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時代,網際網路歷史上一段短暫的閃光記憶即將被「一鍵刪除」。
8月20日晚,網易博客發布公告,將於11月30日起正式停止網易博客網站運營,關閉伺服器。
至於網易博客停運的具體原因,公告中並未給出具體說明。《國際金融報》記者試圖聯繫網易集團方面,截至發稿並未聯繫上。
從2006年9月1日推出至今,網易博客正式運營約12年。從曾經的文藝青年、意見領袖聚集地到如今走向停運,網易博客見證了一代人的成長,也見證了中國網際網路的變遷。
網易博客公告顯示,2018年8月21日00:00起,停止官方渠道客戶端下載、新用戶註冊和VIP充值服務,關閉網站部分功能,屆時用戶無法上傳日誌、附件、圖片、音樂等內容;無法進行評論。
2018年11月30日00:00起,正式停止網易博客(http://blog.163.com/)網站運營,關閉伺服器,屆時及以後用戶將無法登錄網站。
網易博客為用戶提供了內容搬遷方案,用戶可以選擇將博客內容下載保存到本地電腦中,或者搬遷到LOFTER(樂乎)中,繼續記錄和分享日常。
LOFTER是網易於2011年8月推出的一款輕博客產品,用戶可分享圖片、短視頻、音樂等內容,相比網易博客,LOFTER作為一款APP受到了眾多文藝青年、攝影師、插畫師的喜愛。
網際網路分析師郝智偉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博客分享主要基於PC端,而隨著智慧型手機普及,且用戶閱讀習慣碎片化,曾經輝煌的博客時代已經過去了。
同樣落寞的不只有網易博客,還有不少同時代的其他博客產品。
2000年博客開始進入中國,但並未火爆。2005年起,新浪、搜狐等門戶網站開始運營博客業務,博客時代迎來閃光時刻,彼時的博客不僅是網民參與網際網路互動的重要體現,也是網絡媒體信息渠道之一。
然而,這些博客都在近幾年走向沒落。國內第一家Blog託管服務商博客大巴自2010年其起便多次被關閉;百度空間在2015年宣布關閉,其內容遷移到百度雲。目前尚在運營的博客僅剩下新浪博客、搜狐博客等少數幾家。
艾媒諮詢首席分析師張毅表示,實際上博客本身業態有缺陷,其模式可持續性不長,博客持續發展需要有用戶堅持寫長文章,而這並不符合現代人的基本狀態,博客退出歷史舞臺是必然的趨勢。
近日,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京發布了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國網民規模達8.02億,網際網路普及率為57.7%,短視頻應用迅速崛起,74.1%的網民使用短視頻應用,以滿足碎片化的娛樂需求。
而在2008年,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第2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6月底,我國網民數量達到了2.53億,首次大幅度超過美國,網民規模躍居世界第一位。彼時,擁有個人博客/個人空間的網民比例達到42.3%,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億人關口,達到1.07億人,活躍博客數超7000萬。
十年間,中國網民規模增加了兩倍;用戶喜愛的產品從博客到短視頻,中國的整個網際網路生態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郝智偉表示,這10年間,移動網際網路發展使得手機智能化和APP普及,這是網際網路十年變化的先決條件;此外,網絡基礎設施逐步完善,WiFi普及,流量資費降低,帶寬上升也是一大變化。
張毅分析,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十年間,網民閱讀習慣從圖文轉變為音視頻,信息來源從博客、門戶網站等轉變為新媒體、自媒體,網際網路的應用場景也與衣食住行越來越相關。
對當下的網際網路用戶而言,主要依靠PC端發展的博客已經成為過去式。數據分析工具艾媒北極星顯示,2018年7月,新浪博客的月活躍人數為47.05萬,環比增幅-21.7%,而「國民應用」微信的月活已經超過10億。
張毅表示,新浪博客由於和新浪微博相連,依靠微博的導流能力還可以繼續運營,如果不推廣的話,不需要太多的運營成本。
—— / 好文推薦 / ——