有「毒」且致命的網紅減肥藥
    在這個以瘦為美的年代,肥胖仿佛有了原罪,由此也摧生了一個巨大的減肥行業。從十年前的曲美、曲婷、諾美亭到如今朋友圈的網紅減肥藥,購買者如過江之鯽,絡繹不絕,商家們賺得盆滿缽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